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加快构建立体现代化交通系统

2023-07-17 来源: 新京报
本文摘要:  今年,北京将继续围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和推动交通工作,特别是完善主副、三城一区、七站两场等重点功能区之间的快速直联直通廊道。...
  今年,北京将继续围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和推动交通工作,特别是完善主副、三城一区、七站两场等重点功能区之间的快速直联直通廊道。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8年,一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详细规划出台,指导着副中心城市框架,以破茧成蝶之势,有序拉开。
 
  2021年,一份专门以高质量发展命名的发展意见,为城市副中心描绘出“施工图”。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半年出政策、三年全落地、五年见成效”的目标。
 
  从这几个关键节点,不难看出,高质量发展始终贯彻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中。
 
  随着这些顶层设计的落实,昔日的通州按下基建的快进键,昔日的化工厂房变身城市绿心,广渠路东延串联“主副”城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三大文化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城市副中心全速推进。
 
  副中心三大建筑,预计今年底开放
 
  7月中旬,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整体轮廓已然清晰。
 
  2019年10月28日,三大建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组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正式定名,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告诉记者,副中心大剧院的项目经审批后被命名为北京艺术中心,图书馆项目被命名为北京城市图书馆,博物馆项目被命名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大运河畔,北京艺术中心外立面由4000余块折线铝板装饰而成,宛如舞台大幕徐徐拉开。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剧院项目各厅堂设计,采用国际一流的专业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设计,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内部安装设置的舞台设备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使观众全身心融入戏剧表演、体验一流的视听效果。
 
  北京艺术中心被誉为“文化粮仓”,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总座位数约5750个,将满足世界级各类演出需求。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根植在绿心公园中的“森林书苑”,内部设计则呈现出蜿蜒流畅的山体、山谷结构,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沙钢介绍,在图书馆地下空间,埋藏了一个藏书量可达650万册,占地3400平方米的“智慧机械书库”,该书库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图书的高效检索和自动化送达。
 
  悠悠河水,迤逦穿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被称为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游客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预计于2023年年底,三大建筑将全面完工并面向公众开放。届时,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新增具备京津文化服务功能的新地标。
 
  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超两万家企业注册
 
  从“三大项目”沿着大运河向上游几公里处,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CBD,也就是运河商务区。
 
  作为承载首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这里将建成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
 
  运河商务区,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0.38平方公里区域,包括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三大区域组团。
 
  以运河商务区为起点,15分钟内可抵达北京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区、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人民大学东校区。还有25分钟交通圈覆盖北京国贸商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45分钟交通圈辐射西城金融街、海淀中关村科技园。
 
  针对企业发展,通州区出台了“金七条”“通八条”“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多个优惠政策文件,扶持入驻企业在运河商务区壮大发展。“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市、区两级3000多个事项的一站式办理。
 
  新光大中心运营高级经理邓志晶介绍,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0590家,外资企业89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87家。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顶呱呱
 
  在运河商务区南部片区,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是北京第八个通达全国的火车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集成5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1条市郊铁路,实现四网融合;同时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唐山市,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
 
  2019年11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式开工,项目改变了以往分散施工的模式,主打一体化建设,由一家建设单位,综合轨道、道路、管线等整体化施工,提高建设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建成后,枢纽站也体现出一体化,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是全国首例,在铁路轨道交通正上方进行综合开发的项目。
 
  从地上,就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与众不同。这不单单只是枢纽车站,地上集合了写字楼、星级酒店、商业、公寓等多种建筑,还有一个七片京帆作为标志性建筑,让人们在地下二层,也可以享受到自然阳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建设,实现了地上城市、地下枢纽的融合发展。
 
  7月中旬,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运材车辆在工地上穿梭,工人们在脚手架上施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预计每天客流可达到近百万,人们在这可以实现购物、娱乐、办公、住宿等多种城市功能。
 
