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卡特彼勒:努力实现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赢

2009-10-0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高红斌 龚志刚 张玉剑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在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用燃气轮机制造领域,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无疑是全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在其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卡特彼勒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

 

    在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用燃气轮机制造领域,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无疑是全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先锋。在其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卡特彼勒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全球代理商紧密合作,在各大洲积极推动可持续的变革。

    今天,卡特彼勒公司的产品正致力于在基建、资源开发和运输等领域里为客户创造最佳价值。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轨道交通业蓬勃发展,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步伐。

    其全球业务版图和模式如何?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贯穿于卡特彼勒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当中?中国轨道交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对卡特彼勒来说意味着什么?其始终保持全球领先的秘诀何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位于中国北京望京商务中心区的卡特彼勒中国业务总部,采访了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朱季明先生。

[next]

卡特彼勒:努力实现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共赢                       
——访卡特彼勒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朱季明先生
本刊记者  高红斌、龚志刚、张玉剑/北京报道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其在卡特彼勒全球业务版图中占有怎样的位置?朱季明先生回答说:“中国是卡特彼勒全球价值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卡特彼勒的全球销售收入为513亿美元,中国所占份额不到10%。朱季明先生认为,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在增长率。在未来几年里可望迅速攀升,达到全球销售收入的10%~20%。朱季明先生同时表示,卡特彼勒将在中国市场不断开辟,在这一市场中做到更大、更强。同时他还强调,在轨道交通领域,卡特彼勒的产品可以被应用到从土建到隧道、车站、机车,甚至轨路养护的各个方面。对于卡特彼勒来说,中国市场“方兴未艾”,卡特彼勒将“大有可为”。

卡特彼勒在中国

    八十多年来,卡特彼勒不懈努力,促使进步成为可能。其在中国市场的不懈耕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同时,卡特彼勒公司也与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共赢。

    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历史悠久。1975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售出第一台产品,并于1978年在北京开设了办事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制造商与卡特彼勒达成了技术转让协议,开始制造卡特彼勒许可产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加强本地化生产战略的制定,卡特彼勒加快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1996年,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CI”)在北京成立,支持中国不断增长的投资及业务发展。

    卡特彼勒在中国制造的核心产品包括液压挖掘机、履带式推土机、平地机和路面设备,主要用于船舶和发电应用的大型柴油发动机以及用于中国和亚太区的发电机组。卡特彼勒还在中国的多家工厂制造零部件。除核心机器、发动机和零部件生产基地之外,卡特彼勒在中国的业务还有:物流、再制造、融资租赁、培训、市场营销和研发。卡特彼勒的独立代理商网络包括服务于中国区的五个代理商,他们为中国各省的客户提供销售和产品支持。

[next]

推动中国轨道交通业可持续增长

    朱季明先生说:“卡特彼勒全力支持中国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并有信心从中受益。”他说,中国希望在和谐社会环境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制定了大规模的建设计划,这为像卡特彼勒这样的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卡特彼勒有信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确保产品不仅能改善环境,同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卡特彼勒公司将整合其在中国的工程机械设备、发电机组、OEM设备等各个业务部门,以更好的作为一个系统和整体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服务,以实现卡特彼勒与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大发展的双赢。

    卡特彼勒公司与中国铁路方面合作的案例是非常多的。如卡特彼勒公司和四方机车厂合作的机车产品,已在昆明铁路局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该产品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如面临26‰坡道的同时,还要承担重载,单车牵引,保持相应的速度,穿越大量的隧道等要求。其所经路程海拔最高为2000米,而且是长大上坡。为此,卡特彼勒公司采用了比较高级的增压器,高能效的中冷器和机油热换器,使它在海拔2000米的高度不需要作功率修正。该机车应用至今一直状态良好,得到了相关人士的高度认可。另外一个是卡特彼勒公司和资阳机车厂合作生产的世界上最大马力的内燃机车,该机车的应用功率最高达到6500马力,目前正在成功地运营。此外,卡特彼勒公司与南车戚墅堰厂、北车大连机车厂以及北京二七机车厂都有合作。另外,卡特彼勒公司和四方车辆厂也合作过拖拉机式内燃动车组的项目。

