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株洲寻求绿色回归之路 地铁将于2018年兴建

2013-12-10 来源:
本文摘要:秋高气爽,潮平浪阔。大美湘江,从株洲穿城而过。  2013年10月8日上午。一艘小轮船顺水北行,从株洲城南的枫溪港方向驶来。船上站立着几...
秋高气爽,潮平浪阔。大美湘江,从株洲穿城而过。
 
  2013年10月8日上午。一艘小轮船顺水北行,从株洲城南的枫溪港方向驶来。船上站立着几个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便是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江风掀衣,机声贯耳,但他却全然不以为意,站在船头眺望两岸,并时而与身边人员交谈着。
 
  小轮船缓缓向前,城市高楼一排排向后退去。河西湘江风光带上,游人如织。河东沿江大道上,车流密集。再往前行,穿过株洲一桥,又见山体凸起——树木葱茏的神农公园、石峰山已近在眼前。
 
  一路行来,贺安杰书记不断对身边来自规划、城建、环保部门的负责同志说,要以生态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不要改变原有的山水形态,要多留空间进行绿化,保护好水域、山体,实现山水相融,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湘江风光带建设要摆上重要日程,要将防洪施工、旧城改造、生态修复、排污治理、道路和码头建设等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促进发展、造福市民综合治理工程。
 
  贺安杰书记此次专题考察城市建设,正值“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鏖战正酣之时,体现出株洲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升级发展的特别关注。
 
  这几年,株洲市城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201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荣誉称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株洲已经成为一座颇具知名度的 “明星”城市。
 
  这是株洲城市建设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在这个高点上再度超越,并非易事。
 
  然而,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城市升级发展不可或缺。
 
  株洲城市发展到底要往何处去?市委书记贺安杰这样解读:城市规划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上着力。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株洲市“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既有定位,使株洲在实现美丽蝶变的基础上,向更高品质发展。下一步,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确保成功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新能源城市等。
 
  如果说城市是一幅画,那么,这幅画必然需要更丰富的色彩、更迷人的风采,更特别的精彩。今天的株洲,正在不断向外展示着这一切。
 
  大力扩容提质
 
  ——功能更全
 
  11月22日,株洲市规划局可以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济济一堂。
 
  几乎所有的人都凝神静气,将目光一齐投向会议室墙上的屏幕上。随着主讲人拖动鼠标,屏幕上的文字与画面不断变化,与会人员有的若有所思,有的轻轻议论,有的时而低头记录。
 
  此时,主讲人正在汇报待讨论修改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
 
  这不是株洲市规划局在开会,会标上醒目地写着“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会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市长毛腾飞带领在家的所有市政府领导都一起前来参加。汇报完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先是询问规划局的讲解人,后是从各个角度畅谈各自看法,结合城市科学发展对《总体规划》提出修改建议。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近4个小时。最后,会议原则通过该《总体规划》,并要求相关部门按程序上报审批。
 
  《总体规划》给人们展示出这样一幅株洲未来发展的宏大图景: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16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将达到170万。未来,株洲市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四个层次,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通过树立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建设产业新城,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使之相互促进、持续发展,使株洲成为一座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
 
  今年9月14日,株洲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正式接受专家论证。这个设计涉及总面积达12。2平方公里的株洲中心城区,主要就株洲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业态布局、用地功能、交通组织、城市形象等提出优化方案。据悉,这是该市首次就中心城区进行总体设计论证。
 
  完善城市功能,首先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畅通城市血脉,保持城市活力。
 
  目前,该市正在加快构建“三环拓空间、四门畅出口、五桥贯东西、七射连组团”的“三环七射”城市交通路网新格局,道路网密度已经达到8。49km\k,人均道路面积已经达到15。13\人。
 
  进入9月份以后,一个“好消息”在株洲市到处传播——株洲正在规划建设地铁。对株洲而言,修建地铁是一个有些特别的“株洲梦”。
 
  株洲作为一个生产地铁车辆的城市,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地铁。目前,我国已有15个城市已经和正在建设地铁交通网络,其中11座城市使用的是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铁车辆。既生产地铁车辆,又将拥有自己的地铁线路,没有谁比株洲人对此更感兴趣。
 
  根据初步规划,株洲地铁将于2018年开始兴建,最终将建成4条线路,其中两条分别与长沙和湘潭连接,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联系的血脉。
 
  当然,一座城市除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综合功能亦不可或缺。
 
  作为株洲城市发展进步的亮点,打造“智慧株洲”的脚步也正在加快。自被列为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后,株洲正在通过建立治安防控、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数字环保“四大平台”,逐步探索“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力求通过统一建设网际互联、信息互通、业务互动的智能化城市营运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和数字化方向升级。
 
  “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正在推动株洲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境界。
 