  7月1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科介绍,由于整个枢纽位于地下,这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地上地下设置了100多个出入口,在消防、防涝等多方面都面临了更大的挑战,这些是在规划之初,就已经形成了,从信息发布到预警指挥治理,一整套防灾措施。地下停车场设置了5000多个停车位,由于出入口众多,为了方便车主找车位,地下车库采用了AR导航智能系统,为车主停车取车提供便捷。
 
  “项目采用的是地下一体化实施,在地下施工的同时,地上土地同步。”张登科表示,在地下枢纽建成通车时,地上建筑可实现逐步封顶,争取地上建设部分早日向市民呈现。
 
  东六环改造完成后,原址将建六环公园
 
  此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地下,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随着“运河号”盾构机的平稳穿过,顺利推进,这给大国重器的建设添了华彩的一页。
 
  7月11日上午10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刀盘抵拢接收井端头区,标志着东六环改造工程东线盾构机即将接收,这项国家级创新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这一节点性时刻,记者来到了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现场,随着电梯抵达地下26米处,目之所及,隧道里的东六环已经有了雏形。
 
  沿着隧道向前,运河号盾构机正在繁忙作业,伴随着机械设备运行的轰鸣声,管片吊机吊起管片进行安装,组成东六环道路的基本骨架。
 
  再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运河号盾构机将完成所有接收工作,这也标志着运河号完成7341米隧道掘进工作,成功攻克地上99处环境风险源,完成了整个东六环改造项目的隧道掘进工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整个运河号盾构机掘进过程,实现了隧道滴水不漏、地面零干扰,目前,这些领先水平背后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其他项目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7.4公里。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承担着“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有效织补城市空间、解决高速公路分割城市问题”的重要使命任务。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完成后,原址将建设六环公园,有效织补城市空间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使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今年再上新,运营里程超837公里
 
  通州的轨道交通建设,是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照《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今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将实现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等2条(段),共30.2公里线路年底开通试运营,届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837公里。
 
  7月12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正在进行动车调试。
 
  “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信号系统方面已经完成了95%的调试工作。通信技术方面的无线和传输两大系统已经完成了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到段的12列列车中已经有7列完成了调试工作,具备了上线的条件。”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系统设备部副主任工程师赵青告诉记者。
 
  北京地铁17号线是一条城市东部贯穿中心城区的南北快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长约26.3公里,设车站10座,跨越昌平、朝阳2个区。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串联太阳宫、望京西等城市重点居住区,实现客流的快速引导和疏散,为城市东部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北京市重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京冀两地的衔接、覆盖。202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将全面推进16号线剩余段、17号线、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平谷线、28号线、新机场线北延、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6号线南延、M101线共11条(段),231.3公里线路建设工作。
 
  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建筑体量大,总建筑面积31.71万平方米,是集车辆段轨道交通、立体化交通、上盖开发的一体化设计。据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号线21标歇甲村车辆段项目经理沈亚金介绍,歇甲村车辆段集成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12个模块19个场景综合管理平台应用,形成了“两级平台,三级管控”数据互联互通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歇甲村车辆段设立了2800平方米的数控化、智能化的钢筋加工车间,配备全自动套丝生产线、全自动数控弯曲机等,实现了钢筋加工的数控化、智能化。
 
  沈亚金表示,今年7月底,歇甲村车辆段共18个建筑单体中有11个将展开验收工作,其中,车辆段咽喉区有9个单体将要验收,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污水处理站以及雨水蓄水池等设施。
 
  四网融合步伐加快,交通系统立体现代
 
  放眼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可以说,北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路网之一。
 
  在2018年至2020年,北京连续3年,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300公里,高峰年达20条(段)、354.8公里,数量和里程在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位居前列。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39.6亿人次,居世界第一。
 
  轨道交通对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同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正在北京逐步形成。
 
  7月13日临近中午,在神武门公交站台,从故宫游览出来的游客,正在通过手机中的“北京定制公交升级版”微信小程序“打”公交车。来自广州的王导游,头一次预约搭乘定制公交车,她带领的14个人的小团队,要从神武门到地安门外吃午餐,而定制公交车非常适合团队的出游线路。
 
