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地铁可以成为都市旅游亮点吗?

2013-09-11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摘要:近日,上海地铁11号线交通大学站钱学森图书馆公共文化展示区揭幕。今后,乘客将在地铁站通过这段美丽的钱学森画廊,走进钱学森图书馆。
  本期话题
 
  近日,上海地铁11号线交通大学站钱学森图书馆公共文化展示区揭幕。今后,乘客将在地铁站通过这段美丽的钱学森画廊,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据悉,这一次的文化共建是为了推进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根据《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2013-2015年)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地铁将通过把浮雕、壁画、建筑装饰等艺术引进地铁车站,为乘客创造一个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艺术环境。在原有52个车站装饰的60幅大型浮雕壁画的基础上,在100座车站实施120项地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地铁特色”的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体系。地铁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会对都市旅游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广州地铁文化建设又可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思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主任 李铭建
 
  地铁是都市旅游的宣传载体
 
  主持人:随着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世界上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城市建成了地铁,国内外有不少城市形成了特色的地铁文化,这对当地都市旅游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建设地铁公共文化体系会对都市旅游交通、都市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什么作用?
 
  陈南江: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站点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发展地铁文化的城市,一般没有那么商业化,各个站点的涂鸦、海报、展览、雕塑,让城市面貌的各个面呈现出一条“风景线”,更加丰富、生动和形象。例如说,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知道非常有限的几个景点,其它的地方因此不在旅游计划之内。地铁站点如果只是一个平常的地名,外地游客不容易联想到它附近有什么文化旅游设施。有了一定的陈列,他们可能就会前往旅游,对于城市旅游当然是有直接促进的。
 
  李铭建:媒体上经常津津乐道各地有趣的地铁文化,比如巴黎地铁蒙马特高地站的壁画和莫斯科地铁站内美轮美奂的雕塑、灯具等。但据我的体验,这些以地铁文化著称的城市,并非刻意要将地铁打造成景点。归根结底,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乘客对交通工具最主要诉求是便捷,其次是舒适,最后才是美观。地铁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满足便捷舒适的交通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做美化,比如美化指示导引标志,使之更加明确易懂;对地铁周边景点和城市服务设施进行指引;增加电子信息牌、资讯宣传册展柜、在重要站点设立游客中心等等。地铁公共文化体系更重要的功能是指引和宣传整个城市文化,地铁要成为整个都市旅游,都市生活的一个宣传载体。
 
  刘思敏:我认为城市最核心的并不是民居,而是市场,以市场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是城市魅力的载体所在,要提高城市魅力就要提高其公共空间的打造水平,而地铁是新时代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将公共空间变成公共文化,吸引游客是城市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欧洲一些国家的地铁发展较早,特别是巴黎和伦敦,地铁有不少类似“文物”性质的古建筑,一些站台站点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成为城市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无论是火车还是地铁,都有灵活的套餐票价,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对当地旅游的重要性比较突出。而中国地铁发展历史短暂,更多注重满足交通功能上需要,与当地城市文化融合较机械,文化性不突出。地铁公共空间要在特色上做文章,不能仅仅满足市民功能性需求,而是变成有创意有特色的文化景观。
 
  都市本身决定都市旅游的吸引力
 
  主持人:都市旅游包括哪些内容?是怎样的发展模式?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都市旅游的吸引力?
 
  刘思敏:都市旅游是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主要展现都市的风貌,其核心是游客对都市本身的兴趣和对都市独特文化生活的感知。比如说北京的都市旅游,游客并不仅是游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还热衷游胡同,锣鼓巷、前门大街这类体现老北京生活方式的地方。由于都市旅游的吸引力根本上取决于都市本身的吸引力,而都市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实际地位,文化特色,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和都市的品牌价值,所以都市旅游具有先天局限性,旅游部门想要提升都市旅游吸引力的能动性是很小的。
 
  陈南江:都市旅游发展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进行。硬件包括景点公园、购物游乐场所、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观光巴士、多语言标识系统等,软件包括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卫生、外汇兑换、网络信号等等。它的核心,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大环境。城市首先要“可向往”,然后,是来了之后有好的感受,也就是“可回味”。游客成为城市旅游的宣传口碑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活力,怎么样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重游率。在最后这个方面,新加坡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李铭建:都市旅游和自然景观旅游的侧重点不同,它的核心应该是呈现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值得本地人传承延续,也值得向其他地方的人展示。也就是说,住在城市中的人是否感到幸福惬意,是都市旅游的吸引力。如果连本地人都没有幸福感,即使经过炒作,城市吸引力也不会持久。城市如果满足了居民交通、教育、生活等各方面需求,自然就会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某方面的特色突出而吸引游客来参观。例如巴西的小城库里蒂巴市修不起地铁,但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被联合国评价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体验。
 
  广州地铁需要融入特色文化因素
 
  主持人:广州自亚运会之后,城市知名度也大幅度提升,目前广州都市游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建设地铁文化系统来促进广州都市游的发展?
 
