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成 果

  张剑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Montreal)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和公司战略。

  1995年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加入庞巴迪公司,先后任项目总监,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

  2010年2月被任命为庞巴迪中国总裁。

专 访


 

  在《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眼里,张剑炜是“立体的”。他坦率真诚,从不虚与委蛇;他谦虚包容,却也仗义执言;他可以畅谈成功,但决不忌讳失败。其实,这样的张剑炜更让人敬佩。
 

  多年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与张剑炜先生及庞巴迪中国的交流互动已经成了彼此间的默契。而每一次,这位老朋友都不会让我们失望,总能带给我们新的启发、新的感慨。


  自谦者,胜自来之
 

  18年前,庞巴迪刚进入中国时,张剑炜只身一人,外加租来的一间办公室;18年后,庞巴迪在中国已经拥有7家合资企业和8家外商独资企业,雇员人数6,000多人,为中国提供了3,000多辆高速铁路客运车辆和2,000多辆地铁车辆,是公认的在中国最成功的外国轨道交通企业。

  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庞巴迪依然成绩喜人。年初,申通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申通庞巴迪)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一份合同,为上海地铁12号线246辆地铁车辆提供为期12年的整车维护服务。这是中国地铁领域的首份整车维护合同,合同总金额约为12.5亿元人民币。而申通庞巴迪自成立以来已经为上海地铁9号线和7号线总计558辆地铁车辆提供过大修服务。2016年6月,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CBRC)与中国中车签订子合同,为上海地铁7号线180辆增购地铁车辆项目提供部分工程、采购、项目管衔:“庞巴迪中国总裁”、“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博士”、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杰出毕业生”奖、“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爱国企业家”、“最受关注企业家”、“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等。

  张剑炜曾于1978年高考进入天津大学前,在山东担任公社党委常委兼团委书记,1982年毕业时又被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当人们说他如果当年从政,也会大有前途,而他却回答说:“这很难说,人有时候犯错误或走入歧途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人要时刻用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告诫自己、约束自己,好汉确实不应该提当年勇。”

  张剑炜总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知道的越多,感觉自己越渺小”。不骄傲、不满足、埋头前行,庞巴迪中国的成功在情理之中。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多少人穷极手段吹捧自己的“政绩”、“商绩”,张剑炜从不,他说:“我很少向领导报告自己,我把99%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具体事情上,所以我常称自己在庞巴迪是个‘工人’、‘蓝领’。”庞巴迪早年的订单就是全凭他踏踏实实、亲自游说,一个一个跑出来的。他觉得这样既能直接了解用户需要,也节省了费用。

  但对于合作伙伴,张剑炜却从不吝啬赞美和感谢。“毛主席曾在给徐特立的信中说,你以前是我的老师,今天还是我的老师,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我想借这个故事表达,我们还没有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中国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庞巴迪的信任、支持、帮助和友谊。”“我非常感谢他们,也不能忘记他们。这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话,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意见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不过,这位谦谦君子,在遇到不同意见时,即使对方是董事长或CEO,也会与他们据理力争,这在外企高管中很少见。被问及此事,张剑炜说:“我觉得,我有责任讲事实、讲实话、讲真话。不能让庞巴迪领导因为我的误判和错误建议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也不会让我的继任者由于我今天的错误决定而在将来付出代价。”

  由于张剑炜的特殊身份,他在公司内部经受过几次大的委屈,他曾坚定地向公司高层表示:“你可以挑战我的能力,但没有人可以挑战我的忠诚、诚实和对人的温暖之心!”

