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从线到网,东莞迎接“轨道时代”

2014-08-19 来源:南方日报
本文摘要:  2003年开始,东莞市停止摩托车入户。直到2014年,东莞每年都会进行治摩专项行动。摩托车的大量出现,很大的原因是其方便快捷,治摩后,
 
  2003年开始,东莞市停止摩托车入户。直到2014年,东莞每年都会进行“治摩”专项行动。摩托车的大量出现,很大的原因是其方便快捷,“治摩”后,如何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如何弥补偏远镇街的交通空缺?东莞用10年的时间证明,公交体制改革的进行和轨道交通网络的构建是最有效的手段。
 
  2014年6月,东莞水乡5镇的公交改革尘埃落定;8月,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有望2015年国庆前试运行,为东莞2020年迈入“轨道时代”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改革,东莞以强化公共交通为基调,东莞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正在逐步成型。
 
  1
 
  涉摩交通事故和案件大幅减少
 
  2003年8月,交警部门统计出:东莞的摩托车已达70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80%,平均2.2人就有一辆摩托车,平均每户有1.5辆摩托车。
 
  但问题也伴随而来。首先是交通事故逐年增长,在2003年至2006年间,平均每年1万多宗的交通事故中,相当部分事故与摩托车有关。2004年春节期间的8天中,全市交通事故死亡18人,其中17人死在摩托车上。
 
  另一个问题是:涉摩案件频发。2004年,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最突出的是“双抢”案件占了整个刑事案件的1/3,而“双抢”案件基本上都是歹徒开着摩托车干的。
 
  2006年9月1日起,东莞“治摩风暴”正式打响:禁止外地摩托车进入东莞市区,外地人驾驶本地摩托车也要扣车。截至当年11月8日,全市共有近22万辆异地摩托车自动离莞。
 
  2008年4月份,东莞市治摩办开展了代号为“治摩4号”的全市统一行动决定。之后,各个镇街每年都会进行“治摩”专项行动。直到2014年,《东莞市2014年开展“治摩”“四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重点从源头管理上下工夫,严查销售非机动车店铺售卖电动自行车行为,推广实行摩托车销毁报备制度并全程录像。
 
  “治摩”的社会效应显而易见。根据2010年莞城街道的一份统计,“治摩”以来莞城街道涉摩交通事故同比下降83%。
 
  再以2006年为例,在“治摩风暴”打响的2个多月内,全市飞车抢夺案发生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1%。一位在东莞市区生活了12年的女白领称:“治摩后,治安比以前明显有好转,一个人也敢出门。”
 
  今年4月中旬至11月,东莞将在全市开展“治摩”“四项整治”行动。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全市将开展统一行动,其余时间由各镇街“治摩办”根据辖区自身情况开展整治工作,行动中,将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上路。
 
  2
 
  公交体制改革让跨镇票价降下来
 
  2010年,东莞市交通部门向市政府提交了第一份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2014年1月7日,东莞市政府已经同意实施《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并下发《2014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明确今年公交体制改革分“四步走”。
 
  2007年开始,东莞公交市场开始向外地企业开放,东莞公交市场化的大门越打越开。之后,除了核心城区由城巴公司经营,镇内“一镇一公汽”发展外,跨镇线路由28家私营运输企业经营。
 
  公交资源具有公益性,而私营运输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公交候车时间长,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钟淦泉曾提出,公共交通事关民生,但东莞却存在乘客的“二元格局”:一方面,不少市民拥有私家车,汽车保有量很大;另一方面,数百万的新莞人需要依赖公共交通。由于东莞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和特殊的人口结构,公共交通并未成为群众日常通勤的主要工具。
 
  2010年,东莞市交通部门向市政府提交了第一份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2014年1月7日,东莞市政府已经同意实施《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并下发《2014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明确今年公交体制改革分“四步走”。
 
  经过数年酝酿,2014年也成为东莞公交改革实质性进展之年。今年6月,公交改革第一步布局已形成,东莞水乡5镇的公交改革终于尘埃落定;7月起,包括麻涌、中堂、道滘、望牛墩、洪梅等5镇的公交线路改由东莞市水乡新城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运营。
 
  跨镇公交也被统一收编,纳入国有控股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此前,跨镇客运线路由私营运输公司介入经营,使跨镇公交长久以来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票价,而且收费太贵,同一路程乘客被收不同票价,节假日违规涨价乱象屡禁不止。
 
  随着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6月16日,东莞市物价局对外发布《东莞市公共汽车票价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东莞跨镇公交票价水平拟普降20%。
 
  据东莞市物价局价格管理科科长黄鹤权介绍,目前跨镇公交普遍实施分段票制,平均每公里是0.25元/人的票价水平,而按照即将实施的公车票价优化调整实施方案,跨镇公交票价水平将下降至0.2元/人·公里。
 