  李铭建:广州市政府提出广州“千年商都”的定位。作为历史悠久的商业都市,“购”是广州都市旅游的一项重要特色。但在广州,“购”的概念不是指旅游者购物,而是指商务会展、进出口批发模式的购物。目前地铁围绕商务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硬广告为主,但想让人对广州产生认同感、敬重感,是有历史、有文化的“千年商都”,就不能只提供广告,还要提供软性的文化服务。地铁是服务广大市民,也是服务来广州的游客,特别是商务游客。地铁,以及机场、火车站等交通口岸做好了,广州都市品牌的第一印象将会得到很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地铁是人口密集城市便捷交通的配套设施,它可能成为一个景观,但本身不会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景点,也不需要成为景点。想将地铁打造成景点是错误的理解了建设地铁公共文化系统的概念。
 
  陈南江:广州要建设地铁公共文化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地铁站作为公共交通节点,需要可识别性,目前“千人一面”的装修,从经济上和施工时间上是省了一些,但是也就效果平庸。旅客需要的是不同线路用不同色彩主题,不同站点的装修与该站附近的特色结合。这样旅客非常容易了解所处的位置,不会坐错车、下错站。前者如新加坡的地铁线路,每一条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后者例如法国巴黎的地铁站各具特色,罗浮宫站就像一个博物馆富有艺术气息,巴士底站就像一个监狱不同寻常。其次,地铁是人流密集场所,地铁文化的建设,不能影响人流疏散,不宜占用人行空间,尽量采用平面装饰形式,尽量利用人流少的“边”和“角”。例如北京动物园地铁站最近装饰出来的动物主题,主要是利用立柱和屏蔽门,这种做法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这个站的装饰也有问题,就是大量使用了迪斯尼的广告图片,营利色彩比较浓厚。广州地铁和公交站点的建设,要留出文化宣传的空间,不能百分之百被商业广告占据。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地铁可以成为都市旅游亮点吗?

南方日报

  本期话题

 
  近日,上海地铁11号线交通大学站钱学森图书馆公共文化展示区揭幕。今后,乘客将在地铁站通过这段美丽的钱学森画廊,走进钱学森图书馆。据悉,这一次的文化共建是为了推进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根据《上海地铁公共文化建设(2013-2015年)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地铁将通过把浮雕、壁画、建筑装饰等艺术引进地铁车站,为乘客创造一个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的艺术环境。在原有52个车站装饰的60幅大型浮雕壁画的基础上,在100座车站实施120项地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地铁特色”的上海地铁公共文化体系。地铁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会对都市旅游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广州地铁文化建设又可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本期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思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主任 李铭建
 
  地铁是都市旅游的宣传载体
 
  主持人:随着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世界上已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个城市建成了地铁,国内外有不少城市形成了特色的地铁文化,这对当地都市旅游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建设地铁公共文化体系会对都市旅游交通、都市旅游品牌的打造、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什么作用?
 
  陈南江:地铁作为交通工具,站点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发展地铁文化的城市,一般没有那么商业化,各个站点的涂鸦、海报、展览、雕塑,让城市面貌的各个面呈现出一条“风景线”,更加丰富、生动和形象。例如说,游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知道非常有限的几个景点,其它的地方因此不在旅游计划之内。地铁站点如果只是一个平常的地名,外地游客不容易联想到它附近有什么文化旅游设施。有了一定的陈列,他们可能就会前往旅游,对于城市旅游当然是有直接促进的。
 
  李铭建:媒体上经常津津乐道各地有趣的地铁文化,比如巴黎地铁蒙马特高地站的壁画和莫斯科地铁站内美轮美奂的雕塑、灯具等。但据我的体验,这些以地铁文化著称的城市,并非刻意要将地铁打造成景点。归根结底,地铁是公共交通工具。乘客对交通工具最主要诉求是便捷,其次是舒适,最后才是美观。地铁文化体系的基础是满足便捷舒适的交通功能,在此基础上,再做美化,比如美化指示导引标志,使之更加明确易懂;对地铁周边景点和城市服务设施进行指引;增加电子信息牌、资讯宣传册展柜、在重要站点设立游客中心等等。地铁公共文化体系更重要的功能是指引和宣传整个城市文化,地铁要成为整个都市旅游,都市生活的一个宣传载体。
 
