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道路交通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蒋应红同志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交通规划、公共交通等城市规划建设专业领域创新突破,也是业界知名专家和政府的“智囊”,长期担任上海市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建设工程评价等专家。
蒋应红同志担任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女工程师学会副秘书长等社会职务,是上海市第十次党代会党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建设功臣、上海市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贯穿一座城市的交通“脊梁”,它能将大量的人流快速输送到城市各个区域,带动起整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插上了飞速的翅膀。截至2022年6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77条,运营里程已达9000多公里,并逐步形成地铁、市域快轨、有轨电车及其他制式相辅相成的新格局。而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工程建设“领航员”——轨道交通设计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
身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董事长的蒋应红也是一名资历深厚的轨道交通设计工程师,3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带领着设计团队不断探索、努力开拓、大胆创新,经过大量的设计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研发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有轨电车在内的多制式轨道交通综合设计与应用技术,涵盖交通组织一体化、运营管理集成化、土建预制与快速建造、车辆与供电、运营安全、投资控制等多个领域。这些创新技术成果在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更加科学、便捷、高效、智能、经济的建设设计方案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升级。蒋应红感慨道:“过去几十年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多制式设计建设过程中,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新科技革命浪潮正滚滚而来,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黄金期,如何将新技术、新理念与轨道交通相结合,更好的服务新城镇化进程是未来设计创新的方向,我们也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用高品质的轨道交通引导和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活力,从而实现轨道引领城市发展。”
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在多制式轨道交通领域拥有哪些优势?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轨道交通勘察设计该如何更好的为城市服务?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世界轨道交通》记者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应红进行了一次专访。
热情洋溢、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这是记者眼中的蒋应红,对于轨道交通勘察设计工作,对于有轨电车等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她有很多的切身体会跟我们分享。
“以人为本”引导城市绿色宜居建设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对控制工程质量、工程工期、工程造价等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城市轨道交通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精心规划设计才能将它建设成为适合城市出行的高质量工程,不负大众期待。上海城建设计集团深耕轨道交通行业数十载,身为董事长的蒋应红也是一名资深的轨道交通建设者和“领航人”,她带领团队参与过的咨询设计、科研项目多达200项。对于勘察设计,蒋应红始终饱含深情,感慨之余,她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轨道交通设计的心得。
“以人为本”强化设计核心
“民,乃城之本也”,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规划设计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人”在城市中的活动最为复杂,是我们在研究城市交通问题、进行勘察设计过程中最应关注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的设计理念要从以往注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向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与人们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相融合方面转变。在具体设计中,要处处体现对城市居民需求的细心考量,如设置路权优先、安全有序的有轨电车车行与交叉口空间;设计更高品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满足城市居民购物、休闲、审美等多方面需求;规划建设快捷、高效、换乘方便的车站、站台等。
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在设计轨道交通项目时也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例如规划设计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座“超级车站”,集合了航空、高铁、磁悬浮、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所有交通方式换乘步行距离仅200米,大大节省了乘客换乘的时间;上海地铁16号线是一条远郊通勤线,为了满足客流需求,设计了快慢车结合的运行方式,极大地缩短了远郊至中心城区的时间。
充满人性化的设计,让轨道交通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重要的城市公共活动的场所,与城市的各种建筑、各类设施、绿化工程一起绘成一幅宜居的城市画卷。
“绿色低碳”贯穿科研创新
绿色城市轨道交通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在实现高效、安全地运载乘客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随着近年来绿色建筑概念的深入人心,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节能程度,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科技文明的重要指标。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在规划设计节能、运营管理节能、装备制造节能、绿色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进行科研创新。
