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夯实线路基础 确保安全畅通

2011-02-13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佚名
本文摘要:确保铁路安全运输,优质的设备质量是前提和根本。因此,我们新乡桥工段秉承“负责、认真、主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科学检查分析、加强养护维修、严格考核管理入手,全面提升线

确保铁路安全运输,优质的设备质量是前提和根本。因此,我们新乡桥工段秉承“负责、认真、主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科学检查分析、加强养护维修、严格考核管理入手,全面提升线路设备质量,为铁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

一、改进检查方式,提升病害分析科学性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此,我们从动静态联合检查、病害分析分级制、“三结合”检查法入手,不断提升设备病害检查准确性。

1.实施动静态联合检查。我们每天固定人员固定车次使用便携式Ⅲ型添乘仪,对设备进行不间断的动态检查,对每天动态信息的变化及重复地点结合部局动检车反馈信息进行详细的比照分析。每趟分析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到车间工区。并以此为基础,安排车间班组对照动态信息对设备进行静态检查,坚持做到缓和曲线正矢一米一查,圆曲线内连续套拉检查;每根轨枕检查轨距和水平,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轨距水平标注于轨枕顶面,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确保病害原因查清。

2.实施病害分析分级制。我们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监控中心作用,对各类轨道动态信息进行实时传输,根据动态信息出分项目,采取对照出分里程数轨枕间距的办法,除用道尺检查轨距水平外,还采取弦绳检查左右轨向、左右高低或曲线正矢的方法进行地点确定和原因分析。工区找不准地点时,车间到现场帮助分析;车间分析不出病害时,由段技术科到现场查找原因。同时,段主管生产副段长针对重复出分地点召集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害原因,研究专项措施,确定养护维修方向和方法,形成了逐级帮助分析格局,杜绝了病害原因随意定性、随意消灭的现象。

3.实施三结合检查方法。动静结合,在线路设备静态下,通过进行线间一枕一摆道尺、缓和曲线一米一拉正矢、超高一米一水平顺坡的“三个一”检查,将线路病害找出;对于一些在静态检查中不易发现的假高低、假水平等线路病害,采取动态观察线路在列车碾压时轨枕是否空吊、道碴是否密实的办法进行二次判断,从而全面发现和查找出线路设备的病害。目绳结合,在线路方向病害整治中,针对方向较好的地段,通过采取远距离目测大方向拨道;对于方向碎弯多的地段,采取近距离拉弦绳测量的办法拨道。远近结合,针对水平线路病害,先远看,对线路的大方向初步估计,明确钢轨方向的走势,为下一步近看小水平提供依据;再近看,从而发现顺坡是否均匀,轨面是否存有小坑洼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作业,这样可避免因视角不同而产来的判断误差,提高起道作业精度。

二、加强养护维修,提升设备质量储备期

结合季节变化、阶段性工作任务和日常养护实际,我们通过三项工作的开展,狠抓设备质量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质量储备期不断延长。

1.落实好“阶段集中修”。我们按照路局部署,充分利用京广线、新菏线集中修点多、点长的有利时机,对管内线路设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和环境特点,“量体裁衣”,实行“一点一方案”,每个施工点都有相对应施工方案,将每个封锁点分解成5个时间段,把每一道施工程序的完成时间细化到分钟,每项施工作业量细化到班组,每一米钢轨细化到个人。同时,我们通过一图一表施工模式对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确保施工组织规范、施工作业标准、施工安全措施落实,使得线桥设备质量“全面升级”,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坚实的线路基础。

2.推行好“自我集中修”。我们在全段开展设备质量整治活动,利用周四、周五、周六停点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内线路设备进行提前调研、提前要点,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段内“自我集中修”,对京广线惯性晃车病害、到发线失效枕、翻浆地段等设备病害进行集中彻底整治,消灭基础病害和结构性病害。我们共更换到发线失效枕4000余根,对6条到发线进行了43轨变50轨改造施工,清挖翻浆10000余空,修补更换封闭网300余块,延长了设备质量储备期。

