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张辉
张辉,现任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副秘书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任职。

成 果

一直从事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通信、信号相关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带领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现代有轨电车智能管控系统、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等科技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产品成功应用在昆明地铁4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绍兴地铁1号线等项目。2021年带领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引入优质战略投资,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属性和市场地位。2022年,公司已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北京市“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专 访

  云世界智无边控未来
 
  ——专访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
 
  当下,人工智能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以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已经影响和改变当前的秩序,同时也正在改变智慧交通。畅想下未来的出行会是怎样?无人驾驶、智慧信号灯、出行大数据解析、智能分拣快递、智能飞机、零排放列车、高速磁浮……从前与现在,慢至快的巨变;现在与未来,便捷到享受的“智变”。
 
  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有这么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异军突起,推动着城轨云的“智变”。它脱胎于“因中国第一条地铁而成、历经60多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的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具有天然的设计基因和底蕴,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历史传承精神,在城轨云和弱电集成等领域自主创新、深耕细作,成为城建集团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案例,它就是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访中,城建智控总经理张辉感慨道,“有的人惊叹为什么设计院旗下的产业公司可以发展得这么快,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设计引领和科技创新’为双轮驱动。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是中国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行业设计标准规范的主要制定者,设计作为产业链的最前端,最了解行业的痛点和客户的需求,最能够将需求与科技创新进行紧密结合,引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始终认为,唯有坚持设计引领,做好系统顶层设计,发挥设计的龙头和先导作用,才能有效化解智慧城轨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痛点;才能透彻理解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未来的方向。”
 
  与张辉的交流,准确地说不像是一场采访,更像是一场城轨云的教学课,仿佛让记者在智慧城轨的“云”上遨游,让记者看到了“云”端的美好,也感受到了“云”端的种种挑战。激情澎湃、专业细致,为行业发展尽心尽力,这是记者眼中的张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建智控的城轨“云世界”,感受“云”的机遇与挑战!
 
  “云世界”初长成
 
  随着城市经济与交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快速扩大所带来运营、维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客流密集、环境封闭的特殊性,系统高度集成、协同联动的复杂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怎么在规模中要效益、在运营中降成本,如何在务实中求服务、在创新中求发展,是摆在城轨行业面前的难题。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对城轨行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升级无疑是深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与变革的必由之路。
 
  城轨云密布全国
 
  “云”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越多线路上云,其基础资源节约的能力越强。所以对于线网规模比较庞大的城市,如果在新一期建设规划之初就直接规划和建设线网云,可更快速享受到云计算规模效应带来的诸多优势。所以从专业云,到线路云,再到线网云,城轨云不断实现跃升,已当仁不让地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无法一蹴而就,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目前‘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已扎根多条地铁线路,并结出了壮硕的果实。”张辉欣喜地介绍道,“国内目前已运用‘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的线路有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昆明地铁4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武汉地铁线网云、绍兴地铁1号、福州地铁4号线以及一些轻运量的线路等。其中,大部分的线路,北到沈阳、南到海南、西到德令哈、东到青岛,都有城建智控人奋战的身影。并且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技术经验。”
 
  比如,昆明地铁4号线是城建智控践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承载所有城轨云业务系统”的线路,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条从中心到车站都全面系统地“云上运行”、“云边结合”的地铁线路。太原地铁2号线是太原市第一条开通的地铁线路,它的云平台由城建智控为其“量身定制”,是全国首个承载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云计算平台。绍兴地铁1号线,今年4月29日刚刚开通,它是绍兴的首条地铁线路,也是长三角区第一朵“边中结合”城轨云。
 
  与此同时,我国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交通制式的建设和运营正在驶入快车道,基于城轨云的科技创新同样可以成为推动中低运量交通制式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青海德令哈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中通过建设云平台,承载所有业务系统,在云平台上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多系统协同控制,达到系统安全、高效、可靠、准点、舒适、低碳、人性化的目标,在建设期间可减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运营期间可实现设备节能控制、优化运行方案、降低运营成本。在株洲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利用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将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系统、信号系统等多个系统都作了重大调整和整合,实现了运营及调度智慧融合,令智轨车辆和普通公交车辆可以同时运行于智轨廊道,共用站台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公共交通的资源共享和通行效率。
 
