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条穿海地铁盾构隧道动工建设 十四局集团打造“江河湖海”水下隧道施工专业优势
2015-03-16 来源: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刘月诗 魏绵峰 段伟伟
本文摘要:日前,随着第一幅地连墙钢筋笼入槽,标志着我国首条穿海地铁盾构隧道——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跨海隧道工程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千百年来中国人穿江过海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由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的该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与厦门本岛之间的西港海域,线路长度3.2公里,包括两站一区间,即海沧大道站、海沧大道——东渡路站区间和东渡路站,工程造价9亿元,工期3年半。
该施工跨海区间地段地质复杂,集软土、硬岩、上软下硬、顶部透水、底部基岩突出、孤石于一体,堪称“地质博物馆”;施工中要面临盾构机海底高压更换刀具、海底以下多次到达始发、水中爆破,盾构机行进姿态、刀具设计等众多技术难题。
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执行董事马军表示,公司选派了最精干的管理、技术力量充实到现场。公司成立了项目策划组,由总经理王寿强带队,进驻现场达一个月时间,形成了近700页的项目管理策划书,涉及前期工作、技术方案、物资设备、盾构施工、责任成本、安全质量、施工组织和文明施工8个方面。公司党委书记徐磊说,下一步,公司将在本项目成立“项目管理实验室”,对穿海盾构施工进行全面研究,旨在提供强大的系统保障,确保“稳字当头,万无一失”。
在“十二五”期间,十四局集团提出“江河湖海”盾构战略布局这一目标,着力培育企业专项施工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持续提升集团公司的专业化建设水平。厦门穿海地铁的中标,就是精准专业战略布局的重要成果。
十四局集团大力培育专业化工程公司的核心施工能力和竞争力,提高盾构装备水平。集团除6米级常规盾构机外,还拥有9米、11米、12米、14米以上四种规格和类型的异形盾构机;注重打造水下隧道施工专业管理队伍,成立“盾构技术服务中心”,专注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坚持高端引领攀登行业制高点。
经过不懈努力,该集团在水下隧道施工领域佳作频现、亮点纷呈:施工的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工程是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也是该企业穿江越河大直径盾构的奠基之作。施工中采用两台直径14.93米、世界先进的泥水平衡盾构机,挑战极限,破解了6大世界级难题,在国内水下隧道施工技术领域,获得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南京地铁10号线地铁盾构过江施工中,他们研发的11米直径盾构机“小空间常压换刀”技术,为世界首创;目前正在施工的武汉越江地铁盾构工程,则是十四局集团进行第三次穿越长江的壮举;在古城扬州瘦西湖隧道施工中,成功改造14.93米直径盾构刀盘冲刷系统,升级泥水分离设备,攻克“遇水则软,无水则硬”的全断面硬塑粘土地层施工难题;2014年12月29日,他们在兰州正式开启了盾构穿越黄河之旅。
目前,十四局集团在长江、黄河、湘江、苏州溪江、扬州瘦西湖、苏州阳澄湖、厦门西港海域等进行地铁盾构、大直径盾构的水下隧道工程施工,积累了穿江河、越湖海方面丰富的施工经验,拥有国家专利3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级工法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公开发行的《超大型泥水盾构越江施工技术研究与实践》和《泥水盾构施工管理手册》,丰富了盾构施工技术体系,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等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
下一步,十四局集团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大直径盾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博士后工作站申报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入开展大直径盾构隧道复杂地质条件长距离穿江越海技术研究,真正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力。
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跨海隧道工程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十四局集团水下隧道专项施工能力、核心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在这一专业领域的施工、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
相关文章
- 长株潭城铁树木岭隧道全线贯通 创中国之最2016-01-18
- 上海地铁13号线淮海中路站通信工程开始施工2015-01-30
- 中铁十四局集团技术成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015-01-23
- 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定2015-01-09
- 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承建的6条铁路相继通车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