  定制公交与普通公交车不同,可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定制出行服务。今年6月,北京推出了核心区巡游定制公交车,目前,设有神武门、美术馆北、南锣鼓巷、地安门东、地安门外、鼓楼站点,相比步行或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从神武门到美术馆或地安门外乘坐巡游定制公交的时间缩短,仅需5-10分钟。
 
  早在2013年,北京就推出了定制公交服务,也是全国最早开设定制公交的城市。目前,北京定制公交已累计开通485条线路,服务通勤、企业、通学、巡游、景区等全场景出行,累计运送乘客超过3000万人次,工作日日均运送4万人次,较去年底翻了一番,高峰日运送乘客超过4.8万人次。
 
  北京公交集团客九分公司运营生产部吴天真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定制公交线路137条,环比增长210%,服务的乘客规模快速增长,不断突破历史新高。
 
  此外,北京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MaaS平台),为市民提供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基于MaaS平台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引导市民参与绿色出行,今年启动北京MaaS2.0建设。
 
  随着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推出,市民可以以此规划行程。市民韦女士告诉记者,平台每次都能为自己的出行选择最优路线,在炎热的夏季,会提供“阴凉”路线,在晚上出行时,会推荐“路灯”路线。平台的实时根据公交到站时间规划出门就可以了。”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将继续围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和推动交通工作,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特别是完善主副、三城一区、七站两场等重点功能区之间的快速直联直通廊道;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网络,加快河湖道路、园林绿道向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开放接入,着力形成联通融合的线网体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项目全速推进,加快构建立体现代化交通系统

新京报

  今年,北京将继续围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和推动交通工作,特别是完善主副、三城一区、七站两场等重点功能区之间的快速直联直通廊道。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8年,一份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详细规划出台,指导着副中心城市框架,以破茧成蝶之势,有序拉开。
 
  2021年,一份专门以高质量发展命名的发展意见,为城市副中心描绘出“施工图”。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半年出政策、三年全落地、五年见成效”的目标。
 
  从这几个关键节点,不难看出,高质量发展始终贯彻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中。
 
  随着这些顶层设计的落实,昔日的通州按下基建的快进键,昔日的化工厂房变身城市绿心,广渠路东延串联“主副”城区,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三大文化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城市副中心全速推进。
 
  副中心三大建筑,预计今年底开放
 
  7月中旬,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整体轮廓已然清晰。
 
  2019年10月28日,三大建筑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由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共享配套设施及轨道预留车站五个单体建筑组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正式定名,北投集团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项目部副总经理沙钢告诉记者,副中心大剧院的项目经审批后被命名为北京艺术中心,图书馆项目被命名为北京城市图书馆,博物馆项目被命名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
 
  大运河畔,北京艺术中心外立面由4000余块折线铝板装饰而成,宛如舞台大幕徐徐拉开。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剧院项目各厅堂设计,采用国际一流的专业声学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设计,确保观众厅每个座席均有优良的听感体验。内部安装设置的舞台设备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能够使观众全身心融入戏剧表演、体验一流的视听效果。
 
  北京艺术中心被誉为“文化粮仓”,整体设计元素提取自漕运码头岸边的古粮仓,总座位数约5750个,将满足世界级各类演出需求。
 
  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根植在绿心公园中的“森林书苑”,内部设计则呈现出蜿蜒流畅的山体、山谷结构,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沙钢介绍,在图书馆地下空间,埋藏了一个藏书量可达650万册,占地3400平方米的“智慧机械书库”,该书库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图书的高效检索和自动化送达。
 
  悠悠河水,迤逦穿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项目,整体设计理念来源于船舶、风帆和水浪三个元素,被称为停靠在城市森海中的“运河之舟”,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游客日接待量约为6000人次。
 
  预计于2023年年底,三大建筑将全面完工并面向公众开放。届时,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新增具备京津文化服务功能的新地标。
 
  副中心运河商务区,超两万家企业注册
 
  从“三大项目”沿着大运河向上游几公里处,来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CBD,也就是运河商务区。
 
  作为承载首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这里将建成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
 