  张辉补充道:“各个城市的‘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打造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最终落脚点都在以创新技术打造数字化底座,着力解决传统轨道交通弱电系统设备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等痛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城轨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传统城轨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开启了城轨建设运营新模式。”
 
  “云-边-端”的超前认知
 
  在技术层面,张辉认为,遵循协会体系规范的城轨云解决了旧有建设方案系统接口多、各专业联动效率较低等诸多弊端,在数据打通、多专业融合、人员灵活配置、数据处理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实现三网融合创新应用、大数据平台、算法平台、业务平台等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这大大加强了数据交互及积累,也提升了数据传递快速响应速度,对全局感知、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大有裨益。“云”不仅能够为线网多专业的智慧运维、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线网智慧建造平台等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基础底座,也可以为实现多业务资源整合、数据快速检索响应、应急联动、预测预警等提供加速平台,更能够为大数据的扩展应用、数据的深度挖掘、智慧业务的融合创新提供桥梁和纽带。
 
  与此同时,张辉结合昆明地铁4号线的实际运营经验,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理念,即“云-边-端协同”的概念,其中边缘计算是将云中心的部分任务卸载到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侧,以实现数据及相关应用的就地/就近处理。边缘计算既减轻了云中心的数据流量压力,又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具有低时延、低宽带、实时性高的特点。从昆明地铁的运营数据来看,90%左右的计算都是在车站边缘计算完成的,所以我认为应该以边缘计算为核心,强调‘云-边-端协同’的构架,所以行业内的创新主要应该放在边缘侧,不应该在中心。”
 
  “云-边-端协同”的理念在轨道交通行业目前来说还是属于超前认知,张辉希望城建智控的实践经验可以给行业一些启发: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计算)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通过本地边缘计算完成。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中心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侧解决。同时,张辉希望行业内的专家可以群策群力,共同来研究“云-边-端协同”在业内的应用,从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直面未来“资金战”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轨道交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轨线路批复减少,但“十四五”期间仍然高增长。“十四五”新增市域3000公里、城市轨道3000公里。
 
  资金依然是“拦路虎”
 
  采访中,谈到“十四五”发展的挑战时,张辉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很多城市最“头疼”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在‘十四五’期间将从‘建设为主’向‘运营、经营并举’转换,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准确把握轨道交通运营收支特点,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所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准公共产品,不仅初始建设投资额高,进入运营期后支出同样较高,尤其是运营初期,由于政府定价的公益性和客流培育等因素,运营收入通常难以覆盖运营成本,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步开通运营,各线路运营期支出责任叠加,各城市已经充分意识到运营期的资金压力。”张辉解释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支比,是衡量轨道交通运营收入能否覆盖运营成本的主要指标。据统计,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收支比为30%~120%,平均74%。13座城市中,收支比超过100%的只有4座城市,均为非票务资源开发收入较高且客流效益较好的城市;收支比超过70%的有3座城市,其余城市均低于70%。整体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大部分城市需要政府补贴或者通过土地等资源开发来平衡。因此,加快解决运营经济的问题迫在眉睫。
 
  为“更经济”而努力
 
  “从宏观和未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线路的城市依然在规划与建设,整体上全国逐步进入到‘运营时代’,我们更主要做的事是,使他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更经济。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主化的水平,降低产品的造价,不断用现代科技,AI的技术,来减少人的干预,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安全性等。”对于行业的未来,张辉倍感压力,但却信心十足。
 
  在张辉的带领下,城建智控一直在为“更经济”而奋斗,并且成效显著,打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这张“王牌”。它不仅打破了原有弱电系统架构,构建了高度融合的云生态系统,还能在地铁、市域快轨、轻轨、单轨、磁悬浮、智轨、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制式上使用。
 
  在可靠性方面,借助于海量的数据采集,可实现由“计划修”到“状态修”的转变。安全计算平台,可自我诊断,实现故障自动定位、在线维护等功能,推动运维手段升级,降低故障率、提升运营安全。
 
  在提升线网自动化水平方面,大数据中台将各类信息数据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智慧指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提供决策支撑,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
 
  在减员增效方面,系统整合相近专业,减少了运营人员。相比现有地铁线路通常人员配置标准,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后,人员配置可减少10人/公里,全线能够节约巨大的人力成本。
 
