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张剑炜
张剑炜,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兼国家首席代表。2005年9月被任命为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除继续其在运输业务的职责外,其职责还扩展到宇航业务,其中包括领导、管理和协调庞巴迪与中国各政府机构的关系:同时在管理庞巴迪与其他重要机构的关系上提供战略支持。

成 果

他于1991年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1996年获得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博士学位。他的专业是企业战略。除博士论文外,他在加拿大和法国还发表过多篇管理科学方面的文章。在2005年,张剑炜博士荣获中国企业联合会颁发的“最受关注企业家”的荣誉称号。张剑炜博士于1995年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开始了他在庞巴迪的职业生涯。

专 访

睿智人生的中国梦
 
——访庞巴迪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张剑炜先生
 
  上山下乡升任公社团委书记,到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并顺利升入天津大学,从留校任教到国外求学,从完成学业到进入跨国巨头——庞巴迪,从当初的项目经理到现在的中国区总裁。张剑炜用自己的人生奋斗曲线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他不喜欢当官,却一直都在当官。他说自己没什么目标和野心,却成为了被世界500强企业庞巴迪公司视为重中之重的中国市场的最高领导者。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低调之姿态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在你失败的时候,想成功并不难,在你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再往高处就很难了,花也是一样。”在北京的别墅里,张剑炜对着小院里那些怒放的花儿时常感慨万千。作为全球著名轨道交通设备和飞机制造商——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和首席代表,张剑炜每天的睡眠不足5小时。从深夜到凌晨,他工作起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周末和节假日也是如此。他每天要有200多个邮件要回,繁忙的日常安排导致他无暇顾及自己对书的爱好。然而再忙,他也要抽空翻阅那些不知看了多少遍的老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孙子兵法》等。张剑炜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说的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一直在鞭策他抓紧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忠诚理念始挂心中
 
  当一名光荣的军人曾经是张剑炜儿时最大的梦想,那时他头顶别人送给的军帽心里便激动不已。可是后来哥哥的一身戎装,熄灭了他隐藏内心深处多年的参军梦想。197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张剑炜上山下乡来到了山东东明县农村,年仅17岁的他开始了种青年林、修青年路的全新生活。那时候他什么都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由于他各方面表现非常好,19岁就当上了公社团委书记兼党委常委。
 
  1978年恢复高考后,仅想为年轻人做个表率的张剑炜带头参加了高考,可没想到这个在公社“干活最多、最能吃苦”的共产党干部考入了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并伴随“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留校任教。后来,他得到了一个远赴加拿大的留学机会,先后获得了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学博士。1995年博士毕业后,张剑炜作为项目经理进入庞巴迪公司,先从成本分析做起,进而从事项目管理。本想获得一些实践经验,再回到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可让张剑炜没想到的是他在庞巴迪一待就到了现在。
 
  1995年,张剑炜从项目经理起家,开始了他在庞巴迪的服务生涯。1998年,他被任命为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主要负责开发庞巴迪运输在中国的业务。在其后的12年里,庞巴迪在中国拿到了总价值为几十亿美元的订单。如今,漂亮舒适的庞巴迪列车穿梭往来于中国各地。提及当时的艰难,张剑炜至今难以忘记。他笑称自己当时在北京是单枪匹马,艰苦的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家里办公。张剑炜向记者坦言,那时他并不想回国。他觉得一旦回来,自己在国际职场上的经历就断线了。张剑炜认为自己才刚开始积累企业经验,正豪气冲天地想在国际江湖上闯荡闯荡,没想到就被公司派回来了。换句话说,要是自己主动回国,还有点高大形象,起码也是赤子报国,可是庞巴迪把自己送回来,那算什么?也就是一块“夹心饼干”,外国人把你看作中国人,中国人认为你是假洋鬼子。“当初和公司说好只待两年的,但没想到一待就下不来了。当时中国总裁一职一直空缺,直到2005年9月,我被正式任命为庞巴迪公司中国总裁。这次任命是庞巴迪首次在中国将运输和宇航两大集团结合起来。接手之后,我的压力更大了”,张剑炜每每回忆起当时情景总是感触良多。
 
  有同事介绍说,几年前张剑炜去加拿大度假,但是仍放不下工作。那时候收发电子邮件还不是十分方便,张剑炜居然背上一台打印机和传真机同行。他不光收传真,还亲自回复每份传真。即使是陪代表团到国外参观考察,打印机和传真机也随身携带。张剑炜笑称自己从小就是一根筋,直线思维,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如今,庞巴迪在中国取得的战绩赫赫——120列高速动车组车辆、380辆铁路高档客车、225辆青藏高原列车、500台电力机车、武广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北京机场无人驾驶捷运系统、北京机场快轨电动列车、广州珠江新城无人驾驶捷运系统、深圳地铁一号线车辆,上海地铁九号线和七号线车辆等。以上只是运输业务的成绩单。在支线航空和公务航空飞机制造上享誉世界的庞巴迪,曾经因为拒绝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而丧失了在中国发展的先机。而张剑炜负责这块业务后,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
 
  “出生”在加拿大的庞巴迪,在铁路发达的北美家喻户晓,在欧洲轨道交通市场上的份额,同样处于第一位。但在中国,庞巴迪的显山露水是从2006年开始的。先是6月,庞巴迪在广州地铁举行庆典,向中国轨道运营商交付第1000辆地铁车辆;再是7月,青藏铁路通车,361辆高原列车全部由庞巴迪制造,其豪华舒适配置和卓越性能超越了享誉世界的“欧洲之星”;随后,庞巴迪拿下了2008北京奥运工程和2010上海世博会项目,向北京机场提供无人驾驶的自动旅客捷运系统,中标上海地铁9号线项目,可谓亚洲最大的地铁订单。这样的业绩让一些同行赞叹不已,但他们同时对此又颇为服气,因为庞巴迪在中国能有今天的业绩,就是因为有张剑炜。
 
