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帽子”
2007-04-21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佚名我国铁路的“红帽子”由英国传入,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在沪宁、北宁、津浦等铁路线上已十分普遍。然而,那时的“红帽子”常年在车站干活,却不是正式的铁路职工。他们最初被录用时,虽然也登记造册,但一顶红帽可以传来传去,站长、领班分配活计或发放工钱时,只按帽子上的号码呼叫,认帽不认人,以致多年之后,他们的姓名、年龄都弄不清楚。另外,乘坐一等、二等车厢的“上等旅客”雇用“红帽子”时,还常常带着鄙视的口吻。由此可见当年“红帽子”的社会地位之一斑。
新中国成立后,“红帽子”被编入正式铁路职工,定职名为搬运工,开始以主人翁的身姿活跃在车站内外。可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到了20世纪60年代,“红帽子”不见了,这一别就是30多年,给旅客的出行、乘车带来许多不便。
1988年,“红帽子”率先在上海站重新出现。之后,北京、天津、无锡等很多车站相继建起了“红帽子”服务队。他们身穿统一服装,使用手推车、小型机动车等工具,周到地为进出站旅客服务,一展新时期“红帽子”的风采,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和尊敬。1995年,一部以上海站“红帽子”为素材、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时任铁道部部长韩杼滨题写片名的电影《红帽子浪漫曲》公映。该片就是对“红帽子”真实的写照和热情的歌颂。今天的“红帽子”与旧时的“红帽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