  在节能降耗方面,系统涵盖轨道交通全部子系统,系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模式,优化系统和设备,逐步实现城市轨交“一片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最终IT资源利用率可提升50%,节省机房空间达30%-50%。
 
  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其是我国城轨行业第一次在云计算平台架构下实施如此大范围的全弱电系统建设,突破了传统城轨业务系统的烟囱式架构,整合平台、融合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按需调配,弹性扩展,使昆明地铁4号线硬件资源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前期投资节省40%左右,节省运维人力成本30%以上(据统计,在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职工薪酬占运营成本的45%-65%),并实现了多专业系统数据的统一采集、清洗与挖掘应用。
 
  “可以预见,今后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不会是目前这么大规模建设,但是会不断的更新改造,设备系统会不断的迭代;展望未来一定是一个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世界。这样使得我们更加经济,更加节能,更加便捷。我坚信,城建智控和广大智慧制造企业一定能‘乘风破浪’,直面挑战,挺起中国智慧制造的‘脊梁’。”张辉斗志昂扬地说道。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家政府层面,将数字化转型推向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很多企业已经敏锐洞察到数字化时代变革的先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
 
  “未来,我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以轨道交通大数据资源为基础,采用超融合智能硬件平台、数据中台、微服务软件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底座,广泛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从建设智慧城轨进而推进到建设智慧城市,将数字化服务全面融入项目居住生活空间、商务办公空间、休闲游憩等其他需求空间,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生活社区。”对于城轨数字化未来,张辉充满期待。
 
  谈到高质量发展,张辉的回答既犀利又现实:“轨道交通即将进入‘下半场’的运营时代,要想持续为乘客带来高品质的服务,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效益,一定不能再亏损,客流量一定要好。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实现数据变现。比如将地铁沿线打造成商圈,通过地铁大数据与商家合作(地铁乘客享有优惠券等)来吸引乘客,从而实现数据变现,提高客运量,为城市发展服务。”
 
  对于城建智控而言,作为城建集团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平台,依托城建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关注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发挥“云-边-端”结合的技术优势,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等多领域场景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围绕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借助数字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束缚和限制,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为创新拓展新的价值增长点。目前由城建智控搭建的城建云平台服务,将逐步推广至全集团,实现‘全国一朵城建云’,将覆盖集团1000多个下属机构、183个小区、3000多万平米的物业服务业务,提供强大的算力和软硬件资源支持。”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张辉充满信心。
 
  未来,张辉的目标是: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变革现有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方式,将数字化技术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相融合,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挖掘数据价值,推进降低企业自身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预控防范风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语
 
  采访接近尾声,张辉总经理依然在为行业的发展“操心”,他呼吁道:“整个城轨行业是由大数据承载的,但是目前数据的开放程度和标准化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羁绊,比如我们在昆明地铁4号线上就有10多种数据类型。我们应该有‘大智慧’和‘大格局’,各个关键技术的企业应该全面开放数据,提供给运营公司。放下竞争成见,适当舍弃商业利益,制定规范的数据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深耕自主研发,为行业用户提供弱电系统一体化全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机场及交通枢纽、智能建筑等不同领域,业绩版图遍布全球……这位才华横溢、英姿勃发的总经理正带领城建智控蒸蒸日上,以过硬的技术和超群的专业能力征服国内外市场的一座座高山,用国内领先的城轨云技术为中国轨道交通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关于企业未来,张辉激动地给记者分享了好消息:“目前城建智控已经实现了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对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城建智控将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我相信,这对于城建智控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采访的最后,谈到对于“智慧”的理解,张辉的回答耐人寻味:智慧交通就是让交通像人一样地思考和决策。然而,人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I却不会。或许有一天,智慧交通会超越人的情感和思考,“智无边、控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期待未来的“智变”!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张辉

张辉,现任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现代有轨电车分会副秘书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先后在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北京城建集团任职。
成 果

一直从事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通信、信号相关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研发及成果转化工作,带领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现代有轨电车智能管控系统、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等科技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产品成功应用在昆明地铁4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绍兴地铁1号线等项目。2021年带领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并引入优质战略投资,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科技属性和市场地位。2022年,公司已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北京市“科改示范企业”名单。

