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于跃斌
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1970年3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道学报》副理事长,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货车学组常务副组长;铁道部货车与养路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机械学会理事;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获国务院政府科技津贴、第九届詹天佑青年奖、

成 果

 
  2007年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在总结我国70吨、80吨级重载提速货车和转向架技术基础上,借鉴出口30吨~40吨轴重重载货车及转向架成熟技术及运用经验,系统开展了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的研究工作。
 
  2009~2012年,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卸货港口、装煤点、各铁路局、主要车辆段、货车检修工厂进行了系统调研,与铁科院铁建所、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深入研究分析了30吨轴重货车的轴重、每延米重、邻轴距、固定轴距等参数与晋中南通道桥梁间的关系及对桥梁的影响,为车辆主要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2012年,公司在进一步完善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及转向架技术方案,优化总体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30吨运煤专用敞车的方案设计。该车拟定车辆型号为C96型运煤专用敞车。目前正在山西东南部进行重载综合试验及运用考核。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装备技术的优势领域,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效率也高居世界第一。国内首列30吨轴重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也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技术上又填补了一大空白。
 

专 访

中国智慧创造重载奇迹

——访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
 
  他,凭着对铁路货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成为中国铁路货车设计研发领军人物、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功攀上了世界铁路货车技术最高峰;
 
  他,凭着对铁路货车技术发展方向的智慧把握,带领团队始终走在研发最前沿,引领了中国铁路货车第三次升级换代并成功推进27吨、30吨轴重新型重载货车向第四次升级换代迈进;
 
  他,凭着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理解,坚持用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试验室、检测中心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健羽翼。
 
  2014年,中国铁路人的视角又一次聚焦大秦铁路。
 
  4月2日18:56分,由320辆C80系列运煤敞车编组而成的3万吨重载大列运行试验成功。
 
  6月14日8时58分,一列编组96辆、车体印有"C80E"标志的黑色运煤敞车满载煤炭由大秦线湖二场出发,奔赴京唐港。
 
  这是怎样的两次运行?二者有什么联系吗?人们不禁要问。
 
  采访中,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轨道装备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告诉记者,承担这两次运行的车辆都是由齐轨道装备公司主导设计,而且很大一部分车辆是由齐轨道装备公司制造。这两次运行,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由此翻开崭新的篇章。
 
  "这是中国铁路货运的必然选择,这是世界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于跃斌如数家珍、目光坚毅。
 
  中国铁路在进入以高铁引领的'速度时代'后,铁路货运事业也必将向着'重载时代'强力迈进。
 
  重载之路中国范
 
  今日中国大地,在客运列车以风驰电掣般创造着"高铁速度"时,货运列车也正以多拉快跑的方式创造着"重载奇迹"。
 
  国际重载协会联合主席罗伊·艾伦,在四年一度的国际重载运输盛会上,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中国铁路开创了世界铁路重载史的新篇章!"
 
  让我们再重新翻看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组镜头令人难忘:2006年3月28日13:45分,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单车载重80吨,轴重25吨,单列载重2万吨,编组长度长达2600多米的"钢铁巨龙",从大同湖东站发出,开始全程653公里的大秦线运行。
 
  至此,在这条铁路线上运行的车辆不断地刷新着运量的纪录。从2005年年运量的2亿吨到2007年的3亿吨,2013年,载重80吨级煤炭专用货车满足了大秦铁路速密重最佳匹配模式,带动大秦铁路完成煤炭运量4.45亿吨。而创造大秦铁路运量一路飙升的"功臣"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主管设计的C80、C80B型运煤敞车。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提起大秦铁路,于跃斌信心满满地说:"大秦铁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铁路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和铁路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性工程。"
 
  "看到辉煌,我们也必须正视问题",于跃斌露出了焦虑的神色。"尽管近年来我们国家的铁路路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运输能力扩充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可是,与重载运输发达的国家比较,中国既有线路运用铁路货车无论从轴重、运量还是运输效益都有较大的差距。"
 
  他翻开了一本书,指着上面的文字向记者介绍:"按照国际重载运输协会2005年在巴西年会上对重载运输新的定义:机车车辆和线路的轴重在27吨及以上、运营列车编组重量不少于8000吨、在距离不少于150千米的运输线路上年运量达到4000万吨,三者必具其二。"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我国通用铁路货车必须全面加载,必须向着27吨轴重铁路通用货车的方向发展。这是继客运高速后,货运重载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顺应世界铁路货运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所谓加载,就是让车能运得'多'"于跃斌强调。那么如何"多拉"?又怎样"多拉"?
 
