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最新消息,武汉年内有望开建3条高铁

2021-03-17 来源:长江网
本文摘要:3月13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6日,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周天杰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合武段等三条高速铁路,可望年内开工。此外,京九高铁阜黄段、武贵高铁仙监段、武咸城际铁路南延线也将争取“十四五”启动。
  3月13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6日,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周天杰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合武段等三条高速铁路,可望年内开工。此外,京九高铁阜黄段、武贵高铁仙监段、武咸城际铁路南延线也将争取“十四五”启动。
 
  当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纷纷为武汉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支招献策。
 
  立体交通
 
  衔接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形成陆海丝绸之路大通道
 
  纲要提出: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提升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国家级、路网性、战略性综合交通枢纽。周天杰这样定义武汉的交通地位。
 
  周天杰认为,武汉位居国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四极”的核心位置,京广发展轴与长江经济带在此“十字”交会,在1200公里半径、高铁3~5小时的最佳运营时段可高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和重要中心城市,对支撑国家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晋“极”举足轻重。
 
  “当前武汉在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那还需要从国家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度,完善武汉新时代的铁路建设及发展规划。”周天杰说,武汉东西向要补强沿江高铁(包括武杭高铁),南北向将京九高铁引入武汉,充分利用路网资源整合补充,构建武西、武深、武贵、武青等高铁通道,可最终形成衔接“两纵(京广高铁、京九高铁西通道)两横(沪汉蓉铁路、沪渝蓉高铁)两斜(兰福高铁、胶桂高铁)”12方向“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的网络构架,根本消除衔接路网的结构短板。
 
  届时,武汉城市圈0.5~1.0小时通达,武汉至省内城市和江淮、中原、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邻近城市群2小时通达,武汉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关中、海西、山东半岛、云贵、北部湾等经济区3~5小时高铁通达。
 
  武汉港发展货物多式联运,一直受困于“最后一公里”问题。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水运分院院长刘瑛琦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他认为,可以从规划层面明确企业、物流园、港口配套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铁水协同,可以消除武汉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水运与铁路运输无缝对接。
 
  
  武汉至日本集装箱国际班轮正式开航。
 
  武汉于2016年启动码头整治工作,以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需要。目前码头整治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与之相应的,武汉港长江沿线宜港岸线大幅度压缩,港口发展空间受限。
 
  刘瑛琦介绍,汉江是长江在武汉境内最大的支流,也是航道等级最高的支流,但汉江航道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武汉东西湖、蔡甸沿汉江沿线区域发展比较充分,物流比较发达,可以成为武汉港发展新的增长极。汉江武汉段上游航道的扩能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汉江中上游城市到武汉港的水水中转量,提高武汉港对沿线腹地的辐射能力。
 
  他建议,对内打通“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双向物流大通道;对外向西通过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入欧,向东依托近洋航线入海,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有效衔接,形成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闭环。在南北方向上,形成对郑州、长沙的在铁、水运输上的比较优势,助力武汉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从中部突围。
 
  “数据型”国家物流枢纽
 
  把物流枢纽便利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
 
  纲要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
 
  “货到汉口活”。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武汉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百多年前,“大武汉”能够雄立华夏,正是因为居中国之中,而又有长江与沿海连接。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集散中心。省政协常委、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叶青说,武汉的区位优势,至今无法改变。
 
  叶青认为,由于拥有最佳的运输半径,武汉是最完整的多式联运枢纽。水运、铁路、高铁快运、航空、快递航空、公路、管道等可以在武汉实现对接。随着大运河集装箱、日韩—欧洲集装箱的引入,武汉多式联运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关键在于怎么做好服务工作,增加吸引力。
 
  “把物流枢纽的便利要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叶青建议,武汉的临港经济要着眼于围绕空港、陆港、江港发展制造业。他举例,精细制造业适合在空港经济区落地,大件的制造业则在陆港、江港附近落地,“商贸物流不能总是去运别人的货物为己任”。
 
  “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关键在物流。”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说,武汉要发展水运、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
 
  阎志认为,作为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重要连接点,在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上,武汉可以成为高效能消费大市场的集散中心;在产业持续升级的角度,武汉将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枢纽;在带动中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武汉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资金、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从扩大开放的维度,武汉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核心节点城市。
 
  阎志认为,要以纲要为抓手,把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打造为世界级航空客运货运双枢纽,推动双枢纽与各大港口、火车站衔接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
 
  “武汉在统筹推进国家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妨同步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建波,提出这一概念。
 
  冉建波说:“如果从物流大数据共享、开放网络货运城配试点等‘软件’方面来寻求突破,让武汉成为一个‘线上物流数据枢纽’,这也许是武汉另一个重要机遇。”
 
  冉建波认为,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武汉拥有很好的发力点!
 
