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路供电系统2015年面临的形势和重点工作
2015-03-19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杂志
2014年,铁路供电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1.1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6万公里,电气化铁路营业里程超过6.2万公里,约占总营业里程的56%,供电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在过去的一年,全路供电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得到了全面深化、供电专业管理得到了持续加强、高铁安全有了进一步强化、供电设备质量有了明显提升、6C体系建设得到稳步推进、新线介入卓有成效、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得到深入发展。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三个方面体会:一是规范管理是打造安全优质高效供电网的前提;二是科学检测监测是打造安全优质高效供电网的必经之路;三是装备现代化是打造安全优质高效供电网的重要手段。
2015年,是铁路深化改革,推进客运货运改革的重要一年,供电系统面临着新线大量投运、高铁动车运输组织变化、季节性恶劣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在转变思想、创新观念、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2015年全路供电系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总公司党组工作部署和上海安全风险管理现场会工作要求,以落实"专业管理规范化、现场作业标准化、检查整治常态化"为重点,深化安全风险管控,规范管理、创新实践,健全完善安全控制、检测监测、检修维护、供电防灾、应急抢修等体系,大力推进供电装备现代化建设,全力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的供电网。
2015年供电工作目标是"一杜绝、两消灭、三减少":即杜绝责任人身伤亡事故;消灭高铁供电责任一般C类及以上事故;消灭高铁违章作业事故;供电责任C类事故件数减少10%;供电设备故障指标减少10%;供电故障延时减少10%。
为此,2015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深化安全风险管理,提升供电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提升供电安全管理水平,总公司提出了坚持"三点共识"与"三个重中之重"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突出高铁安全管理,强化关键控制,落实管理责任。
加强专业基础建设。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结合高铁大量投产、修程修制改革、供电装备现代化等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年内,各局供电处远动室、6C检测室要全部设置到位,各供电段也要增设专业管理机构,为深化专业管理打好基础。要高度重视专业干部技术能力的提高、培养、考核。二是充分发挥专业管理职能。按照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逐级对专业管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修订,突出管业务、管设备和管队伍,切实承担专业管理的组织、指导、检查和协调职能。三是加强专业考核评价和"红线"管理。供电部每月进行动态评价,每半年进行评价考核和排名通报,对连续排名末尾的铁路局实施预警和专业帮促。
深化规章制度建设。按照供电专业"母法"规章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新《技规》的贯彻实施,组织制定年度技术规章建设计划,重点围绕"检修维护、检测监测、供电防灾、应急抢修、安全控制"等五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供电专业规章制度并抓好细化落实。2015年,总公司层面重点完成《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普速铁路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等技术规章的修订工作。各局要依据总公司发布的规章制度,结合新线开通、运行图调整、动卧开行、新装备投入、应急处置等制定细化措施或实施细则。
推进标准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落实"作业标准化、设备标准化",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标准化供电处,标准化段、科室、车间、工区,以及标准化站场、区间、所亭设备等创建工作。同时,要结合运输组织、设备更新等变化,动态完善岗位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和作业指导书,认真落实一日工作标准和一次作业标准。