  运河商务区,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百里长安街东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20.38平方公里区域,包括中部片区、北部片区、南部片区三大区域组团。
 
  以运河商务区为起点,15分钟内可抵达北京市委市政府行政办公区、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人民大学东校区。还有25分钟交通圈覆盖北京国贸商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45分钟交通圈辐射西城金融街、海淀中关村科技园。
 
  针对企业发展,通州区出台了“金七条”“通八条”“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多个优惠政策文件,扶持入驻企业在运河商务区壮大发展。“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市、区两级3000多个事项的一站式办理。
 
  新光大中心运营高级经理邓志晶介绍,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0590家,外资企业89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87家。
 
  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顶呱呱
 
  在运河商务区南部片区,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是北京第八个通达全国的火车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集成5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1条市郊铁路,实现四网融合;同时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唐山市,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
 
  2019年11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式开工,项目改变了以往分散施工的模式,主打一体化建设,由一家建设单位,综合轨道、道路、管线等整体化施工,提高建设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建成后,枢纽站也体现出一体化,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是全国首例,在铁路轨道交通正上方进行综合开发的项目。
 
  从地上,就可以看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与众不同。这不单单只是枢纽车站,地上集合了写字楼、星级酒店、商业、公寓等多种建筑,还有一个七片京帆作为标志性建筑,让人们在地下二层,也可以享受到自然阳光。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建设,实现了地上城市、地下枢纽的融合发展。
 
  7月中旬,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施工现场,塔吊林立,运材车辆在工地上穿梭,工人们在脚手架上施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届时,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预计每天客流可达到近百万,人们在这可以实现购物、娱乐、办公、住宿等多种城市功能。
 
  7月11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新京报记者耿子叶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科介绍,由于整个枢纽位于地下,这极大地增加了施工难度,地上地下设置了100多个出入口,在消防、防涝等多方面都面临了更大的挑战,这些是在规划之初,就已经形成了,从信息发布到预警指挥治理,一整套防灾措施。地下停车场设置了5000多个停车位,由于出入口众多,为了方便车主找车位,地下车库采用了AR导航智能系统,为车主停车取车提供便捷。
 
  “项目采用的是地下一体化实施,在地下施工的同时,地上土地同步。”张登科表示,在地下枢纽建成通车时,地上建筑可实现逐步封顶,争取地上建设部分早日向市民呈现。
 
  东六环改造完成后,原址将建六环公园
 
  此前,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的地下,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随着“运河号”盾构机的平稳穿过,顺利推进,这给大国重器的建设添了华彩的一页。
 
  7月11日上午10时,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运河号”刀盘抵拢接收井端头区,标志着东六环改造工程东线盾构机即将接收,这项国家级创新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
 
  在这一节点性时刻,记者来到了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现场,随着电梯抵达地下26米处,目之所及,隧道里的东六环已经有了雏形。
 
  沿着隧道向前,运河号盾构机正在繁忙作业,伴随着机械设备运行的轰鸣声,管片吊机吊起管片进行安装,组成东六环道路的基本骨架。
 
  再有一个月左右时间,运河号盾构机将完成所有接收工作,这也标志着运河号完成7341米隧道掘进工作,成功攻克地上99处环境风险源,完成了整个东六环改造项目的隧道掘进工作。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整个运河号盾构机掘进过程,实现了隧道滴水不漏、地面零干扰,目前,这些领先水平背后的核心技术在国内其他项目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路线全长约16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7.4公里。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项目,承担着“缝合城市功能的创新发展轴、有效织补城市空间、解决高速公路分割城市问题”的重要使命任务。
 
  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完成后,原址将建设六环公园,有效织补城市空间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使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提升北京市交通服务水平,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轨道交通今年再上新,运营里程超837公里
 
  通州的轨道交通建设,是北京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照《2023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今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将实现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等2条(段),共30.2公里线路年底开通试运营,届时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837公里。
 
