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故障频给北京“添堵” 城市应急缘何屡屡失灵
2013-09-17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本文摘要:近期,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在内的中国多地频出地铁故障,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漏洞和应急不力现象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9月16日,地铁4号线角门西站,大批乘客拥挤在进站口。当天,地铁4号线信号故障,致4号线及大兴线列车停运两小时。
9月16日7时22分,作为北京地铁南北交通“大动脉”之一的地铁4号线发生信号故障,4号线全线因故双向停运近两小时,导致大面积乘客滞留。与4号线相连的10号线、2号线、9号线、大兴线等多条地铁线路也受到波及。
由于时值交通早高峰,事发的16日也正逢中秋节前的北京“最堵周”,故障发生后,从4号线地铁返回的上班族短时间内造成沿线公交站客流激增,“地下瘫痪”联动引发“地面暴堵”。
北京地铁为何故障频频?
为何北京地铁总是故障频发?记者清点了北京地铁近两个月的运营故障情况,间隔几天,北京地铁就免不了“卡一下”。
9月14日,地铁9号线列车在晚7时于国家图书馆站出现车辆故障,部分列车晚点;9月5日,地铁10号线列车于早8时因车辆故障在潘家园上行采取清空列车措施,后续列车晚点;8月20日,地铁10号线列车于早10时出现设备故障,部分列车晚点……
对此,中国铁路通信公司专家表示,目前国内地铁信号技术非常先进,但不少新技术新设备都是全新应用,再加上新的地铁线路大量开通,造成故障频发。
相比之下,香港地铁的班次却一直很可靠。数据显示,自2002年至今,香港地铁车程的年平均准时度达到99.9%,位居世界前列。
香港地铁称,铁路系统包含了数以百万计的环节及零部件,因此故障仍会偶然发生。平均每一百万转车程就有可能出现一次严重事故,列车服务有可能会局部中断。
有专家指出,面对诸如地铁这样的大型城市公交工程,所有的施工、业主、监理单位,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严控建设运营的每道安全关,细化到每一个环节、零部件。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够放心、安心。
故障应急有哪些“短板”?
每每地铁发生故障,地铁运营公司给出的原因只有“信号故障”或“车辆故障”,但故障细节却没有公布。而这一次,仅凭“信号故障”四个字无法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网友“hanmeimei的记忆”说,应解释一下什么信号,“别每次都是马虎眼”。
此次故障发生后,运营管理部门通过微博、地铁站内广播等方式发布了故障信息。而站内广播仅能通知到抵达车站的乘客,对于四面八方赶来的乘车人流却无济于事。
专家建议,可以借鉴汛期在大到暴雨来临前通过手机短信预警的方式,在地铁出现故障后,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周边市民选择其他方式出行,避免人流过于集中在地铁站附近。
此外,应该在更高层面启动应急协调机制,临时调动应急接驳车,尽快疏散和转运滞留乘客。
近期,包括北京、深圳、杭州在内的中国多地频出地铁故障,公共交通系统的管理漏洞和应急不力现象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专家分析,应急预案的设计不周、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导致城市公共管理中的应急措施失灵,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除了要注重“事发应急”还应加强事后追责。
应急预案被指失灵
负责地铁4号线运营的京港地铁公司方面表示,事故发生后地铁方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迅速维修故障、乘客限流疏导、及时发布信息、通知公交接驳等应急措施。但是,地铁内被困、地面上暴堵,“困”与“堵”的切身体验,让市民质疑地铁应急预案的效果。网络上,乘客抱怨北京交通系统应对不力,应急失灵。
“地铁方面将故障通知公交集团后,公交如何第一时间增加运力?如何第一时间通知沿线站点配合地铁维持候车乘客秩序?地铁方面如何第一时间做好与乘客的沟通解释工作?地铁故障中,这些问题都应该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与社会建设研究室主任钟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提出上述问题。
钟君介绍,目前应对城市突发公共事件,一些地方职能部门的各类应急预案,往往是形式主义的多,纸上谈兵的多。“很多是城市之间、部门之间照抄照搬,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和落地性不强,故障突发之后,原本就存有缺陷的应急措施,关键时刻出现失灵也不难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内地一些大城市在公共交通方面,必要的应急保障和应急演练存在不足。
“一个涉及百万甚至千万人口安全和利益的公共交通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应急措施必须尽可能细致到考虑进任何条件和任何情况,包括应急处理、应急联动、应急备份、应急公关等方方面面,虽然是非常常规性的工作方案,但是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考虑和科学周密的设计。”
多地“地铁险情” 不了了之
事实上,北京地铁因故障导致的乘客大面积滞留并不是新鲜事。此次地铁故障发生的十几天前,9月5日早晨8点10分左右,北京地铁10号线地铁外环线2072次列车发生车辆故障,在潘家园地铁站采取清空列车措施,导致后续列车晚点,部分地铁站滞留大量乘客。
而据记者初步统计,今年7月以来,发生在北京地铁内的“故障事件”已多达十起,涉及1号、2号、4号、5号、8号、10号、房山等多条地铁线路,故障原因也有“信号故障”、“车辆故障”、“变电站故障”等多种解释。
怎样才能杜绝地铁“带病上路”?故障发生后,地铁方面为何屡屡道歉却又屡屡出错?网络上,公众的质疑还不止地铁故障后的应急失灵。
“故障发生后,相关部门不能让故障的处理随着一句致歉而不了了之,公共交通系统的故障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大问题,应该有透明公开的后续检查追责机制,这样既能让职能部门感到切身社会压力,也能让他们有改进工作动力。”
单菁菁说,负责城市运行的相关部门,应从过去“自上而下”管理思维转变成细心体察市民需求的服务思维,时刻抱有如履薄冰的责任意识。
北京地铁4号线16日的“短暂瘫痪”事件,还让人们联想到近期国内一些城市频发的地铁险情。
9月8日傍晚,深圳地铁1号线上演了惊魂一幕,地铁运行中,因乘客拉动紧急手柄,车门突然打开,三位乘客掉入隧道;同日,杭州地铁1号线在横穿钱塘江的隧道内抛锚,上百乘客被迫下车步行半小时才回到站点;9月11日晚,有网友再次爆料杭州地铁临平站发现漏水,电梯关闭,公众再次质疑杭州地铁的运行隐患和应急不力。
近年来,由于地面交通压力凸显,地铁项目正在中国的大中城市加速上马,据媒体报道,今年北京就有6条地铁线路力争年内开工。
地铁建设中,相关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技术过不过硬;地铁建成后,运营管理水平能否及时跟进,地面交通网络能否配套提升,“地铁热”背后,这些才是关系民众日程生活和切身安全大问题,需要慎之又慎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广佛地铁首列增购车上线运营2020-06-30
- 深圳地铁4号线北延线全线接触网“电通”2020-05-06
- 徐州地铁2号线已全面复工 20座车站已全部封顶 17条区间已贯通2020-03-06
- 成都地铁10号线二期年内开通 换乘站双流西站全新亮相2019-11-21
- 呼市地铁2号线下新营地铁变电站送电成功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