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魔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探索

2018-10-29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本文摘要:上海是轨道交通发达城市,有着世界级的轨道交通网络,不论是运营里程,还是客流量,都位居全球前列。除此之外,上海的轨道交通还非常重视创新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比如磁浮示范线、无人驾驶线路、智慧出行等都作出了骄人的业绩。

  导语
 
  上海是轨道交通发达城市,有着世界级的轨道交通网络,不论是运营里程,还是客流量,都位居全球前列。除此之外,上海的轨道交通还非常重视创新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比如磁浮示范线、无人驾驶线路、智慧出行等都作出了骄人的业绩。
 
  今天上午论坛的主题是“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专题”;下午将进行上海智慧创新轨道交通项目参观。
 
  大会议程




 
 
  主题论坛
 
  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专题

 
  曾毅
 
  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事业部总经理


 
  支付方式对AFC系统的影响
 
  -多种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
 
  AFC收费系统的演变:人工收费系统,现金与纸质票;自动收费系统,现金与非接触卡;平台化收费系统,多种支付方式与虚拟卡;综合信用系统,信用后付费方式与生物特征。AFC系统的核心包括交易运营单位、票卡设备厂商、数据支持提供商、业务系统提供商。AFC系统演变的重点便民、低碳、创新、开发。
 
  华铭在新型AFC系统方面的考量:一是去票卡和减少现金使用。票卡模块和现金模块的减少,甚至自动售票机的数量减少;其他自助设备的引入,比如自动补票设备,自动BOM等。二是多种认证手段的引入。面对传统票卡和虚拟票卡的多功能读卡器;生物特征,包括掌脉,人脸识别等识别方式的研究。三是后台交易系统的架构改变。计算能力云化和中心化;交易信息的实时化。
 
  基于混合云的AFC系统:不改变现有的售检票和结算系统。继承和吸收传统AFC架构的优点,互联网+的创新核心理念。一次性统一建设,云平台统一接入,统一发码,统一对账、统一扣款。支持多APP(官方、微信、支付宝等)接入,支持智能手机全机型。成熟的多级票价匹配算法,兼容多种认证方式。严谨的业务处理规则,最大程度控制单边账占比。安全性、稳定性、便利性,实效性、融合性等方面均达到商用标准。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可自由向公共云和私有云延伸。

 
  马伟杰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全自动驾驶系统运维探索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拥有31座车站,途径新天地、豫园、南京路等城市商业旅游中心,被誉为申城“白金线路”。10号线日常客流量在85万左右,极端最大客流为102万。
 
  2014年8月9日10号线正式成为中国境内第一条无人驾驶线路,史无前例地对大客流、高密度行车的轨道交通线路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并对运营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及研究。
 
  全自动驾驶代表着地铁发展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其中效率的提升、安全的监控、交流的互通、联动的可靠是目前10号线在全国地铁行业领先的地方。
 
  10号线的运维特色体现在核心系统、系统调试、配套措施、多智能队伍、正线出乘、文件体系、故障解决方案等方面。
 
  关于全自动驾驶的工作展望:工作室方面,组建全自动工作室,开展优化项目。比如正线站台列车休眠唤醒、转换轨不停车、MSS平台升级、在线检测平台优化、主备OCC快速切换等。工作目标包括:执行全时全域“无人监护的全自动驾驶模式”;降低5分钟以上晚点发生率;在对现有体系有所突破的前提下,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实现多职能队伍岗位进一步复合。
 
  史和平
 
  上海嘉城智慧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创新与实践
 
 
  2016年,我们承接了上海9号线延伸线金吉路站和金海路BIM实施项目,完成了机电与精装修全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实施。在业务系统框架构建上,用一个以BIM技术为依托的项目数据平台,将海量的BIM数据与项目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不同岗位提供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BIM地铁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基于BIM、IoT、车站综合监控数据、自主开发系统平台、集成智能监控、可视化展示、数据分析以及维护管理等运维管理模块,通过对BIM模型运营转换处理,确保模型各项数据满足运营阶段业务要求,实现将各部门的最新设施资产信息汇总到系统数据库中,保证系统中设施资产信息数据准确性。
 
  我们的BIM地铁运维管理平台可以集成综合监控实时运行数据,实现机电系统与消防系统数据监控集成与报警。可以实现:设备故障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大客流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突发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犯罪、恐怖治安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
 