    朱季明先生介绍说,朱季明先生公司正试图通过降低产品排放标准来支持中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其推出的清洁柴油机旨在大幅度降低氧化氮、碳氢和颗粒物的排放,同时降低柴油油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006年,卡特彼勒公司全资收购北美铁路服务公司Progress Rail。Progress Rail服务公司是北美最大的铁路服务公司之一,在北美承担着包括EMD、GE等公司售出机车的服务;其业务包括机车、车辆的维修和改造,铁轨焊接,轨道维护等方面。朱季明先生说:“Progress Rail服务公司是铁路行业领先的售后市场服务供应商,这是卡特彼勒公司继续丰富其服务方案组合的绝佳机会。卡特彼勒在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发生了一个重要转折,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成熟的铁路工程设备进入中国市场。”

    谈到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朱季明先生说“我们不会仅仅停留在产品的合作层面,而是要和他们结成合作同盟,达到全方位合作的目的,也就是卡特彼勒本土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一方面,永远采取进口产品的方案是走不通的,所以我们会适当考虑许可证的转让、技术的转让、甚至部分生产任务的转移等;另一方面,结成合作同盟,也会帮助我们中国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因为卡特彼勒的全球业务模式优势,我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给予他们良好的支持。”

[next]

基建发展的最佳伙伴

    卡特彼勒的产品素来以质量而闻名,并承诺协助用户顺利完成工程任务。其高效耐用的机器设备提高了生产力,为用户建立了最好的设备价值标准。今天,卡特彼勒的机器和发动机组在基建和资源开发的领域里,成为了施工队伍的骨干设备,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着持续动力。

    正如卡特彼勒PRS公司柳椰子先生所说,卡特彼勒产品的优势之一在于其规模效益。卡特彼勒在产品研发、生产方面的原始投入非常大,通常情况下每天全球的研发投入约为400万美金。而且卡特彼勒基地年产几十万台的发动机能力,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仿效的。这一点也保证了卡特彼勒在同行业中技术领先地位。优势之二在于卡特彼勒产品的高效和高可靠性使其全生命周期中的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虽然用户在第一次购买时费用比较高,但由于卡特彼勒保证了其产品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如燃油效率高、安全可靠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卡特彼勒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值优势就越明显。

    朱季明先生进一步介绍说,从东北的农业项目至西北的辽阔油田,华北黑三角地区的煤矿开采至三峡及西南的水利工程,卡特彼勒设备在严苛的作业条件中,发挥了应有的生产力和可靠性,满足了用户的作业指标和对卡特彼勒产品的严格要求。

    “中国的交通运输网不断扩展,把城乡的距离逐步拉近,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更大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卡特彼勒为中国的建设队伍提供了骨干设备和动力。拿地铁盾构工程来说,目前,卡特彼勒的机器、设备在广州地铁和深圳地铁等国家重点大型项目的盾构施工中都在发挥着骨干作用。”朱季明先生自豪的说。

    今天,卡特彼勒的机器已经活跃在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卡特彼勒的采矿设备在黑三角地区帮助开采煤矿;履带式推土机、铺管机和平地机在中国西北部最边远地区进行天然气和石油开采;液压挖掘机和多用途机在东北地区用于排灌;发动机和发电机正在为中国许许多多的工业部门提供可靠的动力和紧急备用电源;三峡和小浪底工程的工地上也有卡特彼勒机器奔忙的身影。卡特彼勒公司在2009年全球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排名第144位,全球各行业最受赞赏公司评选中列工农业设备领域的第一名。

[next]

为21世纪提供动力

    卡特彼勒的发动机产品从1931年开始设计生产以来,便取得了领先的优势。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卡特彼勒设计和生产的可靠动力系统也为各工、商企业提供必需的动力。

