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投资融资 > 内容

铁路行业5年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

2018-01-03 来源:华夏时报网
本文摘要: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通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06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新增投资规模3560亿元;

    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通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06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新增投资规模356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
 
  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2017年,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复兴号”并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攻克艰险山区复杂工程地质建设难题,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开通运营,破解“蜀道难”取得历史性突破;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比例超过70%,互联网售票比例达到70%。
 
  国内运输方面,铁路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39亿人、同比增长9.6%,其中动车组发送17.13亿人、同比增长18.7%,占比56.4%;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分别同比增长37%、58%、110%。装备运用效率持续提高,动车、客车、货车、机车的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3.6%、9.4%、16.6%。
 
  国际运输方面,2017年,中欧班列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丝路沿线六国铁路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导成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和国内运输协调委员会,推动中欧班列出境换轨三列并两列,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改革方面,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确立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并强力推进,铁路局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新旧体制实现平稳过渡。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定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6个所属非运输企业改革方案已批复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指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客运承运清算办法,推动形成收入来自市场、服务公平清算、鼓励做大市场份额的运输清算体系。
 
  在未来,铁路目标也清晰明显。
 
  2018年,铁路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高铁3500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32.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0.2亿吨、总换算周转量38900亿吨公里;同时,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不发生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
 
  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先进成熟、科学完善、经济适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铁路速度、密度、重量、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建成科学完备的铁路安全防范治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运输安全可靠性和运输安全指标领先世界。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
 
  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2017年,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复兴号”并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攻克艰险山区复杂工程地质建设难题,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开通运营,破解“蜀道难”取得历史性突破;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比例超过70%,互联网售票比例达到70%。
 
  国内运输方面,铁路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39亿人、同比增长9.6%,其中动车组发送17.13亿人、同比增长18.7%,占比56.4%;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分别同比增长37%、58%、110%。装备运用效率持续提高,动车、客车、货车、机车的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3.6%、9.4%、16.6%。
 
  国际运输方面,2017年,中欧班列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丝路沿线六国铁路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导成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和国内运输协调委员会,推动中欧班列出境换轨三列并两列,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改革方面,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确立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并强力推进,铁路局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新旧体制实现平稳过渡。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定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6个所属非运输企业改革方案已批复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指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客运承运清算办法,推动形成收入来自市场、服务公平清算、鼓励做大市场份额的运输清算体系。
 
  在未来,铁路目标也清晰明显。
 
  2018年,铁路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高铁3500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32.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0.2亿吨、总换算周转量38900亿吨公里;同时,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不发生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
 
  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先进成熟、科学完善、经济适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铁路速度、密度、重量、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建成科学完备的铁路安全防范治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运输安全可靠性和运输安全指标领先世界。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铁路行业5年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

华夏时报网


    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召开工作会议。会上通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1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完成7606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新增投资规模3560亿元;投产新线3038公里,“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运营。
 
  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2017年,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复兴号”并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攻克艰险山区复杂工程地质建设难题,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开通运营,破解“蜀道难”取得历史性突破;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比例超过70%,互联网售票比例达到70%。
 
  国内运输方面,铁路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39亿人、同比增长9.6%,其中动车组发送17.13亿人、同比增长18.7%,占比56.4%;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分别同比增长37%、58%、110%。装备运用效率持续提高,动车、客车、货车、机车的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3.6%、9.4%、16.6%。
 
  国际运输方面,2017年,中欧班列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丝路沿线六国铁路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导成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和国内运输协调委员会,推动中欧班列出境换轨三列并两列,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改革方面,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确立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并强力推进,铁路局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新旧体制实现平稳过渡。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定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6个所属非运输企业改革方案已批复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指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客运承运清算办法,推动形成收入来自市场、服务公平清算、鼓励做大市场份额的运输清算体系。
 
  在未来,铁路目标也清晰明显。
 
  2018年,铁路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高铁3500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32.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0.2亿吨、总换算周转量38900亿吨公里;同时,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不发生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
 
  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先进成熟、科学完善、经济适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铁路速度、密度、重量、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建成科学完备的铁路安全防范治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运输安全可靠性和运输安全指标领先世界。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
 
  据了解,2013年至2017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元,新增铁路营业里程2.94万公里,其中高铁1.57万公里,是历史上铁路投资最集中、强度最大的时期。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铁路技术装备实现升级换代,动车组上线运营达2522组、较2013年增长149%,电力机车占比达到62%,载重70吨及以上货车占比达到50%,重型钢轨、无缝线路里程大幅延长,调度集中系统广泛运用。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既有线提速、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2017年,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技术创新跃上新台阶,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三大领域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复兴号”并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起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攻克艰险山区复杂工程地质建设难题,兰渝铁路、西成高铁开通运营,破解“蜀道难”取得历史性突破;运输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网上办理货运业务比例超过70%,互联网售票比例达到70%。
 
  国内运输方面,铁路客货运输强劲增长,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0.39亿人、同比增长9.6%,其中动车组发送17.13亿人、同比增长18.7%,占比56.4%;货物发送量29.18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运输分别同比增长37%、58%、110%。装备运用效率持续提高,动车、客车、货车、机车的日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3.6%、9.4%、16.6%。
 
  国际运输方面,2017年,中欧班列共开行36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成果。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丝路沿线六国铁路部门签署的合作协议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主导成立中欧班列国际铁路合作机制和国内运输协调委员会,推动中欧班列出境换轨三列并两列,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改革方面,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确立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三步走”目标并强力推进,铁路局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基本形成,新旧体制实现平稳过渡。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定员编制分别精简10.3%、26.6%、8.1%;6个所属非运输企业改革方案已批复实施。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指出,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客运承运清算办法,推动形成收入来自市场、服务公平清算、鼓励做大市场份额的运输清算体系。
 
  在未来,铁路目标也清晰明显。
 
  2018年,铁路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安排7320亿元,其中国家铁路7020亿元,投产新线4000公里,高铁3500公里;完成旅客发送量32.5亿人次、货物发送量30.2亿吨、总换算周转量38900亿吨公里;同时,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责任事故,不发生客车较大及以上责任行车事故。
 
  到20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功能完善、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高铁网,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其中高铁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西部(含东北三省)铁路11.2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70%。铁路成套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先进成熟、科学完善、经济适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重载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铁路速度、密度、重量、效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建成科学完备的铁路安全防范治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运输安全可靠性和运输安全指标领先世界。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铁路服务国家战略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