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投资融资 > 内容

2016年国内铁路计划投资规模为8000亿元

2016-09-02 来源:中视财经网
本文摘要:最近,国家发改委力挺铁路投资引发市场关注。从7月22日以来,来自国家发改委系统的专家连续5天发文力推“高铁经济”,成为国内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市场认为,这显示了国家发
  上半年6.7%的经济增速没有出乎市场预料,似乎也在决策层的满意度之内。不过,转型期的宏观数据与行业及企业的微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行业都不景气,企业层面更是哀鸿一片。到目前为止,不论是政策部门还是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能否既稳住经济增长、又能推进转型,还是充满担心的。
 
  中央给定的宏观策略是“两手抓”,一手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另一手则适度扩大总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不过,真正要做好这一平衡并不容易,在具体执行时,各个部门恐怕还是会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
 
  最近,国家发改委力挺铁路投资引发市场关注。从7月22日以来,来自国家发改委系统的专家连续5天发文力推“高铁经济”,成为国内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市场认为,这显示了国家发改委加大投资高铁保增长的策略意图。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增加铁路有效供给,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从官方数据来看,比较京沪、京广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前三年既有线和高速线客运量的变化,高铁建成后,既有铁路线客运量没有显著变化,而高速铁路线的客运量却显著增加,其中,京沪高铁线年均增长85%,京广高铁线年均增长50%,显示高铁显著加快了人口流动。在政策部门看来,高速铁路建设还会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对经济增长将形成另一种拉动。据了解,2016年国内铁路投资规模将不会少于8000亿元,就一个细分行业来说,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投资强度。
 
  经济部门相信,在转型时要维持一定增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不可或缺。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在今年5月份曾发布一项3年期交通建设计划,政府承诺投资4.7万亿元用于303个横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地铁领域的大型项目。有外资机构认为,要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低迷之下维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未来两年中国需要在交通基建领域投资超过8万亿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维,在转型期维持短期增长的现实压力下,在执行中很容易掉进旧轨道。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扩大总需求需要加强投资,而是担心如果只依赖政府投资引导,会很容易回到旧的模式依赖。如果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投资保增长,这多少会影响新常态下的转型调整和改革。因此,维持一种紧平衡应该是宏观政策应该实现的目标。
 
 
  
      要指出的是,强调投资在当前应该注意两个平衡:

      一是政府和国企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平衡。

      政府和国企投资打头阵这是过去投资常见的做法,现在民间投资低迷,更显出政府投资的重要性来了。今年上半年整体投资增速放缓至9%,民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至2.8%。但是,考虑到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超过60%以上,如果不启动民间投资,仍然试图依靠政府投资“一柱擎天”,肯定不可持续,而且会制造更多的投资结构上的隐忧。
 
  二是投资与消费的平衡。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结构性变化已经出现。今年上半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社会迈进,正在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实际上,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0%,2014年达到51.6%左右,2015年则大幅提升至66.4%,今年上半年更是历史性突破70%大关。如果宏观政策不考虑到中国经济向消费的转型,必然是短视的政策。正如我们所强调:不重视消费,就是不懂今后的中国经济!
 
  经济低迷加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痛苦程度,也压迫了宏观政策的回旋空间,政策执行中则容易回到旧轨道。但越是如此,越需要加强新思维下的改革与调整,实现供给侧改革与扩张总需求之间的紧平衡。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2016年国内铁路计划投资规模为8000亿元

中视财经网

  上半年6.7%的经济增速没有出乎市场预料,似乎也在决策层的满意度之内。不过,转型期的宏观数据与行业及企业的微观感受存在很大差别——大部分行业都不景气,企业层面更是哀鸿一片。到目前为止,不论是政策部门还是市场,对于今年下半年能否既稳住经济增长、又能推进转型,还是充满担心的。

 
  中央给定的宏观策略是“两手抓”,一手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另一手则适度扩大总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相机、灵活调控,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不过,真正要做好这一平衡并不容易,在具体执行时,各个部门恐怕还是会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方式。
 
  最近,国家发改委力挺铁路投资引发市场关注。从7月22日以来,来自国家发改委系统的专家连续5天发文力推“高铁经济”,成为国内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市场认为,这显示了国家发改委加大投资高铁保增长的策略意图。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既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有利于增加铁路有效供给,全面提升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从官方数据来看,比较京沪、京广高速铁路建成运营后前三年既有线和高速线客运量的变化,高铁建成后,既有铁路线客运量没有显著变化,而高速铁路线的客运量却显著增加,其中,京沪高铁线年均增长85%,京广高铁线年均增长50%,显示高铁显著加快了人口流动。在政策部门看来,高速铁路建设还会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这对经济增长将形成另一种拉动。据了解,2016年国内铁路投资规模将不会少于8000亿元,就一个细分行业来说,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投资强度。
 
  经济部门相信,在转型时要维持一定增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不可或缺。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在今年5月份曾发布一项3年期交通建设计划,政府承诺投资4.7万亿元用于303个横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和地铁领域的大型项目。有外资机构认为,要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低迷之下维持6.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未来两年中国需要在交通基建领域投资超过8万亿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维,在转型期维持短期增长的现实压力下,在执行中很容易掉进旧轨道。当然,这并不是否认扩大总需求需要加强投资,而是担心如果只依赖政府投资引导,会很容易回到旧的模式依赖。如果一门心思地专注于投资保增长,这多少会影响新常态下的转型调整和改革。因此,维持一种紧平衡应该是宏观政策应该实现的目标。
 
 
  
      要指出的是,强调投资在当前应该注意两个平衡:

      一是政府和国企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平衡。

      政府和国企投资打头阵这是过去投资常见的做法,现在民间投资低迷,更显出政府投资的重要性来了。今年上半年整体投资增速放缓至9%,民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至2.8%。但是,考虑到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超过60%以上,如果不启动民间投资,仍然试图依靠政府投资“一柱擎天”,肯定不可持续,而且会制造更多的投资结构上的隐忧。
 
  二是投资与消费的平衡。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结构性变化已经出现。今年上半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社会迈进,正在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实际上,近几年中国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0%,2014年达到51.6%左右,2015年则大幅提升至66.4%,今年上半年更是历史性突破70%大关。如果宏观政策不考虑到中国经济向消费的转型,必然是短视的政策。正如我们所强调:不重视消费,就是不懂今后的中国经济!
 
  经济低迷加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痛苦程度,也压迫了宏观政策的回旋空间,政策执行中则容易回到旧轨道。但越是如此,越需要加强新思维下的改革与调整,实现供给侧改革与扩张总需求之间的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