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7条地铁同步建设 助推深莞惠同城
2017-02-0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2017年,深圳将迎来地铁建设潮。2017年是深圳市轨道交通6、8、10号线及2、3、4、5、6、9号延长线建设的关键年,也是轨道交通四期建设项目的启动年,最多将有17条(段)线路同步施工,创历史之最。现有的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轨道交通发展较为“落后”。在解决市内交通问题的同时,深圳部分新建地铁未来还将承担连接东莞、惠州等地的功能。对于各界人士呼吁的深莞惠同城化,轨道交通将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2017年,深圳将迎来地铁建设潮。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2017年是深圳市轨道交通6、8、10号线及2、3、4、5、6、9号延长线建设的关键年,也是轨道交通四期建设项目的启动年,最多将有17条(段)线路同步施工,创历史之最。
其中,四期规划方案确定了18条线路、491公里的轨道网络规模,计划分两批实施,目前已编制完成四期首批工程建设规划工作,环评报告已于2016年10月17日获批。
现有的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的轨道交通发展较为“落后”。根据万科2016年的一项内部研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贡献率分别为42%、51%、47%和28%。相比之下,东京和香港的这一数据达到了90%以上。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会长赵鹏林在2016年的一场研讨会上表示,深圳要发展公共交通,应以轨道交通为主;在当前阶段,地面的交通方式只能做减法。
而在解决市内交通问题的同时,深圳部分新建地铁未来还将承担连接东莞、惠州等地的功能。对于各界人士呼吁的深莞惠同城化,轨道交通将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2020年地铁里程增50%
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愈发突显之时,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诸多城市的必然选择。
最新的深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深圳全面推开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开通了7、9、11号线,地铁运营里程达285公里。
2017年,深圳继续提出“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具体而言,仅轨道交通四期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确定了18条线路、491公里的轨道网络规模,计划分两批实施,首批为11条线路、283公里。
按照官方规划,到2020年,深圳的地铁里程将达到433公里,对比2016年增加50%有余。但相比之下,2016年北京的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已经达到了574公里。
深圳前副市长、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比于北上广,深圳的地铁建设起步晚,整个“十二五”期间建设速度较慢,总里程数少,现在应该是带有追赶的性质。
深圳2016年发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显示,轨道交通工程总投资额为5360亿元。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能狭隘地仅从基础设施投资的角度去看待地铁建设,轨道交通更大的意义是与城市人口、产业集聚结合。从经济发展的视野来看,出行效率的提升也是降成本的途径之一。
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地铁建设热潮中,高昂的开发、运营成本往往会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资金负担,而深圳则通过探索引入PPP模式,很大程度缓解了这一问题。
2007年,深圳地铁二期建设时,政府财政投资和社会资本各占50%;到了地铁三期,深圳市政府探索仅注入土地。其基本原理为:为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深圳采取“轨道交通上盖物业及沿线土地开发”的模式,类似于香港地铁的“以房养铁”,通过轨道交通提升物业价值,而物业开发则反哺地铁建设。
随着深圳地铁联姻万科的尘埃落定,“轨道+物业”模式将在深圳迎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在2016年的一场轨道交通论坛上,深圳地铁集团总经理肖民就曾指出,深铁与万科的合作将促进深圳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以及轨道交通PPP项目实践。
连接深莞惠都市圈
根据深圳地铁四期规划,14号线将连接惠州。不久前,一则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项目未通过审批的传闻引发广泛关注,惠州发改局回应称,只是报批程序进行了调整,“取消”的说法并不准确。
对于深惠两地而言,不管是从增加居住选择还是从产业合作的角度来考量,城际地铁互通的呼声已久。
今年的惠州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把“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列为2017年惠州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之一。
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日前表示,惠州将推进以“两港三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三网”之一便是轨道交通网,2017年争取惠州地铁一号线动工建设,惠州未来与深圳将有8条轨道交通线相连接。
2015年,深圳地铁集团与东莞实业集团签署协议,成立深莞两市轨道交通建设深化合作工作领导小组,提出深圳将有5条地铁线路连通东莞。
深圳前副市长、哈工大(深圳)筹建办临时党委书记唐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深圳要实现降成本,需要“走出去”,在更大的空间内布局。首先要做的就是往周边区域修路修桥,形成连续的空间,要素由此实现自然流动,而不会被行政区划阻隔。
城市间的轨道连接,分为国家、区域间和城市内铁路几个不同层次。根据张国华的研究,世界级城市群都选择构建以城际、市郊铁路为主体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建立1000-2000公里左右规模的区域轨道系统,支撑50-70公里范围的通勤出行和100-200公里范围的生活出行。
张国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按照东京的经验,城市群区域间的轨道网络规模需要达到城市内部规模的7-8倍,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中心城功能的疏解,满足城市群地区的联系。
“这一方面,珠三角相对发展得好一些,但仍然不够,归根结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张国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