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韩斌
韩斌,男,汉族,生于1966年3月11日,籍贯江苏,中共党员。1981 09-84 09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1984 09-89 07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成 果

  1981.09-84.09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1984.09-89.07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1989.07-00.12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实习、业务员、副科长、科长、营业本部部长助理、销售业务部经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副总裁
  2000.12-01.07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
  2001.07-05.12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上海电气实业公司)总经理、上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德尔福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外高桥船厂董事、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商务部副部长、上海外高桥船厂董事
  2004.02-08.02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2008.02-09.06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首席信息官
  2009.06一今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电子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任委员,江苏轨道交通协会副理事长
  2001年上海第五届金鹰奖
  2005年中国优秀CIO

专 访

昨日的企业精英今天的学术领军
 
——访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先生
 
  三级连跳企业掌舵者和科技操盘手
 
  1989年,韩斌从同济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成为上海三菱电梯公司的员工。在那里,他从业员做起,直至副总裁。2001年,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兼CIO。2004年,任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无论在“三级连跳”的哪一级,韩斌都不但是那个企业的掌舵者,而且是科技项目的操盘手。例如,在三菱电梯,他主导了该企业SAP系统的实施,取了巨大成功。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他组织集团总部网络改造和OA系统实施,推进下属20家试点企业实施ERP系统和信息化测评工作,有效推进了集团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亲自规划和启动CAD/PDM、PM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极大促进了国产化A型地铁列车的试制成功。他主持研发的PM系统也在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承包项目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
 
  韩斌的优异工作成绩,与他在同济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异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他多年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善于从企业战略发展全局,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善于适时提出促进产品发展和51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要求,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意愿坚决。对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强调IT技术与企业业务流程结合的重要性,善于协调IT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合作。是既懂IT技术,又有深厚企业业务底蕴的企业信息化领航人。”
 
  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商海历练,韩斌己然成为中国新一代的企业精英。
 
  一纸聘书从企业管理者到学院领导人
 
  同济大学是韩斌的母校,198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至2004年在经济管理学院完成了硕博连读课程并获得博士学位。这里有安静的教室和环境优美的校园,这里有学富五车的专家和受人尊敬的教授,这里有年轻岁月圄给他的很多美好的回忆。
 
  2009年,母校同济大学向韩斌发出了正式邀请,聘他为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对于韩斌来讲,新的岗位就是新的开始和挑战。三年来,这位曾经在商海比吨风云的人物能否成功完成其角色的转换?他在学院领导的岗位上是否做出了更加优异的成绩?毋庸置疑,他成功了。用韩斌本人的话来说,“不论是之前的企业老总,还是现在的学院院长,我都尽心尽力,不断尝试创新,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做出贡献。”
 
  在谈及企业管理和学院院长两个不同角色时,韩斌说,“我可以站在学校的角度理解企业,当然也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要求学校。”对于两个角色不同之处,韩斌介绍,企业更加关注的是现实的工作考核和工作指标,没有在学校工作时的空间和自由度,更不会有充裕的时间由你去做想做的事情。现在我从企业来到学校,我能够结合我先前所积累的经验和当前的一些想法,制定更具有前瞻性和宽泛性、针对性的举措。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积累,凝练了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主要是轨道交通安全、绿色节能环保和发展智能化。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将相关学科做到完美的整合交叉,以铁道和城市交通轨道研究院作为平台来拓展学术和实践的双发展。我们也可以利用研究院这个平台来发展同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同城建、土建、桥梁、材料等优势学科的合作等。这样便于互通有无和51领行业内学术和实践的相结合,有助于在一些重大的学科上取得突破。这样学院才能真正为产业发展做支撑、为产业服务做基础。
 
  铁路学科本身与同济大学百年历史的工科学科研究方向也是非常吻合的。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将围绕着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社会需求来开展工作。同济大学也将会同其他的优势专业相结合,打造个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地面交通网。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虽属于一个独立的学院,但不能将该院与同济割裂开来,而是要依托同济大学的优势来发展研究院。韩斌说,“这就有些类似企业当中的子母公司串联经营的理念,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学院和大学的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利用多年在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并结合学院管理的特点,韩斌实现了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的大跨步发展,其自身也实现了从企业管理者到学院管理者的转型。
 