 
  娄亭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经理
 

 
  智慧地铁建设实践与创新
 
  上海地铁一直在进行智慧地铁的建设实践与创新,在智慧指挥方面,采用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综合监控系统。现对轨道交通中机电、行车、车辆、乘客、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信息共享,协调调度,实现行车调度指挥和车站运行管理智能化,满足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各类场景联动。
 
  在智慧服务方面,采用了轨道交通线网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基于售检票系统、列车自动监视系统、列车称重系统等系统采集的实时和历史数据,通过多种数据模型处理计算运营服务指标,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动态网页、手机短信、自助查询终端及PIS屏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营服务信息。
 
  在智慧维保方面,采用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异常现象预警系统,提前预测预警,做到提前维修、主动维修;建立故障抢修的应急系统,做到运行管理和维修管理的协同,达到高效处置的目的。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高效。
 
  在智慧运营方面,采用轨道交通车站全自动智能运行系统。可以根据车站运行特点,提供面对一般及特殊乘客的全方面自主服务体验。同时,为进博会顺利展开保驾护航,实现智慧车站、智慧公安、智慧消防三者融合。
 
  杨国伟
 
  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智慧建设管理
 
  BIM应用历程:2012年-2014年,对BIM的基础功能进行探索;2015~2016年,探索如何将BIM应用于现场管理;2017年至今,探索基于BIM的智慧建设管理方法。BIM基础功能探索包括基于BIM的勘察成果管理,基于BIM的物探成果管理,基于BIM的道路翻交管理,基于BIM正向设计,基于BIM的碰撞检查及系统综合,基于BIM的复杂部位三维解析,基于BIM的装修方案协调深化,BIM算量等。
 
  随着对BIM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BIM应用的瓶颈日渐显著,如何更好地通过移动互联,将BIM和现场工程管理相融合已经迫在眉睫。BIM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硬件要求高、游离于项目管理外、受众面小、上手难。BIM现场管理解决方案:使用BIM现场辅助管理平台改变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文档管理,以及试运营和竣工交付流程。
 
  感想及展望:以终为始:全寿命周期应用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战略规划;与管理深度融合:各种工程应用场景的定制开发,使之成为管理利器;智慧地铁:大数据积累及分析、建设及运维应用大有可为。
 
 
  邱绍峰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处总工
 

 
  城际动车组及地铁车辆智能综合检测体系
 
  城际动车组及地铁车辆智能综合检测体系从车辆检修层次宏观角度全面布局,把车辆从出厂、再到地铁运营、再到主机厂大修的全寿命周期进行了质量跟踪检测,可全面的保障车辆运用质量,实现定期修和状态修的结合;但因各地的检修制度完善情况不一致,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第一、二层次,后续第三、四层次实际应用较少。从整体上看,该体系最终可为用户在车辆检修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上海地铁17号线在入库线上已经配置了360°全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综合检测系统和闸片动态检测系统。相对于单独日检1趟车的传统人工作业工时2.4小时,采用配合智能综合检测体系时的作业工时为1.12小时。整个系统作业时间减少了53%。另外,17号线的人员配置比为0.4,相比其他线路的0.6要低1/3,按照17号线配置的132节车厢,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262万。

 
  大会总结
  刘加华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至此,2018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就要完满结束了,这次会议是非常成功的,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4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的会议,我觉得这两天交流中发现,发现大家对这一次会议的反响还是不错的,不虚此行。
 
  为了总结和分享行业的经验,促进我国智慧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创新,世界研究发展研究会在北京、深圳、成都、温州已经连续举办了四次,作为第五次的协办单位我感到非常容幸,这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一句话来总结会议就是“亮点众多,干货也是多多”,会议在“智慧、创新、发展”的大主题下,又分“智慧轨道交通”、“机电、智能控制、智能运维”、“互联网、信息化、云平台、大数据、移动支付”三个专题论坛进行有针对性、更专业、更深入的探讨。包括的今天上午“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的主题论坛,嘉宾代表们和与会专家一起探讨了我国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分享和交流我国轨道交通智慧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我们轨道交通为什么要向智慧化发展?有一位专家说这是由需求引领的,需求有不同层次,从微观层面是针对个体的需求,终端层次是各种系统之间的匹配性需求。我认为,轨道交通的终端层次是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需求,如果想要达到各系统的协调统一,就需要进行顶层的设计。而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发展,就是需要在顶层系统设计上,思考如何让各个系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轨道交通的安全、准点、舒适的运行需求。其次,什么是智慧化的轨道交通?我认为,就是简单演绎复杂,用简单的行为来演绎复杂的功能,从而达到与环境相适应,这就是我们最高的智能。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可以通过各种新技术、人工智能来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简化我们的管理模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我们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将走向何方,我们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前瞻性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思考、探索。让我们一起为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健康快速发展。