对于上海城建设计集团来说,为了建设更美好的城市,“绿色”理念始终贯穿在上海城建设计集团的各个项目之中。特别现代有轨电车项目,短短数年,经过绿色创新设计的上海张江、苏州高新区、天津中新生态城、淮安、珠海等地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当地城市的新景观,引领着区域绿色发展。
“专业融合”促进领域革新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专业繁多,需要各系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确保行车安全。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除了需要自身各部门协调配合外,更需要其他领域各个专业的融合,尤其是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新兴领域,这就要求设计工程师不仅要掌握轨道交通专业的设计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大数据等的新技术知识,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解决方案来进行轨道交通设计。
上海城建设计集团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化智能交通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2021年,其设计并投入使用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系统。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出现,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还开展了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基础的相关研究,在自主泊车、行人检测、车辆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轨道交通是现代化城市运转的重要命脉,在宏观尺度上它可以改变城市的时空格局,在微观尺度上它也关乎着城市中每一个人所获得的幸福感。对于轨道交通设计的精髓,蒋应红着重提出还是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设计科学合理、绿色环保、安全经济且能够满足出行需求的轨道交通以支撑宜居城市建设,带动城市提质升级。
“优势引领”助力多制式轨道技术创新
从1965年我国第一条地铁线兴建起,此后的3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采用的都是地铁制式。直到进入新世纪,轻轨、单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和中低速磁浮交通等轨道交通不同制式开始出现在各个城市中,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逐步形成多制式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我国多制式轨道交通建设的十几年间,我们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能参予其中,用工程设计师的汗水,为城市交通出行尽一份力量,我感觉十分的荣幸。”谈起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在多制式领域的设计建设历程时,蒋应红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与自信,她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轨道交通是上海城建设计集团的发展重点领域,依托齐全的专业配置以及多年来对城市规划、轨道设计、交通建设的理解与技术积淀,我们为国内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从前期规划、到中期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的全生命周期设计与咨询服务,在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等方面拥有了多项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创下多个“最”
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凭借十几年的轨道交通设计经验,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方面上创下多个“最”。其中:上海地铁11号线是世界最长的轨道交通线路,也是国内首条跨省域的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6号线是全国速度最快的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路首次采用最高时速120公里/时车辆、快慢车组合运营等创新技术,实现了全线60公里37分钟直达的快速通行目标;目前正在设计建设中的贵阳地铁3号线是国内首条在喀斯特地区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线路;菲律宾马卡蒂市地铁1号线是采用中国技术和国际化视野设计的线路,该线路横向穿越高频活跃地震带,是世界首条建设在9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地铁线,其站点TOD开发率达到80%以上。
此外,经过多年的技术实践创新,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还研发了轨道交通软土地区地铁车站路面盖挖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地铁盾构下穿建(构)筑物的微扰动控制技术、软弱地层地铁车站连续自控化气压沉箱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斩获了多项轨道交通行业大奖。
有轨电车研发引领多个“新”
早在2014年,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就创立了上海中欧有轨电车创新中心。该中心由中国与法国、德国等机构联合打造,是一个拥有投资、运营、研究/咨询、车辆、信号、轨道等59家理事单位的全产业链创新资源平台。2018年又获上海市科委批复设立了中国首个省部级有轨电车技术中心——上海有轨电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提升有轨电车在城市融合、规划设计、智能化运营、装备制造、施工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与综合能力,此外,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还主导编制了多项有轨电车标准规范,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有轨电车技术创新体系。
经过长期的高速建设与发展,当前有轨电车作为轻量化的轨道交通制式逐渐受到近百个城市的青睐,近6年来建设运营里程翻了4倍,其中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设计的线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58公里,占国内市场份额约35%,涵盖有轨电车涉及的所有制式、系统及运营模式,包括胶轮轨道和钢轮钢轨的所有车辆制式;接触网、车载储能和地面第三轨供电等各种供电系统;新区延伸线、城市骨干线和园区特色线等运营模式。一些线路已成为了有轨电车设计的模范线,如淮安有轨电车创下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效益;苏州有轨电车的平均运行速度可达31.5公里/时;华为松山湖有轨电车的一站一景设计打造有轨电车与景观充分融合模式等。
