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太焦高铁襄垣隧道 大数据精准“复制”施工经验

2020-06-08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近日,太焦高铁万米长隧襄垣隧道主体及附属工程提前20天完成。在建设这座万米长隧的过程中,中国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公司太焦高铁6标项目部共创新和改进工艺、工装、工法16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国家优秀QC1项,节约人工、材料费用约774万元。
  近日,太焦高铁万米长隧襄垣隧道主体及附属工程提前20天完成。在建设这座万米长隧的过程中,中国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公司太焦高铁6标项目部共创新和改进工艺、工装、工法16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国家优秀QC1项,节约人工、材料费用约774万元。
 
  项目部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源于他们从2017年3月进场就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创新创效、小改小革活动,这项活动激发了员工自主研发工装设备和改进施工工艺的热情。
 
  一系列革新成果解决了外招特殊工种人员难问题,还保证了隧道各工序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新工装改善了工作环境,工程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障。这些好成绩的取得与项目部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和当今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植入信息化技术管理密不可分。
 
  信息化助力双赢。项目部根据“工人自由化”和“线上评估、线下实践”理论,把所有工人信息利用大数据综合起来,按工种、需求网上招募适合制作不同工装的工人,工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综合考虑后接单。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项目部减少了各种工装制作和人员培训费用,熟练操作工人也降低了材料浪费,工人干自己擅长的事也得心应手,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信息化助力创新。谁制造,奖励谁。工人创新的工艺工装形成二维码粘贴在加工车间。大家只需用手机一扫,整个工艺流程就会从头到尾图文并茂地展现,连创造者的照片、基本信息都会出现,这大大增强了创造者的自豪感。项目部明文规定,在原来工艺工装创新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人员也纳入创新奖励范围,而且改良者的个人信息也会记录在创新数据中。项目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工艺工装创新氛围,保障了工程质量。
 
  信息化助力管理。项目部利用大数据科学统计优势,实现数据之间一对一的联系。工地用来加工各种工装的主材通过大数据实现谁生产、谁运输、谁验收、谁加工、谁安装的全过程监督,具有可追溯性。项目管理人员只需滑动手机就可以清楚知道各项物资经历过几道工序、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工程进度。
 
  信息化助力推广。传统的新工艺新工装推广模式是组织大量的人员到工地现场观摩,长途跋涉费时、费力,还费经费,到现场也只是听听汇报、看看实体、拍拍图片,还会耽误施工单位正常施工,从而增加成本。为让在襄垣隧道形成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他工地,项目部将每一项工艺流程、生产加工、投入使用等各个环节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二维码。这样,项目的16项创新和改进的工艺、工装、工法,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推广运用到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公司的兴泉铁路、安六铁路、中老铁路、贵阳地铁等众多项目建设中。管理者和劳务人员只需扫一扫二维码,相关工序就会图文并茂显现出来,方便工人参考学习。这种项目间可复制的推广方式,让贵州公司的整体建设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太焦高铁襄垣隧道 大数据精准“复制”施工经验

人民铁道网

  近日,太焦高铁万米长隧襄垣隧道主体及附属工程提前20天完成。在建设这座万米长隧的过程中,中国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公司太焦高铁6标项目部共创新和改进工艺、工装、工法16项,取得国家专利5项、国家优秀QC1项,节约人工、材料费用约774万元。

 
  项目部负责人介绍,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是源于他们从2017年3月进场就广泛开展的群众性创新创效、小改小革活动,这项活动激发了员工自主研发工装设备和改进施工工艺的热情。
 
  一系列革新成果解决了外招特殊工种人员难问题,还保证了隧道各工序施工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新工装改善了工作环境,工程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保障。这些好成绩的取得与项目部顺应大数据时代潮流和当今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趋势,植入信息化技术管理密不可分。
 
  信息化助力双赢。项目部根据“工人自由化”和“线上评估、线下实践”理论,把所有工人信息利用大数据综合起来,按工种、需求网上招募适合制作不同工装的工人,工人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综合考虑后接单。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项目部减少了各种工装制作和人员培训费用,熟练操作工人也降低了材料浪费,工人干自己擅长的事也得心应手,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信息化助力创新。谁制造,奖励谁。工人创新的工艺工装形成二维码粘贴在加工车间。大家只需用手机一扫,整个工艺流程就会从头到尾图文并茂地展现,连创造者的照片、基本信息都会出现,这大大增强了创造者的自豪感。项目部明文规定,在原来工艺工装创新基础上进行改良的人员也纳入创新奖励范围,而且改良者的个人信息也会记录在创新数据中。项目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工艺工装创新氛围,保障了工程质量。
 
  信息化助力管理。项目部利用大数据科学统计优势,实现数据之间一对一的联系。工地用来加工各种工装的主材通过大数据实现谁生产、谁运输、谁验收、谁加工、谁安装的全过程监督,具有可追溯性。项目管理人员只需滑动手机就可以清楚知道各项物资经历过几道工序、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工程进度。
 
  信息化助力推广。传统的新工艺新工装推广模式是组织大量的人员到工地现场观摩,长途跋涉费时、费力,还费经费,到现场也只是听听汇报、看看实体、拍拍图片,还会耽误施工单位正常施工,从而增加成本。为让在襄垣隧道形成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他工地,项目部将每一项工艺流程、生产加工、投入使用等各个环节形成文字、图片、视频等二维码。这样,项目的16项创新和改进的工艺、工装、工法,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推广运用到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公司的兴泉铁路、安六铁路、中老铁路、贵阳地铁等众多项目建设中。管理者和劳务人员只需扫一扫二维码,相关工序就会图文并茂显现出来,方便工人参考学习。这种项目间可复制的推广方式,让贵州公司的整体建设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