    卡特彼勒发电机组的应用范围包括国际机场(如:香港和台北)、商业大厦(如:中国最高的上海金茂大厦)、工厂(如:东莞裕元鞋厂)、医院(如:上海儿童医院)及电讯系统(如:电讯设施和地面卫星接收站),这些重点设施都采用了卡特彼勒发电机组,取得可靠的主发电及备用电源。

    卡特彼勒发电机组在煤矿甲烷发电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60台G3520C系列的甲烷发电机组已交付给中国山西省晋城市的寺河煤矿。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甲烷发电项目的开发商。在实现完全运营后,该项目预计将成为同类发电项目的世界之最。该项目将利用一种新发电能源提供120兆瓦的家庭和商业用电,这种用来发电的燃料曾一度被认为是废气。诸如此类的项目还改善了煤矿安全性并大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在开发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领域里,卡特彼勒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索拉燃气轮机组为中国的主要油田提供动力,参与钻井、修井、天然气压缩和传输及原油生产等作业。

    卡特彼勒动力系统产品也广泛地应用在其他的工业领域。卡特彼勒的机车发动机广泛用于中国大陆的客运及台湾的货运交通。而卡特彼勒的船用机组则广泛应用于拖轮、高速客船、货运、渔船及游艇等水上作业。

[next]

保证用户成功的服务后盾

    卡特彼勒是建筑机械、矿用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以及工业用燃气轮机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同时也是一家领先的服务供应商,旗下公司有卡特彼勒融资服务、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卡特彼勒物流服务和Progress Rail服务。

    在中国,卡特彼勒建立了由5个经销商组成的服务网络。他们属下逾千名员工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检测维修工具,为用户提供享誉业内的产品和服务。经过厂方培训的员工协助用户选购最恰当的机器和发动机设备,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满足用户的各项维修需求。他们的设施遍布各个主要城市及邻近用户的施工现场,确保卡特彼勒设备正常运转。

    用户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在重点项目的工地及各代理点都有存货,并由卡特彼勒全球零件分销网络提供强力的支持,急件可于收到订单后24小时内进行处理并发货。必要时,加急件将从工厂的生产线中抽取,以应用户之急。

    卡特彼勒的全球代理商网络为客户提供了关键的有竞争性的平台,使客户可以与他们认识并信赖的人打交道。公司所有的销售代理几乎都是独立的当地公司。许多代理商与客户保持了至少横跨两代人的业务关系。卡特彼勒的代理商遍布 2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设备、服务和金融业务。此外还通过全球 1500 多个网点提供租赁服务。

    朱季明先生说:“自创立至今,卡特彼勒以客为尊的精神跨越大半个世纪仍秉承不移。我们相信,用户成功,我们才会成功。卡特彼勒和经销服务网络的员工都以此为本,致力做到最好。”

     “2001年,中国加入WTO推动了中国经济向世界融合的进程,同时也给卡特彼勒提供了一个契机向中国加速引入其全球业务模式。这是我们的一个成型的业务模式,能够最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除了制造部门,还有研发中心、融资租赁、市场和分销、产品支持、再制造、供应链、物流等众多我们称之为综合服务业务。”朱季明先生说。

[next]

把完整业务模式搬到中国 

    卡特彼勒赢得中国的战略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卡特彼勒的整体业务模式的迅速建立和实施。朱季明先生进一步介绍说:“全面业务模式是卡特彼勒一个成型的业务模式,能够最好的服务于我们的客户,包括制造部门、研发中心、融资租赁、市场和分销、产品支持、再制造、供应链、物流等众多我们称之为综合服务业务的要素。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对华投资和发展项目,在一起完整的形成了卡特彼勒全面业务模式的体系。”

    2002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建立了包括5家独立经销商,400多个网点的完整分销体系。

