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赵喜桢
赵喜桢,32岁,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9年来,他和同事进行了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曾荣获“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

成 果

  赵喜桢,32岁,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9年来,他和同事进行了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曾荣获“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巴山魂·西铁人——西安铁路局十大领军人物”等称号,并荣获火车头奖章、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奖。

专 访

心系科研梦
 
  10月20日,记者走进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只见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研讨一项实验课题。
 
  “现场没有电源,临时拉线太麻烦。”
 
  “发电机成本高。”
 
  “用太阳能发电。”赵喜桢快速点击鼠标,在电子显示屏上画出电路。他眉飞色舞地讲解完,大家鼓掌通过。
 
  “这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赵喜桢笑道, “干到老要学到老,学得好才能干得好,科研过程其乐无穷。”
 
  “哈哈哈!”一时间,科研所里笑声飞扬。
 
  干一程,学一程,夜深千帐灯
 
  赵喜桢浓眉大眼,已干了9年科研工作的他,如邻家男孩般阳光纯净。见到记者,他兴致勃勃地讲起 “铁木贞”的来历。
 
  “我的QQ昵称叫 ‘铁木贞’,感觉很威风的样子。我名字最后一个字拆开就是木贞。 《尔雅》中说, ‘桢,干也’,原来指打土墙时立的木柱,现在指支柱。”赵喜桢强调, “我很喜欢这个昵称。我是铁路人,希望自己能成为铁路建设大厦的一根支柱。”
 
  期待有所作为的愿望,使赵喜桢成了一名科研学霸。2005年8月,他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思源科创公司科研所工作。他发现 “纸上谈兵”的理论与“刀光剑影”的实战差距很大,感到压力前所未有。
 
  “科研所靠研究成果说话。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一个新课题各抒己见,你坐在那里,插不上一句话,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赵喜桢说, “出路只有一个字——学。”
 
  科研所对面是西安交通大学,每天晚上,赵喜桢都到那里上自习。他紧贴实际工作需要,自学了 《数字电路》 《仿真软件》等几十本专业书籍。
 
  2006年年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思源科创公司把破解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难题作为重点科研课题。还在见习期的赵喜桢主动请缨,负责理论计算工作。
 
  “书上根本找不到现成的计算方法,属于国内理论空白。”赵喜桢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白天查阅文献资料,晚上在实验室里编写计算程序,回到家也在琢磨程序。我在枕头边放了一个小本子,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个公式,就赶紧爬起来记下。”
 
  经过不断摸索实验,赵喜桢成功编制了轨道电路的计算程序。2007年12月,他们研发的产品顺利通过技术审查。
 
  “靠学习,我攻克了一个个研发难题。2007年,我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2012年,又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赵喜桢自豪地说, “现在,我们科研所有了图书室,存书4000多册。一有空,大家就到那里看书学习。”
 
  风一更,雪一更,心系科研梦
 
  “每当坐上火车,走在安装了我们产品的铁道线上,想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能为这么多人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赵喜桢脸上笑开了花。
 
  赵喜桢瘦削、精干,这个不怎么强壮的小伙子,干起工作却像 “拼命三郎”一样。在一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各个铁路局、设计院,体重下降了10多公斤。
 
  2008年2月,赵喜桢走上了思源科创公司技术科科长岗位,负责产品推广。哪里安装了公司的产品,哪里就有他奔忙的身影。当年12月的一天,赵喜桢赶到呼和浩特站调试产品。他在户外从中午干到天黑,感觉寒风穿透了身体,人像呆在冰窖里。 “从那以后,我就落下了慢性肠胃炎的病根。”赵喜桢说, “但这样的付出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回报,我们的产品投入使用后,问题解决率高达98%。”
 
  2009年2月,赵喜桢成为思源科创公司科研所所长,却遇到了研发 “拦路虎”。2011年国家出台规定,他们的产品只有通过欧洲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才有机会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的CRCC认证,才能在全路销售和使用。
 
  赵喜桢和他的研发团队一道,经过8个月的反复研究,重新完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方案。然而,认证机构在试验时,却发现他们的设备存在不能导向安全的问题。
 
  “那段时间里,试验室里夜夜灯火通明。我们实行 ‘两班倒’,得出了20多万组实验数据,其中有效数据十几万组,共10种制式,一种制式得打印100多页,光译码器就烧坏了8个。但是科学就是科学,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安全风险存在。经过反复思量后,我们准备放弃这个产品。”赵喜桢说。
 
  思源科创公司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放弃,就意味着4000多万元的订单没有了,意味着研究多年的产品及辛苦打造的市场功亏一篑,也意味着公司得重新 “找饭吃”。那天晚上,赵喜桢彻夜未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又打电话向一位专业教授请教,准备尝试一种新方法。一上班,他就和大家展开了新一轮的试验。不久,让他欣喜若狂的消息传来——试验成功了!他们终于攻克了难题。
 
