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投资融资 > 内容

穗百亿基金撬动千亿产业 借力AI打造智能轨道交通

2017-11-06 来源:南方网
本文摘要:目前,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达309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几组数据显示出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黄金机遇期:
 
  目前,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达309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从全省来看,到2020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0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000公里。
 
  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的城市,广州的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已覆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车辆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机电控制、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土建施工等产业领域的较多环节,都形成了本地的优势企业。
 
  日前,广州市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和产业投资发展基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抱团和资本的助推,将推动广州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衍生增值服务的产业集聚地,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支柱产业。
 
  整合资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去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七号线开通试运营。这是国内首条搭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信号系统的线路,其列车信号系统由广州地铁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具有通用化水平高、维护成本低、车地通信稳定可靠等特点。
 
  七号线信号系统国产化,只是广州地铁近年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去年7月31日,由广州地铁牵头7家单位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启动,成为了全国轨道交通行业中首个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
 
  就在不久之前的10月17日,由国家住建部立项,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主持、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广东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复合地层盾构施工隐蔽岩体环保爆破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数据统计显示,自2012年以来,广州地铁仅在运营管理技术方面开展科技创新项目900多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0多项,完成1500多项进口备件、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为企业节约成本39.4亿元。
 
  在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广州地铁集团表示,将带领联盟成员单位,依托广州地铁等核心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端技术研发机构,孵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装备研发企业或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市场机会,不断培育壮大一批本地轨道交通专业设备制造与专业集成企业。
 
  实际上,广州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已覆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车辆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机电控制、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土建施工等产业领域的较多环节,都形成了本地的优势企业。
 
  而作为行业龙头,广州地铁集团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知识服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储备,具备了打造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集成能力。
 
  广州地铁透露,目前集团已经为国内外近40个城市提供了包括规划设计、监理、咨询培训等在内的轨道交通专业服务,累计承接4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总体总包设计,完成超过5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工可及勘察,超过200个轨道交通监理项目,超过64万人/天的对外培训总量,并成功中标海南三亚、华为松山湖、云南弥勒等地的有轨电车项目。
 
  对外输出业务在有效反哺本地建设运营业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而联盟的成立,将为各产业企业协同拓展提供紧密联系的平台。
 
  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隆表示,产业联盟将以广州地铁多年沉淀、行业领先的用户体验和系统集成能力为核心,以广州本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市场为依托,形成行业优秀的企业集群,不断通过科研创新和产品/服务集成,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综合服务提供能力,借助资本的纽带和市场化运作,在国内乃至国际轨道交通市场,创建“广州智造”的行业第一品牌地位。
 
  产业升级?借力AI打造智能轨道交通
 
  今年1月,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支持地铁权限网“云支付”购票的城市,不仅为乘客创造了更高效、更便利的支付途径,也意味着中国地铁迈入了真正的非现金支付时代。而从9月26日起,广州地铁全线网支持通过银联手机闪付使用ApplePay过闸,真正实现了“无卡一身轻”。
 
  以上只是佳都科技的城市智能轨道项目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众多改变之一。日后,广州地铁将有望实现人脸识别支付。只需将个人照片和羊城通、银行卡等实名制绑定,就能“刷脸”进闸乘车。如今,佳都科技为广州地铁研发的人脸识别闸机已在测试阶段。
 
  事实上,与最近热议的“刷脸”开手机、无人超市的“刷脸”支付等涉及的静态识别支付技术不同,地铁“刷脸”进闸则要实现动态识别支付,技术实现难度更大。
 
  为此,公司研发团队曾组织上千人模拟现场移动的情景,还设计了使用眼镜、帽子、假发等场景,获取人说话时的脸部运动和表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拍下数万张运动模糊的照片,不断针对应用场景优化数据。目前,佳都科技的静态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率达到99.7%以上,动态人脸识别则从70%提高到80%以上。
 
  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升级趋势。早在2015年,佳都科技便通过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7届世界人脸识别大赛冠军周曦博士,并与云从科技联合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的深度应用,取得了巨大突破。今年,佳都还面向全球重金悬赏“大客流场景下非接触式快速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计划与全球技术研发团队协同开发,共同致力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如今,在轨道交通领域,佳都科技正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和运营的结合,对新一代站台屏蔽门、移动支付售检票系统、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方案进行研发优化,探索从智能化建设向服务运营延伸的发展路径。
 
