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车前董事长赵小钢:铁路大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
2013-09-18 来源:中国网
本文摘要: 铁路建设的两个布局覆盖整个中国乃至向西向南延伸万里之遥,投资体量巨大,从建设时间上看,可持续20年甚至更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铁路...
铁路建设的“两个布局”覆盖整个中国乃至向西向南延伸万里之遥,投资体量巨大,从建设时间上看,可持续20年甚至更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铁路建设的“两个布局”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
上个世纪中叶,由于航空和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铁路受到挤压,在运输市场上份额逐渐缩小。七、八十年代坊间一度将第一次工业革命象征的铁路与火车喻为夕阳工业。高铁的出现以及节能环保的新要求,本世纪铁路发展又出现了新的生机,高铁更是成为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工业的典范。
中国铁路发展方兴未艾。中国向西的广大中亚、西亚国家,中国向南的广大东南亚、南亚国家正渴望铁路现代化的升级与发展。
1. 近现代欧美铁路在生产力发展成长前期阶段的历史作用
近现代工业化国家生产力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成长期前期、成长期后期、成熟期和衰落期。
英国是世界铁路的发祥地,1825年建第一条铁路,1850年代形成建设高潮,30年后,到1880年形成全国铁路网。这期间英国不仅向欧美等国家输出铁路或蒸汽机车技术,同时也向南亚、东南亚、非洲、南美等殖民地国家输出技术和铁路产品。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65年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下修建中国第一条展示性铁路。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清政府批准,在上海修建沪松铁路。之后几十年,英、法、德、日、俄等国在中国建有若干铁路。
美国于1830年修第一条铁路,1850年至1910年60年间共修铁路37万余公里。1860年时全国有铁路5万公里,此时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由于美国铁路网的建成,此后150年,再无分裂战争发生。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韦尔斯在他的《世界史》中写道:战争(南北战争)开始时,美国还没有通往太平洋的铁路,战争结束后,铁路像藤蔓一样铺展开来,把辽阔的美国连成一个在精神与物质都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到1916年,美国铁路网达到40多万公里,成为世界铁路营运里程最多的国家,美国为此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
2. 成长后期、成熟期的生产力发展,铁路仍可成为新动力
近几十年中国生产力高速发展阶段是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的成长前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应基本结束。转而应进入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成长后期和成熟期阶段。
如果说飞机以全新的运动形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从而使社会生产力发生突飞猛进,那么高铁就是以革新了的传统运动形态再一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从而同样也会使社会生产力发生突飞猛进。
所以说实施国际国内两个铁路建设布局(以下简称“两个布局”),事关中国战略全局。
“两个布局”将引发投资的新布局,投资布局带动一切!投资促进了新的生产力,开辟了发展经济的新天地,进而带动技术、带动市场、进而带动全局。从时空角度看,“两个布局”还带动中国的工业化,带动了眼前的十年(到2020年),甚至下一个十年(2030年),带动了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
“两个布局”为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安全服务。
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GDP和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是关键。发展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拉动内需是重点。进一步发展中国铁路(包括高铁)是落实“翻一番”的重要抓手。
中国高铁(包括高原铁路)在全世界已属一流水平。以京沪高铁为例,各项技术指标均超欧日高铁水平,应择机尽快恢复时速350公里运营,一是避免资源浪费,二是完全确立世界第一的位置(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高铁发展目标是按时速300~350公里规划的)。目前中国高铁在全球的影响力已大大促进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出口,初步统计在全球经济萧条,中国出口压力增大的背景下,2011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出口增长约120%,预计2012年又增长100%。南车高铁动车组国产化水平已达90%,且不受任何国家的制约。
在已开通的高铁沿线及城市,正在形成新的高铁经济。旅游的大幅度拉动,同城化形成的经济活力,老百姓一票难求的状况大大缓解。城镇化带来的新的人口流动都将被高铁所消化。再有几年,高铁网才真正建成,那时高铁对经济的倍增效应才真正体现出来。