  颁奖典礼
 
  为了表彰运营单位在科技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以及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领域的突破,大会还设立了运营单位技术创新奖、企业技术创新奖,并且组委会还征集、编撰了论文集,组织专家评审出了优秀论文奖,以此感谢获奖单位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感谢这些优秀论文给大家提供的有益借鉴。
 
  运营单位技术创新奖

 
 
  企业技术创新奖


 
  优秀论文奖
 

 
  上海智慧创新轨道交通项目参观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为打造地铁文化的实事项目之一。其位于吴中路(吴中路1799-1号)万象城商业中心内,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开馆至今已累计客流逾十万,接待国内外重要贵宾逾千位,充分发挥了宣传上海地铁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等荣誉称号。
 
  上海地铁博物馆主要以“安全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为主题,讲述了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和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细述了上海地铁的发展故事,馆内汇集了实时路况客流数据、酷炫的5D电影等八大看点,深受游客们喜爱。
 
 

 
  企业展览
 




 









精彩回顾
 




 
大会主持
 
  王大庆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技术总监


 
 
  结语
 
  至此,“2018第五届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圆满结束。两天的时间里,共有40余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关于轨道交通智能化、智慧化的观点、经验、建议,深度、专业、前瞻的观点,让人不虚此行。400余位参会嘉宾的积极反馈,表明本届会议的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健康快速发展。
 
  明年见。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魔都”轨道交通的智能化探索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导语

 
  上海是轨道交通发达城市,有着世界级的轨道交通网络,不论是运营里程,还是客流量,都位居全球前列。除此之外,上海的轨道交通还非常重视创新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比如磁浮示范线、无人驾驶线路、智慧出行等都作出了骄人的业绩。
 
  今天上午论坛的主题是“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专题”;下午将进行上海智慧创新轨道交通项目参观。
 
  大会议程




 
 
  主题论坛
 
  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专题

 
  曾毅
 
  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事业部总经理


 
  支付方式对AFC系统的影响
 
  -多种支付方式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
 
  AFC收费系统的演变:人工收费系统,现金与纸质票;自动收费系统,现金与非接触卡;平台化收费系统,多种支付方式与虚拟卡;综合信用系统,信用后付费方式与生物特征。AFC系统的核心包括交易运营单位、票卡设备厂商、数据支持提供商、业务系统提供商。AFC系统演变的重点便民、低碳、创新、开发。
 
  华铭在新型AFC系统方面的考量:一是去票卡和减少现金使用。票卡模块和现金模块的减少,甚至自动售票机的数量减少;其他自助设备的引入,比如自动补票设备,自动BOM等。二是多种认证手段的引入。面对传统票卡和虚拟票卡的多功能读卡器;生物特征,包括掌脉,人脸识别等识别方式的研究。三是后台交易系统的架构改变。计算能力云化和中心化;交易信息的实时化。
 
  基于混合云的AFC系统:不改变现有的售检票和结算系统。继承和吸收传统AFC架构的优点,互联网+的创新核心理念。一次性统一建设,云平台统一接入,统一发码,统一对账、统一扣款。支持多APP(官方、微信、支付宝等)接入,支持智能手机全机型。成熟的多级票价匹配算法,兼容多种认证方式。严谨的业务处理规则,最大程度控制单边账占比。安全性、稳定性、便利性,实效性、融合性等方面均达到商用标准。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展能力,可自由向公共云和私有云延伸。

 
  马伟杰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全自动驾驶系统运维探索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拥有31座车站,途径新天地、豫园、南京路等城市商业旅游中心,被誉为申城“白金线路”。10号线日常客流量在85万左右,极端最大客流为102万。
 