  去年,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试验,第四次升级的产品通过了欧洲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问鼎国际认证高地。
 
  今一项,明一项,优品出国门
 
  汗水的浇灌,收获了甘甜的果实。
 
  近期,由他牵头的 “赵喜桢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基于光通信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成功中标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中国铁路人自己研发的产品走出了国门,奔向海外市场。
 
  “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被成功推广应用,是因为我们有一群肯学善钻的好伙伴。”在科研所实验室里,赵喜桢认真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伙伴们。
 
  年过半百的陈谊是思源科创公司研发中心的科技带头人,他手把手地传帮带,指引年轻人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侯哥”侯江涛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提出了科研项目管理负责制,变以往的 “领着干”为 “主动干”。今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戴眼镜的罗能斌是轨道电路系统专家,他因名字中有一个 “能”字,又有一个代表 “文武双全”的 “斌”字,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 “能能”。
 
  昵称 “豆豆”的宋小霞留着披肩发,这个文弱秀气的女孩正在勤奋自学,准备考取国家注册质量审核员资格。
 
  工程师吕鑫今年从网上购买了一套3D打印机组件,自己进行组装并编写程序,成倍地提升了试验模具的制作效率。
 
  在赵喜桢看来,科研所的19名成员 “个个是闪光的金子,人人都有拿手的绝活儿”。
 
  拥有一双识才慧眼的赵喜桢,以人性化的管理把科研所变成了 “磁力场”,他自己也成了人见人爱的铁路“暖男”。科研所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出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科研所获得国家专利18项,有10类共31种产品通过了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认证,累计创造效益3亿元。去年12月,他们研发的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通过了欧标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并在今年先后取得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证书和国家铁路局颁发的 《行政许可决定书》,为首个获得3项认证的国内同类产品。
 
  今天,科研所的产品已运用到机务、工务、供电、通信、高铁维保等多个领域,销售范围遍布18个铁路局(公司),并走向了越南、伊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海外市场。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赵喜桢

赵喜桢,32岁,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9年来,他和同事进行了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曾荣获“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
成 果

  赵喜桢,32岁,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9年来,他和同事进行了30多项科研课题研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曾荣获“中国梦·青年志——我们身边的陕西好青年”“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巴山魂·西铁人——西安铁路局十大领军人物”等称号,并荣获火车头奖章、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工程师奖。

专 访

心系科研梦
 
  10月20日,记者走进西安铁路局陕西国铁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思源科创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所,只见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七嘴八舌地研讨一项实验课题。
 
  “现场没有电源,临时拉线太麻烦。”
 
  “发电机成本高。”
 
  “用太阳能发电。”赵喜桢快速点击鼠标,在电子显示屏上画出电路。他眉飞色舞地讲解完,大家鼓掌通过。
 
  “这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赵喜桢笑道, “干到老要学到老,学得好才能干得好,科研过程其乐无穷。”
 
  “哈哈哈!”一时间,科研所里笑声飞扬。
 
  干一程,学一程,夜深千帐灯
 
  赵喜桢浓眉大眼,已干了9年科研工作的他,如邻家男孩般阳光纯净。见到记者,他兴致勃勃地讲起 “铁木贞”的来历。
 
  “我的QQ昵称叫 ‘铁木贞’,感觉很威风的样子。我名字最后一个字拆开就是木贞。 《尔雅》中说, ‘桢,干也’,原来指打土墙时立的木柱,现在指支柱。”赵喜桢强调, “我很喜欢这个昵称。我是铁路人,希望自己能成为铁路建设大厦的一根支柱。”
 
  期待有所作为的愿望,使赵喜桢成了一名科研学霸。2005年8月,他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思源科创公司科研所工作。他发现 “纸上谈兵”的理论与“刀光剑影”的实战差距很大,感到压力前所未有。
 
  “科研所靠研究成果说话。大家坐在一起,围绕一个新课题各抒己见,你坐在那里,插不上一句话,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赵喜桢说, “出路只有一个字——学。”
 
  科研所对面是西安交通大学,每天晚上,赵喜桢都到那里上自习。他紧贴实际工作需要,自学了 《数字电路》 《仿真软件》等几十本专业书籍。
 
  2006年年初,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思源科创公司把破解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难题作为重点科研课题。还在见习期的赵喜桢主动请缨,负责理论计算工作。
 
  “书上根本找不到现成的计算方法,属于国内理论空白。”赵喜桢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白天查阅文献资料,晚上在实验室里编写计算程序,回到家也在琢磨程序。我在枕头边放了一个小本子,有时睡到半夜想起一个公式,就赶紧爬起来记下。”
 
