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轨道交通“国家队”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9-20 来源:广州日报
本文摘要:  拿下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助力广州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超2500亿元;首次实现城际四线贯通...

 
  拿下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助力广州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超2500亿元;首次实现城际“四线”贯通大湾区五座城市,成为城市能级跃升、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加速器”。广州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行者,在科技创新领域创出一系列“国内第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在“四网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作为先进经验对外复制推广。

 
  科技创新篇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作为唯一由地铁建设与运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心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家队”。
 
  中心从“十二五”国家“863”项目、到“十三五”以及“十四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个五年周期均牵头国家级科技项目,实现多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突破,创新成果已在我国多个城市推广应用,辐射“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先后获得政府科学技术奖40项,授权发明专利125项,编制并发布标准134项,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覆盖广州地铁已运营的16条653公里地铁线路,提升了线网运行安全性和服务质量。2023年,广州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31.3亿人次,根据国际地铁协会(CoMET)2023年数据,在全球45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多项主要运营指标位居行业领先,安全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服务可靠度排名第一。
 
  科研成果还将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的22条638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同时孵化成立了4家高新技术公司,培育壮大了一批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助力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2023年产值超2500亿元。
 
  国产地铁运行“大脑”经济效益超30亿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多数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是被称为列车运行“大脑”的信号系统,国内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成为迫切需要。
 
  2008年,在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引下,广州地铁团队联合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启动研发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CBTC),攻克列车自动防护、全自动驾驶、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等10余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MTC-Ⅰ型CBTC信号系统,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GoA4最高等级的全自动运行。
 
  2016年底,该信号系统在广州地铁七号线一期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列车移动闭塞控制,以及全过程安全、高效自动控制。线路运营至今,列车正点率超过99.99%,时刻表兑现率超过99.99%,运营可靠性位居广州地铁线网首位。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5条线路,里程达375公里,获得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国内首个可迭代的轨交智慧操作系统
 
  与智能手机可不断更新迭代的操作系统不同,传统的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系统架构与功能固化等问题,越来越难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准化出行需求。2019年,广州地铁与深圳腾讯公司成立“穗腾联合实验室”,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轨道交通专业经验相融合,研发可迭代升级的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穗腾OS。
 
  团队成功于2019年9月发布穗腾OS1.0版本,2022年9月发布穗腾OS2.0版本,研发成果先后在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塔站和18、22号线工程应用。
 
  一键开关站等智慧车站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巡站工作,现在10分钟即可完成,18、22号线生产检修人员配员减少了16%;通过穗腾OS,仅需3周即可完成防洪防汛功能研发及上线……基于穗腾OS建设的18、22号线,全面实现了各专业的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实现了全息感知的车站管理、体系迭代的智能运维、灵活便捷的乘客服务、集成一体的安防应急、绿色环保的节能控制等业务功能。
 
  穗腾OS先后荣获国际数博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中城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累计经济效益达8.43亿元。
 
  城际铁路篇
 
  城际“四线”贯通实现大湾区一小时通勤
 
  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四条东西向城际实现贯通运行,共同构筑起一条258公里的湾区东西向主通道,自东向西连接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五座城市。旅客从广州番禺出发,30分钟直通佛山、东莞,60分钟抵达肇庆、惠州。
 
  家住南沙的麦先生是一名电子工程师,经常要去东莞出差。随着城际新线的开通,他有了新选择:“再也不用担心高铁没车回南沙了,而且城际不用提前买票,随到随走。”“四线”贯通后,行车间隔更短、直达列车更多、旅客出行更便捷,将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更大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对于广州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自广州地铁集团2024年1月23日正式接管广肇城际佛肇段、广惠城际莞惠段以来,截至9月3日,广肇、广惠城际累计发送旅客量突破千万大关,达1003.2万人次。其中,自5月26日“四线”贯通运营后,日均客流7.2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9.7万人次,这条横跨大湾区五个城市的城际铁路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广州地铁“四网融合”经验向全国推广
 
  新开通的城际铁路不断提升服务,在建的新线和交通枢纽全速推进。8月22日,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迎来首个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继7月底全线首座车站封顶之后“再下一城”,线路土建进度达30%。8月28日,负责南珠(中)城际铁路“穿海”任务的盾构机顺利始发,将由中山香山掘进至广州南沙二十涌,为未来轨道交通地下连通广州、中山两地创造条件。
 
  9月5日,广州地铁集团负责建设的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广珠(澳)高铁区间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广州地铁最大直径14.31米盾构机首次穿越运营机场飞行区及周边建(构)筑物施工任务圆满完成。根据规划,通过广珠(澳)高铁,珠江西岸四个城市可无缝换乘直达白云机场,实现“零换乘、一体化”的北上南下新交通格局。
 
  当前,广州地铁集团正全面推进20条(段)567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统筹负责12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四网融合”,全面提升广州轨道交通发展能级。随着广州都市圈加快建设,“高铁进城”“城际进中心”“一票通达”等目标加速实现,“1小时生活圈”和“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构建,轨道交通支撑城市经济、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效能不断凸显。
 
  广州地铁建设运营的城际线路,作为先行先试的代表向全国推广经验。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在会上表示,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更大范围的“四网融合”试点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轨道交通“国家队”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广州日报


 
  拿下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唯一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以创新驱动行业发展,助力广州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超2500亿元;首次实现城际“四线”贯通大湾区五座城市,成为城市能级跃升、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加速器”。广州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先行者,在科技创新领域创出一系列“国内第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在“四网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作为先进经验对外复制推广。