  谦虚实在、不盛气凌人;面对不合理的事情时立场坚定,决不姑息;这就是张剑炜。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铺就了庞巴迪在中国的成功之路。

  “和”与“容”的东方智慧

  大浪淘沙,许多当初踌躇满志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纷纷被淘汰出局,但庞巴迪却能一枝独秀、历经砥砺愈发耀眼。这除了庞巴迪本身技术和产品过硬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剑炜这位出色的“协调者”。

  外国公司在中国,都面临多多少少的水土不服,各种分歧不可避免。按照张剑炜的说法,在中外企业谈判和合作过程中,50%以上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利益冲突,而是由于缺乏交流导致误解造成的。解决这种分歧的最重要方法是沟通、理解和换位思考,找到双方的利益契合点。以“技术转让”为例,一直以来,这都是个敏感话题,让众多外企头疼不已。但在张剑炜看来,却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契机。庞巴迪的做法是:更新现有技术及共同开发新技术,以应对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和需求。“许多西方企业领导人在面对西方媒体时声称不向中国转让技术,但面对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时却大谈转让技术。实际上,他们对谁都没有讲真话。”谈及此,张剑炜表现得十分坦然,“庞巴迪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大大超越了简单的技术转让,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只有相互信任、彼此真诚、携手共进,才会有真正的突破。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原列车,就是庞巴迪的合资公司BST在中国开发的。”张剑炜所说的高原列车指的是庞巴迪针对青藏高原海拔高、常年冻土、缺氧、铁路线较长等特点,升级原有高原列车技术而开发的新型列车。它具有密封性好、运行稳定、防紫外线、防风沙等特性。

  张剑炜先生深得中国文化中“容”与“和”的智慧,总是能在荆棘中另辟蹊径,既维护了庞巴迪的利益,又不负一颗中国赤子之心。在他的带领下,庞巴迪中国很少谈及“对手”、“竞争”等对立色彩浓厚的词语,而是积极寻求“合作双赢”。虽然后者不一定能保证利润最大化,但比起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合作发展显然更有潜力。
 

  身为中国人,又是外企高管,这种身份有时会给张剑炜带来尴尬。但事实证明,他出色地将尴尬转化为了优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庞巴迪与中国才能挺过磨合期、进入蜜月期,最终走上稳定合作的道路。

  不仅如此,这样的工作环境还造就了他宽容的性格。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张剑炜刚来中国时,一次参加上海的行业展览会,带去几个外国同事,展台上一些国内参观者看到张剑炜是东方面孔,就对着他说:“你过来帮忙翻译一下吧。”外国同事见到忙说:“这是我们的副总裁啊!”张剑炜却一点都不在意,毫不犹豫地做起了翻译。
 

  从1999年单枪匹马回国开拓市场,到现在这么多年,压力和苦恼不可避免。“对我来讲,现在的困难是dotherightthing和dothingsright”张剑炜解释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这个是有区别的。做正确的事指的是战略层面,正确地做事指的是具体的执行层面。难以执行和实现的战略不是好战略,把事情做好不等于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伴随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逐渐开放,中外交流越来越普遍。借着采访机会,记者忍不住为中国企业“取经”。张剑炜说,中国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最需要的是人才,即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的人才。中国政府和企业不但要“引资”,而且要“引智”,吸引更多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人才。外国人尊重的是中国人的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靠实力说话,既包括技术、资金等硬实力,也包括人才、理念和素养等方面的软实力。

  “创新”和“共赢”仍是主线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庞巴迪在中国早已战绩显赫。但张剑炜依然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庞巴迪在中国的现状。他解释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之大、潜力之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匹配。这就吸引了世界所有的同行者,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加上实力渐强的本土企业,三足鼎立,竞争白热化。所以庞巴迪依然是在“夹缝中求发展”,依然需要不断“向前奔跑”。居安思危,这是庞巴迪的生存智慧,也是张剑炜的处世哲学。

  如何在竞争中制胜,张剑炜表示最根本的还是创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庞巴迪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它的产品以技术新、质量可靠、性价比高著称。说到这里,张剑炜满满自豪地介绍起庞巴迪的“新作”——INNOVIAMonorail300全自动单轨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单轨,可以代替地铁使用。关于这个产品,庞巴迪在国外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项目,而且正在把这项顶尖的技术转到庞巴迪与中车的合资公司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资料,INNOVIA Monorail300系统是中等运量单轨技术领域里的最新创新成果。对于因基础设施或城市古迹等而不适宜修建地铁的城市,单轨是最好的替代性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的设计强调设备的高可靠性和列车人员的精简度,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运行无误,从而使运营商能够灵活地进行人员配置。

