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中国中车:靠真本事打造高铁“梦工厂”

2018-12-0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文摘要: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高铁又一次成为焦点。老挝和越南两国总理操控复兴号高铁体验舱模拟驾驶台,亲身感受以时速350公里飞驰的高铁带来的震撼。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连连赞叹中国高铁“太快了”。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高铁又一次成为焦点。老挝和越南两国总理操控复兴号高铁体验舱模拟驾驶台,亲身感受以时速350公里飞驰的高铁带来的震撼。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连连赞叹中国高铁“太快了”。
 
  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赢得了世界声誉。这也让有着高铁“梦工厂”之称的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备受瞩目。从“跟跑”,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并跑”,再到通过自主创新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实现“领跑”,中国中车的跨越式发展,折射出中国制造发展壮大的时代轨迹,更展现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跑出加速度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整齐排列。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复兴号”动车组在这里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作为中国中车的核心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是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10余年来,中车四方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金钥匙’。”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表示,公司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向全世界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着眼未来,中国中车积极布局、奋力争先。高速磁浮作为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月份,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据马云双介绍,目前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每小时800公里至1000公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
 
  智能化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角逐的新焦点。眼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开展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研发试制工作。作为即将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高速列车,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将首次在高速动车组上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并在智能化、节能环保、人性化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
 
  练就真功夫
 
  中国高铁加速驰骋,奏响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创发展的强音。核心技术买不到,创新能力借不来。成就高铁大国,实现高端引领,终归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市场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独占。15年前,我国轨道装备的关键系统多为进口,单单一个制动响应时间的软件小改动都要受制于人。
 
  如今,这种局面已经改变。2017年,中国中车的一项专利因在攻克复杂路况重载牵引等世界难题中的决定性贡献,获得年度中国专利金奖。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冯江华带领技术团队奔赴全国数十个动车段调研,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攻克了这项核心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复兴号”、城际动车组等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高铁一系列创新成果,都凝结着中车人的心血和汗水,有着完备的研发创新体系的支撑。中国中车拥有以1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和覆盖主机制造企业的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产品与技术研发体系,这奠定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国家技术与产品创新体系的基础,形成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当性能最优的‘飞龙’头型出炉时,打印海量的数据的A4纸,堆了1米多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梁建英说,在“复兴号”车头的研发过程中,为实现最佳技术性能,中车四方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这些都得益于中车各研发资源平台的协同运转。
 
  发力“走出去”
 
  凭借着过硬的市场竞争力,中车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各类轨道交通装备出口态势良好。目前,“中车制造”已经遍及10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都运行着中车的产品。
 
  在发达国家市场,中车连获突破。2016年3月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胜出,中标芝加哥846辆、金额总计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项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地铁车辆项目。
 
  “中国中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项目进展。”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表示,中车为印尼、老挝等国家地区提供的多款轨道设备,都是各国首次运用的产品。今年10月26日,中国中车分别与智利和土耳其签订供货合同,将向智利提供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向土耳其提供轻轨车辆。中国中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节奏正在加快。
 
  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中车已经在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这些基地通过实行“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企业实现从“走出去”到“立得住”的转身提供了支撑。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国中车深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出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目标。楼齐良表示:“中车要做到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国中车:靠真本事打造高铁“梦工厂”

中国经济网

 
  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高铁又一次成为焦点。老挝和越南两国总理操控复兴号高铁体验舱模拟驾驶台,亲身感受以时速350公里飞驰的高铁带来的震撼。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连连赞叹中国高铁“太快了”。
 
  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赢得了世界声誉。这也让有着高铁“梦工厂”之称的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备受瞩目。从“跟跑”,到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并跑”,再到通过自主创新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实现“领跑”,中国中车的跨越式发展,折射出中国制造发展壮大的时代轨迹,更展现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跑出加速度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整齐排列。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我国首列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复兴号”动车组在这里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作为中国中车的核心企业,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是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10余年来,中车四方坚持科技立企,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金钥匙’。”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经理马云双表示,公司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向全世界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着眼未来,中国中车积极布局、奋力争先。高速磁浮作为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月份,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据马云双介绍,目前高铁的最高运营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航空巡航经济速度为每小时800公里至1000公里,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可以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
 
  智能化已成为全球制造业角逐的新焦点。眼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开展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研发试制工作。作为即将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高速列车,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将首次在高速动车组上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并在智能化、节能环保、人性化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
 
  练就真功夫
 
  中国高铁加速驰骋,奏响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创发展的强音。核心技术买不到,创新能力借不来。成就高铁大国,实现高端引领,终归要靠自己的真本事。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起源于欧洲,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及配套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市场历来为欧美日等跨国公司独占。15年前,我国轨道装备的关键系统多为进口,单单一个制动响应时间的软件小改动都要受制于人。
 
  如今,这种局面已经改变。2017年,中国中车的一项专利因在攻克复杂路况重载牵引等世界难题中的决定性贡献,获得年度中国专利金奖。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中车株洲所总工程师冯江华带领技术团队奔赴全国数十个动车段调研,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攻克了这项核心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复兴号”、城际动车组等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高铁一系列创新成果,都凝结着中车人的心血和汗水,有着完备的研发创新体系的支撑。中国中车拥有以1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和覆盖主机制造企业的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产品与技术研发体系,这奠定了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国家技术与产品创新体系的基础,形成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当性能最优的‘飞龙’头型出炉时,打印海量的数据的A4纸,堆了1米多高。”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梁建英说,在“复兴号”车头的研发过程中,为实现最佳技术性能,中车四方研发团队最初设计了46个概念头型,这些都得益于中车各研发资源平台的协同运转。
 
  发力“走出去”
 
  凭借着过硬的市场竞争力,中车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各类轨道交通装备出口态势良好。目前,“中车制造”已经遍及104个国家和地区,全球83%拥有铁路的国家都运行着中车的产品。
 
  在发达国家市场,中车连获突破。2016年3月份,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国际竞标中胜出,中标芝加哥846辆、金额总计13亿美元的地铁车辆项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的最大地铁车辆项目。
 
  “中国中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项目进展。”中国中车副总裁楼齐良表示,中车为印尼、老挝等国家地区提供的多款轨道设备,都是各国首次运用的产品。今年10月26日,中国中车分别与智利和土耳其签订供货合同,将向智利提供电动车组和内燃动车组,向土耳其提供轻轨车辆。中国中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节奏正在加快。
 
  为满足国际市场需要、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中车已经在美国等国家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这些基地通过实行“本土化制造”“本土化采购”“本土化用工”“本土化维保”“本土化管理”的“五本模式”,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企业实现从“走出去”到“立得住”的转身提供了支撑。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国中车深化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出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目标。楼齐良表示:“中车要做到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