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杂志精选 > 内容

中俄高铁"新丝路"

2014-12-24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本文摘要: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俄方介绍,俄方与中方签署了 "莫斯科-喀山 "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 "莫斯科-喀山 "高铁延伸至北京。对此,境外媒体分析称,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俄合作正一层层推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俄方介绍,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对此,境外媒体分析称,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俄合作正一层层推进。
 
  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
 
  10月13日,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再次将中国高铁海外战略推向高潮。此后,双方将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
 
  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之一,未来这条线路将会从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延伸至北京,从而打造成为长7000公里、直通北京与莫斯科的欧亚高速黄金通道。据了解,其中所涉及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是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的试点项目,该项目造价约1万亿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项目总长度为770公里,投入运营后可将两地间列车运行时间从目前的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钟。此外,如果进展顺利,该建设计划甚至还可能扩展至叶卡捷林堡,有望将莫斯科与"乌拉尔之都"叶卡捷琳堡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由莫斯科覆盖俄中部地区、乌拉尔及伏尔加河地区的8小时经济圈。
 
  专家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密切,此次双方高层牵头定下高铁合作,意味着中国未来在俄罗斯高铁项目建设中合作机会会更多。而且,基于本次合作双方得到从国家领导人到发改委、铁总和南北车领导等多层面见证和落实,足以可见,双方对中俄双方在亚欧高铁合作方面的诚意。
 
  据随同李克强总理出访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邓健介绍,目前中俄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服务、设备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邓健说,将"根据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俄外交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中亚大博弈》杂志主编萨夫兰丘克认为,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建设计划完全可能延长10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高铁建设项目"。这个宏大的建设蓝图不仅会使俄中经贸关系产生质的飞跃,而且会让亚洲和欧洲的经贸联系提升到一个"可以改写历史的"水平。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马斯洛夫认为,俄中最新签署的众多合作协议表明,俄中战略合作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双方都在努力开启质量更高的务实合作。俄中合作正在冲出原料和能源领域,两国合作范围正在增扩,两国在政治、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俄罗斯的市场机会
 
  "尽管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单个项目规模不大,但考虑铁路的连通性,这意味着俄罗斯后续数千公里的新建高铁计划和数万公里的铁路改造,都有可能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广发证券分析师罗立波认为。
 
  一位有着多年交通运输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透露,本次合作框架协议是在两国总理会晤时签署的,可落实性较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线路的设计或会在年内启动。
 
  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铁路市场也正亟待开发。业内人士介绍,俄罗斯存在着高铁市场的刚性需求。目前俄罗斯仅有一条全长163公里,运行时速每小时180公里的高速铁路。而这条高铁也是专门为2014年索契奥运会修建的。
 
  根据俄罗斯2030年前铁路交通发展战略,俄罗斯将建设2万公里新铁路,其中就包括了5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而且,根据德国SCI的统计,俄罗斯对铁路设备和服务的年需求规模也达到150亿欧元左右,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事实上,除了铁路建设外,俄罗斯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蕴含着较大的市场。据了解,俄罗斯即将要在2018年举办世界杯赛事,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地铁承载量已达极限,未来新建、更新轨道交通的需求会很大。加之俄罗斯陈旧的铁路装备,急需更新换代,这一市场容量也非常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高铁战略的陆续突破过程中,欧洲才是制高点。"业内人士分析称,"欧洲是铁路技术的发源地,无疑也是规模最大、要求标准最高的市场。突破欧洲市场,就意味着中国铁路装备企业将打开成长的天花板,享受全球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机遇。"据统计,2013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量约为1620亿欧元,并处于持续增长过程中,预计到2018年将突破1900亿欧元。
 
  中国已做好准备
 
  从技术上看,中国高铁与俄罗斯的需求最为接近。中国北车已经研制了世界速度最快、技术水准最高的高寒动车组,能在零下40℃和零上40℃之间运行,在投入运行的两年多里,运行稳定,跻身世界高寒高铁的典范,创造了人类高铁史上的三项世界纪录--直通里程最长、气温反差最大、穿越气候带最多。
 
  目前运行在哈尔滨到上海之间的高寒高铁,运营里程2421公里,是全球高铁直通里程之最;冬季从零下40℃的东北雪原出发,突破0℃冰点,最终抵达零上10℃左右的江南水乡,经受50℃以上温差"冰火两重天"的气候变幻,为世界高铁气温反差之最;先后穿越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性质迥异的气候带,列车历经气候带数量为世界高铁之最。
 
  除了高铁外,中国北车还研制了高寒电力机车和高寒内燃机车、高寒铁路客车、高寒铁路货车、高寒地铁车辆,有的已经在俄罗斯周边良好运行,能满足俄罗斯任何技术上的苛刻和挑剔。
 
  从市场门槛上看,目前中国北车的数个产品已经率先通过了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GOST体系认证,获得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产品认证和标准许可,未来会有更多、更高端的产品通过认证进入俄罗斯市场。
 