  INNOVIA Monorail300技术将设计与运营性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满足包括完全自动化、紧急疏散通道、高速导轨切换、双向运行、符合城市交通安全标准在内的城市长途运输的严苛要求。它的车辆内部宽敞,设计极具未来感,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车内过道可供乘客自由通行,增强了安全性。座椅布局可以灵活选择,按照客户的具体需求优化利用。

  聊起未来,张剑炜还是那句话“合作共赢”。在张剑炜看来,现在的中国轨道交通企业是幸运的、幸福的,国家从财政、政策上对它们的“走出去”给予了大力支持,连领导人都亲自担任推销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是“物美、价廉、建设速度快”,缺点是对国际市场了解不足,而这正好是庞巴迪的强项。庞巴迪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及产品,并且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和完善的服务网络,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全球信誉度很高,并有广泛的人脉与销售渠道。所以,庞巴迪与中国企业携手参与国际竞争,是优势互补的双赢。

  而对于中国国内市场,张剑炜依然信心十足。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对外企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体现在市场需求方面,更体现在中国将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各项政策法规,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庞巴迪的两大主业,即轨道交通和商用及公务飞机,都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九月份,庞巴迪与中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加深了两家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它们能够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客户价值,为在中国与国际轨道交通市场上开展项目合作创造了条件。

  “庞巴迪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庞巴迪。”张剑炜说。
 

  十余年来,张剑炜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陪伴庞巴迪中国茁壮成长至今。期间,倾注的心血和汗水,只有他心里才明白。如今,谈起庞巴迪,大家会自然而然把它跟“张剑炜”三个字联系在一起。他已经成为庞巴迪在中国的“活名片”。采访结束,张剑炜又要立即赶去下一个会晤。是的,他和他带领的庞巴迪中国总是给人留下“奔赴”和“超越”的背影。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张剑炜

成 果

  张剑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Montreal)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跨国公司和公司战略。

  1995年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加入庞巴迪公司,先后任项目总监,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

  2010年2月被任命为庞巴迪中国总裁。

专 访


 

  在《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眼里,张剑炜是“立体的”。他坦率真诚,从不虚与委蛇;他谦虚包容,却也仗义执言;他可以畅谈成功,但决不忌讳失败。其实,这样的张剑炜更让人敬佩。
 

  多年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与张剑炜先生及庞巴迪中国的交流互动已经成了彼此间的默契。而每一次,这位老朋友都不会让我们失望,总能带给我们新的启发、新的感慨。


  自谦者,胜自来之
 

  18年前,庞巴迪刚进入中国时,张剑炜只身一人,外加租来的一间办公室;18年后,庞巴迪在中国已经拥有7家合资企业和8家外商独资企业,雇员人数6,000多人,为中国提供了3,000多辆高速铁路客运车辆和2,000多辆地铁车辆,是公认的在中国最成功的外国轨道交通企业。

  即将过去的2016年里,庞巴迪依然成绩喜人。年初,申通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申通庞巴迪)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一份合同,为上海地铁12号线246辆地铁车辆提供为期12年的整车维护服务。这是中国地铁领域的首份整车维护合同,合同总金额约为12.5亿元人民币。而申通庞巴迪自成立以来已经为上海地铁9号线和7号线总计558辆地铁车辆提供过大修服务。2016年6月,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CBRC)与中国中车签订子合同,为上海地铁7号线180辆增购地铁车辆项目提供部分工程、采购、项目管衔:“庞巴迪中国总裁”、“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博士”、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杰出毕业生”奖、“十大中华经济英才”奖、“爱国企业家”、“最受关注企业家”、“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人”、“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等。

  张剑炜曾于1978年高考进入天津大学前,在山东担任公社党委常委兼团委书记,1982年毕业时又被授予“全国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当人们说他如果当年从政,也会大有前途,而他却回答说:“这很难说,人有时候犯错误或走入歧途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人要时刻用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告诫自己、约束自己,好汉确实不应该提当年勇。”