    2004年,在获得商务部许可批准7个月后,卡特彼勒(中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CCFL)签署了第一份用户租赁合同。迄今为止,CCFL在全中国拥有数千家用户。卡特彼勒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的成立促进了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该项服务还对中国工程设备行业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支持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

    2005年5月,卡特彼勒选择在山东省青岛市建立其一流的产品及工艺研发中心。此举实现了卡特彼勒在中国开发先进技术的承诺,这将使产品研发更有目的性,为卡特彼勒在中国设计和生产流程中引入新技术提供动力和保障。

    2005年,卡特彼勒董事会在北京举行了会议。这也是卡特彼勒首次在美国本土之外举行董事会。在这次会议中,卡特彼勒公司构建了新的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以保证达到公司面向2020年的远景目标。作为战略的一部分,中国被列为7个关键成功因素之一,被提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地位。

    2006年,卡特彼勒正式向中国客户推出了完善的租赁店概念。这是卡特彼勒将其服务和系列产品拓展到中国现有和潜在的客户群计划之一。租赁的时间可以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月,从而帮助用户顺利完成项目。用户还将享受到卡特彼勒及其独立代理商提供的全面产品支持服务。
卡特彼勒的中国代理商承诺将不断增加投入,包括通过建立省级支持中心,以及拓展经销分支机构和卡特彼勒租赁店网络。

    2007年5月,卡特彼勒设在中国无锡的新生产基地——卡特彼勒(中国)机械零部件有限公司隆重启动。这是卡特彼勒支持中国及其全球各地生产基地制造业发展这一长期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8月,卡特彼勒宣布计划在江苏省无锡市生产一流的中小型柴油发动机。无锡的发动机园区符合卡特彼勒的全球发动机整体战略。这亦是卡特彼勒将其成熟的业务模式快速引进中国的关键要素。无锡的发动机生产设施一旦全面投入运营,柴油发动机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每年100000台。

    继2008年1月14日的奠基仪式之后,卡特彼勒在中国最新的核心产品生产设施正式破土动工。设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内的卡特彼勒(苏州)有限公司将在全新的70000平方米的工厂内生产世界一流的中型轮式装载机和其他机型产品。2009年4月全面投产后,该工厂将招募多达500名员工。预计到2010年,员工数量将实现翻番。

    2008年8月,卡特彼勒宣布在无锡建立一个多功能研发中心,支持卡特彼勒在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业务开展。该研发中心重点从事产品和流程开发,产品本地化和验证,以及技术培训。该研发中心具有很多功能,包括一个具备性能与排放技术开发能力的发动机研发中心、一个先进的材料技术中心、一个电子电气实验室、一个系统与机器的集成部,并具备产品验证能力。该中心将分多个阶段建造,第一阶段的工程将于2009年底完成,投资额将达到2000万美元。

    朱季明先生说:“卡特彼勒的产品以优质可靠而著称。在中国,我们尤为致力于将产品贴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并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加速产品的本地化进程。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山工)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自从山工加盟卡特彼勒大家庭以来,提高山工产品的可靠性即成为合资企业的重中之重。在最初的12个月内山工就进行了几项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用户获得实际利益。与此同时,针对山工品牌的装载机的一条升级生产线的开发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卡特彼勒及其设在青岛的中国研发中心与山工的工程师们共同努力,通过利用卡特彼勒传统的装载机技术、零部件生产经验以及先进的工程技术,提高了
产品性能。

    2007年9月,新的SEM 600系列装载机上市。600系列专为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而设计,旨在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可靠、生产力最高的装载机。”

    今天,卡特彼勒运营着18家企业和机构,包括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其他服务设施。其中既有合资也有独资。这些企业和卡特彼勒的独立经销商的网络一起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了卓越的产品,一流的服务和支持。“卡特彼勒是中国的长期投资者。三十多年来,卡特彼勒和其经销商一起帮助中国政府和我们的客户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卡特彼勒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并将继续在中国投资生产,发展业务,为我们的中国客户提供支持,并在中国全面建立卡特彼勒久经考验的全球业务模式。”朱季明先生满怀信心地说。

