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局迎65周年 线路覆盖安徽江苏浙江上海
2014-08-01 来源:上海铁路局
本文摘要: 8月1日,管辖线路覆盖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的上海铁路局迎来建局65周年。 上海曾是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的诞生地。1876年,
8月1日,管辖线路覆盖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三省一市的上海铁路局迎来建局65周年。
上海曾是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的诞生地。1876年,由英商建造的全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通车,然而“生不逢时”,运营时间仅一年余,便被视铁路如洪水猛兽的晚清政府以28万5000两白银赎回拆除。
1898年,16.09公里的淞沪铁路通车运营,上海铁路再次蹒跚起步。至新中国成立前,战争频仍,时局动荡,发展缓慢。不仅线路少,标准低,而且装备落后,管理粗放,很多线路与设备破坏严重。
1949年春夏,铁路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同年8月1日,上海铁路局诞生(时称上海铁路管理局)。遭受战争创伤的上海铁路得到快速抢修与恢复。年内,沪宁线客运开通,中断12年的上海至北京直达旅客列车恢复开行,沪杭全线恢复通车……据史料记载,至1950年,上海铁路管理局运营里程达1770公里,开行旅客列车40对左右,年发送旅客2713.2万。其后,上海铁路步入有计划建设发展轨道。大量既有设施得到整治改造,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20世纪60至8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沪宁、津浦复线,南京东、上海、杭州铁路枢纽,皖赣线相继建成,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铁路也迎来发展好时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乡镇企业兴起,务工人员往来活跃,铁路客发量猛增,1983年,上海铁路局年发送旅客突破1亿大关。铁路运力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加快铁路建设提上政府工作议程。1986年,一场名为“中取华东”的大规模铁路建设随即拉开帷幕,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沪杭、浙赣、淮南、阜淮双线相继建成,上海铁路局管内路网规模大幅扩充。至1995年,上海铁路局有干线20条,支线32条,营业里程达5361公里。
在路网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铁路既有线“提速”战略同步实施。1996年4月,第一趟时速为140公里的快速列车在沪宁线运行,开启了中国铁路既有线提速征程。其后,1997年至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进行六次大面积提速。上海铁路局作为提速主战场,运输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运输能力快速扩充。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上海铁路局开行旅客列车290对,列车最高时速达250公里,年客发量突破2亿大关。
2008年10月,经国家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正式颁布实施,铁路建设迎来以高铁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上海铁路局作为华东地区铁路建设发展的先锋,加速构建以沪宁、宁杭、沪杭甬、宁安等高铁为构架的长三角快速客运网,同时推进京沪、沪昆、沪汉蓉、沿海等连接国内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通道建设。
2010年7月1日,上海铁路局发展迎来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沪宁高铁建成通车,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开行,铁路发展进入高铁时代。其后三年,沪杭、京沪、合蚌、宁杭、杭甬五条高铁相继通车运营。至目前,上海铁路局营业里程8567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323公里,长三角快速铁路网基本成形,以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为核心的快速交通圈形成。
如今,高铁动车渐成旅客运输主流。在今年7月1日新启用的列车运行图中,上海局管内图定开行旅客列车629对,其中动车384.5对。铁路服务同步升级:上海虹桥、南京南、杭州东等一批现代化的大型铁路客站建成使用;自助售取票机、网络购票、电话订票全面取代“大卖场”;旅客可刷身份证进站上车;广大铁路员工秉持“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如亲人”,让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今年上海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4.27亿人,较建局初增长近15倍。上海铁路局成为全国高铁里程最长、开行动车组数量最多、旅客发送量最大的客运大局。
伴随高铁发展,上海铁路局货运能力与服务水平同步提升。在今年7月1日实施的新运行图中,上海铁路局开行货运列车1250对;城际货运快线、高铁快件、集装箱班列等一批货运新产品亮相;铁路发货通过电话、网络、营业厅、预约上门等多种方式受理,简单方便,随到随办;货物接取送达实现“门到门”;了解物流行踪,货主也只需在家轻点鼠标,便能一览无遗……
良好的发展势头仍在持续:杭黄高铁开工、杭长高铁启动联调联试,暑期客流持续走高,4列城际捷运货物列车成功开行,电商专列8月1日上线……就在上海铁路局迎来65岁生日之际,铁路建设、客货运输捷报频传。不久的将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将在上海铁路局管内率先实现。(许希祥 孙阳杨)
- 上一篇:乌海工务段以雨为令筑牢防洪大堤
- 下一篇:太原铁路局厉行节约从“口”开始
相关文章
- “三新”拓展经营渠道2020-06-08
- 郑州桥工段青年志愿者在学校进行安全宣传2020-06-08
- 线路清筛2020-06-08
- 小兴安岭南麓巧手“接骨”2020-06-08
- “科技 ”提升防洪减灾能力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