除了城市轨道交通和有轨电车,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还作为2021-2024年上海市发改委政府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单位之一,参与了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示范区线、市域线虹桥枢纽、市域线申昆路停车场及市域线调度运营培训中心等多项上海市重点市域铁路建设工作。
在蒋应红眼中,这些优势集聚了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十余年发展的智慧,也凝结了轨道交通设计工程师毕生的心血,她感叹道:“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开通运营,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为上海城建设计集团进一步加强多制式轨道交通勘察设计研究,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洞鉴废兴”坚定中运量轨道发展信心
有轨电车是上海城建设计集团的核心业务,在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十年间,蒋应红亲见了多个城市有轨电车线路建设的成败兴衰。2021年1月,运营时间不到4年的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停止运行并被拆除,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轨电车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影响。蒋应红深入浅出地向记者分析了珠海有轨电车建设运营失败的原因,也提出了关于有轨电车发展的个人见解。
关于珠海有轨电车事件,蒋应红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总结,她认为其失败的关键因素是珠海有轨电车选择了当时技术尚未成熟的地面供电系统,后又因供电制式不成熟使得有轨电车出现运营稳定性差、运行速度慢、运营维护费用高等系列问题,引发社会普遍质疑。再加上后续工程未能及时推进,无法形成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营体系,造成了珠海有轨电车的先天客流不足劣势。“但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的失败在国内有轨电车运营案例中尚属个例,不能代表国内有轨电车的整体发展现状。”蒋应红提出了她自己的看法,我国有轨电车从2012年开始复兴,到现在尚不足十年,正处于从国外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成长阶段,在与城市交通融合发展的过程,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而近两年新开通的上海松江、武汉光谷、成都等地线路,在吸取教训、改良技术方式后总体情况已得到较大改善,客流量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其运营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有轨电车是重要的绿色交通工具之一,欧洲等国家30多年有轨电车复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有轨电车是一种技术成熟可靠、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品质公共交通方式。“而从我国有轨电车建设发展来看,目前国内有轨电车线路仍然存在建设持续性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蒋应红进一步详解,其突出表现在:已建成线路中的新区线路、单线占比较大,导致有轨电车总体线路客流量偏少,运营效益不高,未能有效实现规划建设预期;部分线路建设进度缓慢,未能发挥出有轨电车建设周期短的优势;部分项目甚至中途夭折,对有轨电车在国内的推进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各地区有轨电车系统技术成熟度不一,导致功能、性能、效果差异较大。针对这些问题,蒋应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需要统一的地面公交优先发展政策来指导有轨电车网络规划建设。二是从出行需求角度发挥有轨电车与其他方式的交通协调性。三是从完整街道层面开展交通设计统筹道路改造方案,并采用专用路权和信号优先控制来保障有轨电车运行。四是需要客观认识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并做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轨电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要选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控制好性价比,充分发挥节省投资的优势。五是需要做好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系统的衔接,发挥综合交通组合效益。
在多年的工作中,蒋应红和她的团队参与了多条有轨电车的线路设计,她反复强调,有轨电车与其他轨道交通制式不同,它与城市的地面交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有轨电车建设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非常精准,尤其是前期的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应严肃、科学、合理。此外还需要在系统选择和技术认证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工作,以确保有轨电车建设时的工程可行性、经济性及后期经营的高效可持续性,让安全舒适、节能环保、成本适宜、运营灵活的有轨电车成为城市一道绿色低碳的靓丽风景线。
“协同设计”推动城市轨交革故鼎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引领下,构建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已成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新科技革命浪潮正滚滚而来,大数据、无人驾驶、5G等新技术正不断融入各行各业中。“如何把握新时代机遇,开展基于创新科技驱动的协同设计,来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变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蒋应红向记者道出了她在“多网融合”及应对新技术挑战上的一些新观点。
