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铁路局 > 内容

南昌工务段对钢轨实行“专家门诊”保行车安全

2014-10-22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本文摘要:在南昌工务段检测监控车间大厅,有这样一组特殊的探伤工人员,他们不像普通探伤工面朝钢轨背朝天,推着仪器在线路上行走。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9个通道波形

  在南昌工务段检测监控车间大厅,有这样一组特殊的探伤工人员,他们不像普通探伤工面朝钢轨背朝天,推着仪器在线路上行走。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9个通道波形显示,仔细搜寻着所有铁路人都不希望存在的东西--伤损钢轨。他们就是回放所有探伤数据的人员,一群有着火眼金睛的人。
 
  探伤工对钢轨进行检查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光线、天气等原因,探伤工偶尔会出现“漏检”细小伤损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段抽调探伤技术精湛的职工成立探伤数据回放组,他们的工作如大海捞针,回放所有的探伤数据,从中查找极小的可能被漏检的伤损,确保防断万无一失。
 
  如果说探伤工是给钢轨体检的“医生”,那么探伤数据回放组是钢轨防断的“专家门诊”。既然是“专家”,那就必须有一两手绝活。汪志刚是探伤组组长,年龄不大,却是一名资深探伤工,干探伤已有十余年。波形图经他眼睛一过,是否存在伤损当场就能判定个八九不离十。他手下也都是精兵强将,工龄最低的也有干探伤5年以上的经历。
 
  每天探伤工作结束后,探伤数据都会被传输到回放组。基于“数据回放不超过24小时”的原则,汪志刚等四人会在次日将所有数据仔细检查一遍。有时节假日前一天探伤留下的数据,他们也必须在节假日里回放完毕。每天上午八点,他们会准时坐在办公桌前,没有多余话语,泡上一杯茶,打开电脑,然后就是连续几小时盯着电脑屏幕。数据浩如烟海,据粗略估算,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用眼睛“走”40多公里的线路,特别是在站场、道岔、焊缝、接头等部门,他们的眼睛就多了种亮度。回放画面一分钟大约跳动150次,这样的画面盯10分钟眼睛就会不适。为此,他们的抽屉里都摆着眼药水,但这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一天工作下来,眼睛酸涩是一定的。一天工作下来往往是毫无收获,失误毕竟是极少的。他们四个人每月最多只能发现1~2个“疑似伤损”,现场复核后,也只有极个别的会被确定为伤损,为南昌工务段探伤防断工作筑起“二道防线”,确保了行车安全。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南昌工务段对钢轨实行“专家门诊”保行车安全

新华网江西频道


  在南昌工务段检测监控车间大厅,有这样一组特殊的探伤工人员,他们不像普通探伤工面朝钢轨背朝天,推着仪器在线路上行走。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坐在电脑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9个通道波形显示,仔细搜寻着所有铁路人都不希望存在的东西--伤损钢轨。他们就是回放所有探伤数据的人员,一群有着火眼金睛的人。

 
  探伤工对钢轨进行检查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但由于光线、天气等原因,探伤工偶尔会出现“漏检”细小伤损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段抽调探伤技术精湛的职工成立探伤数据回放组,他们的工作如大海捞针,回放所有的探伤数据,从中查找极小的可能被漏检的伤损,确保防断万无一失。
 
  如果说探伤工是给钢轨体检的“医生”,那么探伤数据回放组是钢轨防断的“专家门诊”。既然是“专家”,那就必须有一两手绝活。汪志刚是探伤组组长,年龄不大,却是一名资深探伤工,干探伤已有十余年。波形图经他眼睛一过,是否存在伤损当场就能判定个八九不离十。他手下也都是精兵强将,工龄最低的也有干探伤5年以上的经历。
 
  每天探伤工作结束后,探伤数据都会被传输到回放组。基于“数据回放不超过24小时”的原则,汪志刚等四人会在次日将所有数据仔细检查一遍。有时节假日前一天探伤留下的数据,他们也必须在节假日里回放完毕。每天上午八点,他们会准时坐在办公桌前,没有多余话语,泡上一杯茶,打开电脑,然后就是连续几小时盯着电脑屏幕。数据浩如烟海,据粗略估算,他们每人每天平均要用眼睛“走”40多公里的线路,特别是在站场、道岔、焊缝、接头等部门,他们的眼睛就多了种亮度。回放画面一分钟大约跳动150次,这样的画面盯10分钟眼睛就会不适。为此,他们的抽屉里都摆着眼药水,但这也只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一天工作下来,眼睛酸涩是一定的。一天工作下来往往是毫无收获,失误毕竟是极少的。他们四个人每月最多只能发现1~2个“疑似伤损”,现场复核后,也只有极个别的会被确定为伤损,为南昌工务段探伤防断工作筑起“二道防线”,确保了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