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上海局集团公司“智能建造”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

2019-04-11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4月10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获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一等奖和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4月10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获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一等奖和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镇铁路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大桥长6.409公里,主跨1092米一跨过江,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作为大桥建设单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运用智能建造技术,突破技术难关,确保了建设质量、施工安全和进度。
 
  针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个技术难点,上海局集团公司累计召开专家论证会19次,加快“智能建造”研究,重点以BIM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宽领域、多环节、跨平台应用,实现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三维技术交底等方面的集成、动态和可视化管理,目前正在开展的智能运维相关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局集团公司在大桥北锚碇沉井建立基于远程无线传输、北斗定位技术的大型沉井基础施工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沉井几何姿态、结构应力、泥面高程等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变化及其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他们首次运用水下三维声呐技术,对沉井狭小、浑浊水域泥面情况进行可视化监测,为水下吸泥作业增添一双“慧眼”;首次应用地基承载力及侧摩阻力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刃脚结构应力,实时掌握应力变化,确保结构安全;对南锚碇超大基坑本体、环形边坡应力、位移等情况开展连续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状态,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做到自动监测和无线传输。截至目前,他们累计完成科研报告14份,取得国家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工法2项。
 
  上海局集团公司还以大桥建设为平台,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45批次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目前,大桥已成为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实习基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上海局集团公司“智能建造”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

人民铁道网

 
  4月10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获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一等奖和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连镇铁路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桥,也是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大桥长6.409公里,主跨1092米一跨过江,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作为大桥建设单位,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运用智能建造技术,突破技术难关,确保了建设质量、施工安全和进度。
 
  针对大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个技术难点,上海局集团公司累计召开专家论证会19次,加快“智能建造”研究,重点以BIM技术为核心,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宽领域、多环节、跨平台应用,实现了工程进度、质量安全、三维技术交底等方面的集成、动态和可视化管理,目前正在开展的智能运维相关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该局集团公司在大桥北锚碇沉井建立基于远程无线传输、北斗定位技术的大型沉井基础施工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沉井几何姿态、结构应力、泥面高程等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变化及其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他们首次运用水下三维声呐技术,对沉井狭小、浑浊水域泥面情况进行可视化监测,为水下吸泥作业增添一双“慧眼”;首次应用地基承载力及侧摩阻力测量装置,实时监测刃脚结构应力,实时掌握应力变化,确保结构安全;对南锚碇超大基坑本体、环形边坡应力、位移等情况开展连续监测,及时掌握边坡状态,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做到自动监测和无线传输。截至目前,他们累计完成科研报告14份,取得国家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1项、省部级工法2项。
 
  上海局集团公司还以大桥建设为平台,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45批次新入职大学毕业生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目前,大桥已成为东南大学桥梁工程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