  从世界各国重载运输的方式方法上分析,提高货车轴重或增加列车编挂辆数是实施铁路重载运输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增加列车长度会受到线路条件、站线有效长度和制动技术的制约,多数国家倾向于发展大轴重货物列车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C80B不锈钢运煤敞车运行在大秦铁路线上
 
  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网络主要采取"速密重"协调发展的战略:在速度上,通过技术升级和既有货车提速改造,货车速度标准普遍达到120km/h的世界先进水平。在密度上,所有铁路干线的运输密度基本达到饱和。在重量上,既有线路站场长度850m、1050m已经确定,列车编组有效长度难以继续延长,不能通过增加编组数量来提高运能。
 
  于跃斌组织技术骨干,与各货车设计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人员走进站线、桥涵,进行了大量现场调研、分析计算、试验验证、对比论证,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显示,认为可充分利用我国路网能力,适当提高铁路货车轴重,增加列车牵引重量,这对我国既有线桥承载能力无大碍。
 
  选择一条恪守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的重载之路是中国铁路人的执著追求。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下,开始走向中国模式。
 
  在铁路总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从2007年开始,于跃斌和他的技术团队率先对27吨轴重通用敞车、棚车进行了研发。
 
  货车要跑得快、拉得多,必须要有高品质的货车走行部--转向架。"就像运动员,要跑得快、举得重就必须要有强健的双腿"于跃斌强调。
 
  他介绍,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路和专用线路所能承受的最大车辆只在23吨、25吨轴重上,要想让27吨轴重铁路货车能够在这两类线路上正常地"跑"起来,车的"脚劲"必须"轻"。怎样让货车拥有一双"轻巧的双脚"?于跃斌思考着……
 
  多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已成功向澳大利亚出口了世界最大轴重40吨轴重铁路货车,积累的丰富的低动力作用转向架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此可以派上用场。于跃斌所带领的团队把降低车轮与轨道间相互接触所产生的轮轨力作为研发27吨轴重铁路通用货车适应既有线路的突破点,以车辆和线桥相互作用为系统,在转向架速度、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等常规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车辆悬挂性能,采用交叉支撑装置,运用非焊接组装结构,研制开发出了具有"低动力、准径向、无焊接、轻磨耗"四大特点的大轴重高性能转向架--DZ1型交叉支撑转向架,从而实现了我国重载货车需要"脚劲"轻、"脚力"大的特点。
 
  "大轴重转向架研发出来,并不是说这车就可以多拉货物了"于跃斌解释到,"我们还要看车厢的载重量"。内行人都知道,增加载重的首要前提是降低自重。因此,必须对车体进行轻量化设计。
 
  回看这些年我国铁路货车所用钢材主要经历了碳素钢、低合金钢、耐候钢、高强度耐候钢四个阶段。2003年以后,在专用货车上采用了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
 
  再看车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由于铁路货车长时间处于大气环境条件下,受到大气中温度、湿度、降水和空气污染的作用,同时其所处环境通常并不固定,运用条件有时相当恶劣。特别是在车厢内部,除受到空气中水、温度和阳光的作用外,还受到货物中酸、碱、盐的影响、货物装卸时机械的作用和运输、装卸过程中货物与车厢的相互磨擦作用。
 
  如此严酷的运用条件使车辆的防护涂装层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损坏,进而会造成钢板的腐蚀和磨损。于跃斌与技术人员研究认为,改变车体的材质或许这些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他们开始寻找"造车"的新材料。
 
  经过取样、检验、比对,最后,他们选择了S450EW、S450AW高耐蚀型耐候钢,抗腐蚀能力可大幅提高,且高强度性能可让车体实现减重。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油漆涂层对车体钢结构的防腐保防作用,他们又同油漆供应商开展环保、无毒的水溶性油漆研究。另外,他们还全面应用了尼龙、橡胶、弹性体、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开发满足大轴重货车运用环境要求的耐磨、轻型零部件,降低磨耗,减轻自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新型货车的可靠性和检修性能。
 
  如今,这批印有"C80E"字样的新型铁路通用货车,满载"乌金"在大秦线上持续试运用着。载重80吨、轴重27吨,商业运营速度100公里/小时,较70吨级铁路通用货车,单车载重量提高14.3%,按每天装车12万辆计算,可增加运能120万吨,在既有1050m站场条件下可实现列车编组7000吨以上。
 
  异曲同工。"轴重27吨铁路货车的研制成功,为我们在中国铁路既有线路上实现更大轴重铁路货车积累了经验",于跃斌兴致勃勃地开始畅谈起他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的国内最大轴重30吨铁路货车。
 
  让我们将时间稍稍地往前推移。2014年8月27日9时19分,一列由"神华号"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的110节轴重30吨载重100吨级底开门运煤列车--"60016"次货车,在历经了11小时21分钟安全运行后,如期抵达黄骅港站。神华集团副总经理薛继连高声宣布:"我国首列轴重30吨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开行成功。"而担此重任的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参与研制并生产的30吨轴重KM98煤炭漏斗车。
 
  既有线路捷报传,专用线路同样精彩。
 
  在建的晋中南通道是我国第一条按30吨轴重标准建设的重载线路。为满足晋中南运煤通道等线路的重载运输发展需要,研发我国30吨轴重重载货车,作为铁路货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轨道装备公司设计制造满足该通道运行的铁路货车责无旁贷。
 
