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建立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的思考

2013-08-12 来源:
本文摘要: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铁路发展基金以及城际铁路等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铁路发展基金以及城际铁路等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是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这一举措在为铁路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铁路建设的投融资研究确立了一项重大的课题。
 
  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规模需求情况
 
  1.新建铁路建设资金需求庞大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以上,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逾5万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研究显示,仅2013年至2015年,铁路续建规模即达2。4万公里,投资规模1。5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铁路投资建设将进一步提速,资金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2.铁路建设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根据原铁道部2012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原铁道部总资产44877亿元,总负债27925。62亿元,负债率达到62。2%,较2011年增加15。7%。其中流动负债为5798。76亿元,长期负债为22126。86亿元。按照5%的年利率计算,这些债务一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400亿元,对运输主业已多年亏损的国铁系统形成极大负担和压力,即便加上多种经营利润也仍旧难以维持,只能靠财政救助。承袭原铁道部债务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再次陷入亏损。铁路总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显示,一季度税后利润为-68。76亿元。总负债达2。84万亿元,负债率已高达62。31%。
 
  资金是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1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的获批,为下半年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但是,以发行债券为主的传统融资模式过于单一,与铁路的发展和建设资金需求相比较,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从铁路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才能为铁路发展提供最有力的资金保障。
 
  铁路建设投融资的特点
 
  受长期以来铁路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影响,我国铁路建设的投融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阶段性集中建设的特点。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程中,与公路、水路发展相比,铁路大规模建设启动时间相对滞后。近年来,铁路集中建设导致资金的大规模集中投入与运营收益的长期性不相匹配,由于项目运营存在市场培育期,收益难以同步匹配建设成本的快速增加和大规模的偿债支出,铁路建设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二是项目建设主体呈现一定垄断的特点。建设项目大多由原铁道部全额投资或控股,由铁路部门统一管理,造成市场竞争有限,社会资本难以介入或不愿参与,导致铁路建设投融资的包袱日益沉重。
 
  三是建设资金以铁路债券融资为主的特点。虽然总体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但融资模式过于单一。
 
  四是扭曲的客货运定价机制的特点。在政府部门的价格管制下,铁路的运营价格长期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尤其是大部分客运线路为保障公益性而常年亏损运营,难以实现铁路运营收益对建设成本的弥补,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的建设融资,必然导致铁路负债雪上加霜。
 
  五是承担大量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长期亏损项目的特点。对于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铁路建设,如青藏铁路等,建设成本高,运营规模小,必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六是铁路建设收益相对单一的特点。目前铁路建设收益主要是客票收入、货运收入和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因为铁路基础设施改善而派生的有升值潜力的土地等公共资源产生的效益被其他部门占有,铁路建设本来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铁路建设投融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铁路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明确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科学界定铁路的公益性与商品属性定位,东部地区要更好地发挥铁路运营的商品属性,提高运营收益,中西部地区要坚持和深化铁路运营的公益属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要做好铁路建设投融资的顶层设计,提高铁路沿线地方政府投资铁路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铁路运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要充分考虑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缓解铁路建设的资金供求矛盾,保障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充分考虑铁路建设的网络效应和市场培育期特点,建立与铁路成本投入和运营收益相匹配的投融资模式,形成合理的铁路网络,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是要充分考虑资金供给的能力和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协调国家主导发展与融资成本控制相平衡,降低资金成本和债务风险。
 
  建立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建议
 
  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任务是要在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壁垒的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机制,用好用活金融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一是破解社会资本进入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铁路管理运营收益的透明化,提高社会资本进入铁路行业的积极性。
 
  二是研究建立铁路沿线城市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对铁路建设投资的收益反哺机制,研究运用土地增值收益、地方财政资金反哺支持铁路发展。
 
  三是盘活铁路存量资产,促进铁路附属设施融资模式的多元化。研究运用金融租赁,盘活铁路附属设施资产,解决新建项目机电工程、服务设施的投资问题;研究利用股权信托、贷款信托,集合社会储蓄资金,引入保险资金等方式盘活铁路存量资产。
 
  四是实施铁路资产证券化。铁路系统具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且有稳定的收益预期。研究运用铁路建设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增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能力。
 
  五是研究项目代建制与信托投资资金相结合,降低项目投资门槛,引入社会资金投资优质项目尤其是东部优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
 
  六是对中西部地区,发挥铁路建设债券作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的优势,继续加强以中央政府债券的形式募集建设资金,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建立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的思考

  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铁路发展基金以及城际铁路等向社会资本开放,优先建设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的铁路及相关设施。

 
  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是继铁路机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后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这一举措在为铁路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铁路建设的投融资研究确立了一项重大的课题。
 