[next]

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在卡特彼勒整个企业运作当中,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始至终的贯穿在每一个流程和环节当中,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朱季明先生认为,“绿色”与“可持续”已不是一个新概念。对于卡特彼勒来说,“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在卡特彼勒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厂房设计和生产流程的设计以及对员工的可持续培养等三个方面。其中,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多家厂房和办公室都获得美国“绿色环保先锋奖”(LEED)认证。卡特彼勒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地域也比较广泛,因此,卡特彼勒十分注重对员工的可持续性培养,保证员工的健康和在卡特彼勒的长期性的持续扩展。

    同时,卡特彼勒提供高效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提倡负责任地使用材料以及发展优质基础设施。这些也是卡特彼勒及其代理商和客户数十年来一直提供解决方案的主要领域。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中国制定了远大目标和实施措施。卡特彼勒一直致力于与各级政府配合,利用其可持续发展解决能力,协助政府完成相关方面的重点项目和目标,为中国和中国客户提供节能环保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目前在再制造、煤矿瓦斯发电、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生物沼气发电、焦炉煤气热电联供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再制造是一种高端循环再生方式,它以较低的成本通过高科技手段将使用年限到期的或使用过的机械产品零部件再制造,使其质量、耐用性、性能及安全方面达到媲美新产品的状态。该技术能帮助我们的客户保持强势竞争力,并通过减少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费及降低对制造新零件所需原材料的需求,来推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卡特彼勒是再制造业务的全球领先者,已于2006年与中国发改委(NDRC)签署意向书,将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支持中国再制造业的发展。卡特彼勒和发改委并同意组建一个再制造项目联合工作组,以详细探讨与再制造合作计划相关的事宜,协调和促进双方在可持续制造和其他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卡特彼勒再制造服务时第一家在中国获得再制造许可的外国独资公司。为了支持中国客户和代理商以及亚太区的其他客户,卡特彼勒在上海成立了一个区域再制造中心。

    目前,卡特彼勒已经与几个省签署了可持续发展谅解备忘录, 共同制定并落实可持续发展挑战的解决办法。合作伙伴包括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的培训中心和山西省政府。卡特彼勒承诺,在废气发电、再制造及培训等方面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工作,提供培训及确定解决方案。

    卡特彼勒全资子公司索拉透平的一家中国客户,山东金能煤炭气化有限公司,因在山东省的一个项目里使用索拉燃气轮机从燃烧的焦炉煤气中产生电能而成为首家获得美国环保署国际热电联产奖的外国企业。

    “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通过使用索拉的这套热电联产系统,山东金能煤炭气化有限公司每年可以减少排放400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大约减少了6600辆汽车的年排放量。该公司使用一台索拉燃气轮机燃烧焦炉煤气以产生电能。轮机工作产生的剩余热能还被用来产生蒸汽。该电厂运行的效率达到68%,并且可以比分开产生同等数量的热能和电能节约大约26%的燃料。”卡特彼勒公司战略支持项目经理李明先生补充说。

[next]

做社会的最佳企业公民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我们致力于安全生产,关注环境,并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来管理业务。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产品无论最初销往何地都能满足或超越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也是我们的份内之责。开展业务并不仅仅意味着销售设备和发动机。我们关注人类和社会;我们致力于将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卡特彼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卡特彼勒致力于为我们工作和居住的社区做出贡献。”朱季明先生说。

    2002年9月,北京市副秘书长严中秋从卡特彼勒集团总裁Stu Levenick的手中接过了一台挖掘机。这是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生产的第5000台卡特彼勒挖掘机,捐赠给北京市政府以支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设施的建设工作。2003年,该挖掘机应用于国家游泳中心,即“水立方”的奠基施工中。