强化结合部管理。认真梳理结合部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联动联控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结合部管理水平。要切实加强弓网联控,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高速铁路弓网联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弓网故障、自动降弓等弓网安全信息,必须高度重视,不留隐患;同时,要主动与车辆部门保持信息沟通,新型动车组以及新型受电弓投运前、影响弓网匹配的接触网或受电弓技术参数发生变化时,及时了解掌握相关技术参数,加强弓网匹配的技术分析和研究,做好相关试验。要高度重视调图工作,根据新线投运、动车组跨线、机车交路变化、大功率动车组上线运行、牵引定数调整等,认真做好弓网关系匹配、技术边界条件确认、供电能力校核、设备配套改造等相关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电务、工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号电源整治、线路维修施工联动联控等工作。
加强供电调度管理。进一步细化完善供电调度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供电调度的作业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水平。2015年,总公司将对各局供电调度的管理纳入专业评价和标准化验收,进行排序通报。供电调度要加强对列控运监、视频监控、远动系统的综合运用,密切与各专业调度的信息沟通,发挥在故障抢修过程中的辅助决策作用。要强化对"一闸一档"的数据分析,高度重视弓网信息的跟踪落实,建立弓网信息的统计台账,加强对高铁天窗施工作业的动态掌握,强化供电调度专业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安全关键控制。一是加强人身安全管理。认真吸取2014年供电系统人身事故的深刻教训,以落实标准化作业为主线,细化完善劳动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重点抓好防触电、防高空坠落、防车辆撞轧、防物体打击、防机械伤害等人身安全关键卡控,认真开展"立标、学标、对标、达标"活动,坚决消灭人身事故。二是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控施工方案审核、施工计划审批、现场作业防护、设备质量验收、路料机具管理、送电开通确认等重要环节;高度重视上跨线桥以及邻近营业线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三是加强作业车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接触网作业车管理规则》要求,严把行车计划、信号确认、车辆防溜、车机联控等关键环节,抓好作业车连挂、解体、运行、站场转线等关键项点的安全卡控,继续推进作业车加装视频监控装置,强化接触网作业车安全控制。同时,要学习借鉴机务运用管理的思路和经验,积极推广接触网作业车"机务化"管理,不断提高接触网作业车管理水平。
加强检修维护体系建设,提升设备运行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全路供电系统要强化检修管理基础,全面推广接触网精细化集中修,探索修程修制改革,逐步创新完善"管理模式科学、风险研判准确、检修组织高效、隐患整治及时、修程修制适用"的供电设备检修维护体系,为运输生产提供可靠保障。
强化检修管理基础。尤其是抓好高铁供电检修基础管理,全面推行"一杆一档、一台一档", 通过检查巡视、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跳闸信息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全面掌握供电设备技术状态。以线岔、分段、分相、隔离开关、电力重要负荷开关等关键设备为重点,积极推行单项修、专业修和换装修,将检修单元由单项设备细化为每个零部件,落实好单项设备精细化检修工艺和标准,积极开展工厂化预装配,提高精细化检修程度。完善设备质量检查评估机制,以日常检查记录、动态监测数据为主要依据,对设备的精细化检修程度进行可追溯复查,全面提升设备检修质量。
狠抓高铁设备质量。以高铁"零误差、零缺陷、零故障"为目标,以准确研判、超前防控高铁安全风险为重点,积极探索高铁供电运行规律,建立定期分析、阶段总结、系统研判、探索规律的高铁设备管理机制。做好6C检测、跳闸、弓网异常以及设备故障的深度分析,加强高铁供电设备防雷、防风、防腐、防断裂、防松脱、防振动等专业技术研究,阶段性总结高铁运行质量,及时梳理高铁运行倾向性、规律性问题,认真落实高铁接触网设备精测精修。对惯性故障及时开展科技攻关,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迅速安排专项整治,确保高铁设备安全稳定。
全面推广精细化集中修。要在接触网、变配电、电力3个专业全面推行精细化集中修。结合京广高铁、杭深客专开行动卧,高铁开行电力机车、动车组跨线运行和高铁接触网精测精修等新情况、新变化,重点做好高铁接触网设备集中修。一是进一步完善作业标准,优化工艺流程,细化作业指导书。二是精心组织修前调查评估。三是严把检修质量。四是严控验收程序。五是严格责任考核。开展设备专项整治。2015年总公司安排2项供电专项整治项目,一是高铁远动SCADA及接触网隔离开关整治。对京沪高铁、京广高铁、郑西高铁、西宝高铁等共计3123台隔离开关实施改造,彻底解决高铁网隔误动、拒动、误显示等问题。二是弓网安全监测专项整治。在18个铁路局主要局界口和动车运用所加装5C装置100套,对弓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判断和防范弓网故障。探索修程修制改革。通过定期检测、在线监测、故障排查、科学诊断等手段,对供电设备进行针对性状态修,减少盲目修和过度修。相关各局要结合动卧开行,高铁"6+1"、"4+3"天窗模式调整,认真研究制定供电天窗综合利用办法,提高天窗利用率。2015年,总公司将修订《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建立高铁接触网三级维修体系;修订《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适度调整普速铁路接触网设备维修周期、标准,根据各线路状态不同,采取不同的维修策略,提高设备维护维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快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提升超前防控能力
