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吕长清很少接受外界媒体的访问。但其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一直被业界人士所认可,“做人低调但行事高调”则是人们私下对他个人的真实评价。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且效果卓著。为了深入了解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近日专访了吕长清先生。
由铁道部安监司副司长调任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一职,巨大的职责跨越并未让吕长清先生感到多么难以适应。作为老铁路人,他心理非常清楚,只有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才能把工作干好。中国铁道学会作为全国铁道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社会团体,其任务职责大体分为国内外的铁道学术与科技方面的交流、科学知识普及、开展铁道科技决策咨询和推荐优秀科技人才等几大方面。面对这个全新领域,吕秘书长清醒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复杂和繁冗性。但他更明白,自己只有做好和必须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很好提升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实力以及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铁路近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面对媒体的频频来访,低调的吕长清秘书长不是推掉访问,就是希望记者多着一些笔墨去介绍中国轨道交通科技创新方面的内容,对他自己的介绍很少接受。当记者问及他在铁道部安监司工作的成就时,吕先生并没有把那些曾经的辉煌看的很重,而他更希望说现在,更乐意谈一些学术交流上的事情。他说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没有大局意识是不行的。
思想的碰撞学术的盛宴
“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投入更大精力来做好学会的其他事情。”不想被媒体“打扰”的吕秘书长见到记者后,开门见山回答了记者的疑问。吕长清秘书长还告诉记者,这次采访他同样不希望把更多的笔墨放到自己身上。既然他想抛开个人,记者别无选择,只好和吕长清秘书长共同谈起了学术交流的话题。“想要做好学术交流工作,必须先弄明白这项工作最本质的意义”。一提到学术交流,吕先生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记者,其实学会工作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想要搞出样子搞出效果那绝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吕先生认为,学术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使科学信息、思想、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而学术交流的激励、启迪作用,才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学术交流是中国铁道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会应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好这个学术平台。吕长清秘书长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他说:“作为学会应大力提倡科技工作者们进行学术探讨,我们首先会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规范,营造创新的环境,促进和谐学术环境建设,这才能彰显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
他认为,专题学术交流主题要突出,内容要明确,效果要明显,便于作者和专家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有深度和广度。专题学术活动的针对性比较强,便于企业决策者对学术交流成果的重视和利用。即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也可最大限度的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如何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如何创新论坛的形式,把交流做的更深入和有效果。吕长清秘书长表示:“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
今年10月27-28日,以“中国轨道交通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主题的“第十五界粤、京、港、沪铁道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顺利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程东红、国林会长、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庆华和国务院参事石定寰先生等近200多位政府、行业协(学)会、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吕长清秘书长在主持本届大会时表示,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当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表示:“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实现铁路又好又快的发展,有条不紊的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重载化,信息技术信息化,轨道交通人性化的战略目标,高水平的对铁路规划、设计、制造、管理、运营、维修等技术进行研讨,使中国铁路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提及当时讲这些话的感受,吕长清秘书长告诉记者,推进中国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09年11月2日,在西南交通大学九校区网络学院国际会议厅隆重召开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际学术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该论坛由中国铁道学会、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吕长清秘书长在致辞中表示,他对中国近年来的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各方面都很满意。他在会上还高兴地指出,如今中国铁路旅客收入可达8亿元人民币一天,旅客发送500万人次左右,这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期相比,一切恢复了正常。他还多次提到中国已经把铁路修到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是中国铁路交通建设取得的重大突破。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自动化与电气化的发展与成就,他感慨的说:“这让我深深感到了铁路人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电气自动化与自动化更是中国铁路腾飞的坚强翅膀,我们要立志占领世界铁路的最高峰!”随后,吕长清秘书长还对广大学子们提出希望,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要重视自主创新,积极参加国际多领域的学术交流。
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中国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进展顺利,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论坛,更是被业界所关注。很多会议每年一届连续召开,并发展成为了行业内的金字招牌。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吕长清秘书长认为,中国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活动还应继续开展,多建立多种交流平台,对于知识储备和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无论是国内之间的铁路学术探讨还是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他都不惜余力大力推进。在其关心和指导下,中国铁道学会和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发展态势良好,每年举办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效果明显,受到业界的普遍认可。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得中国轨道交通学术交流有了如此繁荣的景象,很多轨道交通学术交流已经成为了中国科技界一朵绽放的奇葩。
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提升学术理论水平
提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吕长清表示,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脉络而言,吕先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他说:“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科技工作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重要位置加以部署和推进,从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再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推动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改革中突破、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先后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各领域科技迅猛发展,国家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断实现新的攀升。”
