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必须硬软件齐驱
2011-08-11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佚名“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高铁安全成了再也难以忽视的问题。而在此前高歌猛进之际,我们可能更多沉醉于“京沪度若飞”的速度神话,以至于对京沪高铁“4天3停”、时常被雷击“休克”之类的技术故障,有意忽视。
只是,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任何“偶然”,都曾埋下过必然的伏笔;任何天灾,事后证明也不全是恶劣天气作祟。比如,之前的高铁故障中,天气因素之外,也能找到一些别的问题。
以京沪高铁为例,沿线部分车站就存在“赶工”现象,尤其是南京南站通车未到十天数千平方米地砖已起翘需要返工,一度让人担忧高铁车站硬配置是否存在“豆腐渣”工程。
此外,高铁软服务,也存在完善之处。从乘客体验来看,高铁不“高”现象也不少。比如“高姐”人数不够,“价高”的车厢更清洁。主要由于“高姐”人数不足,沿途服务跟不上。即便勉强配足人员,在车厢分配上又难兼顾。因分配不均间接导致两类车厢乘车环境的差异。还有人质询,为什么VIP的乘客有热饭吃,轮到二等座时却有钱也买不到食品?为什么车厢里的插座不够用?
一度还出现“南京站返工,济南站赶工”,“站内没电梯,站外无的士”等问题。这些瑕疵都打着“仓促投产”的烙印。而何时擦掉这些仓促赶工的印记,何时安全舒适的铁路运营生态才更为可期。
8月8日夜间,各地铁路局对外发布消息,将于当天起调整火车票预售期。据内部人士透露,此举是为即将进行的全国铁路线路运行图调整做准备。出于安全考虑,中国高铁将从9月左右全面降速,除了京沪、津京和沪杭高铁线外,其他高铁或客运专线将全部降回设计时速。
昨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印证了这一点,其核心议题仍是高铁安全。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
从1997年开始,中国铁路进入了跨越式大发展阶段,铁路建设规模得到较大提升,火车也进行了几次大提速。因此,正如有论者所言,此次降速或将是中国铁路十余年来的第一次“拐弯”。
拐弯有时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一种发展模式而言。世间任何模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在真空中运行,必然碰到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人的理性终究有限,这决定了各个阶段人们认知和决策的盲点。出现问题,适时纠偏,重新校准方向,精准打击,就能减速同时却又增效,不会误伤其他,连累无辜。
对高铁的发展而言,其理一也。在对“量”的狂热追求之后,对“质”的要求势必凸显。速度固然重要,但安全才是根本。没有安全运营环境,则运营总里程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且这时高铁的炫目时速,只会让人惊惧,而非自豪。
特别是在出现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降速以求完全,增效以聚人心,更是当务之急。现在,国务院要求继续彻查事故原因,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要求铁路系统集中排查隐患,加强安全措施;铁道部部长也表示严禁建设项目赶工期,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严格验收。这些都是顺时应势的积极应对之举。而这些硬件把关之外,提高软服务,增强竞争力,也刻不容缓。铁道部表示“速度下调,票价也做适当下浮”。若铁路系统的软硬件配套都能这么贴心这么人性化,高铁乘务人员又不会带头吸烟,则民众的铁路安全焦虑自会得到大幅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