3.把控好“探伤周期性”。根据京广线、新菏线、新焦线列车车流密度和钢轨“服役”年限,适时调整钢轨探伤次数。尤其是对京广线气压焊缝、铝热焊缝和可动心道岔、正线道岔转辙部分、加固焊缝、尖轨等关键部位加强探伤力度,对超期服役钢轨每周探一遍。同时,安排技术专员跟班探伤作业,严格落实“一看、二敲、三照、四卸”和“眼看、镜照、锤敲、手摸”的检查方法,对管内线桥设备病害进行“深度搜索”,认真执行重伤轨、桥上轻伤轨不过夜的制度,对发现的伤损钢轨及时更换,确保线桥设备安全畅通。截止2月11日,今年我们共发现伤损钢轨46根,更换重伤轨46根。

三、严格考核管理,提升质量动态控制力

考核管理是提升设备质量,加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此,我们强化质量考核,通过高标作业、差点公示、月评制度等办法,提升设备质量。

1.推行高标作业。我们制定“三必须”作业准则。即:工区作业上绳的作业项目必须上绳检查,确保作业精细化;线路方向、曲线正矢必须坚持以拨为主,并顾轨距,减少动态信息;线路基准股水平正负变化时,必须保证25米零水平顺坡,杜绝晃车信息。同时,在全段实施了“找基准,定一侧”的作业方法,进一步规范作业程序。即:每次作业时首先校准、整正基准股,确保基准股钢轨方向顺直,高低平顺,然后再测量检查另一股,钢轨轨距、水平,依据数值对其进行整正,完成后再对两股钢轨进行复核,全面达到作业标准。对违反规定,全部纳入到“违标违规”范围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2.推行差点公示。我们结合养护维修工作实际,专门制定设备质量“差点公式”管理办法,每月按照每天添乘的信息进行汇总,按照车间、工区的信息量排出最后一个车间和后五个工区(含一个道岔工区)作为差点车间、差点工区,按照差点公示管理办法兑现奖惩。同时,段技术科派一名指导主任对差点车间进行指导,派五名技术人员对差点工区进行指导,帮助车间工区进行信息的分析、整治,确保设备质量稳步攀升。

3.推行月评制度。我们每月组织段质量检测监控中心相关人员,定期检查指导车间工作,并对车间、班组每月生产任务、设备质量、综合管理进行一体化综合评定考核,把考核结果以发质量通报形式下发,按照“月评”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作业零误差、设备零缺陷,从而形成计划、检查、落实、考核为一体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设备质量新提升。近年来,我们先后郑州局安全优质标杆单位、安全优质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夯实线路基础 确保安全畅通

中华铁道网

确保铁路安全运输,优质的设备质量是前提和根本。因此,我们新乡桥工段秉承“负责、认真、主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从科学检查分析、加强养护维修、严格考核管理入手,全面提升线路设备质量,为铁路安全畅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证。

一、改进检查方式,提升病害分析科学性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此,我们从动静态联合检查、病害分析分级制、“三结合”检查法入手,不断提升设备病害检查准确性。

1.实施动静态联合检查。我们每天固定人员固定车次使用便携式Ⅲ型添乘仪,对设备进行不间断的动态检查,对每天动态信息的变化及重复地点结合部局动检车反馈信息进行详细的比照分析。每趟分析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到车间工区。并以此为基础,安排车间班组对照动态信息对设备进行静态检查,坚持做到缓和曲线正矢一米一查,圆曲线内连续套拉检查;每根轨枕检查轨距和水平,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轨距水平标注于轨枕顶面,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确保病害原因查清。

2.实施病害分析分级制。我们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监控中心作用,对各类轨道动态信息进行实时传输,根据动态信息出分项目,采取对照出分里程数轨枕间距的办法,除用道尺检查轨距水平外,还采取弦绳检查左右轨向、左右高低或曲线正矢的方法进行地点确定和原因分析。工区找不准地点时,车间到现场帮助分析;车间分析不出病害时,由段技术科到现场查找原因。同时,段主管生产副段长针对重复出分地点召集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害原因,研究专项措施,确定养护维修方向和方法,形成了逐级帮助分析格局,杜绝了病害原因随意定性、随意消灭的现象。

3.实施三结合检查方法。动静结合,在线路设备静态下,通过进行线间一枕一摆道尺、缓和曲线一米一拉正矢、超高一米一水平顺坡的“三个一”检查,将线路病害找出;对于一些在静态检查中不易发现的假高低、假水平等线路病害,采取动态观察线路在列车碾压时轨枕是否空吊、道碴是否密实的办法进行二次判断,从而全面发现和查找出线路设备的病害。目绳结合,在线路方向病害整治中,针对方向较好的地段,通过采取远距离目测大方向拨道;对于方向碎弯多的地段,采取近距离拉弦绳测量的办法拨道。远近结合,针对水平线路病害,先远看,对线路的大方向初步估计,明确钢轨方向的走势,为下一步近看小水平提供依据;再近看,从而发现顺坡是否均匀,轨面是否存有小坑洼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作业,这样可避免因视角不同而产来的判断误差,提高起道作业精度。