专 访

  云世界智无边控未来
 
  ——专访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
 
  当下,人工智能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以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已经影响和改变当前的秩序,同时也正在改变智慧交通。畅想下未来的出行会是怎样?无人驾驶、智慧信号灯、出行大数据解析、智能分拣快递、智能飞机、零排放列车、高速磁浮……从前与现在,慢至快的巨变;现在与未来,便捷到享受的“智变”。
 
  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有这么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异军突起,推动着城轨云的“智变”。它脱胎于“因中国第一条地铁而成、历经60多年的积淀、已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的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具有天然的设计基因和底蕴,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历史传承精神,在城轨云和弱电集成等领域自主创新、深耕细作,成为城建集团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案例,它就是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我们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访中,城建智控总经理张辉感慨道,“有的人惊叹为什么设计院旗下的产业公司可以发展得这么快,这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设计引领和科技创新’为双轮驱动。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是中国轨道交通设计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行业设计标准规范的主要制定者,设计作为产业链的最前端,最了解行业的痛点和客户的需求,最能够将需求与科技创新进行紧密结合,引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始终认为,唯有坚持设计引领,做好系统顶层设计,发挥设计的龙头和先导作用,才能有效化解智慧城轨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痛点;才能透彻理解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未来的方向。”
 
  与张辉的交流,准确地说不像是一场采访,更像是一场城轨云的教学课,仿佛让记者在智慧城轨的“云”上遨游,让记者看到了“云”端的美好,也感受到了“云”端的种种挑战。激情澎湃、专业细致,为行业发展尽心尽力,这是记者眼中的张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城建智控的城轨“云世界”,感受“云”的机遇与挑战!
 
  “云世界”初长成
 
  随着城市经济与交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快速扩大所带来运营、维护问题也日益突出,轨道交通客流密集、环境封闭的特殊性,系统高度集成、协同联动的复杂性等问题都亟待解决。怎么在规模中要效益、在运营中降成本,如何在务实中求服务、在创新中求发展,是摆在城轨行业面前的难题。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对城轨行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升级无疑是深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与变革的必由之路。
 
  城轨云密布全国
 
  “云”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越多线路上云,其基础资源节约的能力越强。所以对于线网规模比较庞大的城市,如果在新一期建设规划之初就直接规划和建设线网云,可更快速享受到云计算规模效应带来的诸多优势。所以从专业云,到线路云,再到线网云,城轨云不断实现跃升,已当仁不让地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无法一蹴而就,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让我们备受鼓舞的是目前‘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已扎根多条地铁线路,并结出了壮硕的果实。”张辉欣喜地介绍道,“国内目前已运用‘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的线路有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昆明地铁4号线、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武汉地铁线网云、绍兴地铁1号、福州地铁4号线以及一些轻运量的线路等。其中,大部分的线路,北到沈阳、南到海南、西到德令哈、东到青岛,都有城建智控人奋战的身影。并且我们取得了很多的技术经验。”
 
  比如,昆明地铁4号线是城建智控践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承载所有城轨云业务系统”的线路,也因此成为全国首条从中心到车站都全面系统地“云上运行”、“云边结合”的地铁线路。太原地铁2号线是太原市第一条开通的地铁线路,它的云平台由城建智控为其“量身定制”,是全国首个承载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云计算平台。绍兴地铁1号线,今年4月29日刚刚开通,它是绍兴的首条地铁线路,也是长三角区第一朵“边中结合”城轨云。
 
  与此同时,我国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交通制式的建设和运营正在驶入快车道,基于城轨云的科技创新同样可以成为推动中低运量交通制式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在青海德令哈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中通过建设云平台,承载所有业务系统,在云平台上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多系统协同控制,达到系统安全、高效、可靠、准点、舒适、低碳、人性化的目标,在建设期间可减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运营期间可实现设备节能控制、优化运行方案、降低运营成本。在株洲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一期工程,利用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将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系统、信号系统等多个系统都作了重大调整和整合,实现了运营及调度智慧融合,令智轨车辆和普通公交车辆可以同时运行于智轨廊道,共用站台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公共交通的资源共享和通行效率。
 
  张辉补充道:“各个城市的‘城轨云与大数据平台’打造虽有不同,但殊途同归。它们最终落脚点都在以创新技术打造数字化底座,着力解决传统轨道交通弱电系统设备分散、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建设、运营维护成本高等痛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城轨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了传统城轨与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开启了城轨建设运营新模式。”
 