 
  科技创新篇
 
  “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作为唯一由地铁建设与运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心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追赶到领跑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家队”。
 
  中心从“十二五”国家“863”项目、到“十三五”以及“十四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每个五年周期均牵头国家级科技项目,实现多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突破,创新成果已在我国多个城市推广应用,辐射“一带一路”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先后获得政府科学技术奖40项,授权发明专利125项,编制并发布标准134项,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应用覆盖广州地铁已运营的16条653公里地铁线路,提升了线网运行安全性和服务质量。2023年,广州地铁共安全运送乘客31.3亿人次,根据国际地铁协会(CoMET)2023年数据,在全球45家大型地铁中,广州地铁多项主要运营指标位居行业领先,安全指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服务可靠度排名第一。
 
  科研成果还将应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在建的22条638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同时孵化成立了4家高新技术公司,培育壮大了一批机电装备制造企业,助力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2023年产值超2500亿元。
 
  国产地铁运行“大脑”经济效益超30亿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多数设备已实现国产化,但是被称为列车运行“大脑”的信号系统,国内却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号系统,成为迫切需要。
 
  2008年,在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指引下,广州地铁团队联合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启动研发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信号系统(CBTC),攻克列车自动防护、全自动驾驶、列车运行自动调整等10余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MTC-Ⅰ型CBTC信号系统,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GoA4最高等级的全自动运行。
 
  2016年底,该信号系统在广州地铁七号线一期投入使用,实现了对列车移动闭塞控制,以及全过程安全、高效自动控制。线路运营至今,列车正点率超过99.99%,时刻表兑现率超过99.99%,运营可靠性位居广州地铁线网首位。目前,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5条线路,里程达375公里,获得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
 
  国内首个可迭代的轨交智慧操作系统
 
  与智能手机可不断更新迭代的操作系统不同,传统的轨道交通建设存在着系统架构与功能固化等问题,越来越难满足乘客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准化出行需求。2019年,广州地铁与深圳腾讯公司成立“穗腾联合实验室”,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轨道交通专业经验相融合,研发可迭代升级的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穗腾OS。
 
  团队成功于2019年9月发布穗腾OS1.0版本,2022年9月发布穗腾OS2.0版本,研发成果先后在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塔站和18、22号线工程应用。
 
  一键开关站等智慧车站应用上线后,原本需要1个小时完成的巡站工作,现在10分钟即可完成,18、22号线生产检修人员配员减少了16%;通过穗腾OS,仅需3周即可完成防洪防汛功能研发及上线……基于穗腾OS建设的18、22号线,全面实现了各专业的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实现了全息感知的车站管理、体系迭代的智能运维、灵活便捷的乘客服务、集成一体的安防应急、绿色环保的节能控制等业务功能。
 
  穗腾OS先后荣获国际数博会优秀科技成果奖、中城协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累计经济效益达8.43亿元。
 
  城际铁路篇
 
  城际“四线”贯通实现大湾区一小时通勤
 
  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四条东西向城际实现贯通运行,共同构筑起一条258公里的湾区东西向主通道,自东向西连接惠州、东莞、广州、佛山、肇庆五座城市。旅客从广州番禺出发,30分钟直通佛山、东莞,60分钟抵达肇庆、惠州。
 
  家住南沙的麦先生是一名电子工程师,经常要去东莞出差。随着城际新线的开通,他有了新选择:“再也不用担心高铁没车回南沙了,而且城际不用提前买票,随到随走。”“四线”贯通后,行车间隔更短、直达列车更多、旅客出行更便捷,将更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更大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对于广州做强大湾区“一点两地”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自广州地铁集团2024年1月23日正式接管广肇城际佛肇段、广惠城际莞惠段以来,截至9月3日,广肇、广惠城际累计发送旅客量突破千万大关,达1003.2万人次。其中,自5月26日“四线”贯通运营后,日均客流7.2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达19.7万人次,这条横跨大湾区五个城市的城际铁路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广州地铁“四网融合”经验向全国推广
 
  新开通的城际铁路不断提升服务,在建的新线和交通枢纽全速推进。8月22日,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迎来首个双线贯通的盾构区间,继7月底全线首座车站封顶之后“再下一城”,线路土建进度达30%。8月28日,负责南珠(中)城际铁路“穿海”任务的盾构机顺利始发,将由中山香山掘进至广州南沙二十涌,为未来轨道交通地下连通广州、中山两地创造条件。
 
  9月5日,广州地铁集团负责建设的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轨道交通预留工程广珠(澳)高铁区间隧道顺利贯通,标志着广州地铁最大直径14.31米盾构机首次穿越运营机场飞行区及周边建(构)筑物施工任务圆满完成。根据规划,通过广珠(澳)高铁,珠江西岸四个城市可无缝换乘直达白云机场,实现“零换乘、一体化”的北上南下新交通格局。
 
  当前,广州地铁集团正全面推进20条(段)567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建设,统筹负责12个国铁、综合交通枢纽、市政道路项目投资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四网融合”,全面提升广州轨道交通发展能级。随着广州都市圈加快建设,“高铁进城”“城际进中心”“一票通达”等目标加速实现,“1小时生活圈”和“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构建,轨道交通支撑城市经济、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效能不断凸显。
 
  广州地铁建设运营的城际线路,作为先行先试的代表向全国推广经验。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铁路局在会上表示,将在粤港澳大湾区试点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更大范围的“四网融合”试点推广工作,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