  2007年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在总结我国70吨、80吨级重载提速货车和转向架技术基础上,借鉴出口30吨~40吨轴重重载货车及转向架成熟技术及运用经验,系统开展了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的研究工作。
 
  2009~2012年,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卸货港口、装煤点、各铁路局、主要车辆段、货车检修工厂进行了系统调研,与铁科院铁建所、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深入研究分析了30吨轴重货车的轴重、每延米重、邻轴距、固定轴距等参数与晋中南通道桥梁间的关系及对桥梁的影响,为车辆主要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2012年,公司在进一步完善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及转向架技术方案,优化总体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30吨运煤专用敞车的方案设计。该车拟定车辆型号为C96型运煤专用敞车。目前正在山西东南部进行重载综合试验及运用考核。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装备技术的优势领域,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效率也高居世界第一。国内首列30吨轴重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也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技术上又填补了一大空白。
 
  中国铁路人为之赞叹:高铁之后,发展重载铁路正当其时!
 
  钢铁巨龙贯五州
 
  品质超越,从国内一流到世界顶级。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在应用国内铁路运输的同时,早已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于跃斌和他的团队站在了世界前沿,开始领跑世界铁路货车的发展方向。
 
  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齐轨道装备公司一直把出口业务放在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地位。在"走出去"发展战略指引下,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国际化战略"目标,围绕提高国际业务收入比重,扩大主营业务规模,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配置全球资源,探索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迈进的途径,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
 
  "近十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30吨及以上轴重重载铁路货车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运用时间超过10年,能够满足几乎全球所有地区铁路重载货车运输需求。"于跃斌自豪地说,"而且我们早已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我们出口到力拓集团、BHP公司、FMG公司的40吨轴重矿石车就是世界顶级产品。"
 
  轴重为40吨,列车编组为240辆,载重高达139.5吨,牵引吨位高达3.8万吨,自重仅20.5吨,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研制世界高端产品,对于齐轨道装备公司来说,这仅是刚刚开始。
 
  2013年8月16日,齐轨道装备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的新型不锈钢矿石车,首次将最大运用轴重提升至44吨,为世界铁路货车轴重之最,其154.4吨的最大载重量为国内铁路货车的两倍,能有效满足在特定线路上开行3至5万吨列车的技术要求,各项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指标显示出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已成功进入全球行业领军序列。
 
  现在,他们已开始向45吨轴重铁路货车的研发发起挑战。
 
  目前,齐轨道装备公司及公司研制的铁路货车产品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这一步,为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由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上半年,齐轨道装备公司决定以首批世界名牌产品创建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品牌建设工作,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交叉转向架和重载车钩系列产品定为首批创建的世界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进军世界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前三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中交叉转向架,于跃斌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2012年3月,在北美铁路协会(AAR)召开的第17届年会上,代表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最高试验研究水平的美国铁路运输技术中心(TTCI)发布了一项权威试验结果:经过严格的线路动力学试验,在世界范围内初选的4种较为先进的货车转向架中,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32.5吨轴重中交叉ZK1型转向架性能最优。
 
  于跃斌兴奋地说:"当时结果一出,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迄今为止,中交叉转向架已经形成了从14吨到40吨轴重、涵盖1000mm到1676mm世界主要轨距的系列化产品,并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蒙古、巴西、伊朗、沙特阿拉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累计装车量近2万辆,最长运行里程约200万公里,其运行性能稳定、运用可靠、磨耗轻微、检修维护成本,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几代齐车人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世界级企业。但齐车人知道,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不但产品没有竞争力,而且会受制于人。
 
  齐轨道装备公司作为中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器的设计、制造主导企业,具有丰富的车钩设计及制造经验,目前中国铁路货车采用的16、17型车钩、13系列车钩等均为公司设计开发的产品。除满足国内铁路货车需要外,公司设计开发的车钩产品还出口到亚、欧、美、非、澳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主要包括F型加强车钩、CQ型车钩、13E/F型车钩、CA-3型车钩等多种产品。
 
  回望昨天,我们曾惊羡于国外大轴重货车的优越性能。而今,我们完成了华丽转身,国际竞争力扶摇直上,已让重载强国刮目相看。
 
  回望昨天,我们曾受制于外方转让重载技术的苛刻条款。而今,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重载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中国铁路在国际重载合作中的历史性转折。
 
  回望昨天,我们曾遵循于西方企业产品工艺的"金科玉律"。而今,我们创制"中国标准",占据世界铁路重载技术制高点,在引领发展的道路上迅跑。
 
首列C80E型敞车上线试运行
 
  技术创新源动力
 
  回顾中国铁路百余年的历史,重载货车技术实现了由"万国陈列馆"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完美蜕变。在这一过程中,齐轨道装备公司为"中国创造"攒足了后劲。
 
  "新中国成立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成功主导和推动了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两个阶段、三次升级换代的发展进程,使铁路货车制造业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依靠自主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之一,与此同时公司积淀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于跃斌对此非常自豪。
 
  从某种意义上讲,齐轨道装备公司产品开发的历程,也是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缩影。
 