  与其他跨国企业善于动用政府高层为手段来拉动销售额所不同,庞巴迪在中国做政府关系,全靠张剑炜两条腿去跑,一张嘴去游说,更靠他的真诚和执著。他拿订单不使用中间人,也没有一个有“背景”的销售团队,用张剑炜的话说,这样“节省了费用”。
 
  作为一个依赖政府订单的跨国公司中国区掌门人,往往需要强大的个人背景。与其他跨国公司在华业务负责人不同的是,张剑炜并没有显赫的身世,其父亲是大学教授,而他自己当过的最大的官是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下乡时的公社团委书记。曾经的“领导”经历,让他对中国国情有着更深的认识。和那些在华的“洋高管”风格不同,张剑炜在商务礼仪上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如拜见客户,他一定会提前到达见面地点,与人握手一般要用双手,送客人要送到大街上或至少办公室外面。对于接打电话,他也经常亲身前往,耐心回复。
 
  庞巴迪虽是500强企业之一,但由于中加关系多年来一直以礼相待,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如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而言,张剑炜缺少加拿大外交部的支持。张剑炜坦言他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有的时候,我会跟客户很坦白地讲我的压力和苦恼。不是让人家可怜我,是让人家理解我们的诚心诚意。”
 
  庞巴迪业务近年来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些猎头公司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开出天价薪水希望张剑炜能够加盟。面对差不多每周都有公司来挖人的现状,张剑炜说:“站在职业生涯的角度,我应该接受;但从职业道德角度,我就应该拒绝。”因为,从1999年庞巴迪在中国的业务为零、员工仅他一人,到今天拥有三个合资企业,五个独资公司,3000多名雇员。“我一天天陪伴着它成长,每一步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张剑炜告诉记者,他对“忠诚”看得很重,不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喜欢“跳槽”,因此上了庞巴迪这条”大船”后,他就下不来了。别人很难理解张剑炜为什么不跳槽,他干脆说自己是个神经病。
 
  不过,也有同事曾经质疑过张剑炜对公司的忠诚,认为他是庞巴迪的“右派”分子。“有一次开会讨论销售给中国的产品如何定价,我主张降价,一些外国同事就说我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没有一心为庞巴迪工作。而我刚被派到中国时,有的中国人就说我是假洋鬼子”。面对这些质疑,张剑炜的回答是:“是的,我是中国人,但是我对庞巴迪的忠诚并不比你少;你说我是假洋鬼子,虽然我拿着外国护照,但是我的爱国也绝对不亚于你。”
 
  做事低调的张剑炜平时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由于记者们不厌其烦的约访,最终他还是被真诚打动了。“你信任我,对我来说是一个负担。”张剑炜笑着说,记者对他的信任,让他没有讲空话,而是在职业道德和情感道德上选择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在他看来,被采访对象既然接受记者的采访,就不能讲空话或者是过分吹嘘,否则就是对记者和读者的不尊重。张剑炜说,他有时的确很羡慕别人面对记者时能够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他个人很反感用外交辞令来跟记者交谈。在对待媒体采访上,张剑炜有自己的原则——一般不接受采访,一旦接受采访,就实事求是地把实际情况告诉记者。
 
  张剑炜很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常常跳槽。而他则不同,其在庞巴迪一呆就是15年。和很多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经常出现在高尔夫球场和时尚杂志的封面上不同,张剑炜把他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且为人极其低调。“可能人家能力比我强,但是我真的没有时间打高尔夫。”张剑炜自嘲说。不过,张剑炜的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对其却称赞有加,他们给张剑炜封了个绰号——庞巴迪的“核武器”。
 
  在谈到很少有时间陪女儿时,张剑炜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几许忧伤。“因为一年到头都很忙,我很爱这个家,可两者不能兼顾。”张剑炜如是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因为本身并不想工作,可是责任逼迫他又必须做这些事情。他没有多大的梦想,也没什么野心,只要做好每天的每件事情就可以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和庞巴迪的高管,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达到中国和庞巴迪的双赢,也许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想。”张剑炜说。
 
  愿被当作“知识分子”
 
  又是一夜未眠。张剑炜早已经习惯了欧洲时间、北美时间和北京时间同时运转,他脸上竟然毫无倦意。作为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已经“搭上”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超高速列车,其风驰电掣的速度令人瞩目。时隔一年,庞巴迪中国区的办公地点已由北京嘉里中心28层搬到了银泰中心39层。虽然距离不远,不过在张剑炜看来,这象征着一种蒸蒸日上。30年前,几乎是同样的时代“列车”推动着他,从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成为如今世界500强企业中屈指可数的华人中国区总裁。“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至今仍然一口浓重乡音的山东汉子,从来没有猜对自己的人生路向,好像一切都是被别人推动的。而别人,是那趟看不见的时代列车。
 
  张剑炜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他也不喜欢那些巧舌如簧、善于忽悠的人。在他看来,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直来直去的方式最好。在庞巴迪,张剑炜对大跨国公司内部的政治非常反感。“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人会质疑你,两边都是前沿阵地。”回国时,张剑炜对自己是“夹心饼干”的预料果然没错。不过,在庞巴迪的十几年,张剑炜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获得了一致的褒扬。从进入庞巴迪公司所经历的一切,回过头来张剑炜心生感慨,“我每一天都会生活在压力之下,它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人领导外国人,中国人给外国公司工作这些方面。但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白水煮白菜,不放点油盐有什么滋味呢?’生活就是由种种挑战,困难和挫折而构成,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成功,不会欣赏它。”
 