  7月12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正在进行动车调试。
 
  “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信号系统方面已经完成了95%的调试工作。通信技术方面的无线和传输两大系统已经完成了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到段的12列列车中已经有7列完成了调试工作,具备了上线的条件。”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系统设备部副主任工程师赵青告诉记者。
 
  北京地铁17号线是一条城市东部贯穿中心城区的南北快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长约26.3公里,设车站10座,跨越昌平、朝阳2个区。北段建成通车后,将串联太阳宫、望京西等城市重点居住区,实现客流的快速引导和疏散,为城市东部居民出行带来便利。
 
  北京市重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副中心、京冀两地的衔接、覆盖。202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将全面推进16号线剩余段、17号线、3号线一期、12号线、昌平线南延一期、平谷线、28号线、新机场线北延、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6号线南延、M101线共11条(段),231.3公里线路建设工作。
 
  北京地铁17号线歇甲村车辆段建筑体量大,总建筑面积31.71万平方米,是集车辆段轨道交通、立体化交通、上盖开发的一体化设计。据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7号线21标歇甲村车辆段项目经理沈亚金介绍,歇甲村车辆段集成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测等12个模块19个场景综合管理平台应用,形成了“两级平台,三级管控”数据互联互通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歇甲村车辆段设立了2800平方米的数控化、智能化的钢筋加工车间,配备全自动套丝生产线、全自动数控弯曲机等,实现了钢筋加工的数控化、智能化。
 
  沈亚金表示,今年7月底,歇甲村车辆段共18个建筑单体中有11个将展开验收工作,其中,车辆段咽喉区有9个单体将要验收,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污水处理站以及雨水蓄水池等设施。
 
  四网融合步伐加快,交通系统立体现代
 
  放眼世界各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可以说,北京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轨道交通路网之一。
 
  在2018年至2020年,北京连续3年,在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突破300公里,高峰年达20条(段)、354.8公里,数量和里程在世界轨道交通建设史上位居前列。2019年北京地铁全年客运量39.6亿人次,居世界第一。
 
  轨道交通对北京这一超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同时,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一个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正在北京逐步形成。
 
  7月13日临近中午,在神武门公交站台,从故宫游览出来的游客,正在通过手机中的“北京定制公交升级版”微信小程序“打”公交车。来自广州的王导游,头一次预约搭乘定制公交车,她带领的14个人的小团队,要从神武门到地安门外吃午餐,而定制公交车非常适合团队的出游线路。
 
  定制公交与普通公交车不同,可为市民游客提供多样化定制出行服务。今年6月,北京推出了核心区巡游定制公交车,目前,设有神武门、美术馆北、南锣鼓巷、地安门东、地安门外、鼓楼站点,相比步行或其他交通出行方式,从神武门到美术馆或地安门外乘坐巡游定制公交的时间缩短,仅需5-10分钟。
 
  早在2013年,北京就推出了定制公交服务,也是全国最早开设定制公交的城市。目前,北京定制公交已累计开通485条线路,服务通勤、企业、通学、巡游、景区等全场景出行,累计运送乘客超过3000万人次,工作日日均运送4万人次,较去年底翻了一番,高峰日运送乘客超过4.8万人次。
 
  北京公交集团客九分公司运营生产部吴天真表示,今年上半年,北京新开定制公交线路137条,环比增长210%,服务的乘客规模快速增长,不断突破历史新高。
 
  此外,北京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绿色出行一体化平台(MaaS平台),为市民提供一体化智慧出行服务。基于MaaS平台推出绿色出行碳普惠激励措施,引导市民参与绿色出行,今年启动北京MaaS2.0建设。
 
  随着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推出,市民可以以此规划行程。市民韦女士告诉记者,平台每次都能为自己的出行选择最优路线,在炎热的夏季,会提供“阴凉”路线,在晚上出行时,会推荐“路灯”路线。平台的实时根据公交到站时间规划出门就可以了。”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将继续围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和推动交通工作,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特别是完善主副、三城一区、七站两场等重点功能区之间的快速直联直通廊道;进一步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网络,加快河湖道路、园林绿道向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开放接入,着力形成联通融合的线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