    基于朱季明先生对中国本土人才的培养工作的异常重视,2007年4月,卡特彼勒与中国四所大学签署了战略伙伴协议。根据协议,卡特彼勒基金会将为这些学校的学生奖学金项目、课程开发、教职工培养和继续教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是卡特彼勒首次与美国之外的大学签署此类协议。这四所大学包括: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这些大学的位置毗邻卡特彼勒设在中国的办公地点和生产设施。这是卡特彼勒为发展与中国一流院校合作关系,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人才培养战略之一。

    2008年2月,中国遭遇了50多年不遇的暴风雪袭击。卡特彼勒基金会向红十字会捐助15万美元,以协助中国的防雪抗灾工作。此外,卡特彼勒代理商还向中国受灾最为严重的东部地区无偿提供机器,帮助清除主要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积雪;并提供多台发电机组以满足医院和通信的电力需求。

    2008年5月,中国西部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严重地震之后,卡特彼勒团队同其在中国的代理商一起,积极地参加了抢险救灾的工作,并制定了卡特彼勒灾后重建计划。

    卡特彼勒成都办事处和易初明通投资有限公司出动了价值2千万元(280万美元)的设备并派遣一组熟练的操作人员参与救灾工作。在救灾行动和清理地震废墟工作中,卡特彼勒设备发挥了巨大作用。卡特彼勒还联系了其四个代理商,从各地抽调了最富经验的机械手赶赴灾区操纵设备,配备了设备维护人员和相应的志愿者,总人数达到100人以上。此外,卡特彼勒基金会,连同卡特彼勒工厂,卡特彼勒全球员工,退休人员和代理商员工总共捐赠了约1000万元(150万美元)。地震之后,卡特彼勒致力于与四川省的重建项目,利用在建筑机械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来帮助四川省进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典型的项目有机械手操作培训和捐助三台县中心小学。 

    机械手操作培训项目是卡特彼勒会与成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卡特彼勒在四川的独家代理商易初明通合作,培训机械手使用各种类型的建筑机械。卡特彼勒向参与受灾地区重建项目的操作手免费提供此类培训。卡特彼勒提供的另一个培训项目面向技师技工,以使其具备维护和修理建筑设备的技能。这些培训项目使地震幸存者能够掌握一些终身的技能,从而为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卡特彼勒与绵阳市政府、北京顺义国际学校等机构协商合作重建三台县中心小学,其中卡特彼勒和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共同出资150万元人民币,由浙江省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作为专项款用于此重建项目。学校的奠基仪式也在今天举行,预计将于2010年上半年竣工。届时,现在都在临时教室里上课的1300多名学生们将搬进崭新的校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一直以来,卡特彼勒有机会接触中国各级政府并与之进行合作,对此卡特彼勒感到非常幸运。在共同探索实现双赢的方式和中国发展计划,以及卡特彼勒的参与方式和提供帮助的途径方面,中国各级政府都为卡特彼勒提供了大力支持。这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今后继续保持这种合作关系。”朱季明先生表示。

    卡特彼勒很多重要产品在世界上的显著销售机会都来自中国。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超过任何其他主要市场。卡特彼勒在中国的综合业务模式的布局也正在迅速的发展成型。卡特彼勒将继续秉承以客为尊,担负社会责任的精神,为用户创造最佳价值。

    朱季明先生最后表示:“我们相信用户成功才是我们真正的成功。卡特彼勒和经销服务网络的员工都将以此为本,致力做到最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next]

人物简介:

    朱季明先生是卡特彼勒公司副总裁,负责卡特彼勒中国区业务,同时担任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朱季明先生于1997年加入卡特彼勒,曾担任多项职位,包括负责亚太区法律事务的首席律师,中国事业部总经理,以及发动机事务部总经理。卡特彼勒董事会于2008年任命朱季明先生担任全球副总裁。

    朱季明先生出生于中国,曾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并于2001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

    朱季明先生是中国无锡新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员。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