针对铁路供电系统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监测技术装备,科学诊断,及早预防,建立有效的分析运用机制,动态分析检测数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科学指导检修作业,超前防控供电设备安全风险。
深化管理机制。2015年,供电部将制定发布《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运行管理指导意见》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6C系统标准体系,对典型有效的分析运用方法,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及早形成专业管理办法,纳入规章制度体系。我们要认真研究落实6C系统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指导意见,细化制定实施办法;结合2015年供电装备现代化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局供电检测监控发展规划,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和阶段目标任务;加快组建供电检测监测数据分析中心,配齐配强技术管理人员,实行6C检测和数据分析、运用的专业化管理。各供电段也要设置供电检测监测专业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检测、分析、运用工作机制,明确"管、用、修"管理办法,细化段、车间、工区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努力构建一支供电检测监测专业化管理队伍。2015年,供电部将认真总结6C装置在日常巡视、检修和应急处置中发挥的作用,适时召开6C系统分析运用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
加快平台建设。要积极推进6C系统数据平台建设,加大检测监测装置推广力度,适应供电装备现代化发展要求。要明确6C数据的处置流程,实行数据的分层、分级管理,做到安全信息的精确检测、动态传输、智能分析和及时预警。要结合供电SCADA系统的应用,抓好既有系统的功能完善、综合集成、深度开发和资源共享。要结合专业特点,积极研究开发适用现场的检测监控技术和手段,推广应用电力设备、接触网作业车等多样化检测监测技术,丰富完善供电检测监测系统的专业化功能。强化分析运用。我们要按照"超前诊断、动态掌握、指导检修"的思路,切实发挥6C装置"动态分析检测数据、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科学指导检修作业"的辅助决策作用。要做好人员技术培训、科学安排检测分析、加强数据深度分析、强化数据现场运用。检测数据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分级处理的原则,分类进行检索、分析和信息反馈,要在智能化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识别确认,确保检测分析的准确性、精确性,重点检测的数据应于当日完成分析并反馈到工区。同时,要重视不同类型6C检测数据的相互关联,实现异常信息的互补和验证。对于比较隐蔽的故障隐患,及时调用3C、4C装置上线检测查找,结合历史检测数据对比分析,及时判断故障部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供电防灾体系,提升季节性风险防控能力
认真贯彻"超前防范、标本结合、系统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九防"工作的专项攻关,实现"九防"工作常态化。近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极端恶劣天气、外部环境等因素引发的供电故障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影响供电安全的突出"风险源"。要进一步强化以"九防"为主要内容的供电防灾体系建设,针对接触网、变电所、电力设备线路不同特征,结合不同季节的特点,提早动手落实防灾措施,切实提高供电防灾抗灾能力。对成熟有效的技术措施,要及时进行总结梳理,纳入专业化管理标准体系。防雷方面,要结合各自实际,实施架空线防雷改造、加装避雷器和变电所地网改造等"差异化"防雷措施,加强对雷击跳闸故障的查找分析。防污(雾)闪方面,要认真落实防雾(污)闪管理办法,加强绝缘领示点监测,切实安排好绝缘子清扫、更换复合绝缘子、水冲洗等工作。防风方面,要制定台风期间设备检查或停电的应对措施,做好大风过后送电前的检查确认;总结推广兰新高铁的工作经验,建立设备样本空间,做好样本设备运行分析,完善大风恶劣天气下特殊行车组织办法。防鸟害方面,要采取设备结构优化设计、封堵、加装驱鸟器等技术措施,减少搭建鸟窝的处所;鸟害高发季节,要加强应急值守,充分利用供电2C装置加密巡查、添乘动车、视频监控等多种手段,及时发现处置鸟害隐患。防洪方面,要认真组织防洪隐患排查,严格落实"雨前预警、雨中盯控、雨后检查"制度,以及汛期停轮停电、提前布置应急发电机组等措施。防危树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及时进行砍伐清理,逐步落实危树集中区段架空线路改电缆或绝缘导线等改造措施。防冰方面,要完善供电设备低温冰雪天气的运行管理办法,做好打冰工具配置和人员安排,总结哈大高铁、京哈等铁路运行经验,加大接触网融冰装置的推广力度。防异物方面,要细化完善异物应急处置流程,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处理网上异物。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铁路沿线彩钢瓦构筑物、废品收购站、塑料大棚集中地等轻体漂浮物源的清理力度。防锈蚀方面,要严控上网零部件质量,加大对隧道内、盐碱区、重污区、超大修周期接触网零部件、不锈钢件的检查分析整治力度。同时,在扎实做好"九防"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铁路上跨桥附挂设施、上跨线以及支柱电杆易撞处所供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隐患整治,努力消除外界因素对供电设备运行的影响。
