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半个月内多次发生地质灾害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总是“受伤”

2019-08-19 来源:四川日报
本文摘要:8月14日,凉山州甘洛县成昆线埃岱二号隧道出口处发生塌方,塌方量初步估计上万立方米,并有人员失联。从7月底以来,半个月左右时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地质灾害,致成昆铁路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8月14日,凉山州甘洛县成昆线埃岱二号隧道出口处发生塌方,塌方量初步估计上万立方米,并有人员失联。从7月底以来,半个月左右时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地质灾害,致成昆铁路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频频受到地质灾害影响?
 
  地形地貌复杂:
 
  铁路沿线是“露天地质博物馆”,隐患点密布
 
  “首要原因就是沿线的地质地貌太复杂。”中国地质大学相关专家介绍,连续经历强降雨又经阳光曝晒,山体容易崩裂,“塌方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修建于1958年的成昆铁路,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前述专家介绍,其背后的因素,固然与时代等有关,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限制不可忽视。成昆铁路沿途因地形地貌复杂,也被称为“露天地质博物馆”——从成都至昆明,沿线是中国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铁路穿过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横断山系、云贵高原,沿线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区。
 
  曾参与成昆铁路修建的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袁道先回忆,他最重要的论文成果之一,“就是在成昆铁路工地上写的”。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他见识了在实验室无法想象的困难。
 
  据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得的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沿线就有较大滑坡点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泥石流沟249条、崩塌100多处、岩堆200余处,沿线还有数百公里位于地震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界罕见。
 
  本次发生事故的甘洛段,境内有8座海拔超过4000米和60余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如此狭小的区域内,有如此众多的高山,加上穿行其中的河流,形成的地质地貌更为复杂、地灾隐患点也更多。
 
  近期强降雨频发:
 
  过去三周,事发地段降了年均三成多的雨量
 
  记者注意到,自7月下旬以来,甘洛县境内强降雨不断。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市坝镇岩润村测量站累计降雨量达303毫米。而甘洛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过880毫米。换言之,三周的时间内,当地下了年均三成以上的降雨量。
 
  其中,7月28日9时至29日15时,甘洛县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109.1毫米。受其影响,甘洛县境内最大支流尼日河(又名牛日河)曾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7月30日前后,尼日河甘洛段沿线也曾发生过山体垮塌事故,所幸塌方量不大,很快被河水冲开。而尼日河,堪称成昆铁路甘洛段的“连体婴儿”。在甘洛县境内,成昆铁路主要沿着大渡河支日河谷延伸。
 
  当地最近一次强降雨发生在8月14日前后。8月13日14时至14日8时,甘洛县前进乡自物村累计降雨量达80毫米。自物村和事发点之间,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左右。
 
  “从专业上来说,强降雨、气温剧变或者地表生态变化等都能诱发地质灾害。”前述专家说,本次塌方究竟为何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研判,但毫无疑问,其发生的构成要素基本已具备。
 
  此外,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近期甘洛一带无较强降雨,尼日河等主要河流发生涨水概率不高,这或将给应急抢险提供便利。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半个月内多次发生地质灾害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总是“受伤”

四川日报

 
  8月14日,凉山州甘洛县成昆线埃岱二号隧道出口处发生塌方,塌方量初步估计上万立方米,并有人员失联。从7月底以来,半个月左右时间,成昆铁路甘洛段发生多次地质灾害,致成昆铁路三度中断行车,并有人员伤亡或失联。
 
  成昆铁路甘洛段为何频频受到地质灾害影响?
 
  地形地貌复杂:
 
  铁路沿线是“露天地质博物馆”,隐患点密布
 
  “首要原因就是沿线的地质地貌太复杂。”中国地质大学相关专家介绍,连续经历强降雨又经阳光曝晒,山体容易崩裂,“塌方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修建于1958年的成昆铁路,直到1970年7月才全线贯通。前述专家介绍,其背后的因素,固然与时代等有关,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限制不可忽视。成昆铁路沿途因地形地貌复杂,也被称为“露天地质博物馆”——从成都至昆明,沿线是中国第一阶梯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带,铁路穿过四川盆地、盆周山地、横断山系、云贵高原,沿线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区。
 
  曾参与成昆铁路修建的著名水文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袁道先回忆,他最重要的论文成果之一,“就是在成昆铁路工地上写的”。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他见识了在实验室无法想象的困难。
 
  据记者从有关专家处获得的数据显示:不完全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成昆铁路沿线就有较大滑坡点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泥石流沟249条、崩塌100多处、岩堆200余处,沿线还有数百公里位于地震区……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界罕见。
 
  本次发生事故的甘洛段,境内有8座海拔超过4000米和60余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如此狭小的区域内,有如此众多的高山,加上穿行其中的河流,形成的地质地貌更为复杂、地灾隐患点也更多。
 
  近期强降雨频发:
 
  过去三周,事发地段降了年均三成多的雨量
 
  记者注意到,自7月下旬以来,甘洛县境内强降雨不断。
 
  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7月25日至8月15日,短短21天,甘洛县新市坝镇岩润村测量站累计降雨量达303毫米。而甘洛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不过880毫米。换言之,三周的时间内,当地下了年均三成以上的降雨量。
 
  其中,7月28日9时至29日15时,甘洛县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109.1毫米。受其影响,甘洛县境内最大支流尼日河(又名牛日河)曾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7月30日前后,尼日河甘洛段沿线也曾发生过山体垮塌事故,所幸塌方量不大,很快被河水冲开。而尼日河,堪称成昆铁路甘洛段的“连体婴儿”。在甘洛县境内,成昆铁路主要沿着大渡河支日河谷延伸。
 
  当地最近一次强降雨发生在8月14日前后。8月13日14时至14日8时,甘洛县前进乡自物村累计降雨量达80毫米。自物村和事发点之间,直线距离只有7公里左右。
 
  “从专业上来说,强降雨、气温剧变或者地表生态变化等都能诱发地质灾害。”前述专家说,本次塌方究竟为何发生,还需要进一步研判,但毫无疑问,其发生的构成要素基本已具备。
 
  此外,记者从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近期甘洛一带无较强降雨,尼日河等主要河流发生涨水概率不高,这或将给应急抢险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