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荒漠中的的一盏“明灯”

2015-03-17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作者:陈强 李艳红
本文摘要:183梁场建于额哈铁路DK183处,地处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中铁十四局五公司全体员工发扬铁军精神,克服了无水、无电、无人烟、无通讯、物资供给不及时等困难,保质保量
 
  荒凉,一望无际的荒凉,这是初入183梁场的第一个感觉。
 
  183梁场建于额哈铁路DK183处,地处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中铁十四局五公司全体员工发扬铁军精神,克服了无水、无电、无人烟、无通讯、物资供给不及时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解决用水问题
 
  沙漠之中最宝贵的就是水,梁场的施工生产中,耗水量极大,因此初入场之时,梁场就将水源问题提到最重要的议程上。
 
  项目部从外面请了专业队伍进场来钻进取水,第一孔井挖至200多米,以失败告终;第二孔井挖出了水,但是在取得十几方水之后,这孔井也干涸了;第三孔井是钻井队老板免费给挖的,结果依然是没有水。
 
  既然挖不出水,就要找水,梁场派出数组找水队伍搜寻起来,终于找到了合适水源。梁场租用了三台拉水车,每天不停运水;并在梁场设立了两个蓄水罐和四个蓄水池,最大存水可达400方。从而成功的解决了梁场用水问题。
 
  如何克服无信号问题
 
  进入183梁场之后,由于没有信号,手机变成了“板砖”;而且配备的对讲机也只能在2公里范围之内有用,出了2公里的范围,对讲机也变成了“板砖”;由于没有电,全靠发电机,白天都在工地,只有晚上才能回到宿舍给对讲机充电,但是发电机一天就是6点到9点启动,导致对讲机很难充满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讲机的实际使用率已经不足30%。
 
  如何解决通讯问题成了下一步施工的关键。梁场人员在实践摸索之后,建立了“下午4点巡检制度”,即每天下午,在太阳落山之前,由梁场的技术负责人员组成巡检小组,对整个梁场进行检查,检查各个工序的进度、施工人员情况、物资的需求情况等,然后进行统计完毕之后,驱车至DK193处(此处地势较高,手机可以打通),通过手机向项目部汇报施工进度及物资需求情况。
 
  战胜严寒,T梁预制紧张有序进行
 
  沙漠中的严寒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12月份的夜晚,太阳下山之后,温度会骤降至零下20多度,一旦起风,温度直奔零下30多度。
 
  梁场的宿舍中都配备了火炉,烧上煤之后,屋子里也是暖洋洋的,但是需要2个小时就要加一回炭,一旦熄火,屋里的温度会迅速降至和外界齐平,因此梁场人员晚上被冻醒也是家常便饭。但就是在这种白天辛勤工作,夜晚忍受寒冷的情况,梁场二十三条汉子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工作的负责和对事业的忠诚。
 
  生活上的严寒大家可以忍受,但是施工上所遇到的严寒问题却要靠更好的施工办法来解决。施工中所用水洗砂,在这种酷寒的条件下,成为了施工中最难搞的问题,由于其中含水,极易结冰,因此在每天上午,梁场会派出6个人专门负责对传送带等接触到水洗砂的部位进行破冰;其他的人员需要对输水管、抽水泵进行除冰检查、模板钢筋准备情况;为了保温,给抽水泵专门盖了一个小房子,输水管也包裹了保温棉。
 
  中午当温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开始打梁,直到夜间9点,打梁工作正式结束,这样一天可以打梁2片。为了保证一天2片梁,原来的砂石料储存于料仓中,但是由于料仓偏大,火炉无法保持温度,导致砂石料依然结冰。为了保证生产需要,梁场特在料仓里面又盖了一个小料仓,用篷布和塑料布所做的双层小料仓,晚上施工结束之后,便将2片T梁所需的砂石料端入小料仓中,升起火炉,这样就解决了砂石料结冰的问题。
 
  打梁结束之后,T梁的蒸养成为了施工中紧要的一环,一旦蒸养中温度偏差过大,将直接影响梁体的质量,甚至可以导致废梁的出现。为了控制好这一环,项目部以2人为单位,组织了夜间巡检小组,每2小时便进行一次梁体蒸养温度测量,保证了温度的控制。设2人为一组,正是考虑到在零下20多度的温度下,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在温暖的房间中,很容易睡过去,因此2人为一组,可以互相提醒,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T梁的质量。
 
  183梁场的二十三条汉子依靠着打不垮的铁兵精神,辅以各种可行方案,克服了无水、无电、低温等种种不利条件,在沙漠腹地近乎与世隔绝的条件下,将183梁场架设成为了额哈线路上的一盏“明灯”,保证了T梁的生产,目前梁场T梁生产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已生产T梁80片,为下一步的梁场认证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荒漠中的的一盏“明灯”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荒凉,一望无际的荒凉,这是初入183梁场的第一个感觉。
 