  目前,湖北已有十多家物流企业,获准从事网络货运经营服务。这些企业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积极开发应用在物流领域,大多拥有自己的智能化物流平台。这些物流平台的数据,与交通、公安、税务、电信等部门开放共享。
 
  “武汉拥有一大批物流人才梯队,以及网络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冉建波说,从人才与技术来看,武汉同样优势明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补短板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
 
  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去年12月,位于汉口航空路的武汉“K11”与市民见面,武汉成为内地首座拥有两座“K11”的城市。
 
  这座新开张的“K11”中,全国、华中地区、城市级别“首店”落地数量30余家。
 
  对于武汉近年的商业市场,“K11”高级副总裁褚梅灵感受到了很大的变化,“武汉市出台多项举措将大学生留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海归’人才也选择在汉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的明显信号”。
 
  在褚梅灵看来,国际品牌、商业体频频涌入,武汉在地理位置与高校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褚梅灵的说法在202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全国榜单上得以印证:武汉位列第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从一般消费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认为,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武汉凭借发达的消费市场、多样的消费服务、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贸易环境,已基本具备从区域消费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跃升的基础。
 
  2018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44亿元,居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五位,增幅居全国第一;201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黄漫宇解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了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等,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达到国际消费中心水平的重要指标。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武汉吸引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成为吸引我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国际消费场所,也将成为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的通道,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市场竞争、抢占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黄漫宇建议,在实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过程中,武汉还需补足多个短板。例如,武汉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功能,聚焦高端商贸资源,打造综合体验型购物天堂,大力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关于汉口北商贸物流区,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的下一步打算,是将其建成“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国际商贸城。
 
  阎志建议,武汉应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综服三大新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保税仓、免税店,引进一批具有加工制造能力的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交易、结算、金融服务、国际交往等平台,构筑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国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中部地区名优产品出口平台,构筑内贸外贸深度融合的国际商品交易核心枢纽。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最新消息,武汉年内有望开建3条高铁

长江网

  3月13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16日,铁四院线站院副总工程师周天杰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宜段、沿江高铁合武段等三条高速铁路,可望年内开工。此外,京九高铁阜黄段、武贵高铁仙监段、武咸城际铁路南延线也将争取“十四五”启动。

 
  当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纷纷为武汉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支招献策。
 
  立体交通
 
  衔接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形成陆海丝绸之路大通道
 
  纲要提出:推动内河高等级航道扩能升级;构建快速网,基本贯通“八纵八横”高速铁路;完善干线网,加快普速铁路建设和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优化铁路客货布局;发展货物多式联运,提升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
 
  国家级、路网性、战略性综合交通枢纽。周天杰这样定义武汉的交通地位。
 
  周天杰认为,武汉位居国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四极”的核心位置,京广发展轴与长江经济带在此“十字”交会,在1200公里半径、高铁3~5小时的最佳运营时段可高效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和重要中心城市,对支撑国家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晋“极”举足轻重。
 
  “当前武汉在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那还需要从国家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度,完善武汉新时代的铁路建设及发展规划。”周天杰说,武汉东西向要补强沿江高铁(包括武杭高铁),南北向将京九高铁引入武汉,充分利用路网资源整合补充,构建武西、武深、武贵、武青等高铁通道,可最终形成衔接“两纵(京广高铁、京九高铁西通道)两横(沪汉蓉铁路、沪渝蓉高铁)两斜(兰福高铁、胶桂高铁)”12方向“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的网络构架,根本消除衔接路网的结构短板。
 
  届时,武汉城市圈0.5~1.0小时通达,武汉至省内城市和江淮、中原、长株潭、环鄱阳湖等邻近城市群2小时通达,武汉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关中、海西、山东半岛、云贵、北部湾等经济区3~5小时高铁通达。
 
  武汉港发展货物多式联运,一直受困于“最后一公里”问题。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水运分院院长刘瑛琦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他认为,可以从规划层面明确企业、物流园、港口配套铁路专用线的建设,铁水协同,可以消除武汉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水运与铁路运输无缝对接。
 
  
  武汉至日本集装箱国际班轮正式开航。
 
  武汉于2016年启动码头整治工作,以顺应城市化快速推进需要。目前码头整治工作已接近尾声,但与之相应的,武汉港长江沿线宜港岸线大幅度压缩,港口发展空间受限。
 
  刘瑛琦介绍,汉江是长江在武汉境内最大的支流,也是航道等级最高的支流,但汉江航道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武汉东西湖、蔡甸沿汉江沿线区域发展比较充分,物流比较发达,可以成为武汉港发展新的增长极。汉江武汉段上游航道的扩能升级,将进一步提升汉江中上游城市到武汉港的水水中转量,提高武汉港对沿线腹地的辐射能力。
 