强化应急抢修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接触网作为没有备用的无冗余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会中断行车,严重干扰运输秩序,特别是供电设备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各类故障的不确定性逐年增多,应急处置能力越发重要。
严格落实《技规》《抢规》。根据新《技规》和《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抢修规则》要求,遵循"先行供电"、"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满足滞留列车和信号电源的供电条件。严格路局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密切与运输、调度部门的协调联动;发生跳闸、零部件脱落等异常情况时,供电调度应协调列车调度员,及时办理列车限速、降弓、扣停等行车限制措施。要强化高铁驻站值守,抢修人员应优先采取登乘动车组的方式出动抢修。对已判明故障性质及故障最小停电单元,短时内无法彻底恢复,确认满足机车车辆限界及惰行条件的,可采用最小故障停电单元停电,列车降弓惰行通过故障点的方式组织行车。动车组停在接触网分相无电区,具备自救条件时,首先采用换弓、退行闯分相等方式进行自救,不具备自救条件时,采取向中性区远动送电方式进行救援。高铁接触网定位支撑、补偿装置及接触悬挂部分的抢修结束后,本线故障区段首列应限速160km/h及以下。
强化应急配套措施。我们要严格落实高铁设置驻站值守和定时添乘的规定,确保新线高铁车站(含动车段、所)站房内设立接触网应急值守点,细化完善故障后添乘动车赶赴现场的处置程序和恶劣天气下人员、机具提前到现场热备的实施方案。各供电段生产调度要设置远动SCADA系统和综合视频复视系统,积极推广应用集设备运行、技术资料、信息传递、抢修预案等功能于一体的接触网抢修辅助决策系统,进一步完善与施工、地方等单位的应急抢修联动机制。要按照"细分供电单元,缩小供电范围,准确判断故障,压缩故障停时"的原则,继续抓好分场、分束、分区供电改造,进一步增强供电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我们要从信息传递、人员出动、方案制定、应急响应等环节对每一次抢修进行全过程写实分析,按照"一处一案、一事一案"的要求完善应急预案,力争做到跳闸不影响供电,减少停电对动车的影响。定期开展作业车应急救援演练,将非正常应急处置纳入常态化管理。广泛开展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和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新线提前介入,确保新线建设质量
2015年,大规模新建电气化铁路开通运营,任务更加繁重。全路供电系统要全面落实提前介入工作制度,严把源头控制、过程管控、联调联试、评估验收、开通准备各个环节,确保新线顺利开通、安全运营。
严抓新线源头控制。积极参与设计文件和技术规格书审查,对照技术标准、供电方式、设备技术规格、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设计内容, 结合已开通运行高铁出现的问题,按照新技规、高铁接触网抢规、6C装置管理指导意见、SCADA检修规则等规定,及时提出补充完善意见和建议,确保供电设备、设施和装备水平。
严格新线设备质量。新线"四电"工程开工前要提前熟悉建设标准,组织做好全过程介入。要加强对供电重要设备的质量检查验收,对纳入生产许可、认证管理的产品必须检查资质;对重要部件的材料出厂、进场、上网、组装调试必须按规定程序和比例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源头不留隐患。要采取全过程记名盯控的方式,确保开通前联调联试、精整精调质量;联调联试开始前,以运营单位为主至少进行一次全覆盖平推检查,建立健全"一杆一档、一台一档"和设备缺陷问题库,严格督办整改和问题销号,为新线开通安全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新线开通安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早动手,全面做好机构设置、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建设、技术资料交接、遗留问题解决、运行环境整治等各项开通准备工作。按照新线开通后持续开展平推整治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新线开通后的平推整治,将"一杆一档、一台一档"作为活档管理,动态完善设备缺陷问题库。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协调沟通,对新线配置的工装设备、工机具、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等一盯到底,确保生产、生活条件同步开通,机具、人员、材料同步到位,作业车库线房同步使用。要强化局、段两级抢修指挥专家组的管理,按照"一事一案、一处一案"的要求制定完善抢修预案和应急措施。开通过渡期,加强干部值班,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做好"保驾护航"工作,确保新线顺利开通及过渡期运营安全。