  183梁场建于额哈铁路DK183处,地处我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中铁十四局五公司全体员工发扬铁军精神,克服了无水、无电、无人烟、无通讯、物资供给不及时等困难,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解决用水问题
 
  沙漠之中最宝贵的就是水,梁场的施工生产中,耗水量极大,因此初入场之时,梁场就将水源问题提到最重要的议程上。
 
  项目部从外面请了专业队伍进场来钻进取水,第一孔井挖至200多米,以失败告终;第二孔井挖出了水,但是在取得十几方水之后,这孔井也干涸了;第三孔井是钻井队老板免费给挖的,结果依然是没有水。
 
  既然挖不出水,就要找水,梁场派出数组找水队伍搜寻起来,终于找到了合适水源。梁场租用了三台拉水车,每天不停运水;并在梁场设立了两个蓄水罐和四个蓄水池,最大存水可达400方。从而成功的解决了梁场用水问题。
 
  如何克服无信号问题
 
  进入183梁场之后,由于没有信号,手机变成了“板砖”;而且配备的对讲机也只能在2公里范围之内有用,出了2公里的范围,对讲机也变成了“板砖”;由于没有电,全靠发电机,白天都在工地,只有晚上才能回到宿舍给对讲机充电,但是发电机一天就是6点到9点启动,导致对讲机很难充满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讲机的实际使用率已经不足30%。
 
  如何解决通讯问题成了下一步施工的关键。梁场人员在实践摸索之后,建立了“下午4点巡检制度”,即每天下午,在太阳落山之前,由梁场的技术负责人员组成巡检小组,对整个梁场进行检查,检查各个工序的进度、施工人员情况、物资的需求情况等,然后进行统计完毕之后,驱车至DK193处(此处地势较高,手机可以打通),通过手机向项目部汇报施工进度及物资需求情况。
 
  战胜严寒,T梁预制紧张有序进行
 
  沙漠中的严寒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12月份的夜晚,太阳下山之后,温度会骤降至零下20多度,一旦起风,温度直奔零下30多度。
 
  梁场的宿舍中都配备了火炉,烧上煤之后,屋子里也是暖洋洋的,但是需要2个小时就要加一回炭,一旦熄火,屋里的温度会迅速降至和外界齐平,因此梁场人员晚上被冻醒也是家常便饭。但就是在这种白天辛勤工作,夜晚忍受寒冷的情况,梁场二十三条汉子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工作的负责和对事业的忠诚。
 
  生活上的严寒大家可以忍受,但是施工上所遇到的严寒问题却要靠更好的施工办法来解决。施工中所用水洗砂,在这种酷寒的条件下,成为了施工中最难搞的问题,由于其中含水,极易结冰,因此在每天上午,梁场会派出6个人专门负责对传送带等接触到水洗砂的部位进行破冰;其他的人员需要对输水管、抽水泵进行除冰检查、模板钢筋准备情况;为了保温,给抽水泵专门盖了一个小房子,输水管也包裹了保温棉。
 
  中午当温度达到最高的时候,开始打梁,直到夜间9点,打梁工作正式结束,这样一天可以打梁2片。为了保证一天2片梁,原来的砂石料储存于料仓中,但是由于料仓偏大,火炉无法保持温度,导致砂石料依然结冰。为了保证生产需要,梁场特在料仓里面又盖了一个小料仓,用篷布和塑料布所做的双层小料仓,晚上施工结束之后,便将2片T梁所需的砂石料端入小料仓中,升起火炉,这样就解决了砂石料结冰的问题。
 
  打梁结束之后,T梁的蒸养成为了施工中紧要的一环,一旦蒸养中温度偏差过大,将直接影响梁体的质量,甚至可以导致废梁的出现。为了控制好这一环,项目部以2人为单位,组织了夜间巡检小组,每2小时便进行一次梁体蒸养温度测量,保证了温度的控制。设2人为一组,正是考虑到在零下20多度的温度下,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在温暖的房间中,很容易睡过去,因此2人为一组,可以互相提醒,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T梁的质量。
 
  183梁场的二十三条汉子依靠着打不垮的铁兵精神,辅以各种可行方案,克服了无水、无电、低温等种种不利条件,在沙漠腹地近乎与世隔绝的条件下,将183梁场架设成为了额哈线路上的一盏“明灯”,保证了T梁的生产,目前梁场T梁生产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已生产T梁80片,为下一步的梁场认证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