  2014年8月9日10号线正式成为中国境内第一条无人驾驶线路,史无前例地对大客流、高密度行车的轨道交通线路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并对运营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及研究。
 
  全自动驾驶代表着地铁发展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其中效率的提升、安全的监控、交流的互通、联动的可靠是目前10号线在全国地铁行业领先的地方。
 
  10号线的运维特色体现在核心系统、系统调试、配套措施、多智能队伍、正线出乘、文件体系、故障解决方案等方面。
 
  关于全自动驾驶的工作展望:工作室方面,组建全自动工作室,开展优化项目。比如正线站台列车休眠唤醒、转换轨不停车、MSS平台升级、在线检测平台优化、主备OCC快速切换等。工作目标包括:执行全时全域“无人监护的全自动驾驶模式”;降低5分钟以上晚点发生率;在对现有体系有所突破的前提下,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实现多职能队伍岗位进一步复合。
 
  史和平
 
  上海嘉城智慧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轨道交通智慧运维创新与实践
 
 
  2016年,我们承接了上海9号线延伸线金吉路站和金海路BIM实施项目,完成了机电与精装修全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平台的实施。在业务系统框架构建上,用一个以BIM技术为依托的项目数据平台,将海量的BIM数据与项目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为不同岗位提供数据的查询和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BIM地铁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基于BIM、IoT、车站综合监控数据、自主开发系统平台、集成智能监控、可视化展示、数据分析以及维护管理等运维管理模块,通过对BIM模型运营转换处理,确保模型各项数据满足运营阶段业务要求,实现将各部门的最新设施资产信息汇总到系统数据库中,保证系统中设施资产信息数据准确性。
 
  我们的BIM地铁运维管理平台可以集成综合监控实时运行数据,实现机电系统与消防系统数据监控集成与报警。可以实现:设备故障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大客流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突发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犯罪、恐怖治安事件快速感知、精确处理。
 
 
  娄亭
 
  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经理
 

 
  智慧地铁建设实践与创新
 
  上海地铁一直在进行智慧地铁的建设实践与创新,在智慧指挥方面,采用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综合监控系统。现对轨道交通中机电、行车、车辆、乘客、环境进行全面监控,信息共享,协调调度,实现行车调度指挥和车站运行管理智能化,满足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各类场景联动。
 
  在智慧服务方面,采用了轨道交通线网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基于售检票系统、列车自动监视系统、列车称重系统等系统采集的实时和历史数据,通过多种数据模型处理计算运营服务指标,并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动态网页、手机短信、自助查询终端及PIS屏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营服务信息。
 
  在智慧维保方面,采用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建立异常现象预警系统,提前预测预警,做到提前维修、主动维修;建立故障抢修的应急系统,做到运行管理和维修管理的协同,达到高效处置的目的。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高效。
 
  在智慧运营方面,采用轨道交通车站全自动智能运行系统。可以根据车站运行特点,提供面对一般及特殊乘客的全方面自主服务体验。同时,为进博会顺利展开保驾护航,实现智慧车站、智慧公安、智慧消防三者融合。
 
  杨国伟
 
  上海轨道交通十三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基于BIM的轨道交通智慧建设管理
 
  BIM应用历程:2012年-2014年,对BIM的基础功能进行探索;2015~2016年,探索如何将BIM应用于现场管理;2017年至今,探索基于BIM的智慧建设管理方法。BIM基础功能探索包括基于BIM的勘察成果管理,基于BIM的物探成果管理,基于BIM的道路翻交管理,基于BIM正向设计,基于BIM的碰撞检查及系统综合,基于BIM的复杂部位三维解析,基于BIM的装修方案协调深化,BIM算量等。
 
  随着对BIM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BIM应用的瓶颈日渐显著,如何更好地通过移动互联,将BIM和现场工程管理相融合已经迫在眉睫。BIM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硬件要求高、游离于项目管理外、受众面小、上手难。BIM现场管理解决方案:使用BIM现场辅助管理平台改变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管理流程,文档管理,以及试运营和竣工交付流程。
 
  感想及展望:以终为始:全寿命周期应用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战略规划;与管理深度融合:各种工程应用场景的定制开发,使之成为管理利器;智慧地铁:大数据积累及分析、建设及运维应用大有可为。
 