  每天都在这样的跷跷板上,张剑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虽然我是庞巴迪的代表,但我做的是双赢的事业。”对于庞巴迪而言,虽然总部设在加拿大,但在26个国家都有制造基地,张剑炜就像身处联合国,同事来自五大洲。作为加籍华人,在世界500强企业位居高层,也很为中国人长脸。
 
  自回到中国的第一天,张剑炜就把庞巴迪在中国的发展定位于两个字“战略”。这是一个容易导致务虚不务实的词,可张剑炜将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项目。张剑炜的同事说,他的工作很不容易,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令人难以想象,但好像从来也没难倒过他。张剑炜说,他的工作责任需要坚韧不拔,要像一头永不停蹄的老牛那样,另一方面,要胸怀宽广,忍辱负重,甘做无名英雄,他又强调,要完成他的工作职责,人格和能力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张剑炜懂得中国市场真正的需求。与其他跨国企业不同,庞巴迪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主动提出技术转让,而且是全面、系统地转让。“庞巴迪在世界上有什么就向合资企业转让什么;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不用要求就转让了。而且转让的技术是先进而成熟的,不把中国作为实验场。”
 
  “想要获得订单就必须满足中国客户的要求。”张剑炜表示,产品要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就必须进行相关技术转让,这是不可避免的。张剑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就是战略联盟。他在论文中提到了齿轮的啮合点概念,在他看来,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就好比齿轮啮合点的切线速度,只有当啮合点的切线速度相等时,双方才能够实现共赢,否则就会产生摩擦。
 
  一些牛气的外国公司认为,中国与你合作的目的就是要你的技术,所以技术是不能转让的。张剑炜坦言,对于这个观点他是非常反感的。张剑炜认为,人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没有技术转让就无法实现国产化。庞巴迪在技术转让上的态度是,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和技术,就转让什么产品和技术。
 
  1998年庞巴迪就与中国最具实力的机车制造企业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共同投资,成立“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藏铁路上运行的客车就在这个企业里生产。2006年,庞巴迪又把在全球销售最好的Q400型号支线飞机的机身放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全球就这一个生产点,没有附加任何市场条件。
 
  作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航空业和轨道交通业的全球领导者,庞巴迪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事实上这也正是庞巴迪对自己的独特定位。凭借其在全球的运营和在两个交通领域内的最广泛的产品线,庞巴迪拥有无可匹敌的稳定性和运作灵活性,并以此使客户、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获益。然而,行事低调的庞巴迪公司每年都会有太多的宣传契机,但她似乎始终行事低调,一如张剑炜对自己的评价。“人有人格,一个公司也有一个公司的人格,但低调纯属个人行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张剑炜,深深体会虚心是美德的道理。而且他觉得“短期行为可以宣传,但长远来看还是低调为好。”
 
  很多人习惯把跨国巨头的高管称作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张剑炜则认为自己并不属于这两种。在他看来,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张剑炜的看法是,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大,个人能够发挥创造性,而职业经理人相对比较被动。“我不认为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我也没有认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混合体。”张剑炜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且,有了这几年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博士出身的张剑炜对于自己研究的战略联盟的课题有了更多的体会。如果不做管理,张剑炜也许会是一个好的大学教授。
 
  张剑炜经常告诫员工,庞巴迪现在在中国的战略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解理解再理解。学习、理解了中国的文化、需求,你才能适应,这是成功的关键。另外,做什么都要从长远考虑。合作就是这样,你不要总想着占便宜,短期内你可能会吃点亏,但这很正常也是必需的。张剑炜认为,对很多职业经理人来说,好的“政绩”是他们跳槽的敲门砖,他们往往会放弃在短时间内无法给自己带来政绩的好项目,追求一些能够立刻见效的项目。“如今庞巴迪在中国拿到的很多项目,是我在几年前开发积累的。比如青藏铁路我们就从1999年开始跟踪,一直到2005年才签约。中国目前有37个城市在计划建设地铁、轻轨等300多个轨道项目,我们都在跟踪。可能没有短期回报,但是一定会有长期回报”,张剑炜如是说。
 
  干过外企的人都知道,为总部写评估类的管理报告是跨国公司中高管的经常性工作,不过张剑炜却很少写正式的报告,每次他都是通过邮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总部。但看过张剑炜报告的人都会说,张剑炜的每一份报告本身就是一篇好的论文,可以拿到管理杂志上直接发表。到现在,张剑炜依然对于管理类的书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术上,张剑炜自称是一个钻的很深的人。他在做关于战略联盟的博士论文时,将所有在图书馆可找得到的关于战略的原著通读了一遍,通过检索系统将军事战略和商业战略书籍通通找来研读。并根据上述理论,总结出新的战略联盟学派,被该学术领域权威立即推荐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发表。
 
  “毕竟我是博士毕业,有学术情感。”张剑炜说,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称呼相比,他更喜欢别人将他看作一个知识分子。但他从来没有向人主动提起过他是一位博士。在他看来,一个人应该干一行懂一行。一个人一旦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每次张剑炜出差回来,都会带一些剪报资料。平时没时间看书和报纸,坐飞机的时间就成了其最好的学习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懂行,不要说外行话。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学习,就拜人为师。不懂行就不能让人服气,就得不到尊重和信任。”张剑炜说。
 