  学以敖用培养实用型人才战略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所属主要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1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科铁道机械工程门。在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铁路技术相关专业合并为上海铁道学院,后又与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为上海铁道大学。2000年与同济大学合并后,成立了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03年为了增强铁道技术优势,整建制调入机械学院的机车车辆研究所及部分铁路方向教师,进一步壮大了学科的科研力量。目前,研究院主要有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三个学科点。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继承了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传统,以“安全、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为学科建设目标,在新型制动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走在前列。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在高速列车风阻制动、新型减振轨道研发设计、轮轨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转向架研发、低地板车辆开发等方面取得大量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还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控制直通电控制动系统,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产化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到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后,韩斌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行业内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学院学术发展草案,并付诸实施。在谈到学院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问题时,他兴奋地说,“在回到学校的这几年,我发现从国家层面不管是铁道部,还是各个路局、地铁公司、车辆厂甚至零部件供应商,对高校的行业内专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韩斌院长认为,高校该捂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大学中除了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参与到技术实践中。不但培养他们对产业的发展有方向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投身到这个事业当中去。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要建立学以致用的培养体系,实行实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战略。
 
  铁道和城市轨道学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高级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浦东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轨道交通展览会上,同济大学展出了由科技部支持,与中国北车、上海电气产学研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A型车关键部件自主研发与集成”项目设计完成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车。该试验车外部涂装由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学生团队设计,以校史和院史为主线,并以中国水墨画为表现手法中国古典文化韵昧十足。业界人士对该设计团队的评价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原有研究院人才被不断摊薄的现实状况下,从学校和教育部的角度来讲,都在大力提倡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且提倡国际化,培养能够对实践有认知的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同济大学本身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但是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同时企业发展更需要人才。对于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的教师来说,是伴随着整个产业发展,包括建设、实验等而成长进步的。
 
  目前,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多元化分工,社会市场对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服务社会也成为诸多高校的宗旨,铁道和城市轨道学院将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与此同时,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构建和实施了同济大学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和提升了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校际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大学生互访、双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体系。为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复合型高级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我们除了培养研究性人才外,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专业背景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端专业化人才。校企合作是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的传统,研究院同国内外一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体化“大交通”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轨交通的发展,以及国家交通管理结构的调整,韩斌院长提出了“大交通”概念。他解释道,中国城市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中国交通发展在于轨道交通核心一体化。怎样把高铁路网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有机的结合,来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支撑产业大发展?如何满足和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轨道交通产业又如何支撑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提出“大交通”概念,是因为这一概念符合我国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拉近了距离,带来了同城化的效应,是一种进步,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为了便于理解,韩斌院长以上海为例加以介绍。上海在国际大都市建设过程中,交通正从配套性的服务建设转变为引导大都市发展的决定因素。必须全力发展综合交通,以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体化交通战略就是以历史为基点,以全球领域为坐标,确立起对全市交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的重大谋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规模、方向和模式等重大内容,用于协调各子系统,指导重大设施建设项目和各类相关性强的规划。
 
  “大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涉及学校和企业,同时还涉及到其他院系。大交通中的轨道交通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代铁路凭借其运能大、能耗11?、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性高、能源替代性好等相对优势,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通过轨道交通,世界各国已经实现了互通,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国己普遍意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韩斌院长说,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三个发展方向并进行扩展。第一,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融入“大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在当代交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在轨道交通的RAMS(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研究和深入拓展。第三,在新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当然,所有这三个领域一定是多学科的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的。
 
  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相关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个相关院系对于“大交通”的理念已形成共识,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培养交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更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多学科融合创新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应用及基础性研究等项目为依托,稳步推进“大交通”理念,为交通现代化作出贡献,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韩斌

韩斌,男,汉族,生于1966年3月11日,籍贯江苏,中共党员。1981 09-84 09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1984 09-89 07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查看2012-09期杂志封面>>
成 果