  张剑炜总觉得“自己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知道的越多,感觉自己越渺小”。不骄傲、不满足、埋头前行,庞巴迪中国的成功在情理之中。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年代,多少人穷极手段吹捧自己的“政绩”、“商绩”,张剑炜从不,他说:“我很少向领导报告自己,我把99%的时间都用在了做具体事情上,所以我常称自己在庞巴迪是个‘工人’、‘蓝领’。”庞巴迪早年的订单就是全凭他踏踏实实、亲自游说,一个一个跑出来的。他觉得这样既能直接了解用户需要,也节省了费用。

  但对于合作伙伴,张剑炜却从不吝啬赞美和感谢。“毛主席曾在给徐特立的信中说,你以前是我的老师,今天还是我的老师,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我想借这个故事表达,我们还没有忘记,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中国政府、客户和合作伙伴对庞巴迪的信任、支持、帮助和友谊。”“我非常感谢他们,也不能忘记他们。这不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话,是发自肺腑的。他们的意见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

  不过,这位谦谦君子,在遇到不同意见时,即使对方是董事长或CEO,也会与他们据理力争,这在外企高管中很少见。被问及此事,张剑炜说:“我觉得,我有责任讲事实、讲实话、讲真话。不能让庞巴迪领导因为我的误判和错误建议而做出错误的决定,我也不会让我的继任者由于我今天的错误决定而在将来付出代价。”

  由于张剑炜的特殊身份,他在公司内部经受过几次大的委屈,他曾坚定地向公司高层表示:“你可以挑战我的能力,但没有人可以挑战我的忠诚、诚实和对人的温暖之心!”

  谦虚实在、不盛气凌人;面对不合理的事情时立场坚定,决不姑息;这就是张剑炜。他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铺就了庞巴迪在中国的成功之路。

  “和”与“容”的东方智慧

  大浪淘沙,许多当初踌躇满志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纷纷被淘汰出局,但庞巴迪却能一枝独秀、历经砥砺愈发耀眼。这除了庞巴迪本身技术和产品过硬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剑炜这位出色的“协调者”。

  外国公司在中国,都面临多多少少的水土不服,各种分歧不可避免。按照张剑炜的说法,在中外企业谈判和合作过程中,50%以上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利益冲突,而是由于缺乏交流导致误解造成的。解决这种分歧的最重要方法是沟通、理解和换位思考,找到双方的利益契合点。以“技术转让”为例,一直以来,这都是个敏感话题,让众多外企头疼不已。但在张剑炜看来,却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契机。庞巴迪的做法是:更新现有技术及共同开发新技术,以应对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和需求。“许多西方企业领导人在面对西方媒体时声称不向中国转让技术,但面对中国政府和合作伙伴时却大谈转让技术。实际上,他们对谁都没有讲真话。”谈及此,张剑炜表现得十分坦然,“庞巴迪与中国的合作已经大大超越了简单的技术转让,我们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中国市场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只有相互信任、彼此真诚、携手共进,才会有真正的突破。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原列车,就是庞巴迪的合资公司BST在中国开发的。”张剑炜所说的高原列车指的是庞巴迪针对青藏高原海拔高、常年冻土、缺氧、铁路线较长等特点,升级原有高原列车技术而开发的新型列车。它具有密封性好、运行稳定、防紫外线、防风沙等特性。

  张剑炜先生深得中国文化中“容”与“和”的智慧,总是能在荆棘中另辟蹊径,既维护了庞巴迪的利益,又不负一颗中国赤子之心。在他的带领下,庞巴迪中国很少谈及“对手”、“竞争”等对立色彩浓厚的词语,而是积极寻求“合作双赢”。虽然后者不一定能保证利润最大化,但比起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合作发展显然更有潜力。
 

  身为中国人,又是外企高管,这种身份有时会给张剑炜带来尴尬。但事实证明,他出色地将尴尬转化为了优势。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庞巴迪与中国才能挺过磨合期、进入蜜月期,最终走上稳定合作的道路。

  不仅如此,这样的工作环境还造就了他宽容的性格。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张剑炜刚来中国时,一次参加上海的行业展览会,带去几个外国同事,展台上一些国内参观者看到张剑炜是东方面孔,就对着他说:“你过来帮忙翻译一下吧。”外国同事见到忙说:“这是我们的副总裁啊!”张剑炜却一点都不在意,毫不犹豫地做起了翻译。
 