  庞巴迪与中国合作历史悠久
 
  近日,德国轨道交通咨询公司SCIVerkehr发布《2010年全球铁路市场调查报告》称,中国南车集团取代传统的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巨头西门子,成功跻身世界轨道交通行业第三位,而后者滑落至第五位。而位列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庞巴迪。张剑炜表示,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庞巴迪运输集团是全球轨道设备制造和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60多个多家,为全球提供的车辆总数近10万辆,并在全球为8000多辆轨道车辆提供第三方车队维护服务。而庞巴迪与中国的合作则可以追溯到1954年。
 
  “与往年相比,庞巴迪轨道交通及航空业也有着长足的进步”。据张剑炜介绍,庞巴迪目前是中国大陆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至2004年,共有7家航空公司的37架飞机是由庞巴迪提供。此外,庞巴迪和位于中国青岛的四方机车制造厂合资的子公司BSP,为中国大陆提供了城际列车车厢,目前运行中的直达快速列车80%的车厢就是由BSP的提供。
 
  不少加拿大企业在打进中国市场后,往往都会任用拥有北美学历的中国高级管理人才,因为这些熟悉中国商业文化及营运模式的中国人,才是确保企业获利的主要因素。其中庞巴迪公司就被称为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提及庞巴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必然就会提到该公司中国区总裁和首席代表张剑炜。他自2005年起,同时负责庞巴迪宇航和运输两大集团在中国的全部业务。经过庞巴迪公司的努力,其两大板块业务在中国进展顺利。
 
  10月15日下午,珠海市政府与庞巴迪运输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庞巴迪运输集团将在珠海设立自动捷运系统(APM)车辆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庞巴迪集团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成熟的现有供应链,将该基地发展成为整个亚洲地区自动捷运系统项目的车辆生产和综合服务基地,以及涵盖零部件供应、现场客服支援、车辆大型维修等服务的综合基地。
 
  6月26日,正在加拿大参加20国集团(G20)第四次领导人峰会的胡锦涛主席参观了位于多伦多的庞巴迪飞机制造厂。据张剑炜介绍,庞巴迪公司在中国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于其运输集团。集团自1954年首度与中国合作之后,一直积极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网络的建设。庞巴迪目前是中国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在欧美航空市场萎缩下,庞巴迪积极寻求开拓中国市场。除了支线飞机以外,庞巴迪公司还将目标瞄准了日益兴起的中国公务机市场。1995年,公务机首次进入中国大陆,但目前公务机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基数很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飞行开放,业界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地将成为世界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至少需要1200架公务机,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张剑炜表示,全球公务机销售排名数一数二的庞巴迪公司当然不能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2009年7月,庞巴迪公司向中国大陆的用户交付了第一架环球快车5000公务机。2010年3月,庞巴迪公司分别向中国大陆地区的私人用户交付了首架里尔60XR飞机和挑战者850飞机。这架挑战者850型公务机的拥有者因为是中国著名演员赵本山,所以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无异于给庞巴迪公司做了一次免费广告。
 
  5月31日,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将首次以研制伙伴的身份,携手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共同打造全球最环保飞机。据了解,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1亿元,而该公司成立的首要任务,就是参与研制、制造庞巴迪C系列飞机。张剑炜表示,这是目前中国航空工业从国外承接的合作程度最深的项目,中方合作伙伴参与从设计、制造、取证到售后服务全过程。
 
  “现在,C系列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同时,发动机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就开始加速与沈飞在C系列项目上的合作。”张剑炜说。张剑炜坦言,与沈飞的合作“带着感动中国政府的意味”。他强调说,庞巴迪展展露的更大诚意“是在技术上的开放”。“我们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将沈飞纳入我们的供应链条中,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庞巴迪宇航业务在中国能否真正破冰?中国市场能否成为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庞巴迪中国首席代表张剑炜也说,“我们看重长远。”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比起庞巴迪航空业务的进展速度,其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可以说近年来进展顺利。2009年底,中国北车集团长客—庞巴迪公司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轨道交通12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申通大厦举行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车辆项目采购合同签字仪式,总计近20亿元人民币的地铁车辆研制项目再次花落北车。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快捷、方便、高档的地铁城轨交通系统,是上海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上海市建设城轨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中国北车一直是上海地铁信任与倚重的最佳合作伙伴。过去十几年来,已经在上海地铁1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和9号线项目上成功合作,用近千辆高品质的一流城轨地铁车装备了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上海市提供了最为贴心周到的一流服务。据了解,总值19.87亿人民币的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采用A型车辆,四动两拖6辆编组。首列车将于2012年3月交付,最后一列车于2013年10月交付。
 
  采访张剑炜,提到最多的就是庞巴迪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平台。合资公司成立至今,为庞巴迪拿到了许多大单。张剑炜认为,庞巴迪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得到应用。这和公司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无关系。“按照中国铁路规划,中国目前和未来将大力建设客运专线,客运专线所需列车的速度乃至其他要求,庞巴迪都能够一一满足,这就是庞巴迪成功的秘诀。”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张剑炜

张剑炜,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兼国家首席代表。2005年9月被任命为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除继续其在运输业务的职责外,其职责还扩展到宇航业务,其中包括领导、管理和协调庞巴迪与中国各政府机构的关系:同时在管理庞巴迪与其他重要机构的关系上提供战略支持。
查看2010-11期杂志封面>>
成 果

他于1991年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1996年获得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博士学位。他的专业是企业战略。除博士论文外,他在加拿大和法国还发表过多篇管理科学方面的文章。在2005年,张剑炜博士荣获中国企业联合会颁发的“最受关注企业家”的荣誉称号。张剑炜博士于1995年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开始了他在庞巴迪的职业生涯。