  2013年,该市共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0项,其中新建项目65项,续建项目75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6。16亿元,计划竣工投入使用44个项目。在这140个项目中,与城市交通直接相关的株洲市西环线、清水路大修工程、新民路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已经完工,株洲湘江六桥也正在紧张施工……
 
  突出生态保护
 
  ——环境更美
 
  12月4日上午11时50分,在株洲市石峰区的清水塘地区,随着市长毛腾飞一声令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仅仅两秒钟时间,株洲鑫正有色金属责任公司一根50米的烟囱便应声倒下,化作一团白色的烟雾。
 
  这一刻,许多人串联起了这样一组事实——这一天,株洲同时拆除4根烟囱;今年来,株洲市已拆除22根烟囱;五年来,株洲已拆除459根烟囱中的300根;两年后,全市将只剩下53根烟囱。拆除烟囱,减少污染,成为株洲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
 
  从某种程度上说,烟囱也是株洲“荣耀和财富”的象征物。痛下决心拆除烟囱,既显示了时代的进步,也折射出株洲保护环境的坚强决心。
 
  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对环境污染,株洲市有过切肤之痛。经过几任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该市关停并转了数百家污染企业,建成7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家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处理厂,气质量良好率达93%以上,湘江水质持续保持国家Ш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尽管早已摘掉曾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黑帽子”,但株洲市的环境压力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污染企业还有待改造、搬迁,一些环保设施还有待强化完善,一些政策法规还有待严格执行。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离不开城市环境建设的尽快升级,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因此,株洲市2013年“减污增绿”的步伐仍然坚定不移。
 
  7月下旬,株洲市多家企业接到市环保局的通知,邀请他们参加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易活动。这个交易活动交易的商品有些特别——排污权指标。交易会上,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出售富余指标,首次从环保中获利。交易会上,这些企业当初分别以每吨720元和840元的价格购入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指标,此分别以6000元和8000元每吨的价格出售,较之原来增加8。33和9。52倍。
 
  9月6日,在株洲市排污权交易大厅,株洲荣富树脂化工厂与株洲雅美实业有限公司再次签订协议,后者以6000元/吨的价格购买前者1。54吨二氧化硫排污权。与首次交易不同的是,这一次,市环保局已经提前将排污权交易信息在网上挂牌。雅美公司正是从网上获知信息后,才按规定赶到现场交易的。株洲排污权交易,向前再行一步。
 
  一边是通过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手段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一边是其他综合手段的复合运用。
 
  2013年5月29日,株洲市著名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迎来一件环保盛事——旗滨玻璃成为区域内首家绿色搬迁的企业。当天,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旗滨玻璃醴陵产业项目的开工仪式。旗滨玻璃搬迁后,将新建5条国内先进的浮法节能玻璃生产线,全部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工业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处理,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
 
  将原来的污染企业搬出城区,又不使其形成新的污染源,这是株洲市“绿色”转型的重要转折点。继旗滨玻璃之后,同样位于清水塘地区的大型企业株冶、株化等涉重金属企业,其搬迁计划也正在积极制订中。
 
  6月28日,株洲市重金属污染重点项目之一的霞湾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宣布竣工。这个项目2011年12月启动,总投资达2亿余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霞湾港港水截流与清淤、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排污口整治、港水在线监测等。工程实施过程中,株洲市环境研究院第一次进行了全程监理。
 
  从明年1月1日起,株洲市22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的同时,还被要求自行监测并公开废水废气实时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将在省级环保部门公布平台上至少保存一年,拒不执行的企业将受到严厉惩罚。
 
  为提高监督力度,株洲市投资3800万元,建立了一个国内最先进的“数字环保”系统。该系统集成了61家废水废气自动监测数据,43套针对污水排放的监控视频,并对5套脱硫企业、8套污水治理设施进行全过程监控。
 
  11月21日,从交通运输部传来消息称,株洲市已被入列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成为继长沙后省内第二个申报“公交都市”成功的城市。根据创建计划,株洲将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以一个“轨道交通为引导、有轨电车为网络、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绿色公共交通结构,建成现代化的“公交都市”。
 
  一边是壮士断腕,减去污染源,一边是极端重视,增加绿色城市内涵。在这精彩的一减一加之间,株洲的环境自信正在日益增强。目前,该市正在力争在全省率先进入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
 
  谁能想到,穿过钢铁的交响,挥别蔽日的浓烟,株洲是如此快捷地走向“生态”,是如此坚定地走向“绿色”。
 
  株洲之名,本来源于“槠树之洲”。今天株洲的环保之路,不正是一条寻求绿色回归之路吗!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株洲寻求绿色回归之路 地铁将于2018年兴建