  他们有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的广阔舞台。
 
  2013年的11月6日,中国铁路货车发展的大舞台搭建在齐轨道装备公司。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囊括了世界铁路货车先进研发试验设备和手段、荟萃中国乃至世界铁路货车研发精英的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齐轨道装备公司开始组建。这也中国铁路货车制造领域惟一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
 
  这缘于齐轨道装备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技术的发源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货车走行部、钩缓、制动、车体全部核心技术,九大系列300余种产品,形成了货车新造、货车修理、铁路起重机造修、关键核心配件、特种集装箱制造和重工装备制造"六大单元"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行业最全产品阵容,研发生产的敞车、棚车、平车、漏斗车、特种车、罐车、长大货车、铁路起重机、配件等9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各类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国铁路运输需求,而且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世界五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缘于齐轨道装备公司的技术实力。
 
  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产品设计、分析计算、试验研究平台,产品研发队伍、分析计算手段、试验研究能力均居国内行业首位。
 
  公司产品试验研究室是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中目前唯一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质的产品试验室。可进行铁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静载荷试验、静强度试验、动载荷试验、冲击试验等试验研究工作。
 
  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研究集装箱冲击试验方法,历时近两年的时间,于2010年底取得中国船级社授予的"集装箱冲击试验"检测资质,填补了国内不能进行集装箱冲击试验的空白。
 
  今年的10月10日,又有一个好消息让齐车人振奋。技术中心试验室获得了加拿大交通部颁发的资质证书,"将QRRS列入运送危险品的可移动罐式集装箱冲击试验检测单位"。成为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获此授权资质的检测单位。今后,国内所有需要通过"TC"认证的集装箱产品再不需要运到国外进行试验,将大大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
 
  科技的作用,既在于支撑发展,也在于推动进步。这么多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自主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他们把牵引未来的脚步一再提速。
 
  2012年的7月6日,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研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首台铁路货车整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台在齐轨道装备公司落户。
 
  "至此铁路货车在这个试验台上试验20天,就能取得在线路上运行25年的各种数据。此后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铁路货车,不必远赴千里或漂洋过海在运营当地进行长期现场试验,只需在此间完成例行'体检',即可测算出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不同铁路运营环境下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硬性指标,从而分析出这一货车能否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达到正式上线运行的标准。"于跃斌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齐轨道装备还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着力构建基于相关方的、开放式的铁路货车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产品研发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着力实现货车技术创新由引领国内走向引领国际。
 
  按照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各取所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科研院所优势专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进程,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积极与国内外优秀伙伴合作,继续巩固、拓展与美国TTCI的整车疲劳试验台、动力学研究项目,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轮轨关系研究,与澳大利亚WP公司的重载货车研制咨询项目合作;积极开拓与国际顶级研究、咨询机构的合作,通过国际前沿技术平台,快速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齐轨道装备公司由铁路货车行业产品研发的"领头羊"跻身为铁路货车技术创新的"国家队",这是于跃斌的梦想,也是齐轨道装备公司所有技术研发人员的夙愿。
 
  每一次的产品研发,于跃斌都不忘提及他的团队--齐轨道装备公司技术中心。这是行业内率先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团体。在推动中国铁路货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工程技术人员功不可没。
 
  公司现拥有国内铁路货车技术领军者和众多铁路货车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研究、仿真分析、试验研究等学术带头人、拔尖铁路车辆专家及一大批技术骨干。
 
  几十年来,他们以"掌握世界一流技术,开发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为目标,坚持实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滚动开发战略,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十字技术方针和"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原则要求,加快产品开发,持续推进技术进步,完成技术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实力,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将铁路货车的品质一次次提升,轴重30吨、35.7吨、40吨的世界顶级产品从他们的手中问世,快捷货运、联运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在他们的引领下加快,他们兑现着对民族梦想和国家利益的刚毅坚守,他们实现着对世界一流的不懈追求!
 
  他们在中国铁路货运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不断跨越!
 
  人物简介:
 
  于跃斌
 
  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
 
  1970年3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道学报》副理事长,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货车学组常务副组长;铁道部货车与养路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机械学会理事;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获国务院政府科技津贴、第九届詹天佑青年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北车集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齐市十佳科技青年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于跃斌

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1970年3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道学报》副理事长,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货车学组常务副组长;铁道部货车与养路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机械学会理事;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获国务院政府科技津贴、第九届詹天佑青年奖、
查看2014-11期杂志封面>>
成 果

 
  2007年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在总结我国70吨、80吨级重载提速货车和转向架技术基础上,借鉴出口30吨~40吨轴重重载货车及转向架成熟技术及运用经验,系统开展了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的研究工作。
 