专 访

睿智人生的中国梦
 
——访庞巴迪中国区总裁兼首席代表张剑炜先生
 
  上山下乡升任公社团委书记,到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并顺利升入天津大学,从留校任教到国外求学,从完成学业到进入跨国巨头——庞巴迪,从当初的项目经理到现在的中国区总裁。张剑炜用自己的人生奋斗曲线划出了一条美丽的彩虹,他不喜欢当官,却一直都在当官。他说自己没什么目标和野心,却成为了被世界500强企业庞巴迪公司视为重中之重的中国市场的最高领导者。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低调之姿态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在你失败的时候,想成功并不难,在你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再往高处就很难了,花也是一样。”在北京的别墅里,张剑炜对着小院里那些怒放的花儿时常感慨万千。作为全球著名轨道交通设备和飞机制造商——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中国区总裁和首席代表,张剑炜每天的睡眠不足5小时。从深夜到凌晨,他工作起来常常忘记吃饭和睡觉,周末和节假日也是如此。他每天要有200多个邮件要回,繁忙的日常安排导致他无暇顾及自己对书的爱好。然而再忙,他也要抽空翻阅那些不知看了多少遍的老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孙子兵法》等。张剑炜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说的那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一直在鞭策他抓紧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忠诚理念始挂心中
 
  当一名光荣的军人曾经是张剑炜儿时最大的梦想,那时他头顶别人送给的军帽心里便激动不已。可是后来哥哥的一身戎装,熄灭了他隐藏内心深处多年的参军梦想。197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张剑炜上山下乡来到了山东东明县农村,年仅17岁的他开始了种青年林、修青年路的全新生活。那时候他什么都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由于他各方面表现非常好,19岁就当上了公社团委书记兼党委常委。
 
  1978年恢复高考后,仅想为年轻人做个表率的张剑炜带头参加了高考,可没想到这个在公社“干活最多、最能吃苦”的共产党干部考入了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并伴随“全国三好学生”称号留校任教。后来,他得到了一个远赴加拿大的留学机会,先后获得了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学博士。1995年博士毕业后,张剑炜作为项目经理进入庞巴迪公司,先从成本分析做起,进而从事项目管理。本想获得一些实践经验,再回到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可让张剑炜没想到的是他在庞巴迪一待就到了现在。
 
  1995年,张剑炜从项目经理起家,开始了他在庞巴迪的服务生涯。1998年,他被任命为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主要负责开发庞巴迪运输在中国的业务。在其后的12年里,庞巴迪在中国拿到了总价值为几十亿美元的订单。如今,漂亮舒适的庞巴迪列车穿梭往来于中国各地。提及当时的艰难,张剑炜至今难以忘记。他笑称自己当时在北京是单枪匹马,艰苦的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只能在家里办公。张剑炜向记者坦言,那时他并不想回国。他觉得一旦回来,自己在国际职场上的经历就断线了。张剑炜认为自己才刚开始积累企业经验,正豪气冲天地想在国际江湖上闯荡闯荡,没想到就被公司派回来了。换句话说,要是自己主动回国,还有点高大形象,起码也是赤子报国,可是庞巴迪把自己送回来,那算什么?也就是一块“夹心饼干”,外国人把你看作中国人,中国人认为你是假洋鬼子。“当初和公司说好只待两年的,但没想到一待就下不来了。当时中国总裁一职一直空缺,直到2005年9月,我被正式任命为庞巴迪公司中国总裁。这次任命是庞巴迪首次在中国将运输和宇航两大集团结合起来。接手之后,我的压力更大了”,张剑炜每每回忆起当时情景总是感触良多。
 
  有同事介绍说,几年前张剑炜去加拿大度假,但是仍放不下工作。那时候收发电子邮件还不是十分方便,张剑炜居然背上一台打印机和传真机同行。他不光收传真,还亲自回复每份传真。即使是陪代表团到国外参观考察,打印机和传真机也随身携带。张剑炜笑称自己从小就是一根筋,直线思维,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如今,庞巴迪在中国取得的战绩赫赫——120列高速动车组车辆、380辆铁路高档客车、225辆青藏高原列车、500台电力机车、武广线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北京机场无人驾驶捷运系统、北京机场快轨电动列车、广州珠江新城无人驾驶捷运系统、深圳地铁一号线车辆,上海地铁九号线和七号线车辆等。以上只是运输业务的成绩单。在支线航空和公务航空飞机制造上享誉世界的庞巴迪,曾经因为拒绝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合作,而丧失了在中国发展的先机。而张剑炜负责这块业务后,局面很快得到了改善。
 
  “出生”在加拿大的庞巴迪,在铁路发达的北美家喻户晓,在欧洲轨道交通市场上的份额,同样处于第一位。但在中国,庞巴迪的显山露水是从2006年开始的。先是6月,庞巴迪在广州地铁举行庆典,向中国轨道运营商交付第1000辆地铁车辆;再是7月,青藏铁路通车,361辆高原列车全部由庞巴迪制造,其豪华舒适配置和卓越性能超越了享誉世界的“欧洲之星”;随后,庞巴迪拿下了2008北京奥运工程和2010上海世博会项目,向北京机场提供无人驾驶的自动旅客捷运系统,中标上海地铁9号线项目,可谓亚洲最大的地铁订单。这样的业绩让一些同行赞叹不已,但他们同时对此又颇为服气,因为庞巴迪在中国能有今天的业绩,就是因为有张剑炜。
 
