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轨道交通发展迎来动力变革 “重建设”转向“重运营” 扩规模转向精细化

2020-12-02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本文摘要:日前,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论坛上表示,轨道交通发展要坚持服务为本,持续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坚持科技引领,稳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增强智慧管理能力。
  日前,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论坛上表示,轨道交通发展要坚持服务为本,持续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坚持科技引领,稳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增强智慧管理能力。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内地41个城市运营着6172公里的地铁网络。随着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各地轨道交通企业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升级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期,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总结特色经验,以飨读者。
 
  新鲜技术催生智慧服务
 
  在北京地铁6号线上,列车车窗突然变身显示屏:完整的北京地铁路线图、立体的站台地图、到站信息等一一出现,这正是近日红遍网络的地铁“魔镜”。经常乘坐6号线的王先生表示:“车窗上的信息不但简洁清晰,而且科技感‘爆棚’,上班途中也没那么枯燥了。”
 
  这款网红地铁设备于今年4月上线,是“首都智慧地铁”科研项目成果——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魔镜”不但让上班族觉得新鲜有趣,对不熟悉乘坐地铁的乘客也非常友好,线路信息、车站设施等常见信息一目了然。地铁站台内还增设了候车引导屏幕,提前显示列车的运行位置、不同车厢拥挤度、强冷弱冷车厢位置,方便乘客选择合适位置候车。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单纯的安全可达已难以满足乘客需求,出行品质正成为乘客关注的重点。因此,必须借助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服务新模式,做到乘客全时程出行服务自助化、便捷化、智慧化。”
 
  11月12日,北京地铁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目前,北京地铁正在研究安检与检票环节“合二为一”,通过一体化新型快速安检设备,乘客在通过安检时即可完成刷卡扫码,提高通行效率。除智慧安检外,未来的智慧地铁还将包括智慧导航等功能。
 
  除了保障乘客便捷出行,如何规范乘车行为、提供优质的乘车环境,也是地铁公司不断努力的方向。2019年10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后,“乘客不得在列车内进食”“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等规定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今年9月,武汉市公布新修订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应急、法律等都做了相应规定,地铁治理、地铁文明从教育倡导层面的“软约束”,上升到法制层面的“硬约束”。9月底,武汉地铁策划启动了《条例》宣贯月活动,万余名地铁工作人员带头参与文明乘车治理。此外,北京、西安、厦门等城市也有地铁车厢内禁食的规定,厦门对于在地铁车厢内饮食的乘客最高可处罚200元,上海则将“不得在车厢内饮食”写进乘客守则。
 
  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
 
  运行指标稳步提升,列车正点率均在99%以上,地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很多城市地铁已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并推进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构建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地铁网络化的运营阶段,客流始终动态变化,不同方向、区段、线路之间客流分布不均衡。疫情期间,为了满足控制列车满载率的要求,北京地铁创新网络化运营思路,实施了“超常超强”措施。北京地铁打破车辆、车辆段、线路管理主体之间的固定配属关系,运用和配置网络资源,实时监测列车满载率,在不增加任何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网络运输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了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
 
  伴随“单线、成网、连接大城市群”的三个发展阶段,广州地铁对“多网融合”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在跨层级、多制式的网络融合互联基础上,广州地铁创新性地提出多个城市间轨道交通网络融合互联。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包括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及其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融合互联。
 
  广州地铁不断在区域协同规划方面尝试突破,协调核心通道资源,实现真正融合。在广州、佛山两市规划和广州都市圈城际规划的过程中,广州地铁将城市线网中最核心线路和通道作为骨干通道,建设其他城市线网或城际线网,解决了“城际进中心”的问题,保障了多网结构的统一。
 
  “2016年我们牵头开展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提出了广佛‘两城一网,全区域组团间1小时互达,外围组团30分钟到达广州与佛山中心区’的时空目标。”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说,“2019年,广州与周边5市协同启动新一轮线网规划修编,编制了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主动构建广州与周边5市1小时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广州地铁、佛山铁投还共同编制了《广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白皮书》和行动细则,从服务、功能、网络、体制等四大方面,总结提炼形成了两市互联互通线路的规划协同机制、建设机制、运营机制等多个环节管理规则,为跨城市地铁线路的建设奠定基础。
 