  我国铁路建设投融资规模需求情况
 
  1.新建铁路建设资金需求庞大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将建成铁路营业里程12万公里以上,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逾5万亿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研究显示,仅2013年至2015年,铁路续建规模即达2。4万公里,投资规模1。5万亿元。这意味着今后一个时期,铁路投资建设将进一步提速,资金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2.铁路建设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还本付息压力较大
 
  根据原铁道部2012年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原铁道部总资产44877亿元,总负债27925。62亿元,负债率达到62。2%,较2011年增加15。7%。其中流动负债为5798。76亿元,长期负债为22126。86亿元。按照5%的年利率计算,这些债务一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达1400亿元,对运输主业已多年亏损的国铁系统形成极大负担和压力,即便加上多种经营利润也仍旧难以维持,只能靠财政救助。承袭原铁道部债务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再次陷入亏损。铁路总公司财务审计报告显示,一季度税后利润为-68。76亿元。总负债达2。84万亿元,负债率已高达62。31%。
 
  资金是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铁路总公司2013年1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的获批,为下半年铁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但是,以发行债券为主的传统融资模式过于单一,与铁路的发展和建设资金需求相比较,供求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从铁路建设的中长期发展来看,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才能为铁路发展提供最有力的资金保障。
 
  铁路建设投融资的特点
 
  受长期以来铁路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影响,我国铁路建设的投融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阶段性集中建设的特点。在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程中,与公路、水路发展相比,铁路大规模建设启动时间相对滞后。近年来,铁路集中建设导致资金的大规模集中投入与运营收益的长期性不相匹配,由于项目运营存在市场培育期,收益难以同步匹配建设成本的快速增加和大规模的偿债支出,铁路建设债务问题积重难返。
 
  二是项目建设主体呈现一定垄断的特点。建设项目大多由原铁道部全额投资或控股,由铁路部门统一管理,造成市场竞争有限,社会资本难以介入或不愿参与,导致铁路建设投融资的包袱日益沉重。
 
  三是建设资金以铁路债券融资为主的特点。虽然总体融资成本低于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但融资模式过于单一。
 
  四是扭曲的客货运定价机制的特点。在政府部门的价格管制下,铁路的运营价格长期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尤其是大部分客运线路为保障公益性而常年亏损运营,难以实现铁路运营收益对建设成本的弥补,在这一背景下,大规模的建设融资,必然导致铁路负债雪上加霜。
 
  五是承担大量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长期亏损项目的特点。对于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铁路建设,如青藏铁路等,建设成本高,运营规模小,必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六是铁路建设收益相对单一的特点。目前铁路建设收益主要是客票收入、货运收入和征收的铁路建设基金。因为铁路基础设施改善而派生的有升值潜力的土地等公共资源产生的效益被其他部门占有,铁路建设本来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未能充分利用。
 
  铁路建设投融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铁路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明确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是要科学界定铁路的公益性与商品属性定位,东部地区要更好地发挥铁路运营的商品属性,提高运营收益,中西部地区要坚持和深化铁路运营的公益属性,为当地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要做好铁路建设投融资的顶层设计,提高铁路沿线地方政府投资铁路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铁路运营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要充分考虑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缓解铁路建设的资金供求矛盾,保障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要充分考虑铁路建设的网络效应和市场培育期特点,建立与铁路成本投入和运营收益相匹配的投融资模式,形成合理的铁路网络,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是要充分考虑资金供给的能力和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渠道,协调国家主导发展与融资成本控制相平衡,降低资金成本和债务风险。
 
  建立铁路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建议
 
  铁路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核心任务是要在打破原有体制机制壁垒的基础上,创新投融资机制,用好用活金融工具,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入社会资本,促进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一是破解社会资本进入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铁路管理运营收益的透明化,提高社会资本进入铁路行业的积极性。
 
  二是研究建立铁路沿线城市尤其是大型中心城市,对铁路建设投资的收益反哺机制,研究运用土地增值收益、地方财政资金反哺支持铁路发展。
 
  三是盘活铁路存量资产,促进铁路附属设施融资模式的多元化。研究运用金融租赁,盘活铁路附属设施资产,解决新建项目机电工程、服务设施的投资问题;研究利用股权信托、贷款信托,集合社会储蓄资金,引入保险资金等方式盘活铁路存量资产。
 
  四是实施铁路资产证券化。铁路系统具有庞大的固定资产,且有稳定的收益预期。研究运用铁路建设项目的资产证券化,增强建设项目资金筹措能力。
 
  五是研究项目代建制与信托投资资金相结合,降低项目投资门槛,引入社会资金投资优质项目尤其是东部优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
 
  六是对中西部地区,发挥铁路建设债券作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的优势,继续加强以中央政府债券的形式募集建设资金,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