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文明的地铁,公共管理不能缺位
2013-09-28 来源:红网
本文摘要:地铁禁食有助于净化公共空间,既非强人所难之举,也符全体乘客的利益,作为一种国际通行惯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24日,杭州地铁一号线的九堡站站台上两名女子上演了一场追逐大战。原来一位孕妇在车厢内见一名中年妇女不停吃东西上前劝说,但对方不听,于是她拿起手机拍照想在网上曝光,结果被对方愤怒追打。这与此前武汉地铁“热干面”事件如出一辙,拍照曝光是否妥当再次引起网民热议。
地铁禁食有助于净化公共空间,既非强人所难之举,也符全体乘客的利益,作为一种国际通行惯例,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当然,轨道交通所发放的便捷舒适的公共福利,似乎更为人们所接受。于是,对地铁禁食的相关规定,很多人特别是对上班族和学生而言,无异于限制了这种“便利”。因此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自觉遵守的默契。也就离不开管理者的主动作为和社会成员的相互督导。
万事开头难。开往文明的地铁不可能瞬间到站。尤其在地铁进食的执法操作上,更是个公认的难题。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拍照曝光的监督形式看似简单,却麻烦重重。尽管劝说别人停止吃东西的正义感值得肯定,但拍照曝光在公民肖像权的保护上依然存在法律争议。相比而言,适度劝说更为合理。即便如此,也同样存在风险。记得前不久,地铁接连发生“童子尿事件”,而孩童家长对乘客的批评还以拳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给劝导者浇了个透心儿凉。由于没有管理者的及时介入,周围乘客自发的拍照劝导、批评劝导,就逐渐演变成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内战”。
毋庸置疑,人人都应担负遵守文明、倡导文明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但这种道德层面的作为义务十分有限。盖因公序良俗的形成和维护,更多是来自于公共管理者的制度性约束和引导。因此,管理义务不应该也无法寄托于普通公民身上。更何况,管理身份和强制手段阙如,社会个体必然难以压制“各种不服”,甚至引火烧身。这无异于对力导文明者的二次伤害。
归根结底,还是管理者的劝说、制止、惩罚手段出现了真空。若此松散管理、消极作为,无疑疏离了责任,放纵了陋习,地铁进食等不文明行为也会面临法难责众的窘境。世界各国在维护地铁文明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采取强制性、惩罚性措施,我国一样有类似规定。然而,管理者不能将操作难度大、执行成本高作为制度落实不力或不及时的借口,否则就可能将不文明行为的“防守责任”漏给其他社会公民。
概言之,通往地铁文明的途中,制度不能缺席,管理不能失位。唯有依靠制度擎起文明大旗,公民则无需一边承担风险,一边挥舞“道德棍棒”,演绎“暴力战争”。
相关文章
-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首次对外输出运营管理技术2018-01-09
- 《沈阳市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2017-11-08
- 西安地铁便捷的背后是高科技及精细化的管理2017-04-12
- 南宁地铁推出优惠乘车活动 最高可享票价8折优惠2017-02-24
- 合肥地铁1号线末班车时间调整回21:30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