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建地铁治河道城市越来越美

2017-03-27 来源:山西晚报(太原)
本文摘要:  3月26日上午开幕的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耿彦波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3月26日上午开幕的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耿彦波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用翔实的数字、扎实的举措,回顾了过去5年太原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成绩,客观指出目前太原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政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原因。同时,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以及2017年的政府工作安排。

  2017年,太原市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过去五年的成绩单

  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首位度有所提升,占全省的22.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

  万达综合体、绿地中央广场、茂业天地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6%。

  发展新动能逐步积累

  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长6.3%。

  新增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新建改建府东府西街、五一路、并州路、南内环街、长风街、学府街、东峰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60余条,改造支路近400条,建设总里程750余公里。

  建成中环路、卧虎山路、建设路、阳兴大道、滨河西路、南沙河路、马练营路等快速路213公里,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太原高铁南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敷设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类地下管线845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5.15%,燃气普及率达到98.65%。

  推进80多个城中村和108片棚户区总计10万余户改造,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省城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集中供热扩网1.3亿平方米,覆盖率达到90%,替代分散燃煤采暖锅炉3198台,拆除城中村烟囱43700余个,关停搬迁太化、煤气化、狮头水泥等污染企业301家,年减少燃煤近千万吨。

  投放公共自行车4.1万辆,日租车人数超50万人次。

  二级以上天数由162天增加到232天。

  新建晋阳公园、和平公园等13个公园和46个小游园,道路绿化3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7%、36.7%、11.9平方米。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累计民生支出1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7%。

  扶贫攻坚首战首胜,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推进教育医疗资源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606所,小学、初中90%以上学区实现就近入学,普通高中实现网上录取。

  新建改扩建市中心医院、妇幼医院、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47所,可新增床位5000余张。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晋祠景区完善提升,太山龙泉寺、明太原县城、青龙古镇保护性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文殊寺、普光寺、圆通寺、关帝庙等府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加快实施。

  建成西山文化创意、清徐陈醋等特色文化产业园。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达到新优化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引擎。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0%左右。

  民生改善体现新水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力争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

  2020年全面完成170个城中村拆迁改造任务。

  城市功能完成新提升

  地铁1、2、3号线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地铁网络体系。

  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强大健全,雨污分流体系完整,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文化建设出现新进步

  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框架形成,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左右。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

  市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100%全覆盖。

  PM2.5浓度逐年下降,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80%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左右,天蓝、山绿、水清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要素集聚、体制改革、创新活跃、生产力解放,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

  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建设更加完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司法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

  2017年工作安排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有效处置“僵尸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政策。

  分类施策去库存,通过改变商业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等多元化途径消化商业写字楼库存。

  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推进大用户直供电等举措,促进企业降成本。

  振兴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若干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供给侧结构性产业新优势。

  着力抓好富士康手机智能化制造和维保、江铃重汽整车及发动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重地铁盾构和风电装备、中车地铁装备、太钢T800碳纤维和轮轴钢、大明不锈钢深加工、晋西春雷高精度铜合金、中电科二所碳化硅半导体等重点项目,以项目促转型,以创新添活力,建立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

  推进人才强市

  促进创新要素向高端人才流动、高端人才向转型综改集聚。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引进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引领的产业集群。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开展“互联网+”产业集群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制造、新技术、新业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延伸。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金融、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着力抓好华润万象城、苏宁广场、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万科现代仓储、传化公路港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设立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两个百亿元产业基金。

  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面积的大型会展中心,创新太原低碳发展论坛等重点会展办会机制,培育会展品牌,打造全省会展核心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具有省城特色的城郊型农业,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开发和发展功能食品,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招拍挂网上办理。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

  大力推广利用PPP、BOT、债券、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模式,降低政府负债风险。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培育上市企业,积极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和完善营改增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公款姓公,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法人主体放开经营。

  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建地铁治河道城市越来越美

山西晚报(太原)

  3月26日上午开幕的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耿彦波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用翔实的数字、扎实的举措,回顾了过去5年太原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成绩,客观指出目前太原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政务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认真分析总结原因。同时,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的工作目标任务,以及2017年的政府工作安排。