  而在市区与镇街的结合处,城市小巴弥补了公交资源的不足。市交通局采取“大站快车”的模式运营小巴线路,并就线路走向的具体规划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从而使得城乡结合区域的公交运行效率更加提升。
 
  3
 
  地铁2号线明年国庆前试运行
 
  2014年8月份,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7月份,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环评公示。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将于6年后迈入“轨道时代”。
 
  2004年,东莞市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2010年3月26日,中铁二局作为东莞地铁建设的先头部队,仅用14天就快速完成施工筹备、安摊建点等前期筹备工作,正式破土动工,开启了东莞地铁建设的新篇章。
 
  然而在东莞这个之前从未修建过任何地铁项目的城市里,有两大难题摆在中铁二局城通公司面前:一个是供水管的改迁,另一个则是双线盾构隧道下穿2.2米直径的供水管。2011年12月4日及24日,左右双线盾构机先后成功下穿DN2200供水管,顺利攻克了东莞轨道交通在2011年的最大风险源。
 
  2012年4月17日东城路站第一个封顶,2012年5月16日,天东区间双线隧道第一个贯通,作为R2线建成的首座车站和贯通的首条双线隧道,2012年10月18日,第一个主体工程完工的合同标段,刷新了东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三项“第一”。
 
  今年4月29日,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原R2线)第一个轨排在下桥站铺轨基地平稳吊装,进入隧道,标志着2号线轨道铺设工作正式开始,计划于2015年投入运营。
 
  2014年8月份,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7月份,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环评公示,下一步还将进行工程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市轨道交通公司总经理陈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调整规划,在2018年前新建1号线一期、2号线(原R2线)三期和3号线工程,共141公里,投资估算为756.69亿元。
 
  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将于6年后迈入“轨道时代”。根据规划,2020年前将形成地铁一、二、三和四号线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街。届时,全市大部分镇街将有轨道交通与城区直接接驳。
 
  《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在今年4月通过评审。根据规划,2030年的深莞惠经济圈,将迎来区域交通有机融合的全新画面,形成“珠江东岸1小时通勤圈”,与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间实现2小时互通。(记者郭杨阳 段思午 实习生马妍婷)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从线到网,东莞迎接“轨道时代”

南方日报

 
  2003年开始,东莞市停止摩托车入户。直到2014年,东莞每年都会进行“治摩”专项行动。摩托车的大量出现,很大的原因是其方便快捷,“治摩”后,如何满足居民出行需求?如何弥补偏远镇街的交通空缺?东莞用10年的时间证明,公交体制改革的进行和轨道交通网络的构建是最有效的手段。
 
  2014年6月,东莞水乡5镇的公交改革尘埃落定;8月,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有望2015年国庆前试运行,为东莞2020年迈入“轨道时代”打下坚实基础。
 
  十年改革,东莞以强化公共交通为基调,东莞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正在逐步成型。
 
  1
 
  涉摩交通事故和案件大幅减少
 
  2003年8月,交警部门统计出:东莞的摩托车已达70万辆,占机动车总数的80%,平均2.2人就有一辆摩托车,平均每户有1.5辆摩托车。
 
  但问题也伴随而来。首先是交通事故逐年增长,在2003年至2006年间,平均每年1万多宗的交通事故中,相当部分事故与摩托车有关。2004年春节期间的8天中,全市交通事故死亡18人,其中17人死在摩托车上。
 
  另一个问题是:涉摩案件频发。2004年,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最突出的是“双抢”案件占了整个刑事案件的1/3,而“双抢”案件基本上都是歹徒开着摩托车干的。
 
  2006年9月1日起,东莞“治摩风暴”正式打响:禁止外地摩托车进入东莞市区,外地人驾驶本地摩托车也要扣车。截至当年11月8日,全市共有近22万辆异地摩托车自动离莞。
 
  2008年4月份,东莞市治摩办开展了代号为“治摩4号”的全市统一行动决定。之后,各个镇街每年都会进行“治摩”专项行动。直到2014年,《东莞市2014年开展“治摩”“四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重点从源头管理上下工夫,严查销售非机动车店铺售卖电动自行车行为,推广实行摩托车销毁报备制度并全程录像。
 
  “治摩”的社会效应显而易见。根据2010年莞城街道的一份统计,“治摩”以来莞城街道涉摩交通事故同比下降83%。
 
  再以2006年为例,在“治摩风暴”打响的2个多月内,全市飞车抢夺案发生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1%。一位在东莞市区生活了12年的女白领称:“治摩后,治安比以前明显有好转,一个人也敢出门。”
 
