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走出去”有助构建全球价值链
2015-02-0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齐慧
本文摘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是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努力让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成为国际新“名片”。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题,是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努力让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成为国际新“名片”。这一部署坚定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信心。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贸方面一直处于顺差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资金。但是,出口结构却不尽合理,纺织等低附加值产品或两头在外的加工产品是出口的主力军,赚的就是个“辛苦钱”,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也被贴上了低端、廉价的标签。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首位。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在装备制造业中的比重已超过10%。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装备制造产业并不属于产能过剩产业,而是优势产业,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我们积极将装备制造业推销出去,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出口结构、提升外贸水平。特别是在我国正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以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处于消减的状况,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由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长,对其他行业拉动作用大,推销装备制造产品有助于消化国内富余产能。
以高铁为例,据统计,高铁每实现1亿元投资,就会平均消耗0.333万吨钢材、2万吨水泥、3.11万吨沙土、5.16万立方米石头和0.085亿元设备,人工方面则消耗22.86万工时。按照铁路投资与相关产业1︰10的比例计算,其对相关产业拉动效益超过10亿元。从这个角度讲,推动装备产业走出去,对我国一些过剩产能的消解有很大促进作用。
为了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更好地“走出去”,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拉动国内的富余产能,还要树立服务全球经贸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思维方式。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中国产能充足,正在从生产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变成向世界提供制造业装备的大基地和吸纳各国优势产品的大市场。因此,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走出去,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产品销售出去,而是要充分发挥产能优势和自有知识产权优势,做到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全覆盖。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从这些举措来看,推动中国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的核心理念,就是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
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整合全球市场资源,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只有兼顾企业自身发展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互利共赢格局,才能把我国优势产能和装备打造成国家新“名片”。立足国内,装备制造业要抓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优化,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任务,为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放眼全球,中国将不断与世界各国加强经贸合作,中国装备“走出去”也将为世界经济带来红利。
相关文章
- 精准施策实现运量增长2020-07-13
- 大秦铁路发行不超320亿元可转债方案取得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批复2020-05-18
- 新式冷藏集装箱车首次在东北地区投入使用2020-03-31
- 川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按下开工建设加速键2020-02-10
- 国家铁路集团:2020年春运全面推广高铁电子客票201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