  “云-边-端”的超前认知
 
  在技术层面,张辉认为,遵循协会体系规范的城轨云解决了旧有建设方案系统接口多、各专业联动效率较低等诸多弊端,在数据打通、多专业融合、人员灵活配置、数据处理效率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为实现三网融合创新应用、大数据平台、算法平台、业务平台等提供了丰厚的沃土。这大大加强了数据交互及积累,也提升了数据传递快速响应速度,对全局感知、大数据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大有裨益。“云”不仅能够为线网多专业的智慧运维、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线网智慧建造平台等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基础底座,也可以为实现多业务资源整合、数据快速检索响应、应急联动、预测预警等提供加速平台,更能够为大数据的扩展应用、数据的深度挖掘、智慧业务的融合创新提供桥梁和纽带。
 
  与此同时,张辉结合昆明地铁4号线的实际运营经验,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理念,即“云-边-端协同”的概念,其中边缘计算是将云中心的部分任务卸载到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侧,以实现数据及相关应用的就地/就近处理。边缘计算既减轻了云中心的数据流量压力,又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具有低时延、低宽带、实时性高的特点。从昆明地铁的运营数据来看,90%左右的计算都是在车站边缘计算完成的,所以我认为应该以边缘计算为核心,强调‘云-边-端协同’的构架,所以行业内的创新主要应该放在边缘侧,不应该在中心。”
 
  “云-边-端协同”的理念在轨道交通行业目前来说还是属于超前认知,张辉希望城建智控的实践经验可以给行业一些启发:边缘计算技术取得突破,意味着许多控制(计算)将通过本地设备实现而无需交由云端,处理过程通过本地边缘计算完成。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云中心的负荷。由于更加靠近用户,还可为用户提供更快的响应,将需求在边缘侧解决。同时,张辉希望行业内的专家可以群策群力,共同来研究“云-边-端协同”在业内的应用,从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直面未来“资金战”
 
  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轨道交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轨线路批复减少,但“十四五”期间仍然高增长。“十四五”新增市域3000公里、城市轨道3000公里。
 
  资金依然是“拦路虎”
 
  采访中,谈到“十四五”发展的挑战时,张辉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很多城市最“头疼”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在‘十四五’期间将从‘建设为主’向‘运营、经营并举’转换,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运营转换期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准确把握轨道交通运营收支特点,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发展轨道交通的城市所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准公共产品,不仅初始建设投资额高,进入运营期后支出同样较高,尤其是运营初期,由于政府定价的公益性和客流培育等因素,运营收入通常难以覆盖运营成本,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运营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步开通运营,各线路运营期支出责任叠加,各城市已经充分意识到运营期的资金压力。”张辉解释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收支比,是衡量轨道交通运营收入能否覆盖运营成本的主要指标。据统计,国内主要城市轨道交通的收支比为30%~120%,平均74%。13座城市中,收支比超过100%的只有4座城市,均为非票务资源开发收入较高且客流效益较好的城市;收支比超过70%的有3座城市,其余城市均低于70%。整体来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入不敷出依然是普遍状况,大部分城市需要政府补贴或者通过土地等资源开发来平衡。因此,加快解决运营经济的问题迫在眉睫。
 
  为“更经济”而努力
 
  “从宏观和未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线路的城市依然在规划与建设,整体上全国逐步进入到‘运营时代’,我们更主要做的事是,使他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更经济。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主化的水平,降低产品的造价,不断用现代科技,AI的技术,来减少人的干预,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安全性等。”对于行业的未来,张辉倍感压力,但却信心十足。
 
  在张辉的带领下,城建智控一直在为“更经济”而奋斗,并且成效显著,打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这张“王牌”。它不仅打破了原有弱电系统架构,构建了高度融合的云生态系统,还能在地铁、市域快轨、轻轨、单轨、磁悬浮、智轨、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制式上使用。
 
  在可靠性方面,借助于海量的数据采集,可实现由“计划修”到“状态修”的转变。安全计算平台,可自我诊断,实现故障自动定位、在线维护等功能,推动运维手段升级,降低故障率、提升运营安全。
 
  在提升线网自动化水平方面,大数据中台将各类信息数据集中,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为“智慧指挥、智慧运维、智慧服务”提供决策支撑,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
 
