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动车实名购票何以屡遭质疑

2011-08-01 来源:法制网 作者:佚名
本文摘要: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在对该事故进行理赔时,所依据的是旅客在购票时留下的个人信息。而在理赔过程中却发现,有部分旅客是持他人的实名车票上车的,故需要对旅客身份进行更加复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多么悲伤的事,动车实名购票第一次起到作用居然是在事故中确认死难者身份。”

    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在对该事故进行理赔时,所依据的是旅客在购票时留下的个人信息。而在理赔过程中却发现,有部分旅客是持他人的实名车票上车的,故需要对旅客身份进行更加复杂的核实。

    动车实名购票制度自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初衷为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并有效打击“黄牛”。但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实名制”已被称为有名无实、形同虚设。铁路工作人员也表示,真正按实名制验票根本无法实现。

    “实名制”被指有名无实

    2011年7月19日上午,《法制日报》记者前往北京西站购买动车车票前往郑州。在收取记者售票款的同时,售票员接过了记者递进的身份证,并在设备上刷了一下。在打印出来的车票上,除了车次、座位信息外,还有记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其中身份证号码被隐去了4位。

    一整套流程看似严格按照“实名制”的要求操作。然而,这只是“实名制”购票规定的一部分流程。按规定,在接下来的进站、上车环节中,乘客应同时持身份证和车票通过检票口的查验,工作人员在确认票上信息与身份信息一致后方可放行。

    《法制日报》记者按规定手持身份证及车票,排队来到检票口。当记者将车票和身份证一同递上时,工作人员只接过车票,并快速剪口归还记者。记者停留观察发现,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所有乘客均只查验车票而未核对身份证。

    在记者10余次乘坐动车的经历中,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次都相同,且无论是在北京、郑州,还是在邯郸、石家庄等车站。

    近段时间,也有媒体报道称,火车站只是将“实名制”“落实”在购票阶段,除了购买车票时需要出具身份证明外,之后从进站、检票、坐车一直到出站,不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也没有工作人员来验证车票和乘客的身份是否相符。如此一来,“实名制”的意义已不复存在。因为买票的不一定坐车,坐车的也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份证买票。

    打不了“黄牛”反添麻烦

    据铁道部发布的消息,实名购票的最大初衷在于打击“黄牛”。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实名”没有从始至终贯穿,在施行近两个月内,“黄牛”并未有明显减少之势。

    近日,有媒体在暗访北京西站和南站时发现,所谓的“实名制”已经形同虚设,倒票现象依旧猖獗。

    《法制日报》记者在乘坐动车过程中了解到,“实名制”非但没有打着“黄牛”,反而给乘客带来不少麻烦。

    记者发现,在实名购票制度启动初期,票面上乘客姓名、身份证号一目了然。后考虑到个人信息安全,持二代身份证购票的,票面上的身份证号码被隐去了4位;一代身份证购票者票面只显示身份证号,不显示姓名。然而,即便如此,个人信息安全同样无法保障。一些不法分子见缝插针,利用软件信息技术,破解火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信息,盗取乘客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此甚至产生了一批在火车站出站口收集废票的“捡票族”。

 

[next]

 

    此外,根据铁道部实名制购票的规定,对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这样,车票售出后,售票系统就会将身份信息锁定在所购车次上,如果旅客丢失车票,即使再掏一次钱,也无法按照原来的日期、车次和乘车站购买同样的动车车票。

    “实名制”动车票不能补票的规定遭到质疑,铁路部门于是对这一规定作出调整,即实名制车票丢失后,可以在车站售票窗口凭身份证件注销原车票,再重买一张同日同车次的票,但需要再付全款。据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解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有人拾到车票冒名上车。这样的说法更让乘客感到不满,有乘客认为,在实名制下捡到票的人还能上车,是铁路部门自己查验不严造成的,凭什么让旅客承担全部损失?

    除此之外,实行“实名制”后,售票排队时间延长,过程繁琐,票务节奏明显变慢等问题也饱受诟病。

    火车站称根本无法操作

    有评论称,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是铁路部门回应百姓呼声所作出的重要努力,也是我国铁路运输历史上的重要进步。在人多票少、铁路运力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现实面前,“实名制”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购票环境,并对铁路安全运输形成一个有效保障。

    初衷甚好的购票制度,为何不能严格地执行到底,而只停留在售票环节?

    铁路系统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一年要发送超过16亿的旅客,平均一个月就相当于民航一年的旅客发送量。具体到一辆列车,16节长编组列车满员时超过1000人,相当于六七架飞机的载客量。如果要按照飞机那样人人验票证,旅客起码要提前3个小时到站。这样一来,铁路特别是高铁的快捷优势将大打折扣。以一趟列车为例,乘客一般都在数百甚至上千人,但进站验票时也就两三名工作人员,他们需要辅助旅客刷卡、排除闸机故障,如果还要严格把关核查、比对身份证信息,根本忙不过来。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关技术专家透露,目前,国外真正采用实名制购票、乘车的只有西班牙高铁,旅客提前1小时进站验票、安检。考虑到中国铁路的大运量特点,高铁实名制的重要设想是过渡到直接刷二代身份证进站,这样比航空实名制成本低且更高效。

    对动车组列车实名制的种种缺陷,铁道部新闻处近日给出的说法是,已经向铁道部运输局反映旅客的意见,但改进和完善举措的出台还需要一定周期。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动车实名购票何以屡遭质疑