  1981.09-84.09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1984.09-89.07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1989.07-00.12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实习、业务员、副科长、科长、营业本部部长助理、销售业务部经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副总裁
  2000.12-01.07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副总裁
  2001.07-05.12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上海电气实业公司)总经理、上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德尔福国际蓄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董事、上海外高桥船厂董事、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商务部副部长、上海外高桥船厂董事
  2004.02-08.02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首席信息官、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2008.02-09.06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首席信息官
  2009.06一今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电子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主任委员,江苏轨道交通协会副理事长
  2001年上海第五届金鹰奖
  2005年中国优秀CIO

专 访

昨日的企业精英今天的学术领军
 
——访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先生
 
  三级连跳企业掌舵者和科技操盘手
 
  1989年,韩斌从同济大学信息管理专业毕业后,就成为上海三菱电梯公司的员工。在那里,他从业员做起,直至副总裁。2001年,任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总裁助理兼CIO。2004年,任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无论在“三级连跳”的哪一级,韩斌都不但是那个企业的掌舵者,而且是科技项目的操盘手。例如,在三菱电梯,他主导了该企业SAP系统的实施,取了巨大成功。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他组织集团总部网络改造和OA系统实施,推进下属20家试点企业实施ERP系统和信息化测评工作,有效推进了集团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任职期间,他亲自规划和启动CAD/PDM、PM等信息化应用项目,极大促进了国产化A型地铁列车的试制成功。他主持研发的PM系统也在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承包项目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
 
  韩斌的优异工作成绩,与他在同济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异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他多年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善于从企业战略发展全局,审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善于适时提出促进产品发展和51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项目实施要求,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意愿坚决。对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困难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强调IT技术与企业业务流程结合的重要性,善于协调IT人员与业务人员的合作。是既懂IT技术,又有深厚企业业务底蕴的企业信息化领航人。”
 
  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商海历练,韩斌己然成为中国新一代的企业精英。
 
  一纸聘书从企业管理者到学院领导人
 
  同济大学是韩斌的母校,198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毕业。1997年至2004年在经济管理学院完成了硕博连读课程并获得博士学位。这里有安静的教室和环境优美的校园,这里有学富五车的专家和受人尊敬的教授,这里有年轻岁月圄给他的很多美好的回忆。
 
  2009年,母校同济大学向韩斌发出了正式邀请,聘他为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对于韩斌来讲,新的岗位就是新的开始和挑战。三年来,这位曾经在商海比吨风云的人物能否成功完成其角色的转换?他在学院领导的岗位上是否做出了更加优异的成绩?毋庸置疑,他成功了。用韩斌本人的话来说,“不论是之前的企业老总,还是现在的学院院长,我都尽心尽力,不断尝试创新,为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做出贡献。”
 
  在谈及企业管理和学院院长两个不同角色时,韩斌说,“我可以站在学校的角度理解企业,当然也可以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要求学校。”对于两个角色不同之处,韩斌介绍,企业更加关注的是现实的工作考核和工作指标,没有在学校工作时的空间和自由度,更不会有充裕的时间由你去做想做的事情。现在我从企业来到学校,我能够结合我先前所积累的经验和当前的一些想法,制定更具有前瞻性和宽泛性、针对性的举措。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积累,凝练了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主要是轨道交通安全、绿色节能环保和发展智能化。我们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将相关学科做到完美的整合交叉,以铁道和城市交通轨道研究院作为平台来拓展学术和实践的双发展。我们也可以利用研究院这个平台来发展同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同城建、土建、桥梁、材料等优势学科的合作等。这样便于互通有无和51领行业内学术和实践的相结合,有助于在一些重大的学科上取得突破。这样学院才能真正为产业发展做支撑、为产业服务做基础。
 
  铁路学科本身与同济大学百年历史的工科学科研究方向也是非常吻合的。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将围绕着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社会需求来开展工作。同济大学也将会同其他的优势专业相结合,打造个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地面交通网。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虽属于一个独立的学院,但不能将该院与同济割裂开来,而是要依托同济大学的优势来发展研究院。韩斌说,“这就有些类似企业当中的子母公司串联经营的理念,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通过学院和大学的互相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利用多年在企业中的管理经验并结合学院管理的特点,韩斌实现了铁道和城市轨道研究院的大跨步发展,其自身也实现了从企业管理者到学院管理者的转型。
 
