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新一代列车时速400公里 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

2018-11-27 来源:法制晚报
本文摘要: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体系最完整、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体系最完整、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这一串恢宏的“之最”背后,有一个并不显赫但功勋卓著的人,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贾利民。
 
  成长
 
  7岁开启“火车梦”
 
  38岁入选“世界名人录”
 
  阿勒泰的克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1团一营的驻地。1963年,贾利民便出生在这里——一户普通的“兵团”家庭。
 
  1970年,7岁的贾利民第一次离开新疆跟随父母回乡探亲,也第一次见到了火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蒸汽机牵引的列车带来的震撼,征服了年幼顽皮的贾利民,这条蜿蜒的“钢铁长龙”从此走进了他的心。
 
  贾利民高考志愿里填的全是铁道学院;结果被上海铁道学院(现为同济大学)所录取。作为新时代交通领域重要的科技人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便开始从事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和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的研究。1994年,刚30岁出头的贾利民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成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模糊与神经系统技术委员会唯一的中国委员,1998年入选剑桥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科学家名人录”,2001年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
 
  2004年,贾利民接受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邀请,正式加盟了这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最高学府。就在这一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作为通向拉萨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要穿过上千公里的冻土层。一旦列车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巡查、维修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岗。“这就需要一套高灵敏度的综合监控、应急指挥系统,现场可以无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和报警。”
 
  贾利民带领3位青年教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参研单位一道,没日没夜地投入了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成就
 
  “中国名片”畅通世界
 
  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发起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并通过“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得以持续。从2008年初到2014年,中国高铁科技就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这关键的历史阶段,贾利民担任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负责编制了《联合行动计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参与组织实施了专项各重大项目。正是在这些顶层设计和指标的指引下,我国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世界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贾利民参与主导的“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及863计划重点项目“高速列车谱系化关键技术及典型样车研制”,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套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和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平台。
 
  为了“让中国高铁真正成为畅通世界的‘名片’”,贾利民表示自己还会在高铁领域努力下去,再多做点技术,多培养些年轻人。
 
  新材料打造“未来列车”
 
  “‘复兴号’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比如CR400AF和CR400BF完全可以重联运营,二者的旅客界面、重联机构和车载控制网络接口标准也是统一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应急处置的便利性。”贾利民介绍。
 
  据了解,以他为首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和相关科研团队目前正在攻关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并且具有跨国互联互通能力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更人性化以及对各种外部运营条件和需求适应能力更强,将是未来列车的发展趋势。”他说。未来列车将通过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大幅降低重量,提高牵引传动效率,优化车身空气动力学减少阻力,从而降低能耗、排放和噪音。
 
  贾利民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同时他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与过高铁研发的有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27所全国顶尖高校、500多家企业和上万名科研人员,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中国高铁今天的辉煌,而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新一代列车时速400公里 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

法制晚报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体系最完整、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这一串恢宏的“之最”背后,有一个并不显赫但功勋卓著的人,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高铁自主创新“领跑者”的贾利民。
 
  成长
 
  7岁开启“火车梦”
 
  38岁入选“世界名人录”
 
  阿勒泰的克木齐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181团一营的驻地。1963年,贾利民便出生在这里——一户普通的“兵团”家庭。
 
  1970年,7岁的贾利民第一次离开新疆跟随父母回乡探亲,也第一次见到了火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蒸汽机牵引的列车带来的震撼,征服了年幼顽皮的贾利民,这条蜿蜒的“钢铁长龙”从此走进了他的心。
 
  贾利民高考志愿里填的全是铁道学院;结果被上海铁道学院(现为同济大学)所录取。作为新时代交通领域重要的科技人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便开始从事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和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的研究。1994年,刚30岁出头的贾利民就被破格晋升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次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成为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模糊与神经系统技术委员会唯一的中国委员,1998年入选剑桥传记中心“20世纪杰出科学家名人录”,2001年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
 
  2004年,贾利民接受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邀请,正式加盟了这所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最高学府。就在这一年,青藏铁路建设进入了攻坚阶段。作为通向拉萨的交通大动脉,青藏铁路要穿过上千公里的冻土层。一旦列车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巡查、维修人员很难第一时间到岗。“这就需要一套高灵敏度的综合监控、应急指挥系统,现场可以无人值守,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和报警。”
 
  贾利民带领3位青年教师和6名硕士研究生,和其他参研单位一道,没日没夜地投入了技术攻关,成功开发了“青藏铁路运营与安全综合监控系统”。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成就
 
  “中国名片”畅通世界
 
  2008年,科技部与原铁道部共同发起实施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并通过“国家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得以持续。从2008年初到2014年,中国高铁科技就在这一行动计划的指引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在这关键的历史阶段,贾利民担任联合行动计划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和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负责编制了《联合行动计划》和《重点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参与组织实施了专项各重大项目。正是在这些顶层设计和指标的指引下,我国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享誉世界的CRH380系列高速列车;贾利民参与主导的“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及863计划重点项目“高速列车谱系化关键技术及典型样车研制”,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套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和高速列车谱系化技术平台。
 
  为了“让中国高铁真正成为畅通世界的‘名片’”,贾利民表示自己还会在高铁领域努力下去,再多做点技术,多培养些年轻人。
 
  新材料打造“未来列车”
 
  “‘复兴号’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互通,比如CR400AF和CR400BF完全可以重联运营,二者的旅客界面、重联机构和车载控制网络接口标准也是统一的,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应急处置的便利性。”贾利民介绍。
 
  据了解,以他为首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和相关科研团队目前正在攻关运营时速达400公里并且具有跨国互联互通能力的新一代高速列车。“更智能、更安全、更绿色、更人性化以及对各种外部运营条件和需求适应能力更强,将是未来列车的发展趋势。”他说。未来列车将通过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大幅降低重量,提高牵引传动效率,优化车身空气动力学减少阻力,从而降低能耗、排放和噪音。
 
  贾利民助力中国高铁,攀上“世界巅峰”。同时他也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与过高铁研发的有5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27所全国顶尖高校、500多家企业和上万名科研人员,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了中国高铁今天的辉煌,而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