  2009~2012年,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卸货港口、装煤点、各铁路局、主要车辆段、货车检修工厂进行了系统调研,与铁科院铁建所、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深入研究分析了30吨轴重货车的轴重、每延米重、邻轴距、固定轴距等参数与晋中南通道桥梁间的关系及对桥梁的影响,为车辆主要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2012年,公司在进一步完善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及转向架技术方案,优化总体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30吨运煤专用敞车的方案设计。该车拟定车辆型号为C96型运煤专用敞车。目前正在山西东南部进行重载综合试验及运用考核。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装备技术的优势领域,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效率也高居世界第一。国内首列30吨轴重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也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技术上又填补了一大空白。
 

专 访

中国智慧创造重载奇迹

——访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
 
  他,凭着对铁路货车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不懈追求,成为中国铁路货车设计研发领军人物、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功攀上了世界铁路货车技术最高峰;
 
  他,凭着对铁路货车技术发展方向的智慧把握,带领团队始终走在研发最前沿,引领了中国铁路货车第三次升级换代并成功推进27吨、30吨轴重新型重载货车向第四次升级换代迈进;
 
  他,凭着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理解,坚持用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品试验室、检测中心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健羽翼。
 
  2014年,中国铁路人的视角又一次聚焦大秦铁路。
 
  4月2日18:56分,由320辆C80系列运煤敞车编组而成的3万吨重载大列运行试验成功。
 
  6月14日8时58分,一列编组96辆、车体印有"C80E"标志的黑色运煤敞车满载煤炭由大秦线湖二场出发,奔赴京唐港。
 
  这是怎样的两次运行?二者有什么联系吗?人们不禁要问。
 
  采访中,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齐轨道装备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告诉记者,承担这两次运行的车辆都是由齐轨道装备公司主导设计,而且很大一部分车辆是由齐轨道装备公司制造。这两次运行,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由此翻开崭新的篇章。
 
  "这是中国铁路货运的必然选择,这是世界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于跃斌如数家珍、目光坚毅。
 
  中国铁路在进入以高铁引领的'速度时代'后,铁路货运事业也必将向着'重载时代'强力迈进。
 
  重载之路中国范
 
  今日中国大地,在客运列车以风驰电掣般创造着"高铁速度"时,货运列车也正以多拉快跑的方式创造着"重载奇迹"。
 
  国际重载协会联合主席罗伊·艾伦,在四年一度的国际重载运输盛会上,都情不自禁地赞叹:"中国铁路开创了世界铁路重载史的新篇章!"
 
  让我们再重新翻看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一组镜头令人难忘:2006年3月28日13:45分,伴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单车载重80吨,轴重25吨,单列载重2万吨,编组长度长达2600多米的"钢铁巨龙",从大同湖东站发出,开始全程653公里的大秦线运行。
 
  至此,在这条铁路线上运行的车辆不断地刷新着运量的纪录。从2005年年运量的2亿吨到2007年的3亿吨,2013年,载重80吨级煤炭专用货车满足了大秦铁路速密重最佳匹配模式,带动大秦铁路完成煤炭运量4.45亿吨。而创造大秦铁路运量一路飙升的"功臣"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总工程师于跃斌主管设计的C80、C80B型运煤敞车。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提起大秦铁路,于跃斌信心满满地说:"大秦铁路,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铁路煤运通道重载运输的示范性工程、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样板性工程和铁路实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标志性工程。"
 
  "看到辉煌,我们也必须正视问题",于跃斌露出了焦虑的神色。"尽管近年来我们国家的铁路路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运输能力扩充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可是,与重载运输发达的国家比较,中国既有线路运用铁路货车无论从轴重、运量还是运输效益都有较大的差距。"
 
  他翻开了一本书,指着上面的文字向记者介绍:"按照国际重载运输协会2005年在巴西年会上对重载运输新的定义:机车车辆和线路的轴重在27吨及以上、运营列车编组重量不少于8000吨、在距离不少于150千米的运输线路上年运量达到4000万吨,三者必具其二。"
 
  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我国通用铁路货车必须全面加载,必须向着27吨轴重铁路通用货车的方向发展。这是继客运高速后,货运重载成为了中国铁路发展的新方向,这也是顺应世界铁路货运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所谓加载,就是让车能运得'多'"于跃斌强调。那么如何"多拉"?又怎样"多拉"?
 
  从世界各国重载运输的方式方法上分析,提高货车轴重或增加列车编挂辆数是实施铁路重载运输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增加列车长度会受到线路条件、站线有效长度和制动技术的制约,多数国家倾向于发展大轴重货物列车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
 
C80B不锈钢运煤敞车运行在大秦铁路线上
 
  目前,我国铁路货运网络主要采取"速密重"协调发展的战略:在速度上,通过技术升级和既有货车提速改造,货车速度标准普遍达到120km/h的世界先进水平。在密度上,所有铁路干线的运输密度基本达到饱和。在重量上,既有线路站场长度850m、1050m已经确定,列车编组有效长度难以继续延长,不能通过增加编组数量来提高运能。
 
  于跃斌组织技术骨干,与各货车设计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人员走进站线、桥涵,进行了大量现场调研、分析计算、试验验证、对比论证,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显示,认为可充分利用我国路网能力,适当提高铁路货车轴重,增加列车牵引重量,这对我国既有线桥承载能力无大碍。
 