吕长清秘书长表示:“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没有我国今天让世界瞩目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科技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7月14-15日,在青藏铁路开通运营5周年之际,为了总结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在运营管理、安全生产的经验,特别是多年冻土工程的维护和病害处置研究成果,以期管好用好青藏铁路,中国铁道学会与青藏铁路公司联合召开青藏铁路技术研讨会。中国铁道学会曾于2005年6月在格尔木举办了“青藏铁路运营管理及相关技术研讨会”,目的是为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做准备。时隔6年,在青藏铁路开通运营5年,开工建设10年之际,中国铁道学会第二次举办以青藏铁路为主题的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吕长清认为,实现青藏铁路运营管理创世界一流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继续加强多年冻土工程的长期监测,进一步推进三大难题的技术攻关,强化先进的系统的信息管理,继续大力推进青藏铁路技术创新。
加强媒体的交流作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科技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她是知识、技术、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承担着知识传播、成果发布、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作用。吕长清秘书长告诉记者,行业期刊应该下大功夫,提高整体水平,要符合行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应该大力发展媒体在行业发展的需要。
学术类期刊,如《铁道学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是中文核心期刊。其承担着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等科学成果发布与交流的作用。科普类期刊,如《铁道知识》是全国优秀铁路科普期刊。在科技发展中肩负着宣传科技知识的作用和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重要任务。行业发展综合类期刊,如《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世界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杂志、《世界轨道交通市场周刊》(中英文版)、承担了行业发展、技术趋势、市场信息报道和信息交流的任务。网络媒体,如人民铁道网、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等网络,为信息的快速交流的发布提供了极好的渠道。
吕长清秘书长表示,这些媒体对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和关注业界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良好的渠道。
重视奖励机制促进科技进步
吕长清秘书长告诉记者,中国铁道学会承担着多项任务。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受益。在科技咨询方面,组织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科技奖励方面,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和铁道部批准,自2002年开始,设立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在中国铁道行业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共表彰奖励492个科技成果,设计铁道行业1280个单位、铁路科技工作者5288人次。2002年,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人事司、科技司和矛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并负责组织其评审工作。已表彰奖励269名科技工作者。中国铁道学会为了促进铁路相关学科的发展和铁路行业的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每年一届的“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年会”如今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论坛,吕长清秘书长感到由衷欣慰。他说,研讨会每年交流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并且有很大创新。而设立奖项方面也做到了类别丰富,大大激励了轨道交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些举措对科技工作者的贡献是极大的认可。他同时认为,媒体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们成为受社会尊敬和信任的群体。
吕长清秘书长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奖励制度得到蓬勃发展,对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不少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奖励名目过多,但是质量欠高,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浮躁。他认为,应该减少各级政府设立的奖项,充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精心培育学术团体的优秀品牌。
搭建建言献策平台重视科技工作者扶植与培养
吕长清秘书长表示:“我们还应该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建言献策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尊重。政府要从善如流,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非主流’的反对意见更要予以充分考虑。另外,学术评价还应以质量为重”。他最为担心的是,如何评定质量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吕长清秘书长同时指出,质量的衡量也有赖于评定专家的学术鉴赏力,这就要求我们拥有更多一流水平的同行专家。此外,学术的发展以及学术公平公正的维护还需要健康的学术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好我国风清气正的学术批评空气和土壤。
中国轨道交通应重视国际学术交流
2010年8月16日至17日,国际重载协会理事会年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各国理事及特邀嘉宾和UIC代表共18人参加了会议。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重载协会理事吕长清,铁道学会秘书处办公室副主任杨志明出席了年会。吕长清秘书长在会上就2009年上海举行的国际重载运输大会做了详细的总结报告,得到各国理事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上海的大会确实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高质量的会议。这次盛会在中外重载运输技术的交流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国际上国际重载项目的合作和信息的交流。
2010年9月21日至24日,德国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在柏林开幕,为期四天的展览会上有来自45个国家包括中国的展商参展。作为大会的参展商,《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在展会期间推出了英文特刊《TheRailReport》,还同时举办了多场中外交流会,高速铁路线路的维护养护和高速动车组技术等热点话题,邀请中外企业、专家和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国外了解中国,中国开发海外市场提供了平台。
对于中国轨道交通媒体连续几年走向世界展示中国铁路发展成就,吕长清秘书长非常高兴。近20年来,“让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呼唤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回响着。但是,究竟“如何”走向世界,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些跨国界的‘学术旅行’并不一定会对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形成颠覆性的力量,而是常常因为异质文化的碰撞对本土学术产生相当的推动作用。”对于上述说法,吕长清秘书长向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认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学术具有超国界的特性。由于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所以各民族国家的学术成就对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铁道学会根据不同时期铁路科技发展重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致力于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吕长清秘书长现为国际重载运输协会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成员,同时任国际重载运输协会理事。
吕长清秘书长认为,国际学术交往是当代学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这种交往就没有学术的与时俱进。事实上,“跨国界性”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所应该具有的特征,它不仅体现在学术交往中,也体现在行业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各种国际交往中。他说:“正是这种特征使我们在当代学术研究中有了一个新的跨国交往平台,行业发展的国际化才有了具体的而非空泛的可操作性”。吕长清秘书长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国际化的环境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其深度和广度已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不同层面的跨文化交流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选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方式和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和迅捷,国际交往的机会也变得更加繁多,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将有了更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契机。
生命为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尽情燃烧,无论身在何处,中国铁路都是他的根。吕长清秘书长告诉记者,其实他非常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他愿意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只要中国铁路科技崛起的盛宴能够在世界开启,那便是对他辛勤努力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