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郑州正尝试并推进轨道交通TOD模式建设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轨道盈利?

2024-10-22 来源:《大河报》
本文摘要:近几年,郑州的地铁建设,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今年底之前,郑州计划开通三条新地铁线路,让不少人充满期待。
 
  近几年,郑州的地铁建设,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今年底之前,郑州计划开通三条新地铁线路,让不少人充满期待。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地铁规划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国内曾有媒体以《深圳地铁规划也缩水,地铁“狂飙”时代结束?》为标题,报道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
 
  那么,郑州轨道交通如何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盈利呢?
 
  国内多个城市地铁规划收缩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59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1.12万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2024年8月26日,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其中的基础设施就包含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之前,国内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也曾以《深圳地铁规划也缩水,地铁“狂飙”时代结束?》为标题,报道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其实,这并非国家第一次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提出要求。2018年,国务院就对申报建设地铁的标准进行了调整,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相比2003年的标准,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一项的标准,就提高不少。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规划开始收紧。与此同时,国内地铁公司普遍亏损,也引起社会关注。连盈利了十几年的深圳地铁,在2024年也出现了首次亏损。郑州地铁也不例外。据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显示,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8.92%,净利润亏损约6149万元。
 
  为什么地铁公司会亏损呢?据了解,地铁成本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期修建费用,二是后期运营成本。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地铁单公里均价达7亿元至8亿元,在部分地质条件差、拆迁成本高的城市,单公里造价更高。进入运营期后,还需支付日常运营成本、设备检修、更新成本及融资成本等。再加上其作为城市主要通勤手段,需要较高频率的发车班次满足大众需求。
 
  郑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是啥?
 
  地铁相较其他交通方式,由于没有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不仅运量大,准时性高,速度较快,而且,一条线路的成功运营,通常会对沿线的商业和住宅带来一定数量的人流,对沿线区域发展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自动导向轨道(APM)系统、磁浮系统。
 
  按照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公示的《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到2050年,郑州市规划建设21条轨道交通线,包括中心城区8条、外围组团5条、市域快线8条,总规模长945.2千米,503座车站。
 
  在市域(郊)铁路上,2023年12月28日,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正式开启初期运营。郑许市域铁路承担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通勤客流,能有效地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郑州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围绕“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目标,建设轨道交通K1线和K2线;加快完成轨道交通第三期项目建设,适时启动第四期项目规划建设;推进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建设,加快完善郑州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郑州低运量T3线路的情况如何?
 
  郑州地铁集团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现阶段,T3线路尚未批复齐全。目前正在开展T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待工可(工程可行性)获批后,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相关工作。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5条线的线网规划方案,5条线分布在郑东新区、高新区、中原区、中牟县、新郑市及登封市等区域,总长度约105.3公里。低运量轨道交通单向运输能力一般在1万人,而在市中心区域,在这个运量等级下,公交专用道、BRT、常规公交等在发挥作用,这些方式往往更灵活经济。对于远离郑州市中心的中牟、新郑、登封等周边片区,客流量有限,因距离较远,公交的运输效率相对较低,低运量轨道交通成为这些地区交通发展的最优选择。同时与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相比,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也是其自身优势所在。
 
  地铁公司要实现盈利,需要副业加持
 
  综合分析来看,单靠卖车票收入,地铁集团很难实现盈利,这时就需要“副业”加持——“轨道+物业”的TOD模式(见文末名词解释)来赋能。
 
  国家对申报地铁建设标准的调整也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未来,地铁建设也将更加强调综合效益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该模式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他认为城市高密度增长应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规划发展。
 
  换言之,就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高密度开发距核心半径距离1000米的区域,将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成为多功能社区,使其可以满足多项需求。
 
  香港地铁通常被看作是TOD模式的“代言人”。过去40年,除2020年外,香港地铁其余每年都在盈利。其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478.12亿港元,归母净利润达98.27亿港元,同比增长2.9%。其中物业发展业务除税后利润达到了104.8亿港元。
 
  2023年8月4日,郑州首个TOD项目——郑轨云麓在高新区五龙口项目所在地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属郑州首个轨道交通场站上盖TOD项目,与8号线五龙口站点无缝接驳。
 
  项目总占地约144亩,总建筑面积约37.2万平方米。项目构连“住宅、商业、公园”多元立体生活空间,筑造集居住、消费、休闲、运动、文教等多业态融合的城市新空间,开启郑州TOD人居新模式。
 
  不光有TOD项目在地面落地,郑州地铁对车站剩余空间也进行了调整和利用,积极引进便利店、花店等小商业体入驻车站非付费区,同时也在站内定期开展创业市集等活动,多样利用车站空间,将其功能进行多样化拓展。
 
  郑州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对轨道交通站点沿线进行开发。
 
  方案中提到,要以郑州南站为契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段(场)上盖物业和站点综合开发等TOD项目步伐,同时提出要完善TOD配套政策,明确TOD管控地块及措施,同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分级分类体系,开展TOD站城一体化研究,实现由“单站开发”向“片区统筹”转变,推动轨道交通功能、经济功能和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名词解释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郑州正尝试并推进轨道交通TOD模式建设

《大河报》

 
  近几年,郑州的地铁建设,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今年底之前,郑州计划开通三条新地铁线路,让不少人充满期待。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地铁规划普遍收缩的背景下,国内曾有媒体以《深圳地铁规划也缩水,地铁“狂飙”时代结束?》为标题,报道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
 
  那么,郑州轨道交通如何在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盈利呢?
 
