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鲍里斯乘北京地铁给好评 伦敦治污经验当借鉴

2013-10-17 来源:证券日报
本文摘要:“真干净”,“真便宜”,这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体验北京地铁一号线之后发出的感叹。作为一名北京人,听到外国人的这一评价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真干净”,“真便宜”,这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体验北京地铁一号线之后发出的感叹。作为一名北京人,听到外国人的这一评价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相关新闻还报道说,鲍里斯向地铁工作人员问了很多有关地铁的专业问题,其实,如果我在场的话,一定要向他问一问关于伦敦的雾。
 
  众所周知,历史上伦敦就是以“雾”出名的。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The Smoke”(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20世纪50年代伦敦“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
 
  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恐惧和愤懑。而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二马》里对伦敦雾的描述则表现出中国民族特有的乐观:伦敦的雾真有意思,光说颜色吧,就能同时有几种。有的地方是浅灰的,在几丈之内还能看见东西,有的地方是深灰的,有的地方是灰黄的,好像伦敦全程全烧着冒黄烟的湿木头……你走,雾也随着走……其余的全在一种猜测疑惑的状态里。
 
  好在英国人之后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限制私车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反观伦敦从雾都走出来的路径,国内当前正经历的治污进程或可看做是雾都伦敦摘帽进程的浓缩吧。更乐观的是,伦敦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治理经验,而且,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拥有更完善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大可不必提雾霾即变色。更重要的,对治污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
 
  还别说,这两天天公作美,空气质量不错,蓝天白云的顶给面子。如果真赶上个雾霾天气,也许不用问,鲍里斯就会谈天气了……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鲍里斯乘北京地铁给好评 伦敦治污经验当借鉴

证券日报

  “真干净”,“真便宜”,这是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在体验北京地铁一号线之后发出的感叹。作为一名北京人,听到外国人的这一评价心里还是挺舒服的。

 
  相关新闻还报道说,鲍里斯向地铁工作人员问了很多有关地铁的专业问题,其实,如果我在场的话,一定要向他问一问关于伦敦的雾。
 
  众所周知,历史上伦敦就是以“雾”出名的。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The Smoke”(大烟),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20世纪50年代伦敦“雾日”(即指视域不超过1000米的天数)一年里平均多达50天左右。
 
  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恐惧和愤懑。而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二马》里对伦敦雾的描述则表现出中国民族特有的乐观:伦敦的雾真有意思,光说颜色吧,就能同时有几种。有的地方是浅灰的,在几丈之内还能看见东西,有的地方是深灰的,有的地方是灰黄的,好像伦敦全程全烧着冒黄烟的湿木头……你走,雾也随着走……其余的全在一种猜测疑惑的状态里。
 
  好在英国人之后开始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苦果,并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的出台。1968年以后,英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上世纪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限制私车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
 
  反观伦敦从雾都走出来的路径,国内当前正经历的治污进程或可看做是雾都伦敦摘帽进程的浓缩吧。更乐观的是,伦敦已经提供了很好的治理经验,而且,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拥有更完善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应对这一问题,大可不必提雾霾即变色。更重要的,对治污的认识已经高度统一,中央财政近日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
 
  还别说,这两天天公作美,空气质量不错,蓝天白云的顶给面子。如果真赶上个雾霾天气,也许不用问,鲍里斯就会谈天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