  他建议,对内打通“上海-武汉-川渝”“上海—武汉—陕西、新疆”双向物流大通道;对外向西通过吴家山集装箱中心站入欧,向东依托近洋航线入海,汉欧班列与铁水联运有效衔接,形成连通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闭环。在南北方向上,形成对郑州、长沙的在铁、水运输上的比较优势,助力武汉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从中部突围。
 
  “数据型”国家物流枢纽
 
  把物流枢纽便利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
 
  纲要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设施条件。
 
  “货到汉口活”。承接东西,贯通南北,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武汉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百多年前,“大武汉”能够雄立华夏,正是因为居中国之中,而又有长江与沿海连接。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集散中心。省政协常委、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导叶青说,武汉的区位优势,至今无法改变。
 
  叶青认为,由于拥有最佳的运输半径,武汉是最完整的多式联运枢纽。水运、铁路、高铁快运、航空、快递航空、公路、管道等可以在武汉实现对接。随着大运河集装箱、日韩—欧洲集装箱的引入,武汉多式联运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关键在于怎么做好服务工作,增加吸引力。
 
  “把物流枢纽的便利要转化为制造业的推动力。”叶青建议,武汉的临港经济要着眼于围绕空港、陆港、江港发展制造业。他举例,精细制造业适合在空港经济区落地,大件的制造业则在陆港、江港附近落地,“商贸物流不能总是去运别人的货物为己任”。
 
  “加快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关键在物流。”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说,武汉要发展水运、高铁快运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提升国际海运竞争力。
 
  阎志认为,作为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重要连接点,在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上,武汉可以成为高效能消费大市场的集散中心;在产业持续升级的角度,武汉将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枢纽;在带动中西部区域均衡发展的角度,武汉将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资金、人才密集度最高的中心城市;从扩大开放的维度,武汉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核心节点城市。
 
  阎志认为,要以纲要为抓手,把武汉天河机场、鄂州机场打造为世界级航空客运货运双枢纽,推动双枢纽与各大港口、火车站衔接的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
 
  “武汉在统筹推进国家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等物流枢纽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妨同步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湖北安捷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建波,提出这一概念。
 
  冉建波说:“如果从物流大数据共享、开放网络货运城配试点等‘软件’方面来寻求突破,让武汉成为一个‘线上物流数据枢纽’,这也许是武汉另一个重要机遇。”
 
  冉建波认为,建设“数据型”物流枢纽,武汉拥有很好的发力点!
 
  目前,湖北已有十多家物流企业,获准从事网络货运经营服务。这些企业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积极开发应用在物流领域,大多拥有自己的智能化物流平台。这些物流平台的数据,与交通、公安、税务、电信等部门开放共享。
 
  “武汉拥有一大批物流人才梯队,以及网络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冉建波说,从人才与技术来看,武汉同样优势明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补短板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
 
  纲要提出:全面促进消费,要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
 
  去年12月,位于汉口航空路的武汉“K11”与市民见面,武汉成为内地首座拥有两座“K11”的城市。
 
  这座新开张的“K11”中,全国、华中地区、城市级别“首店”落地数量30余家。
 
  对于武汉近年的商业市场,“K11”高级副总裁褚梅灵感受到了很大的变化,“武汉市出台多项举措将大学生留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海归’人才也选择在汉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的明显信号”。
 
  在褚梅灵看来,国际品牌、商业体频频涌入,武汉在地理位置与高校资源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褚梅灵的说法在2020“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指数”全国榜单上得以印证:武汉位列第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从一般消费城市发展中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国际消费中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认为,从城市发展规律来看,武汉凭借发达的消费市场、多样的消费服务、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贸易环境,已基本具备从区域消费城市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跃升的基础。
 
  2018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844亿元,居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五位,增幅居全国第一;201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亿元,位居全国第六。
 
  黄漫宇解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了一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等,是衡量一个城市能否达到国际消费中心水平的重要指标。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有利于武汉吸引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成为吸引我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国际消费场所,也将成为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市场的通道,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市场竞争、抢占全球消费市场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黄漫宇建议,在实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过程中,武汉还需补足多个短板。例如,武汉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消费功能,聚焦高端商贸资源,打造综合体验型购物天堂,大力提升“武汉消费”和“武汉服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关于汉口北商贸物流区,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董事长阎志的下一步打算,是将其建成“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国际商贸城。
 
  阎志建议,武汉应深入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外综服三大新业态融合发展,建设保税仓、免税店,引进一批具有加工制造能力的出口企业和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打造交易、结算、金融服务、国际交往等平台,构筑跨境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全国进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中部地区名优产品出口平台,构筑内贸外贸深度融合的国际商品交易核心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