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在西门子工作超过了30年,2018年开始担任西门子交通大中华区CEO。在记者眼中,他儒雅、严谨、热情洋溢。他向记者感慨:“2010年我刚来中国工作时,中国高铁的运营总里程约为8000多公里,近30个城市都在积极进行轨道交通建设和规划。到2023年,高铁总运营里程数已突破4万公里,有50多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发展进程令人惊叹!”
在中国,西门子这个名字总能唤起人们愉快的记忆和美好的遐思。这并不奇怪,因为西门子自19世纪以来就成为了中国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西门子交通与中国结缘于1899年北京的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西门子交通已成为一家拥有德国基因的本地化企业。莫德深知本地化的重要性:“本地化、数字化创新和可持续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核心战略,其中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支柱。”
本地成就
目前,西门子交通在中国市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及轨道交通各领域,如:安全可靠的列车产品和系统广泛服务于包括京津、京广、京沪、沪昆、沪宁和哈大在内的9条高铁线路,支持近900标准列高速列车安全稳定运营;为约1000台和谐型交流电力机车(HXD1 和 HXD1B)提供牵引和列控系统;为16个城市47条地铁和有轨电车线路提供牵引系统、列控系统;为16个城市逾40条地铁线路提供信号系统等等。
干线铁路方面,2005年,西门子交通参与了中国大陆第一条客运专线——京津线的建设,现在西门子交通先进的技术已服务于888列中国高铁。作为一个中国通,莫德说:“这是非常吉祥的数字,多么令人骄傲。”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西门子交通助力超过10个城市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如:上世纪90年代,广州地铁1号线率先引入了西门子交通准移动闭塞信号系统,且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参与了上海地铁1号线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莫德作为外企代表受邀参加上海申通地铁30周年纪念,他表示:“西门子交通与上海地铁共同成长壮大。”
本地产业链
西门子交通始终坚持本地化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研发。其办公室及工厂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株洲、福州、深圳、西安、天津、太原等多个城市,在中国已经拥有很高的自主化水平。同时,其在本地有着优秀的工程设计和项目执行团队,现在很多项目可以根据本地需求进行自主决策。目前西门子交通在中国拥有2个本地研发中心、6个制造基地、4个服务基地,覆盖从研发、工程设计、生产、项目执行到服务的全产业链,有些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研发、工程的全面本地化。在牵引、信号领域,本地供应链已经与本土企业达到同等水平。
本地人才
本地化的重中之重就是本地化人才建设,西门子交通一直积极拥抱本地优秀人才。
采访中,莫德饶有兴致地提到:“我经常喜欢问客户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大陆,我们有1200名的员工(大中华区1500名),那么有多少是外国人,有多少是中国人?客户回答至少得有150个外国人。其实,目前在管理层上的德国人只有我一个,我们是一个高度本地化的团队。” 西门子交通的本地人才和团队涵盖了从管理层到工程师再到研发技术人员,他们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技能,与西门子交通的本地事业一起茁壮成长。
本地创新
西门子交通在华设立了2家研发中心,在持续结合本地市场需求,引入全球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西门子交通也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本地研发服务全球,充分利用中国的创新优势与人才优势,驱动创新发展。
2022年,西门子交通中国被认证为 “高新技术企业” 。此次认证是对西门子交通研发能力、科技成果与转化能力和研发组织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西门子交通强劲的创新实力与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莫德真诚地表示:“西门子交通在中国所取得的成绩,表明了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本地客户的信任。而正是在本地多年的知识与技术积累,让我们能在理解中国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地持续创新,进一步助力中国轨道交通提质升级。”
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减少碳排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这与我们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西门子交通正以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和跨领域的知识、经验,加速轨道交通绿色升级,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莫德向记者展示了西门子交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升级绿色装备
西门子交通采用创新技术对轨道交通进行绿色改造。如,数字化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支持轨道交通100%系统可用性的同时,还可减少30%计划外车辆段停修,降低15%运维费用。莫德举例:“西门子交通在德国多特蒙德有一个数字化车辆段,通过数字化智能运维在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进行实时数据监测、预测性维护以帮助列车运营,并已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西门子交通还将数字化解决方案运用到铁路电气化领域。该方案将缩短故障定位及处理时间,把 “计划修” 转为 “状态修” ,避免因极限运营而引起的运营中断,进一步提升系统可用性,节约牵引能耗达2%。