二、加强养护维修,提升设备质量储备期

结合季节变化、阶段性工作任务和日常养护实际,我们通过三项工作的开展,狠抓设备质量养护维修,确保设备质量储备期不断延长。

1.落实好“阶段集中修”。我们按照路局部署,充分利用京广线、新菏线集中修点多、点长的有利时机,对管内线路设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结合不同的施工要求和环境特点,“量体裁衣”,实行“一点一方案”,每个施工点都有相对应施工方案,将每个封锁点分解成5个时间段,把每一道施工程序的完成时间细化到分钟,每项施工作业量细化到班组,每一米钢轨细化到个人。同时,我们通过一图一表施工模式对关键人、关键环节、关键作业点进行重点控制,确保施工组织规范、施工作业标准、施工安全措施落实,使得线桥设备质量“全面升级”,为铁路安全运输提供了坚实的线路基础。

2.推行好“自我集中修”。我们在全段开展设备质量整治活动,利用周四、周五、周六停点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对管内线路设备进行提前调研、提前要点,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段内“自我集中修”,对京广线惯性晃车病害、到发线失效枕、翻浆地段等设备病害进行集中彻底整治,消灭基础病害和结构性病害。我们共更换到发线失效枕4000余根,对6条到发线进行了43轨变50轨改造施工,清挖翻浆10000余空,修补更换封闭网300余块,延长了设备质量储备期。

3.把控好“探伤周期性”。根据京广线、新菏线、新焦线列车车流密度和钢轨“服役”年限,适时调整钢轨探伤次数。尤其是对京广线气压焊缝、铝热焊缝和可动心道岔、正线道岔转辙部分、加固焊缝、尖轨等关键部位加强探伤力度,对超期服役钢轨每周探一遍。同时,安排技术专员跟班探伤作业,严格落实“一看、二敲、三照、四卸”和“眼看、镜照、锤敲、手摸”的检查方法,对管内线桥设备病害进行“深度搜索”,认真执行重伤轨、桥上轻伤轨不过夜的制度,对发现的伤损钢轨及时更换,确保线桥设备安全畅通。截止2月11日,今年我们共发现伤损钢轨46根,更换重伤轨46根。

三、严格考核管理,提升质量动态控制力

考核管理是提升设备质量,加强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此,我们强化质量考核,通过高标作业、差点公示、月评制度等办法,提升设备质量。

1.推行高标作业。我们制定“三必须”作业准则。即:工区作业上绳的作业项目必须上绳检查,确保作业精细化;线路方向、曲线正矢必须坚持以拨为主,并顾轨距,减少动态信息;线路基准股水平正负变化时,必须保证25米零水平顺坡,杜绝晃车信息。同时,在全段实施了“找基准,定一侧”的作业方法,进一步规范作业程序。即:每次作业时首先校准、整正基准股,确保基准股钢轨方向顺直,高低平顺,然后再测量检查另一股,钢轨轨距、水平,依据数值对其进行整正,完成后再对两股钢轨进行复核,全面达到作业标准。对违反规定,全部纳入到“违标违规”范围按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2.推行差点公示。我们结合养护维修工作实际,专门制定设备质量“差点公式”管理办法,每月按照每天添乘的信息进行汇总,按照车间、工区的信息量排出最后一个车间和后五个工区(含一个道岔工区)作为差点车间、差点工区,按照差点公示管理办法兑现奖惩。同时,段技术科派一名指导主任对差点车间进行指导,派五名技术人员对差点工区进行指导,帮助车间工区进行信息的分析、整治,确保设备质量稳步攀升。

3.推行月评制度。我们每月组织段质量检测监控中心相关人员,定期检查指导车间工作,并对车间、班组每月生产任务、设备质量、综合管理进行一体化综合评定考核,把考核结果以发质量通报形式下发,按照“月评”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作业零误差、设备零缺陷,从而形成计划、检查、落实、考核为一体的闭环式管理模式,真正实现设备质量新提升。近年来,我们先后郑州局安全优质标杆单位、安全优质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