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小名气大的威宁站
2007-04-21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佚名车站所在地辽宁本溪威宁营历史悠久。据《东三省古迹遗闻》记载:“威宁营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东10里许,南临太子河,东西环山,北为通奉要道,形势险要,是辽东重镇也。”据威宁营村中老辈人讲,相传唐代薛礼东征时,屯兵于此,依山沿河筑城为营。唐代著名女将、一代巾帼豪杰樊梨花被册封为“威宁侯”,方圆百里作为封地,威宁营便得名于此,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无法确切考证真伪。历史学家还有一种说法:明代辽东城堡的名称多有炫耀武功、希望长治久安之意,此地得名威宁营也在情理之中。
史书记载:“明朝曾在威宁营筑城,城周围两公里,东西设两个城门。”考古发现,威宁营古城至今仍有北城墙墙基,点将台和护城壕的遗迹尚可辨认。据《明实录》记载,明成祖时威宁营已成为辽东最大的炼铁场,年产铁达“万余斤”。史书说在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威宁营城曾修补过一次。日本人所著《本溪湖史》中也有关于威宁营的记载:“威宁营距奉天100里,城周围四里,东西两门,明时筑成。”这和《明实录》等史书的记载相吻合。
到了清代,威宁营城池尚保存完好。据《本溪湖史》记载,古城在1904年日俄战争后遭到严重破坏。据《满文老档》记载,清河堡、碱厂堡、威宁营城堡等本溪地区归两红旗管辖,当时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札亲王代善的领地。
威宁营民俗中“乔马李不分家”之说,可见此地三大姓原本是一家。这可能与清初“跑马圈地”有关。据李氏族人说,在300多年前,李氏祖先是大清镶黄旗,跟随努尔哈赤来到威宁营,从李氏高祖李来色起,已在威宁营生息300多年,繁衍了14代子孙。威宁营李氏家族300年前的清代祖墓,有康熙和乾隆年间的碑刻为证。历史悠久的“李氏清代古墓”在本溪地区并不多见。
又据李氏族人回忆,传说樊梨花是名将薛礼之子薛丁山之妻。据考证,樊梨花的点将台在威宁营城北墙下,点将台用青砖垒砌,里面用黄土夯实,长25米、宽14米、高2米。台上有一个九圣祠,祠前左右各有旗杆,九圣祠中供奉中国历代九大圣人。点将台东侧有一棵高大粗硕的古松。直至上世纪50年代,李氏族人逢年过节都要在九圣祠磕头朝拜。对此,不少李氏族人还记忆犹新,可惜点将台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古松也被连根掘倒。
威宁营记载了本溪的沧桑巨变,留下悠悠历史的见证。由此而得名的威宁站,也由于承担着缓解本溪站运输压力的重任,而愈加重要。
相关文章
- 站小名气大的威宁站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