法制网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多么悲伤的事,动车实名购票第一次起到作用居然是在事故中确认死难者身份。”

    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在对该事故进行理赔时,所依据的是旅客在购票时留下的个人信息。而在理赔过程中却发现,有部分旅客是持他人的实名车票上车的,故需要对旅客身份进行更加复杂的核实。

    动车实名购票制度自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初衷为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并有效打击“黄牛”。但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实名制”已被称为有名无实、形同虚设。铁路工作人员也表示,真正按实名制验票根本无法实现。

    “实名制”被指有名无实

    2011年7月19日上午,《法制日报》记者前往北京西站购买动车车票前往郑州。在收取记者售票款的同时,售票员接过了记者递进的身份证,并在设备上刷了一下。在打印出来的车票上,除了车次、座位信息外,还有记者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其中身份证号码被隐去了4位。

    一整套流程看似严格按照“实名制”的要求操作。然而,这只是“实名制”购票规定的一部分流程。按规定,在接下来的进站、上车环节中,乘客应同时持身份证和车票通过检票口的查验,工作人员在确认票上信息与身份信息一致后方可放行。

    《法制日报》记者按规定手持身份证及车票,排队来到检票口。当记者将车票和身份证一同递上时,工作人员只接过车票,并快速剪口归还记者。记者停留观察发现,所有的工作人员对所有乘客均只查验车票而未核对身份证。

    在记者10余次乘坐动车的经历中,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次都相同,且无论是在北京、郑州,还是在邯郸、石家庄等车站。

    近段时间,也有媒体报道称,火车站只是将“实名制”“落实”在购票阶段,除了购买车票时需要出具身份证明外,之后从进站、检票、坐车一直到出站,不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也没有工作人员来验证车票和乘客的身份是否相符。如此一来,“实名制”的意义已不复存在。因为买票的不一定坐车,坐车的也不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份证买票。

    打不了“黄牛”反添麻烦

    据铁道部发布的消息,实名购票的最大初衷在于打击“黄牛”。然而,记者了解到,由于“实名”没有从始至终贯穿,在施行近两个月内,“黄牛”并未有明显减少之势。

    近日,有媒体在暗访北京西站和南站时发现,所谓的“实名制”已经形同虚设,倒票现象依旧猖獗。

    《法制日报》记者在乘坐动车过程中了解到,“实名制”非但没有打着“黄牛”,反而给乘客带来不少麻烦。

    记者发现,在实名购票制度启动初期,票面上乘客姓名、身份证号一目了然。后考虑到个人信息安全,持二代身份证购票的,票面上的身份证号码被隐去了4位;一代身份证购票者票面只显示身份证号,不显示姓名。然而,即便如此,个人信息安全同样无法保障。一些不法分子见缝插针,利用软件信息技术,破解火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信息,盗取乘客个人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因此甚至产生了一批在火车站出站口收集废票的“捡票族”。

 

[next]

 

    此外,根据铁道部实名制购票的规定,对同一乘车日期同一车次,一张有效身份证件只能购买一张实名制车票。这样,车票售出后,售票系统就会将身份信息锁定在所购车次上,如果旅客丢失车票,即使再掏一次钱,也无法按照原来的日期、车次和乘车站购买同样的动车车票。

    “实名制”动车票不能补票的规定遭到质疑,铁路部门于是对这一规定作出调整,即实名制车票丢失后,可以在车站售票窗口凭身份证件注销原车票,再重买一张同日同车次的票,但需要再付全款。据北京铁路客户服务中心解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有人拾到车票冒名上车。这样的说法更让乘客感到不满,有乘客认为,在实名制下捡到票的人还能上车,是铁路部门自己查验不严造成的,凭什么让旅客承担全部损失?

    除此之外,实行“实名制”后,售票排队时间延长,过程繁琐,票务节奏明显变慢等问题也饱受诟病。

    火车站称根本无法操作

    有评论称,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是铁路部门回应百姓呼声所作出的重要努力,也是我国铁路运输历史上的重要进步。在人多票少、铁路运力尚不能满足需求的现实面前,“实名制”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购票环境,并对铁路安全运输形成一个有效保障。

    初衷甚好的购票制度,为何不能严格地执行到底,而只停留在售票环节?

    铁路系统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一年要发送超过16亿的旅客,平均一个月就相当于民航一年的旅客发送量。具体到一辆列车,16节长编组列车满员时超过1000人,相当于六七架飞机的载客量。如果要按照飞机那样人人验票证,旅客起码要提前3个小时到站。这样一来,铁路特别是高铁的快捷优势将大打折扣。以一趟列车为例,乘客一般都在数百甚至上千人,但进站验票时也就两三名工作人员,他们需要辅助旅客刷卡、排除闸机故障,如果还要严格把关核查、比对身份证信息,根本忙不过来。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相关技术专家透露,目前,国外真正采用实名制购票、乘车的只有西班牙高铁,旅客提前1小时进站验票、安检。考虑到中国铁路的大运量特点,高铁实名制的重要设想是过渡到直接刷二代身份证进站,这样比航空实名制成本低且更高效。

    对动车组列车实名制的种种缺陷,铁道部新闻处近日给出的说法是,已经向铁道部运输局反映旅客的意见,但改进和完善举措的出台还需要一定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