  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佳都科技已成为国内同时掌握四大专业核心技术并拥有相应工程业绩的系统集成及产品公司,具备机电总包的技术实力,业务覆盖地铁、城际铁路、有轨电车、BRT等轨道交通领域,并以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天津为根据地,向全国辐射超过17个城市,形成全国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分布,并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佳都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产业基金,在研发制造、生产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增量,凝聚形成“走出去”的巨大合力,努力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衍生增值服务的产业聚集地。
 
  资本纽带?百亿基金撬动千亿产业
 
  除了通过产业联盟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广州还将借助资本纽带作用,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作为主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广州基金携手广州地铁、万宝集团、建筑集团、广日股份、白云区基金管理公司、白云电气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之一。截至目前,已成功募集首期出资约20亿元,储备优质项目68个。“基金将立足广州,面向华南,辐射全国,通过整合轨道交通产业优质资源,助力广州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支柱产业。”广州基金董事长韩颖说,此举体现了广州基金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回归产业发展主线、鉴定为广州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的决心。
 
  具体来说,基金将在促进完善产业链、促进突破技术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促进投资企业落户广州等方面发挥作用。据韩颖介绍,基金将积极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力争投资上下游优质项目100个,支持广州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同时,基金将对地铁国家工程实验室孵化的项目重点提供资本支持,培育20家以上代表轨交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创新企业,支持地铁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行业协同创新、产业孵化的标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还将通过“PE+上市公司”的模式,培育壮大10家以上产值在30亿-50亿元的轨交上市公司,支持其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领军企业。
 
  韩颖表示,基金还将积极发挥资本纽带作用,支持优质企业落户广州。对于控股的投资企业,原则上引导其迁址广州并落户白云装备产业园;对于参股的投资企业,积极引导其在广州设立子公司及生产基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穗百亿基金撬动千亿产业 借力AI打造智能轨道交通

南方网


  几组数据显示出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黄金机遇期:
 
  目前,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达309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到2020年,建成开通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
 
  从全省来看,到2020年,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0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000公里。
 
  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的城市,广州的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已覆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车辆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机电控制、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土建施工等产业领域的较多环节,都形成了本地的优势企业。
 
  日前,广州市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和产业投资发展基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抱团和资本的助推,将推动广州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衍生增值服务的产业集聚地,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支柱产业。
 
  整合资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去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七号线开通试运营。这是国内首条搭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信号系统的线路,其列车信号系统由广州地铁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具有通用化水平高、维护成本低、车地通信稳定可靠等特点。
 
  七号线信号系统国产化,只是广州地铁近年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去年7月31日,由广州地铁牵头7家单位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启动,成为了全国轨道交通行业中首个牵头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企业。
 
  就在不久之前的10月17日,由国家住建部立项,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主持、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广东爆破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的《复合地层盾构施工隐蔽岩体环保爆破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数据统计显示,自2012年以来,广州地铁仅在运营管理技术方面开展科技创新项目900多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0多项,完成1500多项进口备件、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为企业节约成本39.4亿元。
 
  在自身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广州地铁集团表示,将带领联盟成员单位,依托广州地铁等核心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高端技术研发机构,孵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装备研发企业或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广州市轨道交通市场机会,不断培育壮大一批本地轨道交通专业设备制造与专业集成企业。
 
  实际上,广州作为国内第一个推动轨道交通装备国产化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轨道交通产业布局已覆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车辆装备制造、通信信号、机电控制、自动售检票、扶梯屏蔽门、土建施工等产业领域的较多环节,都形成了本地的优势企业。
 
  而作为行业龙头,广州地铁集团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知识服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储备,具备了打造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集成能力。
 
  广州地铁透露,目前集团已经为国内外近40个城市提供了包括规划设计、监理、咨询培训等在内的轨道交通专业服务,累计承接4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总体总包设计,完成超过5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工可及勘察,超过200个轨道交通监理项目,超过64万人/天的对外培训总量,并成功中标海南三亚、华为松山湖、云南弥勒等地的有轨电车项目。
 