  智能系统让运维化繁为简
 
  不断增长的线网规模对地铁运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随着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陈出新,地铁公司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工作人员在车控室轻点几下鼠标,照明、通讯、电梯、卷帘门等系统便开始自动检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测试的这一套智慧车站系统,化繁为简,将原来1个多小时的人工检查,压缩到短短5分钟。
 
  “有了这套智慧车站系统,我们每天都可以节约很多人力成本。”上海申通地铁的工作人员周叶说,“系统自检不仅更高效,相对来说也比我们肉眼一个一个看来得精确。”
 
  上海申通地铁在通讯信号系统、列车制式、维护保养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提升。2019年,上海地铁“信号系统智能运维体系”上线,针对人、车、物、地、事件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将危险源、隐患、事故等数据融合联动,实现了智能化的主动维修决策。
 
  今年,上海地铁又试点推出客流状态等信息实时查询服务,动态反馈和分享列车载客运营情况。申通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地铁正在推进智慧化建设,目前已建成汉中路、惠南、顾村公园、新江湾城和诸光路5座各具特色的智慧车站。
 
  近日,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的进站口换上了智能自动折叠门。项目执行方负责人表示:“新门的密闭性好,可以解决低温状态下站房内设备故障增加的问题。门的开关都可以在中控室控制,还能对入口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此门还具备应急疏散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现场直接控制,实现人员快速疏散。”
 
  “北京地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初步构建了智慧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等场景的新架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地铁。”北京地铁技术部副部长李宇杰说。到2035年,北京地铁将实现全方位智慧化以及乘客个性化协同出行服务,形成与城市其他系统互联互通互动的时空基准体系、分析决策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轨道交通发展迎来动力变革

中国交通新闻网

  日前,第二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论坛在上海市举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论坛上表示,轨道交通发展要坚持服务为本,持续改善乘客出行体验,坚持科技引领,稳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增强智慧管理能力。

 
  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内地41个城市运营着6172公里的地铁网络。随着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各地轨道交通企业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升级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期,记者采访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总结特色经验,以飨读者。
 
  新鲜技术催生智慧服务
 
  在北京地铁6号线上,列车车窗突然变身显示屏:完整的北京地铁路线图、立体的站台地图、到站信息等一一出现,这正是近日红遍网络的地铁“魔镜”。经常乘坐6号线的王先生表示:“车窗上的信息不但简洁清晰,而且科技感‘爆棚’,上班途中也没那么枯燥了。”
 
  这款网红地铁设备于今年4月上线,是“首都智慧地铁”科研项目成果——智能列车乘客服务系统。“魔镜”不但让上班族觉得新鲜有趣,对不熟悉乘坐地铁的乘客也非常友好,线路信息、车站设施等常见信息一目了然。地铁站台内还增设了候车引导屏幕,提前显示列车的运行位置、不同车厢拥挤度、强冷弱冷车厢位置,方便乘客选择合适位置候车。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单纯的安全可达已难以满足乘客需求,出行品质正成为乘客关注的重点。因此,必须借助科技赋能,构建智慧服务新模式,做到乘客全时程出行服务自助化、便捷化、智慧化。”
 
  11月12日,北京地铁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目前,北京地铁正在研究安检与检票环节“合二为一”,通过一体化新型快速安检设备,乘客在通过安检时即可完成刷卡扫码,提高通行效率。除智慧安检外,未来的智慧地铁还将包括智慧导航等功能。
 