  今年4月中旬至11月,东莞将在全市开展“治摩”“四项整治”行动。在每月的最后一周,全市将开展统一行动,其余时间由各镇街“治摩办”根据辖区自身情况开展整治工作,行动中,将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上路。
 
  2
 
  公交体制改革让跨镇票价降下来
 
  2010年,东莞市交通部门向市政府提交了第一份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2014年1月7日,东莞市政府已经同意实施《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并下发《2014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明确今年公交体制改革分“四步走”。
 
  2007年开始,东莞公交市场开始向外地企业开放,东莞公交市场化的大门越打越开。之后,除了核心城区由城巴公司经营,镇内“一镇一公汽”发展外,跨镇线路由28家私营运输企业经营。
 
  公交资源具有公益性,而私营运输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公交候车时间长,司乘人员服务态度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东莞市政协副主席钟淦泉曾提出,公共交通事关民生,但东莞却存在乘客的“二元格局”:一方面,不少市民拥有私家车,汽车保有量很大;另一方面,数百万的新莞人需要依赖公共交通。由于东莞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和特殊的人口结构,公共交通并未成为群众日常通勤的主要工具。
 
  2010年,东莞市交通部门向市政府提交了第一份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方案。经过不断的修改与完善,2014年1月7日,东莞市政府已经同意实施《东莞市公交运营体制改革框架方案》,并下发《2014年市政府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表(征求意见稿)》,明确今年公交体制改革分“四步走”。
 
  经过数年酝酿,2014年也成为东莞公交改革实质性进展之年。今年6月,公交改革第一步布局已形成,东莞水乡5镇的公交改革终于尘埃落定;7月起,包括麻涌、中堂、道滘、望牛墩、洪梅等5镇的公交线路改由东莞市水乡新城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运营。
 
  跨镇公交也被统一收编,纳入国有控股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此前,跨镇客运线路由私营运输公司介入经营,使跨镇公交长久以来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票价,而且收费太贵,同一路程乘客被收不同票价,节假日违规涨价乱象屡禁不止。
 
  随着东莞公交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6月16日,东莞市物价局对外发布《东莞市公共汽车票价优化调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东莞跨镇公交票价水平拟普降20%。
 
  据东莞市物价局价格管理科科长黄鹤权介绍,目前跨镇公交普遍实施分段票制,平均每公里是0.25元/人的票价水平,而按照即将实施的公车票价优化调整实施方案,跨镇公交票价水平将下降至0.2元/人·公里。
 
  而在市区与镇街的结合处,城市小巴弥补了公交资源的不足。市交通局采取“大站快车”的模式运营小巴线路,并就线路走向的具体规划向社会公开征集建议,从而使得城乡结合区域的公交运行效率更加提升。
 
  3
 
  地铁2号线明年国庆前试运行
 
  2014年8月份,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7月份,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环评公示。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将于6年后迈入“轨道时代”。
 
  2004年,东莞市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于2009年7月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2010年3月26日,中铁二局作为东莞地铁建设的先头部队,仅用14天就快速完成施工筹备、安摊建点等前期筹备工作,正式破土动工,开启了东莞地铁建设的新篇章。
 
  然而在东莞这个之前从未修建过任何地铁项目的城市里,有两大难题摆在中铁二局城通公司面前:一个是供水管的改迁,另一个则是双线盾构隧道下穿2.2米直径的供水管。2011年12月4日及24日,左右双线盾构机先后成功下穿DN2200供水管,顺利攻克了东莞轨道交通在2011年的最大风险源。
 
  2012年4月17日东城路站第一个封顶,2012年5月16日,天东区间双线隧道第一个贯通,作为R2线建成的首座车站和贯通的首条双线隧道,2012年10月18日,第一个主体工程完工的合同标段,刷新了东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三项“第一”。
 
  今年4月29日,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原R2线)第一个轨排在下桥站铺轨基地平稳吊装,进入隧道,标志着2号线轨道铺设工作正式开始,计划于2015年投入运营。
 
  2014年8月份,东莞地铁2号线首期工程除东莞火车站外,其他14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封顶,8个区间双线贯通。7月份,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环评公示,下一步还将进行工程可行性的研究报告。
 
  市轨道交通公司总经理陈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调整规划,在2018年前新建1号线一期、2号线(原R2线)三期和3号线工程,共141公里,投资估算为756.69亿元。
 
  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将于6年后迈入“轨道时代”。根据规划,2020年前将形成地铁一、二、三和四号线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街。届时,全市大部分镇街将有轨道交通与城区直接接驳。
 
  《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在今年4月通过评审。根据规划,2030年的深莞惠经济圈,将迎来区域交通有机融合的全新画面,形成“珠江东岸1小时通勤圈”,与珠三角兄弟城市、港澳之间实现2小时互通。(记者郭杨阳 段思午 实习生马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