  学以敖用培养实用型人才战略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所属主要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21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科铁道机械工程门。在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铁路技术相关专业合并为上海铁道学院,后又与上海铁道医学院合并为上海铁道大学。2000年与同济大学合并后,成立了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2003年为了增强铁道技术优势,整建制调入机械学院的机车车辆研究所及部分铁路方向教师,进一步壮大了学科的科研力量。目前,研究院主要有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三个学科点。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继承了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传统,以“安全、绿色、智能轨道交通”为学科建设目标,在新型制动技术基础研究等方面走在前列。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在高速列车风阻制动、新型减振轨道研发设计、轮轨系统振动与噪声控制、转向架研发、低地板车辆开发等方面取得大量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还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控制直通电控制动系统,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产化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到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后,韩斌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行业内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学院学术发展草案,并付诸实施。在谈到学院建设和学生培养的问题时,他兴奋地说,“在回到学校的这几年,我发现从国家层面不管是铁道部,还是各个路局、地铁公司、车辆厂甚至零部件供应商,对高校的行业内专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韩斌院长认为,高校该捂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在大学中除了能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参与到技术实践中。不但培养他们对产业的发展有方向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能力在不久的将来投身到这个事业当中去。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要建立学以致用的培养体系,实行实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战略。
 
  铁道和城市轨道学院为学生提供实践的高级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浦东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轨道交通展览会上,同济大学展出了由科技部支持,与中国北车、上海电气产学研合作,为“城市轨道交通A型车关键部件自主研发与集成”项目设计完成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试验车。该试验车外部涂装由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学生团队设计,以校史和院史为主线,并以中国水墨画为表现手法中国古典文化韵昧十足。业界人士对该设计团队的评价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原有研究院人才被不断摊薄的现实状况下,从学校和教育部的角度来讲,都在大力提倡培养卓越的工程师,且提倡国际化,培养能够对实践有认知的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同济大学本身定位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但是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同时企业发展更需要人才。对于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的教师来说,是伴随着整个产业发展,包括建设、实验等而成长进步的。
 
  目前,随着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多元化分工,社会市场对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服务社会也成为诸多高校的宗旨,铁道和城市轨道学院将为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大批复合型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与此同时,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构建和实施了同济大学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和提升了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校际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大学生互访、双学位、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体系。为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复合型高级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我们除了培养研究性人才外,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专业背景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端专业化人才。校企合作是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的传统,研究院同国内外一些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
 
  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体化“大交通”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轨交通的发展,以及国家交通管理结构的调整,韩斌院长提出了“大交通”概念。他解释道,中国城市发展离不开轨道交通,中国交通发展在于轨道交通核心一体化。怎样把高铁路网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有机的结合,来支撑整个城镇化进程,支撑产业大发展?如何满足和改善人们交通出行的需求?在此过程中轨道交通产业又如何支撑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所以提出“大交通”概念,是因为这一概念符合我国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轨道交通是公共交通的一种,在人与人之间,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拉近了距离,带来了同城化的效应,是一种进步,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为了便于理解,韩斌院长以上海为例加以介绍。上海在国际大都市建设过程中,交通正从配套性的服务建设转变为引导大都市发展的决定因素。必须全力发展综合交通,以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体化交通战略就是以历史为基点,以全球领域为坐标,确立起对全市交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的重大谋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规模、方向和模式等重大内容,用于协调各子系统,指导重大设施建设项目和各类相关性强的规划。
 
  “大交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涉及学校和企业,同时还涉及到其他院系。大交通中的轨道交通部分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现代铁路凭借其运能大、能耗11?、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性高、能源替代性好等相对优势,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通过轨道交通,世界各国已经实现了互通,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国己普遍意识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韩斌院长说,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三个发展方向并进行扩展。第一,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融入“大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在当代交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在轨道交通的RAMS(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研究和深入拓展。第三,在新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当然,所有这三个领域一定是多学科的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的。
 
  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相关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个相关院系对于“大交通”的理念已形成共识,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培养交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更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多学科融合创新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应用及基础性研究等项目为依托,稳步推进“大交通”理念,为交通现代化作出贡献,更好地服务社会。

上一篇:简炼
下一篇:冯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