  与其他跨国企业善于动用政府高层为手段来拉动销售额所不同,庞巴迪在中国做政府关系,全靠张剑炜两条腿去跑,一张嘴去游说,更靠他的真诚和执著。他拿订单不使用中间人,也没有一个有“背景”的销售团队,用张剑炜的话说,这样“节省了费用”。
 
  作为一个依赖政府订单的跨国公司中国区掌门人,往往需要强大的个人背景。与其他跨国公司在华业务负责人不同的是,张剑炜并没有显赫的身世,其父亲是大学教授,而他自己当过的最大的官是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下乡时的公社团委书记。曾经的“领导”经历,让他对中国国情有着更深的认识。和那些在华的“洋高管”风格不同,张剑炜在商务礼仪上具有明显的中国风格,如拜见客户,他一定会提前到达见面地点,与人握手一般要用双手,送客人要送到大街上或至少办公室外面。对于接打电话,他也经常亲身前往,耐心回复。
 
  庞巴迪虽是500强企业之一,但由于中加关系多年来一直以礼相待,相对于其竞争对手如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而言,张剑炜缺少加拿大外交部的支持。张剑炜坦言他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有的时候,我会跟客户很坦白地讲我的压力和苦恼。不是让人家可怜我,是让人家理解我们的诚心诚意。”
 
  庞巴迪业务近年来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一些猎头公司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开出天价薪水希望张剑炜能够加盟。面对差不多每周都有公司来挖人的现状,张剑炜说:“站在职业生涯的角度,我应该接受;但从职业道德角度,我就应该拒绝。”因为,从1999年庞巴迪在中国的业务为零、员工仅他一人,到今天拥有三个合资企业,五个独资公司,3000多名雇员。“我一天天陪伴着它成长,每一步都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精力。”张剑炜告诉记者,他对“忠诚”看得很重,不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喜欢“跳槽”,因此上了庞巴迪这条”大船”后,他就下不来了。别人很难理解张剑炜为什么不跳槽,他干脆说自己是个神经病。
 
  不过,也有同事曾经质疑过张剑炜对公司的忠诚,认为他是庞巴迪的“右派”分子。“有一次开会讨论销售给中国的产品如何定价,我主张降价,一些外国同事就说我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没有一心为庞巴迪工作。而我刚被派到中国时,有的中国人就说我是假洋鬼子”。面对这些质疑,张剑炜的回答是:“是的,我是中国人,但是我对庞巴迪的忠诚并不比你少;你说我是假洋鬼子,虽然我拿着外国护照,但是我的爱国也绝对不亚于你。”
 
  做事低调的张剑炜平时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但由于记者们不厌其烦的约访,最终他还是被真诚打动了。“你信任我,对我来说是一个负担。”张剑炜笑着说,记者对他的信任,让他没有讲空话,而是在职业道德和情感道德上选择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在他看来,被采访对象既然接受记者的采访,就不能讲空话或者是过分吹嘘,否则就是对记者和读者的不尊重。张剑炜说,他有时的确很羡慕别人面对记者时能够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他个人很反感用外交辞令来跟记者交谈。在对待媒体采访上,张剑炜有自己的原则——一般不接受采访,一旦接受采访,就实事求是地把实际情况告诉记者。
 
  张剑炜很不喜欢别人称他为“职业经理人”,因为职业经理人常常跳槽。而他则不同,其在庞巴迪一呆就是15年。和很多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经常出现在高尔夫球场和时尚杂志的封面上不同,张剑炜把他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而且为人极其低调。“可能人家能力比我强,但是我真的没有时间打高尔夫。”张剑炜自嘲说。不过,张剑炜的同行甚至是竞争对手,对其却称赞有加,他们给张剑炜封了个绰号——庞巴迪的“核武器”。
 
  在谈到很少有时间陪女儿时,张剑炜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几许忧伤。“因为一年到头都很忙,我很爱这个家,可两者不能兼顾。”张剑炜如是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工作狂,因为本身并不想工作,可是责任逼迫他又必须做这些事情。他没有多大的梦想,也没什么野心,只要做好每天的每件事情就可以了,无论大事还是小事。“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和庞巴迪的高管,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达到中国和庞巴迪的双赢,也许这就是我的中国梦想。”张剑炜说。
 
  愿被当作“知识分子”
 
  又是一夜未眠。张剑炜早已经习惯了欧洲时间、北美时间和北京时间同时运转,他脸上竟然毫无倦意。作为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已经“搭上”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超高速列车,其风驰电掣的速度令人瞩目。时隔一年,庞巴迪中国区的办公地点已由北京嘉里中心28层搬到了银泰中心39层。虽然距离不远,不过在张剑炜看来,这象征着一种蒸蒸日上。30年前,几乎是同样的时代“列车”推动着他,从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成为如今世界500强企业中屈指可数的华人中国区总裁。“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至今仍然一口浓重乡音的山东汉子,从来没有猜对自己的人生路向,好像一切都是被别人推动的。而别人,是那趟看不见的时代列车。
 
  张剑炜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他也不喜欢那些巧舌如簧、善于忽悠的人。在他看来,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直来直去的方式最好。在庞巴迪,张剑炜对大跨国公司内部的政治非常反感。“在这个位置上,很多人会质疑你,两边都是前沿阵地。”回国时,张剑炜对自己是“夹心饼干”的预料果然没错。不过,在庞巴迪的十几年,张剑炜的敬业精神、职业操守获得了一致的褒扬。从进入庞巴迪公司所经历的一切,回过头来张剑炜心生感慨,“我每一天都会生活在压力之下,它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人领导外国人,中国人给外国公司工作这些方面。但我欣赏这样一句话,‘白水煮白菜,不放点油盐有什么滋味呢?’生活就是由种种挑战,困难和挫折而构成,不费吹灰之力获得的成功,不会欣赏它。”
 