  刘思敏:我认为城市最核心的并不是民居,而是市场,以市场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是城市魅力的载体所在,要提高城市魅力就要提高其公共空间的打造水平,而地铁是新时代非常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将公共空间变成公共文化,吸引游客是城市建设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欧洲一些国家的地铁发展较早,特别是巴黎和伦敦,地铁有不少类似“文物”性质的古建筑,一些站台站点甚至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成为城市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欧洲国家无论是火车还是地铁,都有灵活的套餐票价,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提供了很大便利,对当地旅游的重要性比较突出。而中国地铁发展历史短暂,更多注重满足交通功能上需要,与当地城市文化融合较机械,文化性不突出。地铁公共空间要在特色上做文章,不能仅仅满足市民功能性需求,而是变成有创意有特色的文化景观。
 
  都市本身决定都市旅游的吸引力
 
  主持人:都市旅游包括哪些内容?是怎样的发展模式?核心是什么?如何才能提高都市旅游的吸引力?
 
  刘思敏:都市旅游是相对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主要展现都市的风貌,其核心是游客对都市本身的兴趣和对都市独特文化生活的感知。比如说北京的都市旅游,游客并不仅是游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还热衷游胡同,锣鼓巷、前门大街这类体现老北京生活方式的地方。由于都市旅游的吸引力根本上取决于都市本身的吸引力,而都市的吸引力取决于其实际地位,文化特色,在世人心中的形象和都市的品牌价值,所以都市旅游具有先天局限性,旅游部门想要提升都市旅游吸引力的能动性是很小的。
 
  陈南江:都市旅游发展要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来进行。硬件包括景点公园、购物游乐场所、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旅游观光巴士、多语言标识系统等,软件包括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卫生、外汇兑换、网络信号等等。它的核心,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大环境。城市首先要“可向往”,然后,是来了之后有好的感受,也就是“可回味”。游客成为城市旅游的宣传口碑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城市的活力,怎么样不断推陈出新,提高重游率。在最后这个方面,新加坡是做得相当不错的。
 
  李铭建:都市旅游和自然景观旅游的侧重点不同,它的核心应该是呈现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值得本地人传承延续,也值得向其他地方的人展示。也就是说,住在城市中的人是否感到幸福惬意,是都市旅游的吸引力。如果连本地人都没有幸福感,即使经过炒作,城市吸引力也不会持久。城市如果满足了居民交通、教育、生活等各方面需求,自然就会有吸引力,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某方面的特色突出而吸引游客来参观。例如巴西的小城库里蒂巴市修不起地铁,但经过20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被联合国评价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体验。
 
  广州地铁需要融入特色文化因素
 
  主持人:广州自亚运会之后,城市知名度也大幅度提升,目前广州都市游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建设地铁文化系统来促进广州都市游的发展?
 
  李铭建:广州市政府提出广州“千年商都”的定位。作为历史悠久的商业都市,“购”是广州都市旅游的一项重要特色。但在广州,“购”的概念不是指旅游者购物,而是指商务会展、进出口批发模式的购物。目前地铁围绕商务游所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硬广告为主,但想让人对广州产生认同感、敬重感,是有历史、有文化的“千年商都”,就不能只提供广告,还要提供软性的文化服务。地铁是服务广大市民,也是服务来广州的游客,特别是商务游客。地铁,以及机场、火车站等交通口岸做好了,广州都市品牌的第一印象将会得到很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地铁是人口密集城市便捷交通的配套设施,它可能成为一个景观,但本身不会成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景点,也不需要成为景点。想将地铁打造成景点是错误的理解了建设地铁公共文化系统的概念。
 
  陈南江:广州要建设地铁公共文化体系面临着不少问题,首先地铁站作为公共交通节点,需要可识别性,目前“千人一面”的装修,从经济上和施工时间上是省了一些,但是也就效果平庸。旅客需要的是不同线路用不同色彩主题,不同站点的装修与该站附近的特色结合。这样旅客非常容易了解所处的位置,不会坐错车、下错站。前者如新加坡的地铁线路,每一条有自己独特的颜色;后者例如法国巴黎的地铁站各具特色,罗浮宫站就像一个博物馆富有艺术气息,巴士底站就像一个监狱不同寻常。其次,地铁是人流密集场所,地铁文化的建设,不能影响人流疏散,不宜占用人行空间,尽量采用平面装饰形式,尽量利用人流少的“边”和“角”。例如北京动物园地铁站最近装饰出来的动物主题,主要是利用立柱和屏蔽门,这种做法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这个站的装饰也有问题,就是大量使用了迪斯尼的广告图片,营利色彩比较浓厚。广州地铁和公交站点的建设,要留出文化宣传的空间,不能百分之百被商业广告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