  国内多个城市地铁规划收缩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内地共有59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长度1.12万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2024年8月26日,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其中的基础设施就包含城市轨道交通设施。
 
  之前,国内中国新闻周刊等媒体也曾以《深圳地铁规划也缩水,地铁“狂飙”时代结束?》为标题,报道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发展。其实,这并非国家第一次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提出要求。2018年,国务院就对申报建设地铁的标准进行了调整,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相比2003年的标准,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一项的标准,就提高不少。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规划开始收紧。与此同时,国内地铁公司普遍亏损,也引起社会关注。连盈利了十几年的深圳地铁,在2024年也出现了首次亏损。郑州地铁也不例外。据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显示,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6.39亿元,同比增长18.92%,净利润亏损约6149万元。
 
  为什么地铁公司会亏损呢?据了解,地铁成本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期修建费用,二是后期运营成本。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地铁单公里均价达7亿元至8亿元,在部分地质条件差、拆迁成本高的城市,单公里造价更高。进入运营期后,还需支付日常运营成本、设备检修、更新成本及融资成本等。再加上其作为城市主要通勤手段,需要较高频率的发车班次满足大众需求。
 
  郑州轨道交通发展,目标是啥?
 
  地铁相较其他交通方式,由于没有其他交通方式的干扰,不仅运量大,准时性高,速度较快,而且,一条线路的成功运营,通常会对沿线的商业和住宅带来一定数量的人流,对沿线区域发展也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系统、自动导向轨道(APM)系统、磁浮系统。
 
  按照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网公示的《郑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15-2050)》,到2050年,郑州市规划建设21条轨道交通线,包括中心城区8条、外围组团5条、市域快线8条,总规模长945.2千米,503座车站。
 
  在市域(郊)铁路上,2023年12月28日,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正式开启初期运营。郑许市域铁路承担城市组团、次中心城镇之间的通勤客流,能有效地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月,郑州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围绕“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目标,建设轨道交通K1线和K2线;加快完成轨道交通第三期项目建设,适时启动第四期项目规划建设;推进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建设,加快完善郑州多层次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
 
  目前,郑州低运量T3线路的情况如何?
 
  郑州地铁集团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现阶段,T3线路尚未批复齐全。目前正在开展T3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待工可(工程可行性)获批后,开展项目初步设计相关工作。郑州市低运量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5条线的线网规划方案,5条线分布在郑东新区、高新区、中原区、中牟县、新郑市及登封市等区域,总长度约105.3公里。低运量轨道交通单向运输能力一般在1万人,而在市中心区域,在这个运量等级下,公交专用道、BRT、常规公交等在发挥作用,这些方式往往更灵活经济。对于远离郑州市中心的中牟、新郑、登封等周边片区,客流量有限,因距离较远,公交的运输效率相对较低,低运量轨道交通成为这些地区交通发展的最优选择。同时与地铁等大运量轨道交通方式相比,低运量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也相对较低,也是其自身优势所在。
 
  地铁公司要实现盈利,需要副业加持
 
  综合分析来看,单靠卖车票收入,地铁集团很难实现盈利,这时就需要“副业”加持——“轨道+物业”的TOD模式(见文末名词解释)来赋能。
 
  国家对申报地铁建设标准的调整也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未来,地铁建设也将更加强调综合效益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该模式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他认为城市高密度增长应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规划发展。
 
  换言之,就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高密度开发距核心半径距离1000米的区域,将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成为多功能社区,使其可以满足多项需求。
 
  香港地铁通常被看作是TOD模式的“代言人”。过去40年,除2020年外,香港地铁其余每年都在盈利。其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478.12亿港元,归母净利润达98.27亿港元,同比增长2.9%。其中物业发展业务除税后利润达到了104.8亿港元。
 
  2023年8月4日,郑州首个TOD项目——郑轨云麓在高新区五龙口项目所在地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属郑州首个轨道交通场站上盖TOD项目,与8号线五龙口站点无缝接驳。
 
  项目总占地约144亩,总建筑面积约37.2万平方米。项目构连“住宅、商业、公园”多元立体生活空间,筑造集居住、消费、休闲、运动、文教等多业态融合的城市新空间,开启郑州TOD人居新模式。
 
  不光有TOD项目在地面落地,郑州地铁对车站剩余空间也进行了调整和利用,积极引进便利店、花店等小商业体入驻车站非付费区,同时也在站内定期开展创业市集等活动,多样利用车站空间,将其功能进行多样化拓展。
 
  郑州市推进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也提到了要加强对轨道交通站点沿线进行开发。
 
  方案中提到,要以郑州南站为契机,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段(场)上盖物业和站点综合开发等TOD项目步伐,同时提出要完善TOD配套政策,明确TOD管控地块及措施,同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分级分类体系,开展TOD站城一体化研究,实现由“单站开发”向“片区统筹”转变,推动轨道交通功能、经济功能和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
 
  名词解释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其中的公共交通主要是指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合用途”,使居民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