秋高气爽,潮平浪阔。大美湘江,从株洲穿城而过。

 
  2013年10月8日上午。一艘小轮船顺水北行,从株洲城南的枫溪港方向驶来。船上站立着几个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便是株洲市委书记贺安杰。江风掀衣,机声贯耳,但他却全然不以为意,站在船头眺望两岸,并时而与身边人员交谈着。
 
  小轮船缓缓向前,城市高楼一排排向后退去。河西湘江风光带上,游人如织。河东沿江大道上,车流密集。再往前行,穿过株洲一桥,又见山体凸起——树木葱茏的神农公园、石峰山已近在眼前。
 
  一路行来,贺安杰书记不断对身边来自规划、城建、环保部门的负责同志说,要以生态提升城市品位,根据原有生态环境进行规划,不要改变原有的山水形态,要多留空间进行绿化,保护好水域、山体,实现山水相融,让城市更加生态宜居。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湘江风光带建设要摆上重要日程,要将防洪施工、旧城改造、生态修复、排污治理、道路和码头建设等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促进发展、造福市民综合治理工程。
 
  贺安杰书记此次专题考察城市建设,正值“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鏖战正酣之时,体现出株洲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升级发展的特别关注。
 
  这几年,株洲市城市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2010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荣誉称号。从某种程度上说,株洲已经成为一座颇具知名度的 “明星”城市。
 
  这是株洲城市建设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在这个高点上再度超越,并非易事。
 
  然而,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城市升级发展不可或缺。
 
  株洲城市发展到底要往何处去?市委书记贺安杰这样解读:城市规划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在加快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上着力。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株洲市“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既有定位,使株洲在实现美丽蝶变的基础上,向更高品质发展。下一步,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确保成功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国家新能源城市等。
 
  如果说城市是一幅画,那么,这幅画必然需要更丰富的色彩、更迷人的风采,更特别的精彩。今天的株洲,正在不断向外展示着这一切。
 
  大力扩容提质
 
  ——功能更全
 
  11月22日,株洲市规划局可以容纳100多人的会议室济济一堂。
 
  几乎所有的人都凝神静气,将目光一齐投向会议室墙上的屏幕上。随着主讲人拖动鼠标,屏幕上的文字与画面不断变化,与会人员有的若有所思,有的轻轻议论,有的时而低头记录。
 
  此时,主讲人正在汇报待讨论修改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
 
  这不是株洲市规划局在开会,会标上醒目地写着“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会议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市长毛腾飞带领在家的所有市政府领导都一起前来参加。汇报完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先是询问规划局的讲解人,后是从各个角度畅谈各自看法,结合城市科学发展对《总体规划》提出修改建议。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近4个小时。最后,会议原则通过该《总体规划》,并要求相关部门按程序上报审批。
 
  《总体规划》给人们展示出这样一幅株洲未来发展的宏大图景: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将达到164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将达到170万。未来,株洲市将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四个层次,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同时,通过树立产城融合理念,加快建设产业新城,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使之相互促进、持续发展,使株洲成为一座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
 
  今年9月14日,株洲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正式接受专家论证。这个设计涉及总面积达12。2平方公里的株洲中心城区,主要就株洲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业态布局、用地功能、交通组织、城市形象等提出优化方案。据悉,这是该市首次就中心城区进行总体设计论证。
 
  完善城市功能,首先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畅通城市血脉,保持城市活力。
 
  目前,该市正在加快构建“三环拓空间、四门畅出口、五桥贯东西、七射连组团”的“三环七射”城市交通路网新格局,道路网密度已经达到8。49km\k,人均道路面积已经达到15。13\人。
 
  进入9月份以后,一个“好消息”在株洲市到处传播——株洲正在规划建设地铁。对株洲而言,修建地铁是一个有些特别的“株洲梦”。
 
  株洲作为一个生产地铁车辆的城市,却一直没有自己的地铁。目前,我国已有15个城市已经和正在建设地铁交通网络,其中11座城市使用的是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地铁车辆。既生产地铁车辆,又将拥有自己的地铁线路,没有谁比株洲人对此更感兴趣。
 
  根据初步规划,株洲地铁将于2018年开始兴建,最终将建成4条线路,其中两条分别与长沙和湘潭连接,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联系的血脉。
 
  当然,一座城市除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完善的综合功能亦不可或缺。
 
  作为株洲城市发展进步的亮点,打造“智慧株洲”的脚步也正在加快。自被列为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后,株洲正在通过建立治安防控、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数字环保“四大平台”,逐步探索“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模式,力求通过统一建设网际互联、信息互通、业务互动的智能化城市营运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和数字化方向升级。
 
  “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正在推动株洲城市建设进入新的境界。
 
  2013年,该市共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0项,其中新建项目65项,续建项目75项,年内计划完成投资66。16亿元,计划竣工投入使用44个项目。在这140个项目中,与城市交通直接相关的株洲市西环线、清水路大修工程、新民路改造工程等4个项目已经完工,株洲湘江六桥也正在紧张施工……
 