  每天都在这样的跷跷板上,张剑炜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虽然我是庞巴迪的代表,但我做的是双赢的事业。”对于庞巴迪而言,虽然总部设在加拿大,但在26个国家都有制造基地,张剑炜就像身处联合国,同事来自五大洲。作为加籍华人,在世界500强企业位居高层,也很为中国人长脸。
 
  自回到中国的第一天,张剑炜就把庞巴迪在中国的发展定位于两个字“战略”。这是一个容易导致务虚不务实的词,可张剑炜将其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项目。张剑炜的同事说,他的工作很不容易,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令人难以想象,但好像从来也没难倒过他。张剑炜说,他的工作责任需要坚韧不拔,要像一头永不停蹄的老牛那样,另一方面,要胸怀宽广,忍辱负重,甘做无名英雄,他又强调,要完成他的工作职责,人格和能力缺一不可。
 
  更重要的是,张剑炜懂得中国市场真正的需求。与其他跨国企业不同,庞巴迪在进入中国市场时,主动提出技术转让,而且是全面、系统地转让。“庞巴迪在世界上有什么就向合资企业转让什么;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不用要求就转让了。而且转让的技术是先进而成熟的,不把中国作为实验场。”
 
  “想要获得订单就必须满足中国客户的要求。”张剑炜表示,产品要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就必须进行相关技术转让,这是不可避免的。张剑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就是战略联盟。他在论文中提到了齿轮的啮合点概念,在他看来,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就好比齿轮啮合点的切线速度,只有当啮合点的切线速度相等时,双方才能够实现共赢,否则就会产生摩擦。
 
  一些牛气的外国公司认为,中国与你合作的目的就是要你的技术,所以技术是不能转让的。张剑炜坦言,对于这个观点他是非常反感的。张剑炜认为,人不能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没有技术转让就无法实现国产化。庞巴迪在技术转让上的态度是,中国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和技术,就转让什么产品和技术。
 
  1998年庞巴迪就与中国最具实力的机车制造企业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共同投资,成立“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青藏铁路上运行的客车就在这个企业里生产。2006年,庞巴迪又把在全球销售最好的Q400型号支线飞机的机身放在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全球就这一个生产点,没有附加任何市场条件。
 
  作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航空业和轨道交通业的全球领导者,庞巴迪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交通运输解决方案。事实上这也正是庞巴迪对自己的独特定位。凭借其在全球的运营和在两个交通领域内的最广泛的产品线,庞巴迪拥有无可匹敌的稳定性和运作灵活性,并以此使客户、股东、合作伙伴和员工获益。然而,行事低调的庞巴迪公司每年都会有太多的宣传契机,但她似乎始终行事低调,一如张剑炜对自己的评价。“人有人格,一个公司也有一个公司的人格,但低调纯属个人行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张剑炜,深深体会虚心是美德的道理。而且他觉得“短期行为可以宣传,但长远来看还是低调为好。”
 
  很多人习惯把跨国巨头的高管称作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张剑炜则认为自己并不属于这两种。在他看来,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张剑炜的看法是,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大,个人能够发挥创造性,而职业经理人相对比较被动。“我不认为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我也没有认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混合体。”张剑炜这样形容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且,有了这几年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博士出身的张剑炜对于自己研究的战略联盟的课题有了更多的体会。如果不做管理,张剑炜也许会是一个好的大学教授。
 
  张剑炜经常告诫员工,庞巴迪现在在中国的战略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解理解再理解。学习、理解了中国的文化、需求,你才能适应,这是成功的关键。另外,做什么都要从长远考虑。合作就是这样,你不要总想着占便宜,短期内你可能会吃点亏,但这很正常也是必需的。张剑炜认为,对很多职业经理人来说,好的“政绩”是他们跳槽的敲门砖,他们往往会放弃在短时间内无法给自己带来政绩的好项目,追求一些能够立刻见效的项目。“如今庞巴迪在中国拿到的很多项目,是我在几年前开发积累的。比如青藏铁路我们就从1999年开始跟踪,一直到2005年才签约。中国目前有37个城市在计划建设地铁、轻轨等300多个轨道项目,我们都在跟踪。可能没有短期回报,但是一定会有长期回报”,张剑炜如是说。
 
  干过外企的人都知道,为总部写评估类的管理报告是跨国公司中高管的经常性工作,不过张剑炜却很少写正式的报告,每次他都是通过邮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总部。但看过张剑炜报告的人都会说,张剑炜的每一份报告本身就是一篇好的论文,可以拿到管理杂志上直接发表。到现在,张剑炜依然对于管理类的书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术上,张剑炜自称是一个钻的很深的人。他在做关于战略联盟的博士论文时,将所有在图书馆可找得到的关于战略的原著通读了一遍,通过检索系统将军事战略和商业战略书籍通通找来研读。并根据上述理论,总结出新的战略联盟学派,被该学术领域权威立即推荐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发表。
 
  “毕竟我是博士毕业,有学术情感。”张剑炜说,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的称呼相比,他更喜欢别人将他看作一个知识分子。但他从来没有向人主动提起过他是一位博士。在他看来,一个人应该干一行懂一行。一个人一旦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心服口服。每次张剑炜出差回来,都会带一些剪报资料。平时没时间看书和报纸,坐飞机的时间就成了其最好的学习时间。“做什么事情都要懂行,不要说外行话。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不懂就学习,就拜人为师。不懂行就不能让人服气,就得不到尊重和信任。”张剑炜说。
 