大力推进供电装备现代化,加大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力度
2015年,供电系统着重在供电装备现代化、科技攻关和供电信息化上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供电事业快速发展。
加快供电装备现代化。2015年总公司加大供电装备建设投资,围绕车载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高铁接触网检测车、接触网快速多功能作业车、接触网检修车列等先进设备,努力提升供电装备现代化水平。供电部成立了相应的两个专家工作组,牵头制定供电装备现代化建设方案,组织落实装备购置、配属和运用等工作。各局要成立推进工作组,加强与供电部的信息沟通。在总公司投资配置的基础上,各局要结合实际,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协调做好新线工程的装备配置。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根据供电发展现状,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力度。2015年,重点组织"高速铁路接触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和"大风区段接触网运营安全技术研究"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继续做好中南部通道"节能变压器试验、数字化牵引变电所试验、单相-三相组合式同相供电技术试验"等三个项目的科学试验和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防雷技术在新线建设的应用。推进供电信息化建设。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供电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搞好总体规划,推动资源整合,实现各种图纸、报表、设备履历、6C检测、跳闸统计、故障分析、应急处置等网络化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调度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积极推广调度管理信息化成果,探索搭建现场设备的无线网络监控平台,实现有线和无线两种通道方式的信息和功能互补。围绕高铁精测精修、集中修、6C检测及设备基础数据库等信息,逐步搭建高铁供电运行检修管理系统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管理和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和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做强企业安全文化,促进供电事业发展
当前,中国铁路正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全路供电系统要大力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供电文化,打造业务过硬的职工队伍,为供电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理念引领。着眼于引领人、凝聚人,弘扬"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深化"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是饭碗工程"等安全理念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遵章守纪、执行制度、落实标准的自觉性。构建特色文化。结合供电专业特点,大力培育和弘扬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供电文化。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要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班组文化、岗位文化、职场文化、设备文化等品牌,逐步形成供电文化品牌集群,促进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提升队伍素质。要以基本规章制度、基本作业技能、岗位应知应会、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抓好全员培训。要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加大业务尖子选拔、培养和使用力度,营造全员创先争优、学技练功的浓厚氛围。要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建设,不断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水平。2015年,供电部将举办接触网精测精修、6C管理、变电管理、调度管理、远动管理和作业车管理的强化培训班。
新的形势和机遇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挑战。我们要积极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供电安全保障体系,全力打造安全优质高效供电网。
(作者 王保国 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副局长兼供电部主任)
- 上一篇:开往北京的通勤列车
- 下一篇:中国轨道交通企业海外市场交出优异"成绩单"