  对外输出业务在有效反哺本地建设运营业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而联盟的成立,将为各产业企业协同拓展提供紧密联系的平台。
 
  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理事长、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建隆表示,产业联盟将以广州地铁多年沉淀、行业领先的用户体验和系统集成能力为核心,以广州本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市场为依托,形成行业优秀的企业集群,不断通过科研创新和产品/服务集成,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综合服务提供能力,借助资本的纽带和市场化运作,在国内乃至国际轨道交通市场,创建“广州智造”的行业第一品牌地位。
 
  产业升级?借力AI打造智能轨道交通
 
  今年1月,广州成为全国首个支持地铁权限网“云支付”购票的城市,不仅为乘客创造了更高效、更便利的支付途径,也意味着中国地铁迈入了真正的非现金支付时代。而从9月26日起,广州地铁全线网支持通过银联手机闪付使用ApplePay过闸,真正实现了“无卡一身轻”。
 
  以上只是佳都科技的城市智能轨道项目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众多改变之一。日后,广州地铁将有望实现人脸识别支付。只需将个人照片和羊城通、银行卡等实名制绑定,就能“刷脸”进闸乘车。如今,佳都科技为广州地铁研发的人脸识别闸机已在测试阶段。
 
  事实上,与最近热议的“刷脸”开手机、无人超市的“刷脸”支付等涉及的静态识别支付技术不同,地铁“刷脸”进闸则要实现动态识别支付,技术实现难度更大。
 
  为此,公司研发团队曾组织上千人模拟现场移动的情景,还设计了使用眼镜、帽子、假发等场景,获取人说话时的脸部运动和表情,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拍下数万张运动模糊的照片,不断针对应用场景优化数据。目前,佳都科技的静态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率达到99.7%以上,动态人脸识别则从70%提高到80%以上。
 
  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是轨道交通行业的升级趋势。早在2015年,佳都科技便通过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7届世界人脸识别大赛冠军周曦博士,并与云从科技联合开展人脸识别技术的深度应用,取得了巨大突破。今年,佳都还面向全球重金悬赏“大客流场景下非接触式快速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计划与全球技术研发团队协同开发,共同致力于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如今,在轨道交通领域,佳都科技正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和运营的结合,对新一代站台屏蔽门、移动支付售检票系统、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方案进行研发优化,探索从智能化建设向服务运营延伸的发展路径。
 
  作为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佳都科技已成为国内同时掌握四大专业核心技术并拥有相应工程业绩的系统集成及产品公司,具备机电总包的技术实力,业务覆盖地铁、城际铁路、有轨电车、BRT等轨道交通领域,并以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天津为根据地,向全国辐射超过17个城市,形成全国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业务分布,并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佳都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产业基金,在研发制造、生产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产业链,做大产业增量,凝聚形成“走出去”的巨大合力,努力将广州打造成为国内轨道交通高端咨询服务、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衍生增值服务的产业聚集地。
 
  资本纽带?百亿基金撬动千亿产业
 
  除了通过产业联盟整合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广州还将借助资本纽带作用,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作为主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广州基金携手广州地铁、万宝集团、建筑集团、广日股份、白云区基金管理公司、白云电气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金之一。截至目前,已成功募集首期出资约20亿元,储备优质项目68个。“基金将立足广州,面向华南,辐射全国,通过整合轨道交通产业优质资源,助力广州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支柱产业。”广州基金董事长韩颖说,此举体现了广州基金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回归产业发展主线、鉴定为广州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的决心。
 
  具体来说,基金将在促进完善产业链、促进突破技术链、促进龙头企业发展、促进投资企业落户广州等方面发挥作用。据韩颖介绍,基金将积极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力争投资上下游优质项目100个,支持广州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同时,基金将对地铁国家工程实验室孵化的项目重点提供资本支持,培育20家以上代表轨交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创新企业,支持地铁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行业协同创新、产业孵化的标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还将通过“PE+上市公司”的模式,培育壮大10家以上产值在30亿-50亿元的轨交上市公司,支持其成为代表广州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领军企业。
 
  韩颖表示,基金还将积极发挥资本纽带作用,支持优质企业落户广州。对于控股的投资企业,原则上引导其迁址广州并落户白云装备产业园;对于参股的投资企业,积极引导其在广州设立子公司及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