“多网融合”上,实现“多网融合”有助于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与空间拓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经济效益。但从国内轨道交通“多网融合”的推进现状来看,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统筹模式不清晰、统筹力度不强劲。目前很多地区和城市都积极探索“多网融合”的实现机制,有铁路部门主导、地方政府主导、轨道部门主导、公交主导的各种模式,这就出现了谁主导就倾向谁、职能不清晰、职能重复等弊端,难以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二个是需求分析不深入、功能定位不准确。我国“多网融合”的研究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但很多地方的轨道交通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运营阶段,各种轨道交通系统汇聚在一起,容易出现功能交叉重叠、定位不清晰、投资建设重复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满足城市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互联互通互享机制,统一标准、统筹分工,才能更好的发挥多层次轨道交通的服务效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应对新技术挑战上,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建设模式、服务手段和经营方式。如何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发展需要,逐渐成为行业技术竞争和产业竞争的主战场。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上海城建设计集团从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两个层面推动产业转型。业务数字化层面,将打造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智慧应用场景,从而带动城市数字化的整体提升。此外,还计划把从应用场景中收集到的数据和打造智慧场景所需要的数字化技术直接作为产品或服务提供,例如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设计、利用积累的数据开展大数据业务等。业务数字化层面,通过数字化工具升级轨道交通生产建设产业链,提升产品体验。例如将BIM软件广泛应用于项目设计、建设和运维全过程;通过智慧运营软件进行施工管理、日程优化和造价优化等。
“我国的‘十四五’规划着重强调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建设,这与上海城建设计集团的发展理念和重心非常契合,”蒋应红一再表明:“在‘多网融合’及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下,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将致力于把数字化贯穿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从‘新线规划’到‘竣工验收’,打造轨道交通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改革示范样本,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效益和技术水平,助推城市高品质出行。”
“三大思路+五大理念”优化未来城市设计方式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新方向,对于蒋应红而言,这也是她和团队共同奋斗的目标。当问到上海城建设计集团下一步的设计规划时,蒋应红结合自己的工作向记者介绍,坚持科技创新始终是她和团队在未来规划中的核心,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将以“三大思路+五大理念”为指导方针,用先进的科技、理念来提升自身创新实力,升级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水平,进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交通竞争力。
以“三大思路”提高自身实力
“三大思路”即策高足、拉长板、补短板,上海城建设计集团将通过“三大思路”来提高未来自身设计实力。具体表现为,首先要布局前瞻高精尖技术,如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新材料、道路预制拼装、北斗技术在勘察手段中的实际应用。其次要强化上海城建设计集团优势学科,实现强者更强、优者更优,提高品牌美誉度,扩大设计高品街道、绿色生态景观道路、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公共空间景观打造及品质提升)等领域的全国市场份额。最后要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拓展市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TOD、公路建设、湿地公园及垂直绿化等方面的业务。
以“五大理念”升级轨交设计
“五大理念”即美学驱动、新基建(智慧)驱动、大交通驱动、新空间驱动、环保驱动。上海城建将把“五大理念”贯彻到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一是提高规划设计软实力,将美学的设计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设计的全过程,持续不懈为居民创造美好宜居环境。二是紧跟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环境,着力拓展新基建业务范围,如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域铁路建设;重点培育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的有效多专业融合,如智慧城市(片区)、智慧路桥隧建设;开展基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等前沿关键技术研究。三是综合交通带动发展,联合铁路、民航、港口等专业设计院共同合作开发建设城市群、新城(片区)、综合交通枢纽、TOD等大型项目。四是强化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发挥多专业协同优势,为产城融合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五是发展环保领域,稳步提高环保创新技术的市场增量,构建新的业务增长点。
谈到未来轨道交通设计的重点时,蒋应红再次重申:“从城镇化进程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社会化阶段,这就要求勘察设计单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注重工程技术与城市社会生活的综合联系,围绕服务于“人”的需求,建立“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顶层框架设计理论,让城市交通真正融入城市运行各环节中,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低耗、智慧、可持续发展。”
短短的采访中,记者一直被蒋应红对轨道交通设计工作的满腔热情感动着。她告诉记者,设计工程师可以把人们对城市美好想像、追求,落到纸上,再变成现实。“对我来说,设计工作不仅描绘出我心中城市的样子,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可以把图纸上的每一笔、每一划变成现实,尤其是在做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时候,我们能把钢筋混凝土、钢铁这些没有生命的材料组合起来,变成有生命的,能为大家提供便携服务的城市交通工具,我感觉很自豪。”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的解决方案来为城市设计蓝图。再加上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这给相关设计行业联合外部资源,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契机。蒋应红也将带领着勘察设计团队迎难而上、直面挑战,为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及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继续奋力拼搏,勇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