  突出生态保护
 
  ——环境更美
 
  12月4日上午11时50分,在株洲市石峰区的清水塘地区,随着市长毛腾飞一声令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仅仅两秒钟时间,株洲鑫正有色金属责任公司一根50米的烟囱便应声倒下,化作一团白色的烟雾。
 
  这一刻,许多人串联起了这样一组事实——这一天,株洲同时拆除4根烟囱;今年来,株洲市已拆除22根烟囱;五年来,株洲已拆除459根烟囱中的300根;两年后,全市将只剩下53根烟囱。拆除烟囱,减少污染,成为株洲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
 
  从某种程度上说,烟囱也是株洲“荣耀和财富”的象征物。痛下决心拆除烟囱,既显示了时代的进步,也折射出株洲保护环境的坚强决心。
 
  作为曾经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对环境污染,株洲市有过切肤之痛。经过几任领导和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该市关停并转了数百家污染企业,建成7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家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处理厂,气质量良好率达93%以上,湘江水质持续保持国家Ш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尽管早已摘掉曾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黑帽子”,但株洲市的环境压力仍然不容乐观。一些污染企业还有待改造、搬迁,一些环保设施还有待强化完善,一些政策法规还有待严格执行。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离不开城市环境建设的尽快升级,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根本好转。
 
  因此,株洲市2013年“减污增绿”的步伐仍然坚定不移。
 
  7月下旬,株洲市多家企业接到市环保局的通知,邀请他们参加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易活动。这个交易活动交易的商品有些特别——排污权指标。交易会上,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瓷科艺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通过出售富余指标,首次从环保中获利。交易会上,这些企业当初分别以每吨720元和840元的价格购入的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指标,此分别以6000元和8000元每吨的价格出售,较之原来增加8。33和9。52倍。
 
  9月6日,在株洲市排污权交易大厅,株洲荣富树脂化工厂与株洲雅美实业有限公司再次签订协议,后者以6000元/吨的价格购买前者1。54吨二氧化硫排污权。与首次交易不同的是,这一次,市环保局已经提前将排污权交易信息在网上挂牌。雅美公司正是从网上获知信息后,才按规定赶到现场交易的。株洲排污权交易,向前再行一步。
 
  一边是通过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手段引导企业节能减排,一边是其他综合手段的复合运用。
 
  2013年5月29日,株洲市著名的清水塘老工业区,迎来一件环保盛事——旗滨玻璃成为区域内首家绿色搬迁的企业。当天,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了旗滨玻璃醴陵产业项目的开工仪式。旗滨玻璃搬迁后,将新建5条国内先进的浮法节能玻璃生产线,全部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工业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处理,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最终实现废水零排放目标。
 
  将原来的污染企业搬出城区,又不使其形成新的污染源,这是株洲市“绿色”转型的重要转折点。继旗滨玻璃之后,同样位于清水塘地区的大型企业株冶、株化等涉重金属企业,其搬迁计划也正在积极制订中。
 
  6月28日,株洲市重金属污染重点项目之一的霞湾港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宣布竣工。这个项目2011年12月启动,总投资达2亿余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霞湾港港水截流与清淤、污泥处置、污水处理、排污口整治、港水在线监测等。工程实施过程中,株洲市环境研究院第一次进行了全程监理。
 
  从明年1月1日起,株洲市22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在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性监测的同时,还被要求自行监测并公开废水废气实时监控数据。这些数据将在省级环保部门公布平台上至少保存一年,拒不执行的企业将受到严厉惩罚。
 
  为提高监督力度,株洲市投资3800万元,建立了一个国内最先进的“数字环保”系统。该系统集成了61家废水废气自动监测数据,43套针对污水排放的监控视频,并对5套脱硫企业、8套污水治理设施进行全过程监控。
 
  11月21日,从交通运输部传来消息称,株洲市已被入列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成为继长沙后省内第二个申报“公交都市”成功的城市。根据创建计划,株洲将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以一个“轨道交通为引导、有轨电车为网络、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绿色公共交通结构,建成现代化的“公交都市”。
 
  一边是壮士断腕,减去污染源,一边是极端重视,增加绿色城市内涵。在这精彩的一减一加之间,株洲的环境自信正在日益增强。目前,该市正在力争在全省率先进入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行列。
 
  潮去潮来洲渚春,山花如绣草如茵。
 
  谁能想到,穿过钢铁的交响,挥别蔽日的浓烟,株洲是如此快捷地走向“生态”,是如此坚定地走向“绿色”。
 
  株洲之名,本来源于“槠树之洲”。今天株洲的环保之路,不正是一条寻求绿色回归之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