  经过不断摸索实验,赵喜桢成功编制了轨道电路的计算程序。2007年12月,他们研发的产品顺利通过技术审查。
 
  “靠学习,我攻克了一个个研发难题。2007年,我考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2012年,又考上了博士研究生。”赵喜桢自豪地说, “现在,我们科研所有了图书室,存书4000多册。一有空,大家就到那里看书学习。”
 
  风一更,雪一更,心系科研梦
 
  “每当坐上火车,走在安装了我们产品的铁道线上,想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能为这么多人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赵喜桢脸上笑开了花。
 
  赵喜桢瘦削、精干,这个不怎么强壮的小伙子,干起工作却像 “拼命三郎”一样。在一年时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各个铁路局、设计院,体重下降了10多公斤。
 
  2008年2月,赵喜桢走上了思源科创公司技术科科长岗位,负责产品推广。哪里安装了公司的产品,哪里就有他奔忙的身影。当年12月的一天,赵喜桢赶到呼和浩特站调试产品。他在户外从中午干到天黑,感觉寒风穿透了身体,人像呆在冰窖里。 “从那以后,我就落下了慢性肠胃炎的病根。”赵喜桢说, “但这样的付出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回报,我们的产品投入使用后,问题解决率高达98%。”
 
  2009年2月,赵喜桢成为思源科创公司科研所所长,却遇到了研发 “拦路虎”。2011年国家出台规定,他们的产品只有通过欧洲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才有机会通过中铁检验认证中心的CRCC认证,才能在全路销售和使用。
 
  赵喜桢和他的研发团队一道,经过8个月的反复研究,重新完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方案。然而,认证机构在试验时,却发现他们的设备存在不能导向安全的问题。
 
  “那段时间里,试验室里夜夜灯火通明。我们实行 ‘两班倒’,得出了20多万组实验数据,其中有效数据十几万组,共10种制式,一种制式得打印100多页,光译码器就烧坏了8个。但是科学就是科学,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安全风险存在。经过反复思量后,我们准备放弃这个产品。”赵喜桢说。
 
  思源科创公司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放弃,就意味着4000多万元的订单没有了,意味着研究多年的产品及辛苦打造的市场功亏一篑,也意味着公司得重新 “找饭吃”。那天晚上,赵喜桢彻夜未眠。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又打电话向一位专业教授请教,准备尝试一种新方法。一上班,他就和大家展开了新一轮的试验。不久,让他欣喜若狂的消息传来——试验成功了!他们终于攻克了难题。
 
  去年,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试验,第四次升级的产品通过了欧洲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问鼎国际认证高地。
 
  今一项,明一项,优品出国门
 
  汗水的浇灌,收获了甘甜的果实。
 
  近期,由他牵头的 “赵喜桢创新工作室”研发的基于光通信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系统成功中标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中国铁路人自己研发的产品走出了国门,奔向海外市场。
 
  “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被成功推广应用,是因为我们有一群肯学善钻的好伙伴。”在科研所实验室里,赵喜桢认真地向记者介绍着他的伙伴们。
 
  年过半百的陈谊是思源科创公司研发中心的科技带头人,他手把手地传帮带,指引年轻人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侯哥”侯江涛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提出了科研项目管理负责制,变以往的 “领着干”为 “主动干”。今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戴眼镜的罗能斌是轨道电路系统专家,他因名字中有一个 “能”字,又有一个代表 “文武双全”的 “斌”字,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 “能能”。
 
  昵称 “豆豆”的宋小霞留着披肩发,这个文弱秀气的女孩正在勤奋自学,准备考取国家注册质量审核员资格。
 
  工程师吕鑫今年从网上购买了一套3D打印机组件,自己进行组装并编写程序,成倍地提升了试验模具的制作效率。
 
  在赵喜桢看来,科研所的19名成员 “个个是闪光的金子,人人都有拿手的绝活儿”。
 
  拥有一双识才慧眼的赵喜桢,以人性化的管理把科研所变成了 “磁力场”,他自己也成了人见人爱的铁路“暖男”。科研所里的每一个人,都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发出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科研所获得国家专利18项,有10类共31种产品通过了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认证,累计创造效益3亿元。去年12月,他们研发的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通过了欧标SIL4级安全评估认证,并在今年先后取得中铁检验认证中心CRCC证书和国家铁路局颁发的 《行政许可决定书》,为首个获得3项认证的国内同类产品。
 
  今天,科研所的产品已运用到机务、工务、供电、通信、高铁维保等多个领域,销售范围遍布18个铁路局(公司),并走向了越南、伊朗、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海外市场。

上一篇:​景生启
下一篇:王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