  选择一条恪守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的重载之路是中国铁路人的执著追求。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下,开始走向中国模式。
 
  在铁路总公司的统一组织下,从2007年开始,于跃斌和他的技术团队率先对27吨轴重通用敞车、棚车进行了研发。
 
  货车要跑得快、拉得多,必须要有高品质的货车走行部--转向架。"就像运动员,要跑得快、举得重就必须要有强健的双腿"于跃斌强调。
 
  他介绍,目前,我国铁路既有线路和专用线路所能承受的最大车辆只在23吨、25吨轴重上,要想让27吨轴重铁路货车能够在这两类线路上正常地"跑"起来,车的"脚劲"必须"轻"。怎样让货车拥有一双"轻巧的双脚"?于跃斌思考着……
 
  多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已成功向澳大利亚出口了世界最大轴重40吨轴重铁路货车,积累的丰富的低动力作用转向架设计经验和技术在此可以派上用场。于跃斌所带领的团队把降低车轮与轨道间相互接触所产生的轮轨力作为研发27吨轴重铁路通用货车适应既有线路的突破点,以车辆和线桥相互作用为系统,在转向架速度、运行稳定性及可靠性等常规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车辆悬挂性能,采用交叉支撑装置,运用非焊接组装结构,研制开发出了具有"低动力、准径向、无焊接、轻磨耗"四大特点的大轴重高性能转向架--DZ1型交叉支撑转向架,从而实现了我国重载货车需要"脚劲"轻、"脚力"大的特点。
 
  "大轴重转向架研发出来,并不是说这车就可以多拉货物了"于跃斌解释到,"我们还要看车厢的载重量"。内行人都知道,增加载重的首要前提是降低自重。因此,必须对车体进行轻量化设计。
 
  回看这些年我国铁路货车所用钢材主要经历了碳素钢、低合金钢、耐候钢、高强度耐候钢四个阶段。2003年以后,在专用货车上采用了铝合金和不锈钢材料。
 
  再看车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由于铁路货车长时间处于大气环境条件下,受到大气中温度、湿度、降水和空气污染的作用,同时其所处环境通常并不固定,运用条件有时相当恶劣。特别是在车厢内部,除受到空气中水、温度和阳光的作用外,还受到货物中酸、碱、盐的影响、货物装卸时机械的作用和运输、装卸过程中货物与车厢的相互磨擦作用。
 
  如此严酷的运用条件使车辆的防护涂装层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损坏,进而会造成钢板的腐蚀和磨损。于跃斌与技术人员研究认为,改变车体的材质或许这些问题就都能得到解决。他们开始寻找"造车"的新材料。
 
  经过取样、检验、比对,最后,他们选择了S450EW、S450AW高耐蚀型耐候钢,抗腐蚀能力可大幅提高,且高强度性能可让车体实现减重。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油漆涂层对车体钢结构的防腐保防作用,他们又同油漆供应商开展环保、无毒的水溶性油漆研究。另外,他们还全面应用了尼龙、橡胶、弹性体、复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开发满足大轴重货车运用环境要求的耐磨、轻型零部件,降低磨耗,减轻自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新型货车的可靠性和检修性能。
 
  如今,这批印有"C80E"字样的新型铁路通用货车,满载"乌金"在大秦线上持续试运用着。载重80吨、轴重27吨,商业运营速度100公里/小时,较70吨级铁路通用货车,单车载重量提高14.3%,按每天装车12万辆计算,可增加运能120万吨,在既有1050m站场条件下可实现列车编组7000吨以上。
 
  异曲同工。"轴重27吨铁路货车的研制成功,为我们在中国铁路既有线路上实现更大轴重铁路货车积累了经验",于跃斌兴致勃勃地开始畅谈起他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的国内最大轴重30吨铁路货车。
 
  让我们将时间稍稍地往前推移。2014年8月27日9时19分,一列由"神华号"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的110节轴重30吨载重100吨级底开门运煤列车--"60016"次货车,在历经了11小时21分钟安全运行后,如期抵达黄骅港站。神华集团副总经理薛继连高声宣布:"我国首列轴重30吨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开行成功。"而担此重任的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参与研制并生产的30吨轴重KM98煤炭漏斗车。
 
  既有线路捷报传,专用线路同样精彩。
 
  在建的晋中南通道是我国第一条按30吨轴重标准建设的重载线路。为满足晋中南运煤通道等线路的重载运输发展需要,研发我国30吨轴重重载货车,作为铁路货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轨道装备公司设计制造满足该通道运行的铁路货车责无旁贷。
 
  2007年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在总结我国70吨、80吨级重载提速货车和转向架技术基础上,借鉴出口30吨~40吨轴重重载货车及转向架成熟技术及运用经验,系统开展了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的研究工作。
 
  2009~2012年,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多次深入卸货港口、装煤点、各铁路局、主要车辆段、货车检修工厂进行了系统调研,与铁科院铁建所、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合作,深入研究分析了30吨轴重货车的轴重、每延米重、邻轴距、固定轴距等参数与晋中南通道桥梁间的关系及对桥梁的影响,为车辆主要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2012年,公司在进一步完善30吨轴重运煤专用敞车及转向架技术方案,优化总体参数的基础上,完成了30吨运煤专用敞车的方案设计。该车拟定车辆型号为C96型运煤专用敞车。目前正在山西东南部进行重载综合试验及运用考核。
 
  经过10余年的发展,重载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装备技术的优势领域,我国重载铁路的运输效率也高居世界第一。国内首列30吨轴重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也标志着我国在重载铁路技术上又填补了一大空白。
 
  中国铁路人为之赞叹:高铁之后,发展重载铁路正当其时!
 