  在减员增效方面,系统整合相近专业,减少了运营人员。相比现有地铁线路通常人员配置标准,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后,人员配置可减少10人/公里,全线能够节约巨大的人力成本。
 
  在节能降耗方面,系统涵盖轨道交通全部子系统,系统采用云计算+物联网模式,优化系统和设备,逐步实现城市轨交“一片云”,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最终IT资源利用率可提升50%,节省机房空间达30%-50%。
 
  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其是我国城轨行业第一次在云计算平台架构下实施如此大范围的全弱电系统建设,突破了传统城轨业务系统的烟囱式架构,整合平台、融合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按需调配,弹性扩展,使昆明地铁4号线硬件资源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前期投资节省40%左右,节省运维人力成本30%以上(据统计,在轨道交通运营成本中,职工薪酬占运营成本的45%-65%),并实现了多专业系统数据的统一采集、清洗与挖掘应用。
 
  “可以预见,今后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不会是目前这么大规模建设,但是会不断的更新改造,设备系统会不断的迭代;展望未来一定是一个以AI,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世界。这样使得我们更加经济,更加节能,更加便捷。我坚信,城建智控和广大智慧制造企业一定能‘乘风破浪’,直面挑战,挺起中国智慧制造的‘脊梁’。”张辉斗志昂扬地说道。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家政府层面,将数字化转型推向了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很多企业已经敏锐洞察到数字化时代变革的先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尝试。
 
  “未来,我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以轨道交通大数据资源为基础,采用超融合智能硬件平台、数据中台、微服务软件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底座,广泛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新技术,从建设智慧城轨进而推进到建设智慧城市,将数字化服务全面融入项目居住生活空间、商务办公空间、休闲游憩等其他需求空间,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生活社区。”对于城轨数字化未来,张辉充满期待。
 
  谈到高质量发展,张辉的回答既犀利又现实:“轨道交通即将进入‘下半场’的运营时代,要想持续为乘客带来高品质的服务,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效益,一定不能再亏损,客流量一定要好。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实现数据变现。比如将地铁沿线打造成商圈,通过地铁大数据与商家合作(地铁乘客享有优惠券等)来吸引乘客,从而实现数据变现,提高客运量,为城市发展服务。”
 
  对于城建智控而言,作为城建集团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平台,依托城建集团全产业链优势,关注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发挥“云-边-端”结合的技术优势,正在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等多领域场景应用,为行业客户提供围绕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全过程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借助数字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生态的束缚和限制,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为创新拓展新的价值增长点。目前由城建智控搭建的城建云平台服务,将逐步推广至全集团,实现‘全国一朵城建云’,将覆盖集团1000多个下属机构、183个小区、3000多万平米的物业服务业务,提供强大的算力和软硬件资源支持。”对于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张辉充满信心。
 
  未来,张辉的目标是: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变革现有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方式,将数字化技术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相融合,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挖掘数据价值,推进降低企业自身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交易成本,预控防范风险,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语
 
  采访接近尾声,张辉总经理依然在为行业的发展“操心”,他呼吁道:“整个城轨行业是由大数据承载的,但是目前数据的开放程度和标准化却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羁绊,比如我们在昆明地铁4号线上就有10多种数据类型。我们应该有‘大智慧’和‘大格局’,各个关键技术的企业应该全面开放数据,提供给运营公司。放下竞争成见,适当舍弃商业利益,制定规范的数据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运营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深耕自主研发,为行业用户提供弱电系统一体化全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市域铁路、机场及交通枢纽、智能建筑等不同领域,业绩版图遍布全球……这位才华横溢、英姿勃发的总经理正带领城建智控蒸蒸日上,以过硬的技术和超群的专业能力征服国内外市场的一座座高山,用国内领先的城轨云技术为中国轨道交通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关于企业未来,张辉激动地给记者分享了好消息:“目前城建智控已经实现了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完善了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健全了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对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城建智控将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我相信,这对于城建智控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将为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采访的最后,谈到对于“智慧”的理解,张辉的回答耐人寻味:智慧交通就是让交通像人一样地思考和决策。然而,人的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I却不会。或许有一天,智慧交通会超越人的情感和思考,“智无边、控未来”,一切皆有可能。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期待未来的“智变”!
 
  

上一篇:金永泰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