  2017年,太原市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过去五年的成绩单

  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发展首位度有所提升,占全省的22.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见成效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

  万达综合体、绿地中央广场、茂业天地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6%。

  发展新动能逐步积累

  推进科技创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增长6.3%。

  新增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二,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新建改建府东府西街、五一路、并州路、南内环街、长风街、学府街、东峰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60余条,改造支路近400条,建设总里程750余公里。

  建成中环路、卧虎山路、建设路、阳兴大道、滨河西路、南沙河路、马练营路等快速路213公里,快速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太原高铁南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铁2号线全面开工建设。

  敷设供水、供热、燃气、电力、通讯等各类地下管线8453公里,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5.15%,燃气普及率达到98.65%。

  推进80多个城中村和108片棚户区总计10万余户改造,人民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省城环境质量继续改善

  集中供热扩网1.3亿平方米,覆盖率达到90%,替代分散燃煤采暖锅炉3198台,拆除城中村烟囱43700余个,关停搬迁太化、煤气化、狮头水泥等污染企业301家,年减少燃煤近千万吨。

  投放公共自行车4.1万辆,日租车人数超50万人次。

  二级以上天数由162天增加到232天。

  新建晋阳公园、和平公园等13个公园和46个小游园,道路绿化37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7%、36.7%、11.9平方米。

  民生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累计民生支出1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7%。

  扶贫攻坚首战首胜,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推进教育医疗资源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新建改扩建学校606所,小学、初中90%以上学区实现就近入学,普通高中实现网上录取。

  新建改扩建市中心医院、妇幼医院、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47所,可新增床位5000余张。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晋祠景区完善提升,太山龙泉寺、明太原县城、青龙古镇保护性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文殊寺、普光寺、圆通寺、关帝庙等府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加快实施。

  建成西山文化创意、清徐陈醋等特色文化产业园。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经济结构达到新优化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引擎。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60%以上。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0%左右。

  民生改善体现新水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力争2018年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

  2020年全面完成170个城中村拆迁改造任务。

  城市功能完成新提升

  地铁1、2、3号线基本建成,初步形成地铁网络体系。

  城市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强大健全,雨污分流体系完整,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文化建设出现新进步

  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框架形成,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左右。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

  市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100%全覆盖。

  PM2.5浓度逐年下降,市区优良天气率达到80%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左右,天蓝、山绿、水清的目标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要素集聚、体制改革、创新活跃、生产力解放,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

  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建设更加完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司法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

  2017年工作安排

  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有效处置“僵尸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政策。

  分类施策去库存,通过改变商业模式、降低运营成本等多元化途径消化商业写字楼库存。

  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推进大用户直供电等举措,促进企业降成本。

  振兴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若干千亿、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供给侧结构性产业新优势。

  着力抓好富士康手机智能化制造和维保、江铃重汽整车及发动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太重地铁盾构和风电装备、中车地铁装备、太钢T800碳纤维和轮轴钢、大明不锈钢深加工、晋西春雷高精度铜合金、中电科二所碳化硅半导体等重点项目,以项目促转型,以创新添活力,建立高质量、多层次、宽领域的有效供给体系。

  推进人才强市

  促进创新要素向高端人才流动、高端人才向转型综改集聚。

  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引进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培育高科技引领的产业集群。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开展“互联网+”产业集群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制造、新技术、新业态。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延伸。

  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互联网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金融、科技服务等重点产业,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着力抓好华润万象城、苏宁广场、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万科现代仓储、传化公路港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完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设立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两个百亿元产业基金。

  开工建设12万平方米面积的大型会展中心,创新太原低碳发展论坛等重点会展办会机制,培育会展品牌,打造全省会展核心区。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具有省城特色的城郊型农业,重点抓好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中药材基地、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开发和发展功能食品,打造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以清单管理推动简政放权。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行政执法。

  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招拍挂网上办理。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

  大力推广利用PPP、BOT、债券、基金等市场化融资模式,降低政府负债风险。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培育上市企业,积极发展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和完善营改增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公款姓公,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明处、用出实效。

  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推动国资监管体制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法人主体放开经营。

  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