  钢铁巨龙贯五州
 
  品质超越,从国内一流到世界顶级。
 
  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在应用国内铁路运输的同时,早已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于跃斌和他的团队站在了世界前沿,开始领跑世界铁路货车的发展方向。
 
  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齐轨道装备公司一直把出口业务放在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地位。在"走出去"发展战略指引下,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国际化战略"目标,围绕提高国际业务收入比重,扩大主营业务规模,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配置全球资源,探索从国际贸易向国际化经营迈进的途径,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
 
  "近十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自主研发的30吨及以上轴重重载铁路货车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运用时间超过10年,能够满足几乎全球所有地区铁路重载货车运输需求。"于跃斌自豪地说,"而且我们早已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产品,我们出口到力拓集团、BHP公司、FMG公司的40吨轴重矿石车就是世界顶级产品。"
 
  轴重为40吨,列车编组为240辆,载重高达139.5吨,牵引吨位高达3.8万吨,自重仅20.5吨,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研制世界高端产品,对于齐轨道装备公司来说,这仅是刚刚开始。
 
  2013年8月16日,齐轨道装备公司出口澳大利亚的新型不锈钢矿石车,首次将最大运用轴重提升至44吨,为世界铁路货车轴重之最,其154.4吨的最大载重量为国内铁路货车的两倍,能有效满足在特定线路上开行3至5万吨列车的技术要求,各项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指标显示出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已成功进入全球行业领军序列。
 
  现在,他们已开始向45吨轴重铁路货车的研发发起挑战。
 
  目前,齐轨道装备公司及公司研制的铁路货车产品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这一步,为公司在国际市场实现由产品输出向技术、标准输出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上半年,齐轨道装备公司决定以首批世界名牌产品创建工程为突破口启动品牌建设工作,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交叉转向架和重载车钩系列产品定为首批创建的世界名牌产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公司进军世界铁路货车制造企业前三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中交叉转向架,于跃斌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2012年3月,在北美铁路协会(AAR)召开的第17届年会上,代表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技术最高试验研究水平的美国铁路运输技术中心(TTCI)发布了一项权威试验结果:经过严格的线路动力学试验,在世界范围内初选的4种较为先进的货车转向架中,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32.5吨轴重中交叉ZK1型转向架性能最优。
 
  于跃斌兴奋地说:"当时结果一出,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迄今为止,中交叉转向架已经形成了从14吨到40吨轴重、涵盖1000mm到1676mm世界主要轨距的系列化产品,并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哈萨克斯坦、蒙古、巴西、伊朗、沙特阿拉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累计装车量近2万辆,最长运行里程约200万公里,其运行性能稳定、运用可靠、磨耗轻微、检修维护成本,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几代齐车人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世界级企业。但齐车人知道,企业要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不但产品没有竞争力,而且会受制于人。
 
  齐轨道装备公司作为中国铁路货车车钩、缓冲器的设计、制造主导企业,具有丰富的车钩设计及制造经验,目前中国铁路货车采用的16、17型车钩、13系列车钩等均为公司设计开发的产品。除满足国内铁路货车需要外,公司设计开发的车钩产品还出口到亚、欧、美、非、澳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主要包括F型加强车钩、CQ型车钩、13E/F型车钩、CA-3型车钩等多种产品。
 
  回望昨天,我们曾惊羡于国外大轴重货车的优越性能。而今,我们完成了华丽转身,国际竞争力扶摇直上,已让重载强国刮目相看。
 
  回望昨天,我们曾受制于外方转让重载技术的苛刻条款。而今,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输出重载技术和产品,实现了中国铁路在国际重载合作中的历史性转折。
 
  回望昨天,我们曾遵循于西方企业产品工艺的"金科玉律"。而今,我们创制"中国标准",占据世界铁路重载技术制高点,在引领发展的道路上迅跑。
 
首列C80E型敞车上线试运行
 
  技术创新源动力
 
  回顾中国铁路百余年的历史,重载货车技术实现了由"万国陈列馆"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完美蜕变。在这一过程中,齐轨道装备公司为"中国创造"攒足了后劲。
 
  "新中国成立以来,齐轨道装备公司成功主导和推动了中国铁路货车实现两个阶段、三次升级换代的发展进程,使铁路货车制造业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依靠自主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之一,与此同时公司积淀了雄厚的技术实力。"于跃斌对此非常自豪。
 