  庞巴迪与中国合作历史悠久
 
  近日,德国轨道交通咨询公司SCIVerkehr发布《2010年全球铁路市场调查报告》称,中国南车集团取代传统的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巨头西门子,成功跻身世界轨道交通行业第三位,而后者滑落至第五位。而位列排名第一的仍然是庞巴迪。张剑炜表示,总部设在德国柏林的庞巴迪运输集团是全球轨道设备制造和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60多个多家,为全球提供的车辆总数近10万辆,并在全球为8000多辆轨道车辆提供第三方车队维护服务。而庞巴迪与中国的合作则可以追溯到1954年。
 
  “与往年相比,庞巴迪轨道交通及航空业也有着长足的进步”。据张剑炜介绍,庞巴迪目前是中国大陆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至2004年,共有7家航空公司的37架飞机是由庞巴迪提供。此外,庞巴迪和位于中国青岛的四方机车制造厂合资的子公司BSP,为中国大陆提供了城际列车车厢,目前运行中的直达快速列车80%的车厢就是由BSP的提供。
 
  不少加拿大企业在打进中国市场后,往往都会任用拥有北美学历的中国高级管理人才,因为这些熟悉中国商业文化及营运模式的中国人,才是确保企业获利的主要因素。其中庞巴迪公司就被称为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提及庞巴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必然就会提到该公司中国区总裁和首席代表张剑炜。他自2005年起,同时负责庞巴迪宇航和运输两大集团在中国的全部业务。经过庞巴迪公司的努力,其两大板块业务在中国进展顺利。
 
  10月15日下午,珠海市政府与庞巴迪运输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庞巴迪运输集团将在珠海设立自动捷运系统(APM)车辆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庞巴迪集团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已经成熟的现有供应链,将该基地发展成为整个亚洲地区自动捷运系统项目的车辆生产和综合服务基地,以及涵盖零部件供应、现场客服支援、车辆大型维修等服务的综合基地。
 
  6月26日,正在加拿大参加20国集团(G20)第四次领导人峰会的胡锦涛主席参观了位于多伦多的庞巴迪飞机制造厂。据张剑炜介绍,庞巴迪公司在中国的知名度主要来自于其运输集团。集团自1954年首度与中国合作之后,一直积极参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网络的建设。庞巴迪目前是中国支线飞机的主要供应商,在欧美航空市场萎缩下,庞巴迪积极寻求开拓中国市场。除了支线飞机以外,庞巴迪公司还将目标瞄准了日益兴起的中国公务机市场。1995年,公务机首次进入中国大陆,但目前公务机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基数很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航空管制逐步向低空及私人飞行开放,业界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内地将成为世界上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至少需要1200架公务机,年营业额可望达到600亿元。张剑炜表示,全球公务机销售排名数一数二的庞巴迪公司当然不能放弃这块巨大的蛋糕。2009年7月,庞巴迪公司向中国大陆的用户交付了第一架环球快车5000公务机。2010年3月,庞巴迪公司分别向中国大陆地区的私人用户交付了首架里尔60XR飞机和挑战者850飞机。这架挑战者850型公务机的拥有者因为是中国著名演员赵本山,所以受到了国人的广泛关注,无异于给庞巴迪公司做了一次免费广告。
 
  5月31日,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将首次以研制伙伴的身份,携手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共同打造全球最环保飞机。据了解,沈阳沈飞国际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1亿元,而该公司成立的首要任务,就是参与研制、制造庞巴迪C系列飞机。张剑炜表示,这是目前中国航空工业从国外承接的合作程度最深的项目,中方合作伙伴参与从设计、制造、取证到售后服务全过程。
 
  “现在,C系列项目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同时,发动机技术也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就开始加速与沈飞在C系列项目上的合作。”张剑炜说。张剑炜坦言,与沈飞的合作“带着感动中国政府的意味”。他强调说,庞巴迪展展露的更大诚意“是在技术上的开放”。“我们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将沈飞纳入我们的供应链条中,最主要的是,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庞巴迪宇航业务在中国能否真正破冰?中国市场能否成为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庞巴迪中国首席代表张剑炜也说,“我们看重长远。”一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比起庞巴迪航空业务的进展速度,其轨道交通领域的业务可以说近年来进展顺利。2009年底,中国北车集团长客—庞巴迪公司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轨道交通12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申通大厦举行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车辆项目采购合同签字仪式,总计近20亿元人民币的地铁车辆研制项目再次花落北车。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快捷、方便、高档的地铁城轨交通系统,是上海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上海市建设城轨交通系统的过程中,中国北车一直是上海地铁信任与倚重的最佳合作伙伴。过去十几年来,已经在上海地铁1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和9号线项目上成功合作,用近千辆高品质的一流城轨地铁车装备了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为上海市提供了最为贴心周到的一流服务。据了解,总值19.87亿人民币的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项目,采用A型车辆,四动两拖6辆编组。首列车将于2012年3月交付,最后一列车于2013年10月交付。
 
  采访张剑炜,提到最多的就是庞巴迪在中国建立的合资平台。合资公司成立至今,为庞巴迪拿到了许多大单。张剑炜认为,庞巴迪产品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得到应用。这和公司把满足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无关系。“按照中国铁路规划,中国目前和未来将大力建设客运专线,客运专线所需列车的速度乃至其他要求,庞巴迪都能够一一满足,这就是庞巴迪成功的秘诀。”

上一篇:黎贤钛
下一篇:Chuck W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