铁路建设的投资对钢铁、有色、建材、机电等行业的拉动作用巨大。所以中国高铁网的建设一举四得:解决一票难求;解决一车难求(货车车皮);拉动经济,为结构调整、稳增长做贡献;促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国铁路的科学发展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标志,也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为平衡和抵消以美国为首的重返亚洲新战略,打破美国拉拢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战略制衡,中国必须通过铁路的西进和南进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经济上的进一步融合,构建新的地缘政治经济新格局。
青藏铁路、新疆铁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该地区各民族进一步融合、社会进一步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用事实粉碎国内外藏独、疆独组织的阴谋。
在国防上,铁路系统特别是高铁网络的建成,是兵力和战略物资投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战略打击力量的重要机动方式。中国边境地区任何不稳定情况的发生,可以通过铁路系统快速形成军事打击的威慑态势,为和平解决争端赢得主动。不久前,美国退役上将海曼·乔治·瑞卡夫(Hyman George Rickover)说过: 10艘航母也比不上一条高铁对美国的威胁大。分析认为中国高铁“威胁”到美国航空、航海等“战略利益”。美国大量的军品研发和投入是靠民品的获利来支撑的。如波音公司的民机销售支撑了其军机的开发与生产。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波音飞机进口国,中国高铁的发展自然会影响美国民用飞机的进口,这就是美国所谓“战略利益”的实质。反过来说,中国大量进口美国欧洲飞机也间接支持了他们的军用飞机发展。
中国商用大飞机没有十年八年还形不成气候。高铁将有效填补空缺,以防欧美的制约。
铁路建设的“两个布局”覆盖整个中国乃至向西向南延伸万里之遥,投资体量巨大,从建设时间上看,可持续20年甚至更长,从这个意义上讲,铁路建设的“两个布局”是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
3.铁路建设的国际布局
中国力行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思路。走英国炮舰政策、殖民统治、经济掠夺的发展模式显然不合时宜。走美国霸权主义,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发展方式,即使中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也不会效仿。以中国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为后盾,以建设现代化铁路为手段,实现和平崛起是完全行得通的。相关各国从中获得更大利益,实现共同发展。
地区间陆上交通的互联互通,是促进地区和平的重要手段。中东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他看到欧洲在二战后铁路实现了互联互通,之后欧洲再无战争。他甚至认为铁路的互联互通是促进和平的重要手段,他希望中东的铁路也能互联互通,使中东走向和平,他愿为此付出努力。
公元元年前后,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国家匈奴与中国汉王朝战争约300年时间。匈奴的灭亡除了其内部分裂的原因,汉王朝联手西域各国“断匈奴右臂”起到了关键作用。西汉的张骞,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使用外交手段形成了西域抗匈联盟,与此同时,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打通,东西各国互通有无,商贾奔走东西,世界呈现一派生产力发展新气象。
近现代,铁路、航海、航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出现后,联络东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淡出。当今,美国重返亚太,在太平洋西岸第一岛链形成对中国全面围堵之态势,恰似当年之匈奴。我们应避其锋芒,趁其有心无力,自顾不暇之时,加快从陆路向西,向南拓展,加快现代化的快速铁路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的陆上新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各国形成经济发展共同体。通过陆上新丝绸之路,促进该地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地缘政治经济新格局。
要抓住世界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欧美国内矛盾自顾不暇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加快铁路的向西向南拓展,这是中国历史三千年来未出现的机遇,此时不作为将遗恨万年。这就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新手段。
1)向西拓展
目前的铁路欧亚大陆桥有两种说法,一是从中国的连云港经陇海线、兰新线到达新疆的阿拉山口,再经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再进入北欧国家芬兰;二是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经莫斯科、圣彼得堡再进入芬兰或白俄罗斯等北欧国家。中国目前有黑龙江省绥芬河、黑河和内蒙古满洲里三个口岸可直接进入俄罗斯国内的这条欧亚大陆桥。此外从中国的内蒙古经蒙古国可进入俄罗斯的欧亚大陆桥。1996年,铁路合作组织曾提出过13条欧亚铁路通道,均都通过原独联体国家和原东欧国家,靠近最南方的铁路也要经过里海和黑海。本建议是更向南一些通过伊朗和土耳其到达欧洲,这两个国家已经在建高铁并且是标准轨道。
选择新的铁路欧亚大陆桥线路,应是走更具政治经济题材的国家,经初步分析可选择如下线路:
从中国新疆的喀什向西出境,经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伊朗首都德黑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进入欧洲的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从索菲亚可进入欧洲铁路网。
2)向南拓展
