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客流量5年翻番 高铁经济成效凸显
2016-07-0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治国
本文摘要:自2011年6月30日至今,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五周年。五年来,京沪高铁实现了运能运量的连年增长和配套服务转型创新,成功地将优质、便捷的高铁服务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旅行生活之中。
6月29日,乘坐京沪高铁G14次列车的旅客钟志坚(左二)和乘务人员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 陈 飞摄
6月29日,家住浙江嘉善的钟志坚带着家人乘坐G7302次列车来到上海虹桥站,并打算在这里转乘G14次列车,开启一场暑期亲子旅行。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原本作为旅途中转站的上海虹桥将成为他惊喜旅程的起点,他幸运地成为京沪高铁开行五周年的幸运旅客。
自2011年6月30日至今,京沪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五周年。五年来,京沪高铁实现了运能运量的连年增长和配套服务转型创新,成功地将优质、便捷的高铁服务融入了千家万户的旅行生活之中。
运能运量剧增,高铁运营公交化
北京与上海分属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中心,两地间交通效率对推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京沪高铁通车前夕,上海至京津地区每日仅有1.58万个席位,如今仅北京一地每日就有席位4万余个,其中京沪高铁贡献运能3.6万余个席位。
高铁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交化的开行模式。按照2016年“5·15”铁路运行图,从6∶39-19∶00,日均有42趟京沪高铁列车从上海虹桥站发出,平均19分钟不到就有一趟列车发出,而最短的发车间隔仅有5分钟。
高铁的“公交化”在上海虹桥站体现得尤为明显,如今的上海虹桥站,每日运营时间内平均2分多钟就会有一趟列车驶离或到达上海虹桥站,列车开行方向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等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基本实现了“公交化”运营。
随运能增长而来的是客流运量的攀升。随着全国高铁网络的日渐成熟,上海虹桥站开行的列车对数和通车方向的不断刷新,旅客发送量同步实现了“蛙跳式”增长。2011年,上海虹桥站仅有京沪、沪宁、沪杭3条高铁,日均旅客发送量在6万左右。到2016年上半年,上海虹桥站日均客发近14万人次,单日最高纪录超过25万人次,分别较2011年增长133%和317%。可以说,高铁正受到越来越多旅客的青睐。得益于此,高铁的拉动和辐射效应,也因客流的增长而日渐显现。
如今的京沪间铁路运输,除高铁外,还有包括动卧、特快、普快在内的各等级列车并存,可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客的出行需求。从客流实际情况来看,日常情况下高铁日均客发8066人次,占比85.8%;动卧列车客发627人次,占比6.7%;普速列车客发710人次,占比7.6%。5年间从无到有,高铁逐渐成了京沪间陆上出行的“主力”。
促进城市交流,高铁经济凸显
根据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2015年上海三大火车站共发送旅客超过9400万人次,到发合计近2亿人次,其中高铁动车旅客占比约三分之二,仅此一项就相当于2011年客发总量的2倍,是上海市常住人口的5倍多。高铁的发展使上海市对外交通越发便利,也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市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
高铁拉近了城市时空距离,也促使城市之间交流更加频繁。
京沪高铁不仅是连通两大经济圈的经济大动脉,也是贯通沿线旅游景区的大通道,便捷的交通不断吸引着市民走出家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以山东地区为例,因地处京沪高铁中段,距离上海和北京均只有2小时路程,正是最佳的高铁旅游半径,使京沪高铁上曲阜、枣庄、泰安等地成为旅游热门站点,乘坐高铁到曲阜游“三孔”、登泰山观日出、去枣庄逛台儿庄古城的游客连年增长。据调查,今年“清明”小长假,山东共接待游客2721.6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实现旅游消费199.7亿元,同比增长15.1%。
相关文章
- 打破施工瓶颈牡佳高铁开通指日可待2020-07-30
- 福厦铁路湄洲湾跨海大桥首跨连续梁合龙2020-07-30
- 衢宁铁路成功“牵手”杭深铁路2020-07-30
- 长三角连镇高铁建设最新进展:淮镇段将接入沪宁城际2020-07-30
- 4条高速1条铁路年底建成通车 临沧旅游将步入“快车道”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