全自动运行技术
西门子交通在城轨全自动运行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西门子交通推出的全自动运行系统,能够降低行车间隔并提升运力,节能环保,在提升准点率的同时可降低约15%的运营能耗。
2020年12月26日,西门子交通在中国的首个全自动运行地铁项目——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顺利以最高等级(GoA4)全自动运行模式开通。除此之外,其全自动运行系统还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地铁线路上高效稳定运行。
布局清洁能源列车
“提供高效、高性能的产品与服务是我们布局新能源的目标,我们不仅拥有能源生成、转化的技术优势,还拥有列车生产、运营、维护优势,这将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新能源列车,莫德信心满满。
氢能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能源,西门子交通与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合作了“H2goes Rail”项目,并于2022年5月在德国克雷菲尔德首次展示Mireo Plus H氢动力列车和移动储氢拖车,9月列车首次试驾及进行加氢测试。该列车的续航里程约为1000公里,加速度1.1米/平方秒,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在30年的使用寿命中,一列氢动力列车比汽车减少4.5万吨碳排放。 莫德欣喜地告诉记者:“西门子交通已与德国运营商NEB签署合同,计划为柏林-勃兰登堡地区提供七列两节编组的Mireo Plus H列车,于2024年秋季交付。”
莫德强调:“氢动力列车对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有一定的要求。若无法满足,可以考虑其他选择,如西门子交通的Mireo Plus B电池动力列车。与氢动力列车相比,它的续航里程较短,更适合短途旅程,但是从加速度、牵引功率等其他方面来看,两款列车是非常相似的。”
如此先进的技术,何时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莫德慎重地回答:“目前来看,欧洲的市场需求会更大一些,比如德国,它的铁路发展比较早,有很多的路段还是非电气化铁路,采用的是柴油列车,因此对铁路进行新能源改造将更加容易,而中国铁路的电气化水平较高。但我们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期待一切可能性。”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轨道交通行业的新责任和新使命。那么在这个新时期,轨道交通行业又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与机遇?莫德深思熟虑后告诉记者:“数字化、环境和‘走出去’是我认为的最大挑战与机遇。”
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对环境挑战
“客户的挑战就是我们的挑战,目前轨道交通行业需要提升系统可用性、实现降本增效,西门子交通将依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帮助轨道交通运营商减少全生命周期成本。同时,在扩大可持续投入和实现降本增效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 莫德坚信数字化是应对挑战的利器。
为此,西门子推出DEGREE框架,提出西门子全球减排目标,即至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净零排放,至2050年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净零排放。西门子将以最高环境标准,与客户及供应商一道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门子交通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如结合碳化硅器件、永磁牵引等技术,推出新一代轨道车辆牵引系统,降低能耗水平。西门子交通还积极做好节能、生产材料回收工作,实现绿色生产,其位于天津、上海的两家公司已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供应链管理方面,西门子交通全球开发出碳排放评估平台(CWA),将可持续水平纳入采购标准,支持供应商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减少碳足迹。
就在今年,西门子交通已得到中国交通运输部的邀请,成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的创始成员,共同推进减碳行动,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地球。
多年的本地化耕耘,让西门子交通这个具有德国基因的中国企业有了“走出去”的底气和信念。
目前,西门子交通在中国有6家合资公司,涉及牵引电机、齿轮箱、信号系统、电气设备等业务,并以优质的产品走向全球市场。如: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向沙特、阿根廷等国出口转辙机;西门子轨道交通设备(天津)有限公司向欧洲出口机车电机;西门子交通电气设备(上海)有限公司为土耳其以及印度市场提供直流供电系统等。
“展望将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本土企业在新科技、数字化领域有更多的研发创新。西门子交通在福州的研发中心,其设计的软件产品具备出口海外的实力。我们也将积极推动中国本土企业加入西门子交通全球供应链,携手‘走出去’!”对于未来,莫德充满了期待。
结语
采访的最后,记者提议用一句话形容中国市场,莫德坚定地说道:“西门子交通早已是一家高度本地化的企业,我们将继续作为中国交通行业长期、可靠、紧密的合作伙伴,助力中国轨道交通安全、开放、智慧、绿色发展!”
整个采访中,莫德时常用中文与记者进行交流,多年的工作与生活让莫德早已把中国这个“异乡”当作了家乡,莫德激动地表示:“勤劳、热情、可爱的中国人,对于轨道交通事业的不断追求深深感动着我,我很感恩在中国的一切,希望中国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