  除了保障乘客便捷出行,如何规范乘车行为、提供优质的乘车环境,也是地铁公司不断努力的方向。2019年10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后,“乘客不得在列车内进食”“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得外放声音”等规定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今年9月,武汉市公布新修订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对规划、建设、运营、安全、应急、法律等都做了相应规定,地铁治理、地铁文明从教育倡导层面的“软约束”,上升到法制层面的“硬约束”。9月底,武汉地铁策划启动了《条例》宣贯月活动,万余名地铁工作人员带头参与文明乘车治理。此外,北京、西安、厦门等城市也有地铁车厢内禁食的规定,厦门对于在地铁车厢内饮食的乘客最高可处罚200元,上海则将“不得在车厢内饮食”写进乘客守则。
 
  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
 
  运行指标稳步提升,列车正点率均在99%以上,地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首选。很多城市地铁已从“单线运营”过渡到“网络化运营”,并推进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构建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地铁网络化的运营阶段,客流始终动态变化,不同方向、区段、线路之间客流分布不均衡。疫情期间,为了满足控制列车满载率的要求,北京地铁创新网络化运营思路,实施了“超常超强”措施。北京地铁打破车辆、车辆段、线路管理主体之间的固定配属关系,运用和配置网络资源,实时监测列车满载率,在不增加任何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了网络运输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了高峰时段列车满载率。
 
  伴随“单线、成网、连接大城市群”的三个发展阶段,广州地铁对“多网融合”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在跨层级、多制式的网络融合互联基础上,广州地铁创新性地提出多个城市间轨道交通网络融合互联。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包括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及其周边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融合互联。
 
  广州地铁不断在区域协同规划方面尝试突破,协调核心通道资源,实现真正融合。在广州、佛山两市规划和广州都市圈城际规划的过程中,广州地铁将城市线网中最核心线路和通道作为骨干通道,建设其他城市线网或城际线网,解决了“城际进中心”的问题,保障了多网结构的统一。
 
  “2016年我们牵头开展的广佛两市轨道交通衔接规划,提出了广佛‘两城一网,全区域组团间1小时互达,外围组团30分钟到达广州与佛山中心区’的时空目标。”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说,“2019年,广州与周边5市协同启动新一轮线网规划修编,编制了广州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主动构建广州与周边5市1小时轨道经济、生活、通勤圈。”
 
  广州地铁、佛山铁投还共同编制了《广佛两市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白皮书》和行动细则,从服务、功能、网络、体制等四大方面,总结提炼形成了两市互联互通线路的规划协同机制、建设机制、运营机制等多个环节管理规则,为跨城市地铁线路的建设奠定基础。
 
  智能系统让运维化繁为简
 
  不断增长的线网规模对地铁运营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随着智能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陈出新,地铁公司的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工作人员在车控室轻点几下鼠标,照明、通讯、电梯、卷帘门等系统便开始自动检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测试的这一套智慧车站系统,化繁为简,将原来1个多小时的人工检查,压缩到短短5分钟。
 
  “有了这套智慧车站系统,我们每天都可以节约很多人力成本。”上海申通地铁的工作人员周叶说,“系统自检不仅更高效,相对来说也比我们肉眼一个一个看来得精确。”
 
  上海申通地铁在通讯信号系统、列车制式、维护保养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提升。2019年,上海地铁“信号系统智能运维体系”上线,针对人、车、物、地、事件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将危险源、隐患、事故等数据融合联动,实现了智能化的主动维修决策。
 
  今年,上海地铁又试点推出客流状态等信息实时查询服务,动态反馈和分享列车载客运营情况。申通地铁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地铁正在推进智慧化建设,目前已建成汉中路、惠南、顾村公园、新江湾城和诸光路5座各具特色的智慧车站。
 
  近日,北京地铁5号线东单站的进站口换上了智能自动折叠门。项目执行方负责人表示:“新门的密闭性好,可以解决低温状态下站房内设备故障增加的问题。门的开关都可以在中控室控制,还能对入口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控。此门还具备应急疏散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在现场直接控制,实现人员快速疏散。”
 
  “北京地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初步构建了智慧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等场景的新架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地铁。”北京地铁技术部副部长李宇杰说。到2035年,北京地铁将实现全方位智慧化以及乘客个性化协同出行服务,形成与城市其他系统互联互通互动的时空基准体系、分析决策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