  从某种意义上讲,齐轨道装备公司产品开发的历程,也是中国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缩影。
 
  他们有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的广阔舞台。
 
  2013年的11月6日,中国铁路货车发展的大舞台搭建在齐轨道装备公司。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囊括了世界铁路货车先进研发试验设备和手段、荟萃中国乃至世界铁路货车研发精英的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齐轨道装备公司开始组建。这也中国铁路货车制造领域惟一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
 
  这缘于齐轨道装备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是我国铁路货车技术的发源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货车走行部、钩缓、制动、车体全部核心技术,九大系列300余种产品,形成了货车新造、货车修理、铁路起重机造修、关键核心配件、特种集装箱制造和重工装备制造"六大单元"业务板块。
 
  公司拥有行业最全产品阵容,研发生产的敞车、棚车、平车、漏斗车、特种车、罐车、长大货车、铁路起重机、配件等9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各类产品,不仅满足了中国铁路运输需求,而且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韩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世界五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这也缘于齐轨道装备公司的技术实力。
 
  公司具有行业领先的产品设计、分析计算、试验研究平台,产品研发队伍、分析计算手段、试验研究能力均居国内行业首位。
 
  公司产品试验研究室是中国铁路货车制造企业中目前唯一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资质的产品试验室。可进行铁路车辆及其零部件的静载荷试验、静强度试验、动载荷试验、冲击试验等试验研究工作。
 
  特别是自2009年开始研究集装箱冲击试验方法,历时近两年的时间,于2010年底取得中国船级社授予的"集装箱冲击试验"检测资质,填补了国内不能进行集装箱冲击试验的空白。
 
  今年的10月10日,又有一个好消息让齐车人振奋。技术中心试验室获得了加拿大交通部颁发的资质证书,"将QRRS列入运送危险品的可移动罐式集装箱冲击试验检测单位"。成为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六个获此授权资质的检测单位。今后,国内所有需要通过"TC"认证的集装箱产品再不需要运到国外进行试验,将大大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周期。
 
  科技的作用,既在于支撑发展,也在于推动进步。这么多年来,齐轨道装备公司自主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他们把牵引未来的脚步一再提速。
 
  2012年的7月6日,我国完全自主创新研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首台铁路货车整车疲劳与振动试验台在齐轨道装备公司落户。
 
  "至此铁路货车在这个试验台上试验20天,就能取得在线路上运行25年的各种数据。此后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铁路货车,不必远赴千里或漂洋过海在运营当地进行长期现场试验,只需在此间完成例行'体检',即可测算出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不同铁路运营环境下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硬性指标,从而分析出这一货车能否充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达到正式上线运行的标准。"于跃斌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齐轨道装备还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着力构建基于相关方的、开放式的铁路货车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创新平台、产品研发平台和基础研究平台,着力实现货车技术创新由引领国内走向引领国际。
 
  按照优势资源"为我所用、各取所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科研院所优势专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外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新产品开发进程,提升创新能力。
 
  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积极与国内外优秀伙伴合作,继续巩固、拓展与美国TTCI的整车疲劳试验台、动力学研究项目,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轮轨关系研究,与澳大利亚WP公司的重载货车研制咨询项目合作;积极开拓与国际顶级研究、咨询机构的合作,通过国际前沿技术平台,快速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齐轨道装备公司由铁路货车行业产品研发的"领头羊"跻身为铁路货车技术创新的"国家队",这是于跃斌的梦想,也是齐轨道装备公司所有技术研发人员的夙愿。
 
  每一次的产品研发,于跃斌都不忘提及他的团队--齐轨道装备公司技术中心。这是行业内率先建成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团体。在推动中国铁路货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这里的一代又一代工程技术人员功不可没。
 
  公司现拥有国内铁路货车技术领军者和众多铁路货车结构设计、制造工艺研究、仿真分析、试验研究等学术带头人、拔尖铁路车辆专家及一大批技术骨干。
 
  几十年来,他们以"掌握世界一流技术,开发世界一流产品,建成世界一流基地"为目标,坚持实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滚动开发战略,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十字技术方针和"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原则要求,加快产品开发,持续推进技术进步,完成技术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实力,于跃斌和他的团队将铁路货车的品质一次次提升,轴重30吨、35.7吨、40吨的世界顶级产品从他们的手中问世,快捷货运、联运技术与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在他们的引领下加快,他们兑现着对民族梦想和国家利益的刚毅坚守,他们实现着对世界一流的不懈追求!
 
  他们在中国铁路货运发展道路上,大步向前,不断跨越!
 
  人物简介:
 
  于跃斌
 
  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
 
  1970年3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道学报》副理事长,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货车学组常务副组长;铁道部货车与养路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机械学会理事;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常务专家理事;获国务院政府科技津贴、第九届詹天佑青年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国北车集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齐齐哈尔市特等劳动模范、齐市十佳科技青年等多项荣誉;现任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上一篇:刘亚滨
下一篇:张剑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