  中国北车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铁路货车已经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理气候条件、铁路状况与俄罗斯相近的区域内良好运营,在俄罗斯运行的高铁上,已经有来自中国北车的高铁车体等核心部件,来自中国华为的信号系统,支撑俄罗斯高铁优质运行。
 
  从更宏观的国际视野看,中俄间的外交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俄间的经贸互补性最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正是俄罗斯需要引进的产品。
 
  中国海外战略新高潮
 
  美国《侨报》10月15日发表文章称,有"超级推销员"之称的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俄罗斯签署众多经贸大单。诸多协议中,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发展主体之间建立经济纽带的基础是交通。海洋经济能够在过去几百年中走在陆地经济前面,靠的就是海运低成本优势,及海洋覆盖大部分地球表面所带来的路线优势。文章强调,这条铁路的建设本身就将为中国及邻国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同时,还可以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有专家这样评论,莫斯科至喀山是北京至莫斯科高铁运输线的一部分,这一区段的高铁建设对打通欧亚高速运输通道有着长远的意义,亦能推动中俄双方运输物流产业发展,同时还有可能带动制造业、能源等多重领域的交流互动,有利实现共同发展进步。
 
  这次中俄高铁合作再次将中国高铁海外战略推向高潮,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再迈出重要一步,让中国高铁技术海外市场又添一笔份额。一方面,俄罗斯目前高铁的数量和里程都不大,已经投入使用的高铁线路仅有莫斯科至圣彼得堡、莫斯科至下诺夫哥罗德和圣彼得堡至赫尔辛基3条,而从技术上看,中国高铁与俄罗斯的需求最为接近,这也让中国高铁有机会可以布局俄罗斯潜力巨大的高铁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高铁进入在全世界有着重要位置的俄国,显然是个最直接有效的"广告",为中国高铁技术进行海外宣传提供了极佳时机,只要在俄国站稳了脚跟,便有机会赢得欧洲高端技术标准的认可,甚至赢得全球铁路技术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然,这些或许只是中俄高铁合作所具现实意义的冰山一角,但已足以看到中俄两国战略合作水平的提高,也能从中看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奔向世界的美好前景。但"利剑"一出,更要磨好它的剑锋,方可确保的它不会贬值,而中国高铁要想走得更远,技术必须得到绝对的保障,才能占领世界市场的高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俄高铁"新丝路"

《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19次定期会晤,据俄方介绍,俄方与中方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有意发展这一项目,最终将"莫斯科-喀山"高铁延伸至北京。对此,境外媒体分析称,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这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俄合作正一层层推进。
 
  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
 
  10月13日,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再次将中国高铁海外战略推向高潮。此后,双方将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并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
 
  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方案之一,未来这条线路将会从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途经哈萨克斯坦,最终延伸至北京,从而打造成为长7000公里、直通北京与莫斯科的欧亚高速黄金通道。据了解,其中所涉及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是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的试点项目,该项目造价约1万亿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项目总长度为770公里,投入运营后可将两地间列车运行时间从目前的11小时30分缩减到3小时30分钟。此外,如果进展顺利,该建设计划甚至还可能扩展至叶卡捷林堡,有望将莫斯科与"乌拉尔之都"叶卡捷琳堡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由莫斯科覆盖俄中部地区、乌拉尔及伏尔加河地区的8小时经济圈。
 
  专家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密切,此次双方高层牵头定下高铁合作,意味着中国未来在俄罗斯高铁项目建设中合作机会会更多。而且,基于本次合作双方得到从国家领导人到发改委、铁总和南北车领导等多层面见证和落实,足以可见,双方对中俄双方在亚欧高铁合作方面的诚意。
 
  据随同李克强总理出访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铁道处处长邓健介绍,目前中俄双方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展在高速铁路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包括项目设计、施工、服务、设备供应,投融资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邓健说,将"根据技术经济论证的情况和法律组织保障方面的研究情况,按照商业的原则来确定项目具体的合作方式。"
 
  俄外交和国防委员会委员、《中亚大博弈》杂志主编萨夫兰丘克认为,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铁建设计划完全可能延长10倍,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高铁建设项目"。这个宏大的建设蓝图不仅会使俄中经贸关系产生质的飞跃,而且会让亚洲和欧洲的经贸联系提升到一个"可以改写历史的"水平。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系主任马斯洛夫认为,俄中最新签署的众多合作协议表明,俄中战略合作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双方都在努力开启质量更高的务实合作。俄中合作正在冲出原料和能源领域,两国合作范围正在增扩,两国在政治、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俄罗斯的市场机会
 
  "尽管莫斯科至喀山高铁单个项目规模不大,但考虑铁路的连通性,这意味着俄罗斯后续数千公里的新建高铁计划和数万公里的铁路改造,都有可能采用中国高铁技术。"广发证券分析师罗立波认为。
 
  一位有着多年交通运输从业经验的业内人士透露,本次合作框架协议是在两国总理会晤时签署的,可落实性较强,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线路的设计或会在年内启动。
 