 
  邱绍峰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备处总工
 

 
  城际动车组及地铁车辆智能综合检测体系
 
  城际动车组及地铁车辆智能综合检测体系从车辆检修层次宏观角度全面布局,把车辆从出厂、再到地铁运营、再到主机厂大修的全寿命周期进行了质量跟踪检测,可全面的保障车辆运用质量,实现定期修和状态修的结合;但因各地的检修制度完善情况不一致,目前应用较多的为第一、二层次,后续第三、四层次实际应用较少。从整体上看,该体系最终可为用户在车辆检修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保障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上海地铁17号线在入库线上已经配置了360°全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综合检测系统和闸片动态检测系统。相对于单独日检1趟车的传统人工作业工时2.4小时,采用配合智能综合检测体系时的作业工时为1.12小时。整个系统作业时间减少了53%。另外,17号线的人员配置比为0.4,相比其他线路的0.6要低1/3,按照17号线配置的132节车厢,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262万。

 
  大会总结
  刘加华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至此,2018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就要完满结束了,这次会议是非常成功的,来自全国30多个城市4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的会议,我觉得这两天交流中发现,发现大家对这一次会议的反响还是不错的,不虚此行。
 
  为了总结和分享行业的经验,促进我国智慧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创新,世界研究发展研究会在北京、深圳、成都、温州已经连续举办了四次,作为第五次的协办单位我感到非常容幸,这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一句话来总结会议就是“亮点众多,干货也是多多”,会议在“智慧、创新、发展”的大主题下,又分“智慧轨道交通”、“机电、智能控制、智能运维”、“互联网、信息化、云平台、大数据、移动支付”三个专题论坛进行有针对性、更专业、更深入的探讨。包括的今天上午“上海智慧轨道交通技术创新”的主题论坛,嘉宾代表们和与会专家一起探讨了我国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分享和交流我国轨道交通智慧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在这里,我也向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我们轨道交通为什么要向智慧化发展?有一位专家说这是由需求引领的,需求有不同层次,从微观层面是针对个体的需求,终端层次是各种系统之间的匹配性需求。我认为,轨道交通的终端层次是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需求,如果想要达到各系统的协调统一,就需要进行顶层的设计。而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发展,就是需要在顶层系统设计上,思考如何让各个系统协调发展,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轨道交通的安全、准点、舒适的运行需求。其次,什么是智慧化的轨道交通?我认为,就是简单演绎复杂,用简单的行为来演绎复杂的功能,从而达到与环境相适应,这就是我们最高的智能。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可以通过各种新技术、人工智能来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简化我们的管理模式,从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最后,我们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将走向何方,我们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等这些前瞻性的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思考、探索。让我们一起为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健康快速发展。

  颁奖典礼
 
  为了表彰运营单位在科技技术的创新实践应用以及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领域的突破,大会还设立了运营单位技术创新奖、企业技术创新奖,并且组委会还征集、编撰了论文集,组织专家评审出了优秀论文奖,以此感谢获奖单位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感谢这些优秀论文给大家提供的有益借鉴。
 
  运营单位技术创新奖

 
 
  企业技术创新奖


 
  优秀论文奖
 

 
  上海智慧创新轨道交通项目参观
 
  
 
  上海地铁博物馆是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为打造地铁文化的实事项目之一。其位于吴中路(吴中路1799-1号)万象城商业中心内,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开馆至今已累计客流逾十万,接待国内外重要贵宾逾千位,充分发挥了宣传上海地铁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等荣誉称号。
 
  上海地铁博物馆主要以“安全地铁、科技地铁、绿色地铁、人文地铁”为主题,讲述了地铁发展历史、地铁功能、地铁文化,地铁安全和世界地铁等几大板块,细述了上海地铁的发展故事,馆内汇集了实时路况客流数据、酷炫的5D电影等八大看点,深受游客们喜爱。
 
 

 
  企业展览
 




 









精彩回顾
 




 
大会主持
 
  王大庆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技术总监


 
 
  结语
 
  至此,“2018第五届中国(上海)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圆满结束。两天的时间里,共有40余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关于轨道交通智能化、智慧化的观点、经验、建议,深度、专业、前瞻的观点,让人不虚此行。400余位参会嘉宾的积极反馈,表明本届会议的成功。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提升全行业智能化水平出谋划策,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健康快速发展。
 
  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