历史上,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都不错,但美国重返亚洲以来,插手南海问题,中国与菲律宾、越南产生矛盾,美国又插手缅甸,造成中缅关系复杂化。向南拓展一条国际快速铁路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原规划有东中西三条线路进入东南亚。东线是从中国云南的河口进入越南;中线是从中国云南的磨憨进入老挝;西线是从中国云南的瑞丽进入缅甸。可三线并举,促进三国竞争的积极性。目前东线方向越南比较消极,西线最优,可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从而化解中国马六甲海峡单一海上通道的巨大风险。但目前,由于美国插手缅甸,中资企业在缅的海港建设、输油管建设、水电站建设受阻,缅甸方向情况较为复杂。
目前,从中线进入最为现实,老挝政府非常积极,泰国政府也积极响应,从中线走也可对东西两边构成政治和经济上的压力。昆明是中国快速铁路网第五纵第五横的交会点(第五纵由银川经兰州、成都到昆明;第五横从香港经广州、南宁到昆明)。昆明到磨憨509公里。
从中国的磨憨向南出境,直抵老挝首都万象,再向南进入泰国,经首都曼谷,再向南经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最终到达新加坡。可择机从泰国或缅甸联通到印度洋的港口,从而减轻中国从海上向西必经马六甲海峡单一出海通道的压力。新加坡是欧亚大陆的最南端,通过这条铁路,东南亚诸国可经陆上新丝绸之路直抵欧洲。
4.铁路建设的国内布局
在中国百年历史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孙中山先生曾亲自规划过要在中国建设10万英里铁路(约16万公里),但他的梦想至今还没有实现。
200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铁路网规划》中,到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达到10万公里,2008年铁道部对《国家铁路网规划》进行补充和修订并得到国务院批准,该版《规划》中,到2020年全国铁路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目前从铁道部获得的信息,这个目标将提前5年到2015年实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国的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到2030年左右,中国还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交通必须先行,国内铁路发展必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鉴于中国铁路目前实际情况以及未来中国的发展对铁路的要求,有必要对中国《国家铁路网规划》再次进行修订。
1) 到2030年,全国铁路里程应达到20万公里。
用国土面积铁路密度、人口铁路密度和经济总量铁路密度三个维度来综合规划铁路总里程是比较科学的。
以20万公里计算铁路密度,国土面积铁路密度为200公里/万平方公里,与现在欧洲和美国基本持平,但仍不到日本的1/3(日本为700公里/万平方公里)。人口铁路长度为1.4万公里/亿人,这个数字与2011年比翻了近一番,但也只有目前日本的2/3(日本为2.07万公里/亿人),与欧美比还有2至5倍的差距(欧洲是3.4万公里/亿人、美国是7.7万公里/亿人)。
2011年经济总量铁路密度中国为1.33万公里/万亿美元,这个数据欧洲为2,美国为1.52,法国为1.25,德国1.14,中国略低于欧美,略高于德法。日本为0.45,日本为岛国,近海运输占运输业比重很大,与内陆国家不可比。印度为3.48,印度GDP较小,此数也不可比。到2030年,如果中国的GDP超越美国,经济总量铁路密度取德国较低线的1.1也得需铁路20万公里,所以到2030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拥有20万公里铁路是一个必须要达到的底线目标。
2)五纵五横的中国高速铁路网建成
《国家铁路网规划》是2020年建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应增加第五纵第五横。
五纵是:北京~上海 时速350公里、北京~广州~香港 时速350公里、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 时速350公里、上海~宁波~福州~香港 时速250公里,新增:呼和浩特~银川~兰州~成都~昆明~磨憨 时速250公里。
五横是:青岛~石家庄~太原 时速250公里、徐州~郑州~兰州,建议延长至乌鲁木齐~喀什 时速250公里/350公里、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时速250公里、上海~南昌~长沙~昆明 时速250公里、新增:广州~南宁~昆明~瑞丽 时速250公里。
磨憨和瑞丽是通往东盟快速铁路网的两个口岸,喀什往西口岸是通往欧洲铁路网通道的东起点。
五纵五横(加个别快速支线,如西宁)可覆盖全国除拉萨之外所有直辖市和省会(自治州)城市。五纵五横高速铁路网里程将达到2万公里。
3)建设区域性的城际快速铁路网和大型城市的郊区铁路网(略
4)边疆铁路建设(略
5)中国装备制造业由“跟随”到“引领”的转折
重大装备制造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欧美强国更是将重大装备的核心技术视为国家的核心安全。高铁应成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崛起的排头兵,高铁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领域,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的成功发展经验应对我国其他重大装备制造业如航空、舰船、核电等行业起到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进而使中国的重大装备制造水平整体性提升。
中国高铁的产品、技术、乃至标准将大步“走出去”,成为全球高铁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各国的高铁建设,特别是美国的高铁建设,由于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大,要发挥中国的政经优势,力争拿下第一个项目。
相关文章
- 我国轻轨车弹性车轮首次出口东南亚2015-05-26
- 高铁“走出去”打造中国装备的“金字招牌”2015-05-25
- 2015年央企合并首单落地2015-05-22
- 南车浦镇参建国内首条“空中轨道列车”2015-05-15
- 中国南车在欧推介中国高铁201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