  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铁路市场也正亟待开发。业内人士介绍,俄罗斯存在着高铁市场的刚性需求。目前俄罗斯仅有一条全长163公里,运行时速每小时180公里的高速铁路。而这条高铁也是专门为2014年索契奥运会修建的。
 
  根据俄罗斯2030年前铁路交通发展战略,俄罗斯将建设2万公里新铁路,其中就包括了5000公里的高速铁路。而且,根据德国SCI的统计,俄罗斯对铁路设备和服务的年需求规模也达到150亿欧元左右,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事实上,除了铁路建设外,俄罗斯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蕴含着较大的市场。据了解,俄罗斯即将要在2018年举办世界杯赛事,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地铁承载量已达极限,未来新建、更新轨道交通的需求会很大。加之俄罗斯陈旧的铁路装备,急需更新换代,这一市场容量也非常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高铁战略的陆续突破过程中,欧洲才是制高点。"业内人士分析称,"欧洲是铁路技术的发源地,无疑也是规模最大、要求标准最高的市场。突破欧洲市场,就意味着中国铁路装备企业将打开成长的天花板,享受全球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机遇。"据统计,2013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量约为1620亿欧元,并处于持续增长过程中,预计到2018年将突破1900亿欧元。
 
  中国已做好准备
 
  从技术上看,中国高铁与俄罗斯的需求最为接近。中国北车已经研制了世界速度最快、技术水准最高的高寒动车组,能在零下40℃和零上40℃之间运行,在投入运行的两年多里,运行稳定,跻身世界高寒高铁的典范,创造了人类高铁史上的三项世界纪录--直通里程最长、气温反差最大、穿越气候带最多。
 
  目前运行在哈尔滨到上海之间的高寒高铁,运营里程2421公里,是全球高铁直通里程之最;冬季从零下40℃的东北雪原出发,突破0℃冰点,最终抵达零上10℃左右的江南水乡,经受50℃以上温差"冰火两重天"的气候变幻,为世界高铁气温反差之最;先后穿越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三个性质迥异的气候带,列车历经气候带数量为世界高铁之最。
 
  除了高铁外,中国北车还研制了高寒电力机车和高寒内燃机车、高寒铁路客车、高寒铁路货车、高寒地铁车辆,有的已经在俄罗斯周边良好运行,能满足俄罗斯任何技术上的苛刻和挑剔。
 
  从市场门槛上看,目前中国北车的数个产品已经率先通过了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GOST体系认证,获得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产品认证和标准许可,未来会有更多、更高端的产品通过认证进入俄罗斯市场。
 
  中国北车的电力机车、内燃机车、铁路货车已经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理气候条件、铁路状况与俄罗斯相近的区域内良好运营,在俄罗斯运行的高铁上,已经有来自中国北车的高铁车体等核心部件,来自中国华为的信号系统,支撑俄罗斯高铁优质运行。
 
  从更宏观的国际视野看,中俄间的外交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俄间的经贸互补性最强,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正是俄罗斯需要引进的产品。
 
  中国海外战略新高潮
 
  美国《侨报》10月15日发表文章称,有"超级推销员"之称的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俄罗斯签署众多经贸大单。诸多协议中,中国高铁在俄罗斯的实质性迈进引人瞩目。发展主体之间建立经济纽带的基础是交通。海洋经济能够在过去几百年中走在陆地经济前面,靠的就是海运低成本优势,及海洋覆盖大部分地球表面所带来的路线优势。文章强调,这条铁路的建设本身就将为中国及邻国相关产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回报。同时,还可以改善中国西北内陆的贸易地位,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复兴。有专家这样评论,莫斯科至喀山是北京至莫斯科高铁运输线的一部分,这一区段的高铁建设对打通欧亚高速运输通道有着长远的意义,亦能推动中俄双方运输物流产业发展,同时还有可能带动制造业、能源等多重领域的交流互动,有利实现共同发展进步。
 
  这次中俄高铁合作再次将中国高铁海外战略推向高潮,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再迈出重要一步,让中国高铁技术海外市场又添一笔份额。一方面,俄罗斯目前高铁的数量和里程都不大,已经投入使用的高铁线路仅有莫斯科至圣彼得堡、莫斯科至下诺夫哥罗德和圣彼得堡至赫尔辛基3条,而从技术上看,中国高铁与俄罗斯的需求最为接近,这也让中国高铁有机会可以布局俄罗斯潜力巨大的高铁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高铁进入在全世界有着重要位置的俄国,显然是个最直接有效的"广告",为中国高铁技术进行海外宣传提供了极佳时机,只要在俄国站稳了脚跟,便有机会赢得欧洲高端技术标准的认可,甚至赢得全球铁路技术市场的巨大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然,这些或许只是中俄高铁合作所具现实意义的冰山一角,但已足以看到中俄两国战略合作水平的提高,也能从中看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奔向世界的美好前景。但"利剑"一出,更要磨好它的剑锋,方可确保的它不会贬值,而中国高铁要想走得更远,技术必须得到绝对的保障,才能占领世界市场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