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重庆:轨道交通加速推动产城融合

2019-09-10 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摘要:在重庆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而过”。这一奇特景观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9月8日,来自山西的游客陈先生对经济日报记者说:“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轨道交通的独特风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重庆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而过”。这一奇特景观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9月8日,来自山西的游客陈先生对经济日报记者说:“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轨道交通的独特风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重庆,像李子坝这样的“网红”轻轨站点还有很多。从地下到地上、穿楼跨江的轨道交通,不仅是重庆市民通勤的便捷工具,更是重庆一张城市名片。
 
  “重庆主城区具有四山两江、一城三片的城市形态,城市规模大、空间尺度大。与平原城市相比,重庆轨道交通具有穿山隧道多、跨江桥梁多、地形高差大、工程实施难度大等显著特点。”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0年首条城市轨道2号线开工建设以来,重庆市轨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线路264公里,建成运营线路里程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
 
  重庆市轨道交通现已通达主城九区15个组团,覆盖机场、高铁站、客运枢纽、各大商圈、各行政中心等主要客流集散地。轨道交通在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培育城市发展新引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步凸显。比如,6号线礼嘉至北碚段2013年12月通车以来,先后有数十家一线企业的大型商业、产业和居住项目入驻北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江跳线开工建设以来,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在轨道沿线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围绕轨道站点的核心住宅区,新增就业岗位约7000个。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经过10余年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以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3号线作为依托,在单轨交通车辆整车系统集成、转向架关键技术等10大方向及其应用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通过自主创新使多项技术走在了国内乃至国际的前列: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跨径的轨道交通专用斜拉桥——蔡家嘉陵江大桥;成功穿越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中梁山脉;复合式TBM在软硬岩层中广泛使用;建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最长的山岭隧道——全长5633.4米的铜锣山隧道,成功将轨道交通与城市路桥有机融合……
 
  同时,重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对外推广工作,逐步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单轨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由40多家产业单位组成涵盖规划设计、装备制造、施工承包的全产业链,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本地化率达80%以上。
 
  此外,重庆针对山地城市特点,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牵头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等3项国家、行业标准及《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等17项地方标准,取得了121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重庆全市187公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加速推进,当前在建线路大部分为穿越中心城区的骨干线路,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届时,内环以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将由目前约90公里增至约180公里,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由27%增至46%,轨道交通环线将实现贯通运营,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重庆:轨道交通加速推动产城融合

经济日报

  在重庆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穿楼而过”。这一奇特景观每天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9月8日,来自山西的游客陈先生对经济日报记者说:“重庆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轨道交通的独特风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重庆,像李子坝这样的“网红”轻轨站点还有很多。从地下到地上、穿楼跨江的轨道交通,不仅是重庆市民通勤的便捷工具,更是重庆一张城市名片。
 
  “重庆主城区具有四山两江、一城三片的城市形态,城市规模大、空间尺度大。与平原城市相比,重庆轨道交通具有穿山隧道多、跨江桥梁多、地形高差大、工程实施难度大等显著特点。”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0年首条城市轨道2号线开工建设以来,重庆市轨道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线到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轨道交通建成通车线路264公里,建成运营线路里程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
 
  重庆市轨道交通现已通达主城九区15个组团,覆盖机场、高铁站、客运枢纽、各大商圈、各行政中心等主要客流集散地。轨道交通在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培育城市发展新引擎、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方面的作用逐步凸显。比如,6号线礼嘉至北碚段2013年12月通车以来,先后有数十家一线企业的大型商业、产业和居住项目入驻北碚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江跳线开工建设以来,多家房地产开发商在轨道沿线进行开发建设,形成了围绕轨道站点的核心住宅区,新增就业岗位约7000个。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经过10余年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以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3号线作为依托,在单轨交通车辆整车系统集成、转向架关键技术等10大方向及其应用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通过自主创新使多项技术走在了国内乃至国际的前列: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大跨径的轨道交通专用斜拉桥——蔡家嘉陵江大桥;成功穿越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的中梁山脉;复合式TBM在软硬岩层中广泛使用;建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最长的山岭隧道——全长5633.4米的铜锣山隧道,成功将轨道交通与城市路桥有机融合……
 
  同时,重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对外推广工作,逐步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单轨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由40多家产业单位组成涵盖规划设计、装备制造、施工承包的全产业链,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本地化率达80%以上。
 
  此外,重庆针对山地城市特点,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牵头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等3项国家、行业标准及《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等17项地方标准,取得了121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
 
  目前,重庆全市187公里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加速推进,当前在建线路大部分为穿越中心城区的骨干线路,预计2020年全部建成。届时,内环以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将由目前约90公里增至约180公里,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由27%增至46%,轨道交通环线将实现贯通运营,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