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将阔步迈入地铁时代 探秘地底下的奇迹
2012-08-13 来源:湖北日报这是我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通过武汉最繁华的高楼林立区,且施工正值武汉交通拥堵期。
回首6年建设期,武汉地铁施工未发大事故,也未对沿线建筑造成大的沉降,更未阻断三镇交通。
这些奇迹如何实现?它给武汉乃至全国的地铁建设带来哪些经验和启发?一个月来,记者蹲点地铁工地采访。
首穿长江,废了6套盾构刀
在武汉建地铁有多难?
有专家形容,武汉两江交汇,地质条件复杂,就像“八宝粥”,软的、硬的、稀的、稠的全都有。
地铁2号线,最大的难点无疑是浩浩长江。
眼下正在4号线汉阳拦江路车站奋战的倪正茂,对2号线穿江的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2009年10月16日,盾构机从武昌积玉桥开始越江,目的地是汉口武汉关旁的江汉路站。
3公里的隧道,高强度的水压让所有人时刻紧绷神经;武汉关大楼等众多高楼大厦,还有繁华的步行街,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酿成事故……
不出所料,越江之旅并不顺利。
开掘没多久,盾构机在武昌积玉桥处被卡住了——地下碰到了特别难啃的家伙。
工人们钻进盾构机仓检查,发现两根直径200毫米、壁厚10毫米左右的钢管挡在前面。
这钢管是做什么的?为何埋在如此深的地底?附近还有多少这样的障碍物?一切都是未知数。
来自省内的多位工程勘察专家赶到现场。一番研究识别,专家们称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地质普查时遗留的钻杆。钻杆刚度大,长度无法判明,此前国内地铁施工还未遇到此类难题,如何解决?
此后,连续4场专家评审会探寻解决方案。专家认为,必须由施工人员在盾构机刀盘处切割。
刀盘转动,切泥削石。而技术人员进入的区域,全由盾构机形成的高压泥浆“顶”住,以防坍塌。人工切割,要不要加固工作面?
德国专家判断:直接进去切就行。但为了100%安全,地铁集团最终采取“冷冻加固、带压切割”,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倪正茂透露说,因为一路遇到“骨头”,从武昌到达汉口,仅右线隧道就换了2次盾构机刀具,左线更换了4次,多花费近500万元。
2011年7月,这条江底“游龙”一路闯关,双向贯通。
[记者手记]近3年的穿越长江中,武汉创造了五项“全国第一”: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国内盾构独头掘进最长的区间隧道、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隧道(最深处达46米)、国内水压最高的地铁隧道、国内首条在江底修建带泵房联络通道的隧道。
倪正茂说,在江底挖地铁没办法试验,只能一次性成功。要想不出差错,动工前就得充分准备。武汉地铁建设者,从骨子里将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处理障碍面前,不盲从“先例”,而是实事求是、多方论证后实施。
鱼与熊掌兼得
武昌周家大湾,17米深的地底。
4号线1期的地铁工人史兵兵驾驶着83米长的盾构机,以每天20多米的速度,向洪山广场掘进。
隧道内没有一丝风,机器排出的热气,使隧道如同“桑拿室”,不到5分钟,记者衣服全湿。
24岁的史兵兵曾参与建设2号线,如今转战4号线。
史兵兵兴奋地说,刚刚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安全穿越楚河汉街。
穿越有两大困难:一是盾构机在楚河河床底下不足4米处穿越,二是工程毗邻汉街商圈,包括众多高楼及新建的中北路立交,地面沉降成为大难题。
整整一个月,技术人员不出大门,优化施工方案,周密掌控每一个细节,最终安全穿越。
6年来,精密“手术”频频在繁华核心闹市上演已非新鲜事。仅2号线一期,就涵括了常青花园社区、武广商圈、中南商圈等几乎所有新老商业、金融及人流重点区域。
武昌街道口。高架、下穿通道,还有2号线、8号线交汇,地上地下7层立交空间,成为武汉最复杂的立交。
项目业主代表王蜂说,这里高校云集,更有群光广场、新世界等商场,交通人流量大,保证周边建筑安全以及尽可能减少交通影响,是两大难题。
在工地及周边建筑中,安置有数百个监测基标,随时记录下地面及建筑物情况。每天,这些数据由专人登记并上报。
为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这里每晚上9点后出渣土。同时优化方案,将每一道工艺量化到天。
[记者手记]安全是鱼,进度是熊掌,两者能否兼得?武汉地铁2号线如今离年底开通的目标越来越近,它的建设诠释了鱼与熊掌可兼得。
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施工是否规范、监测是否到位等都是保证安全的前提。
武汉地铁建设者说,他们并没有多少自己独创的技术,却屡屡拿下各种难题,成为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的完美诠释。
相关文章
- 武汉地铁总里程数再创新高 2018-08-01
- 赏花祭扫客流攀升 武汉地铁重点线路将及时增加列车2018-03-27
- 武汉铁路、地铁客流高峰均超春运2017-04-05
- 手机也可以购买地铁票 武汉27个地铁站可线下取票2017-02-16
- 武汉地铁迎学生返校客流最高峰 安检压力增加不少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