  从1999年单枪匹马回国开拓市场,到现在这么多年,压力和苦恼不可避免。“对我来讲,现在的困难是dotherightthing和dothingsright”张剑炜解释说:“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这个是有区别的。做正确的事指的是战略层面,正确地做事指的是具体的执行层面。难以执行和实现的战略不是好战略,把事情做好不等于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伴随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逐渐开放,中外交流越来越普遍。借着采访机会,记者忍不住为中国企业“取经”。张剑炜说,中国企业开拓国际

  市场最需要的是人才,即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经验的人才。中国政府和企业不但要“引资”,而且要“引智”,吸引更多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人才。外国人尊重的是中国人的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靠实力说话,既包括技术、资金等硬实力,也包括人才、理念和素养等方面的软实力。

  “创新”和“共赢”仍是主线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庞巴迪在中国早已战绩显赫。但张剑炜依然用“夹缝中求生存”来形容庞巴迪在中国的现状。他解释说,中国轨道交通市场之大、潜力之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与之匹配。这就吸引了世界所有的同行者,由此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加上实力渐强的本土企业,三足鼎立,竞争白热化。所以庞巴迪依然是在“夹缝中求发展”,依然需要不断“向前奔跑”。居安思危,这是庞巴迪的生存智慧,也是张剑炜的处世哲学。

  如何在竞争中制胜,张剑炜表示最根本的还是创新,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推陈出新。庞巴迪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它的产品以技术新、质量可靠、性价比高著称。说到这里,张剑炜满满自豪地介绍起庞巴迪的“新作”——INNOVIAMonorail300全自动单轨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单轨,可以代替地铁使用。关于这个产品,庞巴迪在国外已经有非常成熟的项目,而且正在把这项顶尖的技术转到庞巴迪与中车的合资公司中车浦镇庞巴迪运输系统有限公司。”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资料,INNOVIA Monorail300系统是中等运量单轨技术领域里的最新创新成果。对于因基础设施或城市古迹等而不适宜修建地铁的城市,单轨是最好的替代性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的设计强调设备的高可靠性和列车人员的精简度,可以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运行无误,从而使运营商能够灵活地进行人员配置。

  INNOVIA Monorail300技术将设计与运营性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满足包括完全自动化、紧急疏散通道、高速导轨切换、双向运行、符合城市交通安全标准在内的城市长途运输的严苛要求。它的车辆内部宽敞,设计极具未来感,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出行体验。车内过道可供乘客自由通行,增强了安全性。座椅布局可以灵活选择,按照客户的具体需求优化利用。

  聊起未来,张剑炜还是那句话“合作共赢”。在张剑炜看来,现在的中国轨道交通企业是幸运的、幸福的,国家从财政、政策上对它们的“走出去”给予了大力支持,连领导人都亲自担任推销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是“物美、价廉、建设速度快”,缺点是对国际市场了解不足,而这正好是庞巴迪的强项。庞巴迪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及产品,并且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和完善的服务网络,了解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全球信誉度很高,并有广泛的人脉与销售渠道。所以,庞巴迪与中国企业携手参与国际竞争,是优势互补的双赢。

  而对于中国国内市场,张剑炜依然信心十足。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对外企意味着更多、更大的机遇。这种机遇不仅体现在市场需求方面,更体现在中国将持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完善各项政策法规,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庞巴迪的两大主业,即轨道交通和商用及公务飞机,都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九月份,庞巴迪与中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加深了两家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它们能够通过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客户价值,为在中国与国际轨道交通市场上开展项目合作创造了条件。

  “庞巴迪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庞巴迪。”张剑炜说。
 

  十余年来,张剑炜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陪伴庞巴迪中国茁壮成长至今。期间,倾注的心血和汗水,只有他心里才明白。如今,谈起庞巴迪,大家会自然而然把它跟“张剑炜”三个字联系在一起。他已经成为庞巴迪在中国的“活名片”。采访结束,张剑炜又要立即赶去下一个会晤。是的,他和他带领的庞巴迪中国总是给人留下“奔赴”和“超越”的背影。

上一篇:施远非
下一篇: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