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专题 > 磁浮,轨道交通创新发展方向 > 高速、超高速不断突破

高速、超高速不断突破

发布时间:2023-04-10 13:26:21 编辑:lanyingchun
本文摘要:在高速磁浮领域,我国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并进行一系列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于2002年建成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最高运营速度达431km/h。目前,我国已具备高速磁浮线路轨道系统国产化能力,基本掌握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车辆、牵引供电、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


在高速磁浮领域,我国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并进行一系列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于2002年建成上海高速磁浮示范线,最高运营速度达431km/h。目前,我国已具备高速磁浮线路轨道系统国产化能力,基本掌握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车辆、牵引供电、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进行了部署,其目的是攻克高速磁浮核心技术,全面自主掌握高速磁浮设计、制造、调试和试验评估方法,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化系统,形成我国高速磁浮产业化能力。
2019年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车辆方面,攻克磁浮列车核心技术,成功研制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解决了超高速工况下车体轻量化、强度、刚度、噪声等系列难题,开发出轻质高强度的新一代车体;突破高速条件下流固耦合复杂作用的制约,解决气动阻力、升力等问题,气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出高精度的悬浮导向、测速定位装置和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攻克长大薄壁铝合金车体激光复合焊、电磁铁箔绕、悬浮架精铸等系列关键工艺,研制的车体、电磁铁及其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性能优异,实现了工程化技术的重大突破。牵引系统方面,全新自主研发世界首套基于有源中点嵌位(ANPC)技术的24MVA大功率牵引变流系统,以及高速多分区牵引控制系统。运控通信方面,创新系统架构,研发适合于长大干线、多分区追踪运行的高速全自动控制系统,并研发基于LTE架构、融合低时延技术的新型通信系统。目前牵引系统和运控通信系统均已完成试验样机研制。今年7月,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补了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是当前可实现的、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将助力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层级完善、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立体交通架构,丰富我国交通运输速度谱系。
高速磁浮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一大“制高点”,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我国基本具备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高速磁浮已从研发阶段进入高速试验阶段,将逐步过渡到示范运营、产业化发展阶段。
真空管道磁浮方面,2018年6月19日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轨道交通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卫华向媒体表示,由西南交通大学承担的“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平台”已经在建设中,该平台是在1500米可模拟不同低气压环境的真空管道里,开展不同磁悬浮模式比例模型车运行测试,包括高温超导磁悬浮模式在内,试验速度超过音速,理论上有望达到时速1500公里。
 
需要一提的是,我国磁浮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就持续扶持磁浮列车系统研究,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系统掌握高速磁悬浮技术,优化完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的目标。“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推进时速500公里轮轨试验列车、时速600公里磁悬浮系统等新型列车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完整产业链,构建时速200公里及以下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2016年中低速磁浮交通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促进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示范。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将磁浮轨道交通作为新型轨道交通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并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任务中,要求加快研制速度160km/h中速磁浮列车等自主化产品及核心系统部件。2019年,高速磁浮作为前沿关键科技被列入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研制,将成为我国高速交通的重要补充,助力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与推进。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